法治,作為一種理念,也許可以形成一套能讓全世界所有人都接受的論說;但作為實踐的法治,一定是千差萬別的。
司法審查制度是美國特有的,也被公認為是好的制度。很多國家,包括不少與美國文化背景相近的歐洲國家,曾經力圖移植這一制度,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法學家朱蘇力說得好,“一個民族的生活創(chuàng)造它的法制,而法學家創(chuàng)造的僅僅是關于法制的理論?!?/p>
當“法治中國”的愿景讓我們心懷向往時,我們一定不能忘了,“法治中國”的法治,一定得是“中國的法治”—不是“別人家的”法治,也不是抽象的法治。
中國的法治,將是中華民族的生活的一部分,它將內嵌于我們民族的生活,服務于我們民族的生活。用所謂的“法治”來格式化我們民族的生活,那不是建設法治中國,那是折騰中國。
所以,讓我們遠離口號,回到本源,從思想的層面談一談,什么是中國的法治。
中國的法治,得承接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德主刑輔”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中國的法治,得融通我們民族的當下,銜接好其他社會治理機制,適應擁擠的中國社會的權利界定需求;
中國的法治,還得為我們的人民服務,讓勤勞善良可親可敬的喜歡講“理”的秋菊式的中國人民生活得更舒心。
美國大法官霍姆斯有句名言:“法律的生命從來不是邏輯,而是經驗?!庇衅者m的邏輯,但經驗必定是獨特的。故而,法治中國建設最重要的原則應該是:立足中國,實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