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暢
摘 要:童話翻譯屬于文學翻譯,但是相對于文學翻譯的主流如詩歌、小說、散文等,具有明顯的不同特征。因為童話翻譯的讀者主要是兒童,而兒童在閱讀水平、審美能力等方面都不同于成年人。本文以《夜鶯與玫瑰》這個童話故事的兩種譯文為例,淺析了童話翻譯的基本原則和方法。作者認為在詞匯的選擇上盡可能選擇簡單詞,忌用生僻字,慎用四字成語;在句式上,選擇疑問、反問等句式,可以激發(fā)兒童的閱讀興趣,同時具備一定的音律美;對于生僻詞的翻譯,盡量選擇簡單詞來替代;對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則盡可能采用歸化法,幫助兒童理解。
關(guān)鍵詞:童話翻譯 文學翻譯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這種作品通過豐富的想像、夸張和象征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童話故事最初是古老民間傳統(tǒng)的一部分,后來以文學的形式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童話在兒童成長中的作用有如下幾點:一是以其奇特的想像、生動的情節(jié)和形象充滿趣味的語言及繽紛多變的藝術(shù)形式愉悅兒童;二對兒童道德精神、優(yōu)良品質(zhì)道德進行培養(yǎng);三是激發(fā)兒童的想象力和發(fā)散性思維。
一、童話翻譯的原則
在兒童文學的諸種文體中,童話最能代表“兒童文學”特色,是兒童文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兒童文學的語言雖然是“淺語的藝術(shù)”,但是兒童文學翻譯絕非只需淺顯的語言那么簡單,而是必須使用兒童“聽得懂,看得懂”的兒童文學語言。
兒童文學語言具有其獨特的特點,即具有形象性、音樂性、簡潔性以及童趣等特點。徐德榮認為兒童文學翻譯要求譯者用明白如活、生動風趣的語言建立兒童讀者與譯者的間的穩(wěn)定關(guān)系。嚴維明認為兒童文學翻譯作品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注重童味;第二,化難為簡。不要把意思留給讀者捉摸;第三,多加停頓,多用短句;第四,注意邏輯,使句子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明確。張智成、董天認為童話翻譯要保持淺顯易懂、簡潔明快的風格。忌用生僻字;慎用四字成語,過度使用四字成語,片面追求譯文的華麗,是童話翻譯中應當避免的;句法結(jié)構(gòu)要簡單,切忌晦澀復雜的翻譯腔。
二、《夜鶯與玫瑰》及其譯本簡介
1.王爾德簡介 王爾德,1854年生于愛爾蘭,是19世紀英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他以劇作、詩歌、童話和小說聞名于世。他是唯美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極力張揚“為了藝術(shù)而藝術(shù)”。王爾德一生只出版了兩部童話集:《快樂王子童話集》和《石榴的房子》,共有9部童話:《快樂王子》《自私的巨人》《忠實的朋友》《了不起的火箭》《少年國王》《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打魚人和他的靈魂》《星孩》《夜鶯與玫瑰》。雖然作品并不多,但不可否認“童話是王爾德作品里最受歡迎的”。
2.《夜鶯與玫瑰》簡介 王爾德生活在19世紀中后期,是被稱作“世紀末”的時期,亦是被英國史學家譽為“黃金期”的維多利亞時代。此時,正是“產(chǎn)業(yè)革命”后工商業(yè)空前迅猛發(fā)展之際,物質(zhì)世界發(fā)生了人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劇變,“物質(zhì)至上”的拜金主義之風彌漫了整個大不列顛。以英國偉大作家狄更斯、薩克雷等的作品為代表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以英國杰出詩人拜倫、雪萊等的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都從不同角度剖析、揭示了英國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guān)系和由此產(chǎn)生的種種丑惡現(xiàn)象。在那種社會里“資產(chǎn)階級抹去了所有一切素被尊崇景仰的職業(yè)上面的神圣光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王爾德創(chuàng)作了《夜鶯與玫瑰》。他說:“在這動蕩紛亂的年代,在這紛爭和絕望的可怕時刻,只有美的無憂殿堂,可以使人忘卻,使人歡樂。我們不去往美的殿堂還能去往何方呢?”他向社會呼喚省悟,呼喚良知,呼喚人類所需要的誠摯的愛。
《夜鶯與玫瑰》講述了一位年輕人為了得到教授女兒的愛慕而渴望得到一枝紅玫瑰。夜鶯為了成全這個年輕人,不惜犧牲生命,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一枝白玫瑰。然而教授女兒卻看不上這朵無比珍貴的玫瑰,玫瑰最終被年輕人丟棄,碾壓于車輪下。
與一般童話中應有的懲惡揚善、鋤強扶弱、劫富濟貧等主題不同的是,王爾德的童話主題大多揭露世間的冷酷丑惡,以善無善報的殘酷悲劇為結(jié)局?!兑国L與玫瑰》揭露了以心和血付出的摯愛被權(quán)勢和物欲絞殺,純潔的真善美被冷酷的現(xiàn)實車輪碾壓。
3.《夜鶯與玫瑰》譯介簡述 《夜鶯與玫瑰》是王爾德童話作品中影響較大、流傳較廣的一篇。1909年7月,由魯迅和周作人合譯的《域外小說集》第一集卷末刊登了他倆即將翻譯的篇目預告,其中一篇為淮爾特的《杜鵑》。1920年,20世紀中國著名的翻譯家、出版家胡愈之首次在4月25日出版的《東方雜志》中,翻譯了王爾德的《夜鶯與玫瑰》,當時的題目是《鶯與薔薇》,采用了新興白話文。1921年,20世紀著名詩人與文學翻譯家穆敬熙陸續(xù)翻譯了王爾德的5篇童話故事,其中包括《鶯兒與玫瑰》。1923年,林徽因翻譯了《夜鶯與玫瑰:奧斯克魏爾德神話》,刊登在《晨報五周年紀念增刊上》。20世紀30年代,顧均正、古妙、邵西鎬等陸續(xù)翻譯了《夜鶯與玫瑰》。20世紀40年代,巴金翻譯了王爾德的9篇童話作品。
四、《夜鶯與玫瑰》譯文比較研究
本文采用了才女林徽因的譯文以及絕響日記網(wǎng)童話故事中的《夜鶯與玫瑰》這兩種譯文進行分析。
1.詞匯的翻譯 出于語言發(fā)展時期的兒童詞匯量有限,尚未掌握復雜的語法結(jié)構(gòu),同時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較短,難以理解和接受深奧難懂的語言和冗長的句子。因此在翻譯時最好使用常用詞、簡單句。
林徽因受到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所使用的語言帶有白話文的痕跡。但同時也受到傳統(tǒng)國學的巨大影響,所使用的白話文不免帶有文言文的痕跡,例如,她使用了“何曾”“亦”等比較明顯的文言表達。這些表達對于現(xiàn)代兒童而言,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難度。
例1:“no red rose in all my garden!”he cried, and his beautiful eyes filled with tears.”ah, on what little things does happiness depend! I have read all that wise men have written, and all the secrets of philosophy are mine, yet for want of a red rose is my life made wretched.
林譯:青年哭道:“我園中并沒有紅玫瑰!”他秀眼里滿含著淚珠?!把?!幸福倒靠著這些區(qū)區(qū)小東西!古圣賢書我已讀完,哲學的玄秘我已徹悟,然而因為求一朵紅玫瑰不得,我的生活便這樣難堪?!?/p>
網(wǎng)譯:一雙美麗的眼睛充滿了淚水?!鞍?,難道幸福竟依賴于這么細小的東西!我讀過智者們寫的所有文章,知識的一切奧秘也都裝在我的頭腦中,然而就因缺少一朵紅玫瑰我卻要過痛苦的生活?!?/p>
該段翻譯中,林將“wise man”譯成“古賢圣”,將這些人等同于中國古代的孔子、孟子等先賢,以及文言文的句型結(jié)構(gòu),例如:求……不得,這些說法對兒童而言,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難度。相對而言,網(wǎng)譯的“智者們”以及“缺少一朵紅玫瑰”則更好理解。
2.術(shù)語的翻譯 術(shù)語是指在特定學科領(lǐng)域用來表示概念的稱謂的集合,術(shù)語是通過語音或文字來表達或限定科學概念的約定性語言符號,是思想和認識交流的工具。一般而言,術(shù)語多出現(xiàn)在科技英語的翻譯中,文學作品中術(shù)語出現(xiàn)的相對較少,因此很少引起注意。童話翻譯中的術(shù)語到底應該如何翻譯,目前并無定論。但是從兒童的理解能力角度考慮,對術(shù)語的翻譯應該盡可能簡單,避免造成閱讀干擾。
例7:“What a silly thing Love is!”said the Student as he walked away. “It is not half as useful as Logic, for it does not prove anything, and it is always telling one of things that are not going to happen, and making one believe things that are not true. In fact, it is quite unpractical, and , as in this age to be practical is everything, I shall go back to Philosophy and study Metaphysics.
林譯:青年走著自語道:“愛好傻呀,遠不如倫理學那般有實用,它所告訴我們的,無非是空中樓閣,實際上不會發(fā)生的,和縹緲的虛無不可信的事件。在現(xiàn)在的世界里存在,首要有實用的東西,我還是回到我的哲學和玄學書上去吧?!?/p>
網(wǎng)譯:“愛情是多么愚昧??!”學生一邊走一邊說,“它不及邏輯一半管用,因為它什么都證明不了,而它總是告訴人們一些不會發(fā)生的事,并且還讓人相信一些不真實的事。說實話,它一點也不實用,在那個年代,一切都要講實際。我要回到哲學中去,去學形而上學的東西?!?/p>
在這段翻譯中,林譯和網(wǎng)譯對“Logic”“Metaphysics”的翻譯有所不同。Logic本意是邏輯學,“Metaphysics”的意思是“形而上學”,顯然,網(wǎng)譯更符合原文。但是直接這樣翻譯,對于讀者而言,理解是存在一定難度的,邏輯學、形而上學這兩個術(shù)語是屬于哲學領(lǐng)域的,即使對于成年人而言,真正理解也十分困難,更不要說對于兒童了。而林譯翻譯成倫理學、玄學,對于當代兒童而言,難度也很大。所以本文作者認為,在這里可以在邏輯學、形而上學后添加一定的解釋。例如邏輯學(做事的道理)、形而上學(超越現(xiàn)象,但又對現(xiàn)象起著決定作用的規(guī)律)。
3.修辭手法的翻譯 由于兒童的感知和思維首先注重對象的外部特征,兒童文學作品的語言特別強調(diào)形象性,往往使用具有鮮明形象的詞語:如聲音、顏色和形狀等。作品中也往往大量運用摹狀、比喻、擬人、擬聲和夸張等修辭手法。在對這些特殊修辭手法進行翻譯的時候,也要盡可能采用直譯的手法,便于兒童理解。
例4:But passion has made his face like pale ivory, and sorrow has set her seal upon his brow.
林譯:但是摯情已使他臉色憔悴,煩惱已在他眉端引著痕跡。
網(wǎng)譯:但是感情的折磨使他臉色蒼白如象牙,憂傷的印跡也爬上了他的眉梢。
在這句翻譯中,林譯中省略了“蒼白如象牙”的翻譯,直接翻譯成“憔悴”,對于兒童讀者而言,無法了解“憔悴”這個詞的真實含義,造成困難。而網(wǎng)譯不僅更忠實于原文,而且也便于兒童理解。但事實上,并非所有的比喻都要直譯。如果比喻本身并不能激發(fā)兒童的想像力,或者造成兒童閱讀困難的時候,比喻其實可以省略。
例5:Pale was it, at first, as the mist that hangs over the river, -pale as the feet of the morning, and silver as the wings of the dawn. As the shadow of a rose in a mirror of silver, as the shadow of a rose in a water-pool, so was the rose that blossomed on the topmost spray of the Tree.
林譯:起先那瓣兒是黯淡的如同河上罩著的薄霧——黯淡的如同晨曦的交際,銀灰的好似曙光的翅翼,那枝上玫瑰蕾就像映在銀鏡里的玫瑰影子或是照在池塘的玫瑰化身。
網(wǎng)譯:起初,花兒是乳白色的,就像懸在河上的霧霾——白得就如同早晨的足履,白得就像黎明的翅膀。在最高枝頭上盛開的那朵玫瑰花,如同一朵在銀鏡中,在水池里照出的玫瑰花影。
這段話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但是這個比喻本身在理解上就存在一定的困難。因為它的喻體是抽象的事物——早晨的足履、黎明的翅膀。這種比喻兒童是非常難理解的。對于這樣的翻譯,譯者倒不如省略比喻的翻譯。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雖然原文并沒有采用比喻的手法,但在翻譯時,適當添加比喻的修辭手法能夠增加譯文的生動和形象,有利于兒童的理解。
例6:And the marvelous rose became crimson, like the rose of the eastern sky. Crimson was the girdle of petals, and crimson as a ruby was the heart.
林譯:那卓絕的玫瑰于是變作鮮紅,如同東方的天色。花的外瓣紅同烈火,花的內(nèi)心赤如絳玉。
網(wǎng)譯:最后這朵非凡的玫瑰變成了深紅色,就像東方天際的紅霞,花瓣的外環(huán)是深紅色的,花心更紅得好似一塊紅寶石。
在該翻譯中,林譯中將“Crimson was the girdle of petals”翻譯成“花的外瓣紅同烈火”,采用了比喻的手法,雖然和原文相比較不夠忠實,但是添加了比喻,反而更能讓兒童了解到紅的鮮艷奪目,和單純的“深紅
色”相比,更加真實生動。
4.文化的翻譯 對文化的翻譯,一般采用的是“歸化”和“異化”兩種方法,雖然這兩種方法孰優(yōu)孰劣難分勝負,但是本文作者認為:在兒童文學翻譯中,如果出現(xiàn)文化上的差異,盡可能的還是采用歸化翻譯的方法,因為兒童本身對世界的認識還處在較為簡單的層面,歸化翻譯能夠幫助兒童較好地理解文章的含義。
例6:Surely love is a wonderful thing. It is more precious than emeralds, and dearer than fine opals. Peals and pomegranates cannot buy it, nor is it set forth in the market- place. It may not be purchased of the merchants, nor can it be weighted out in the balance for gold.
林譯:“愛”果然是件非常的東西,比翡翠還珍重,比瑪瑙更寶貴。珍珠,榴石買不得他,黃金亦不能作他的代價,因為他不是在市上出賣,也不是商人販賣的東西。
網(wǎng)譯:愛情真是一件奇妙無比的事情,它比綠寶石更珍貴,比貓眼石更稀奇,用珍珠和石榴都換不來,是市場上買不到的,是從商人那兒購不來的,更無法用黃金來稱出它的重量。
這段話中,兩位譯者對“emeralds”“fine opals”“pomegranates”的譯法不同。網(wǎng)譯中的“貓眼石”“綠寶石”“石榴”對于中國的讀者而言,顯得相對陌生,特別是“石榴”的翻譯很容易讓兒童聯(lián)想到一種水果,從而引起理解上的疑惑。而林譯的“翡翠”“瑪瑙”“榴石”則更容易讓兒童理解到它們的珍貴。
5.審美的翻譯 在語言發(fā)展的過程中,兒童對語言結(jié)構(gòu),語言排列,語言的聲音、節(jié)奏、重復和語詞節(jié)拍都相當敏感。在童話翻譯中適當?shù)募訌娮g文的節(jié)奏感和音律會增加兒童閱讀的興趣。
例2:Suddenly, she spread her brown wings for the flight, and soared into the air. She passed through the grove like a shadow,and like a shadow she sailed across the garden.
林譯:忽然她張起棕色的雙翼,沖天地飛去。她穿過那樹林如同影子一般,如同影子一般的,她飛出了花園。
網(wǎng)譯:突然她伸開自己棕色的翅膀,朝空中飛去。她像個影子似的飛過了小樹林,又像個影子似的飛越了花園。
這段翻譯中,網(wǎng)譯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忠實于原文。而林將“l(fā)ike a shadow”譯“如同影子一般的”,加強了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可以從一定意義上提高兒童的閱
讀興趣,增加了音樂美和動態(tài)美。
總而言之,兒童文學的翻譯相當重要。要充分考慮到讀者(兒童)這個特殊群體的特點和要求。他們和成人讀者相比,不僅有著年齡的差異,更有接受能力、審美能力、審美趣味等多方面的差異。因此在詞匯的選
擇上盡可能選擇簡單詞,忌用生僻字;慎用四字成語。在句式上,選擇疑問、反問等句式,可以激發(fā)兒童的閱讀興趣。同時具備一定的音律美;對于生僻詞的翻譯,盡量選擇簡單詞來替代;對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則盡可能采用歸化法,幫助兒童理解。
參考文獻:
[1] 楊穎,李灝.歸化翻譯策略下的童話翻譯[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8):234-236.
[2] 張智成,董天. 童話翻譯與譯者的讀者意識[J].集美大學學報,2007(3).
[3] 邵小卉.淺談王爾德童話中的唯美意識[J].科研導刊,
2011(9):228.
[4] 凌茜.省悟·良知·愛——淺析王爾德《夜鶯與玫瑰》的創(chuàng)作初衷[J].蘭州大學學報,2001(3):90.
[5] 吳建福.童話《夜鶯與玫瑰》的早期漢譯考察[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2(3):131-132.
[6] http://www.juexiang.com/gushi/0004/8018.html.
[7] 陳劍波,嚴紅美.兒童文學翻譯的語言運用技巧[J].長春
師范學院學報,2012(10):57.
基金項目:本文得到上海工程技術(shù)大學科研項目“跨文化視角下的翻譯研究”(編號為A-3500-11-10)、上海工程技術(shù)大學教改項目“基礎英語課程建設”(編號為A-2300-12-0302)和上海工程技術(shù)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卓越工程師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和優(yōu)化方案”(編號為y201221001)的資助,在此謹表感謝
作 者:舒 暢,碩士,上海工程技術(shù)大學基礎教學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翻譯理論與實踐。
編 輯: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