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萌萌
【摘要】目的分析肺穿刺液基細胞學與組織病理學的診斷符合情況,提高臨床疾病診斷正確率。方法280例患者在CT引導下經(jīng)肺穿刺取活檢組織,經(jīng)相關處理后進行光鏡觀察;所有患者的穿刺針刷洗液進行液基細胞學檢查,對比液基細胞學與組織病理學的診斷符合率。結(jié)果280例患者的穿刺液基細胞學診斷癌108例,疑似癌變13例,異形21例,陰性138例;組織病理學顯示癌變135例,疑似癌變16例,異形15例,陰性114例。兩種檢測方法結(jié)果存在密切相關性,P<0.05。結(jié)論液基細胞學檢測能夠?qū)Ψ尾坎∽冏龀鲚^為明確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配合組織病理學檢查液基細胞學能夠有效地提高疾病診斷的正確率。
【關鍵詞】液基細胞學;組織病理學;肺癌;肺穿刺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116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110-02
細胞學診斷是現(xiàn)代疾病診斷的重要依據(jù)之一,而液基細胞學檢查(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細胞病理學診斷,并且被廣泛認可。該技術是目前脫落細胞檢查技術中的最優(yōu)質(zhì)的制片技術,對脫落細胞進行液基細胞學檢查制片并觀察診斷,可以提高對脫落細胞的惡性腫瘤檢出率,同時可以很好的保存標本,進行復診,經(jīng)過液基細胞學處理的玻片同時可以進行免疫組化及PCR等生化檢查[1]。本文回顧性分析肺穿刺液基細胞學與組織病理學的診斷結(jié)果,觀察兩者的診斷符合率,探討液基細胞學對肺部占位性病變的診斷價值。
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11年2月進行肺穿刺并進行液基細胞學與組織病理學檢查的280例患者,其中男性162例,女性118例,年齡在26歲至73歲之間,平均年齡48.3歲。
2方法
2.1研究方法采用總結(jié)分析的方式。
2.2研究內(nèi)容液基細胞學及組織病理學的診斷結(jié)果,分為癌變、疑似癌變、異形及陰性四種結(jié)果。
2.3標本采集在螺旋CT指導下,運用自動射式活檢槍,組織切割穿刺針為14G或16G。常規(guī)消毒皮膚,局麻下經(jīng)皮對肺部占位性病變部位進行活檢,活檢針拔出后立即放入盛有保存液的離心管中,將組織取下置其液中片刻,移出組織,固定后送組織病理學檢查;取出組織的活檢針再用保存液進行反復洗刷,盡量使活檢針表面及內(nèi)部的細胞全部收入離心管內(nèi),送檢。
2.4標本處理組織病理學檢查,活檢組織經(jīng)固定、脫水、包埋、切片、染色后鏡檢。保存液充分洗刷穿刺針,離心并去除上清液并將沉淀物放入新的保存液中,用國產(chǎn)LTS-3000A系統(tǒng)制片后進行鏡檢。
2.5統(tǒng)計方法使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對兩種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并運Sperman秩相關分析,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結(jié)果
由上表1可知,液基細胞學及組織病理學對肺部占位性病變的診斷液基細胞學診斷癌108例(38.6%),疑似癌變13例(4.6%),異形21例(7.5%),陰性138例(49.3%);組織病理學顯示癌變135例(48.2%),疑似癌變16例(5.7%),異形15例(5.4%),陰性114例(40.7%)。運用Spearman秩相關分析,系數(shù)為γs=0.916,P<0.05,說明2種檢測方法結(jié)果具有相關性。
280例肺部占位病變患者通過液基細胞學、組織病理學、肺部CT、血液學檢查及其它臨床資料,最終確診肺癌患者172例,以癌變及疑似癌變?yōu)殛栃?,則液基細胞學檢測陽性率為70.3%(121/172),組織細胞學檢測陽性率為87.8%(151/172),陽性符合率為80.1%(121/151),兩者聯(lián)合檢測陽性率為95.3%(164/172)。
4討論
液基細胞學(LCT)是在傳統(tǒng)細胞學檢測的基礎上,從標本的收集、保存、制片、染色及診斷等各方面做出重大改革及創(chuàng)新,能夠有效地提高樣本收集率、檢測陽性率及準確率?,F(xiàn)在醫(yī)學認為液基細胞學檢測技術可以顯著提高涂片質(zhì)量和診斷能力,原因在于:其在制片過程中應用計算機控制過濾、分散和轉(zhuǎn)移技術,將細胞單層均勻地分布在玻片上,無重疊擠壓或物理損傷變形,細胞形態(tài)和內(nèi)部結(jié)構保持良好;涂片中除去了血液和黏液成分,背景清晰干凈,易于觀察鑒別;涂片面積只有20mm,雖然比傳統(tǒng)涂片面積縮小,但細胞的有效采集量卻大大增加,同時讀片面積縮小,細胞集中,利于仔細地讀片,也縮短了讀片時間[2]。此技術現(xiàn)在也存在一定得不足,例如耗費時間較長,費用相對昂貴等。
LCT技術較早的應用于婦科疾病的診斷,特別是宮頸癌的診斷,而相對于肺部占位病變的診斷應用較少,但也有相關報道。如陶玉等人認為,LCT檢查在肺部占位病變穿刺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能夠顯著提高肺部占位病變陽性檢出率和診斷準確性[3]。龍發(fā)等人則認為[4],LCT的涂片質(zhì)量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涂片檢查,背景清晰,無壞死、黏液、紅細胞及其他炎性細胞等成分,有足夠數(shù)量的具有診斷價值的細胞。
我們認為,LCT技術存在一定的優(yōu)勢,但是不能完全替代活檢病理學檢查,兩者相互配合能夠有效地減少誤診和漏診的發(fā)生,提高臨床肺部占位性病變的陽性檢出率和診斷正確性。
參考文獻
[1]賈偉.液基薄層細胞學在肺癌診斷中的進展[D].蚌埠:蚌埠醫(yī)學院,2012:8.
[2]涂頻,吉耘,祁正茂,等.肺穿刺液基細胞學與組織病理學對比分析[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9,22(9):959-960.
[3]陶玉,何松,吉志.固液基細胞學在肺部占位病變穿刺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癌癥雜志,2010,25(4):406-407.
[4]龍發(fā),李惠,等.液基細胞學檢測對肺癌診斷價值的研究[J].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呼吸病學術會議暨學習班論文匯編[G].201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