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耀芳
插圖雖然是教材的“第二語言”,但翻開一冊冊嶄新的語文書,首先映入眼簾的并不是黑白的文字,而是一幅幅五彩斑斕的插圖。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上,插圖更是奪人眼球。
我們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些插圖展開教學,巧妙發(fā)揮其作為表象符號的特有功能,就能使我們的學生在走進文本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的“美景”。
一、激趣,想說愛你也容易
低年級學生對具體的畫面感興趣的程度往往比文字更強烈,這從繪本在孩子中的受歡迎程度就可見一斑,因為畫面具有形象性、直觀性的特點。和常用的故事導入、質疑導入一樣,課文插圖導入也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如在教學《蝸牛的獎杯》時,我先指導學生看第二張插圖:蝸牛長什么樣?再出示第一張圖:很久以前,蝸牛可不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仔細瞧一瞧,它和現(xiàn)在有什么不一樣的?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使他們迫不及待地打開語文書,去尋找答案。
二、領悟,逐層剝開你的心
1.插圖,讓識字更輕松
語文課標希望通過識字教學讓低年級學生喜愛上漢字。因此,在識字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效率,而運用插圖就可以得到這樣的效果。如教學二年級下冊《識字6》的動物名稱時,我先讓學生仔細看圖說說看到了哪些小動物,并大聲地叫出他們的名字。再讓學生上臺給小動物找“名片”,并要求全班一起跟讀。字詞和插圖的相互配合,不僅讓學生降低了識字的難度,還讓學生認識到了字的意義,提高了是識字效率,鞏固了識字的效果。
現(xiàn)行教材中的插圖,大都貼近生活,富有情趣,運用恰當,事半功倍。如教學會意字“灶、尖、歪”等生字時,指導學生將字形與插圖的內容聯(lián)系在一起,圓錐體上面小下面大就是“尖”;一幅畫掛的不正就是“歪”,如此圖文結合的教學,可以化難為易,使枯燥無味的識字教學變得具體形象,教師教起來生動有趣,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2.插圖,給詞語找臺階
低年段的孩子因為知識、閱歷等限制,對一些詞語的理解并不能得心應手,而課文插圖卻具有神奇的魔力。如二下《練習一》安排的是四個和熱鬧氛圍有關的成語:張燈結彩、歡聚一堂、普天同慶、喜氣洋洋。老師光從字面上解釋,學生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有課文的圖片來幫忙就省時又省力了。圖片描繪的是唐人街過春節(jié)的情景,圖上人們歡天喜地,舞獅子、掛燈籠,放煙花,來歡度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讓學生結合圖片來說說詞語的含義,不僅學習的難點迎刃而解,而且印象深刻。
3.插圖,為課文當先鋒
一位專家說過,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一般不要做主動性的講解,不認識的字可以看拼音,不理解課文意思,可以看圖畫??梢?,通過圖畫來解釋有關內容是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比如,在教學《水鄉(xiāng)歌》理解水鄉(xiāng)的水多、船多、歌多這一重點時,學生由于生活閱歷的限制,從詩歌簡潔的語言中并不能充分感受水鄉(xiāng)的特點。這時課文的插圖就給我們走進文本搭建了一座理解的橋梁。它把單一的文字轉化成了豐富的畫面:遠遠近近,大大小小的池塘一個連著一個,廣闊的湖面上白帆點點。試想,讀讀優(yōu)美的文字,看看多彩的圖畫,對于學生來說,不是一種享受嗎?置身于此情此景,孩子們也和作者一樣,不由吟誦起贊美水鄉(xiāng)的詩文來。
4.插圖,使總結更自然
課文插圖不但可以用來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還可以用來總結課文,揭示課文的中心?!队巫右鳌穼W完,我指導學生看圖后說說:此時,你再次看到母親在油燈下縫補衣服,在村外送別兒子的場景,你想說些什么呢?母親的不辭勞苦,母親對兒子的點滴關愛,就像春天里的陽光,無私地照耀著小草,使學生受到感恩母愛的教育。
三、拓展,向明亮那方前行
文字是靜的,是不會說話的。但圖畫卻不同,它蘊含的不僅有表情,還有動作、語言等等。如《狐假虎威》的課后練習有一個演一演環(huán)節(jié):老虎跟著狐貍朝森林深處走去。狐貍神氣活現(xiàn),搖頭擺尾;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要求學生把加點詞語的意思表演出來。學生通過課文學習已經領會了詞語的意思,可真要演像,還略欠火候。這時課文的第二幅插圖就成了最好的劇本:狐貍的趾高氣揚、不可一世,老虎的縮手縮腳,匪夷所思,圖畫上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特別是狐貍高高翹起的大拇指,讓它的奸詐狡猾一目了然。
正所謂“小身材,大味道”。其實,小小的課文插圖,暢游其中,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審美能力等,也能在不經意間獲得提高。
指導學生觀察插圖不僅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過程。如《月亮灣》的一文的插圖構圖飽滿,色彩鮮明,景物繁多,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圖。在教學時,我們可以讓學生看看圖上有什么,對這幅圖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再對照插圖自學課文,按“小河、河上、河里、河岸、農田”的順序,由近及遠,有序地觀察月亮灣村前的景色。
什么是想象力?想象力就是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我們在指導學生觀察圖畫的同時,要讓學生通過自己合理的想象,使畫面事物活變得鮮活起來,達到播放紀錄片的效果。如二年級上冊《云房子》一文,貌似沒有什么特別之處的白云,在作者的眼中卻成了傻傻橫著的冬瓜,美美開著的花兒……三分像七分想,我們也可以借助課文的插圖:你還看到了怎樣的云房子?奔騰的駿馬、超大的棉花糖、一頭雪豹……這樣的答案層出不窮,學生想象的閘門一下被打開了。插圖,為學生的想象插上了高飛的翅膀。
新課程標準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而對插圖的審美鑒賞無疑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方法。通過對插圖的細細賞析,孩子們也能沉浸在美景中,沉浸在課文里。如《臺灣的蝴蝶谷》一文的黃蝶谷的插圖,就讓大家感受蝴蝶谷迷人景象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魅力。
課文中的插圖,看似平常,卻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我們的語文課堂資源。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老師要讓這個瞬間的畫面,停駐在孩子的心間,讓這一顆神奇的種子,在語文學習這片土壤上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