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全 張中會
1 試驗目的
根據(jù)農業(yè)部測土配方施肥項目要求,為了掌握萵筍在不同土壤中所需氮、磷、鉀及微量肥料的數(shù)量、比例,摸清萵筍在不同肥力土壤上對氮磷鉀化肥的利用率,了解不同土壤氮磷鉀的豐缺指標,為建立不同土壤種植萵筍測土配方施肥提供科學依據(jù)。
2 試驗材料和方法
2.1 試驗地的基礎情況
試驗地設在璧山縣璧城街道新勝3社郭洪章家承包地,面積3.0畝,排灌條件較好,試驗田為冬水田。土壤為灰棕紫泥黃泥田,,緯度29:32:13.1,經(jīng)度106:13:01.6,海拔273米。供試萵筍品種為科興9號。土樣分析為,pH水1:1為6.9,有機質29.0g/kg,全氮1.51g/kg,全磷0.804g/kg,全鉀17.8g/kg,堿解氮142mg/kg,有效磷71.5mg/kg,速效鉀317mg/kg。
2.2 試驗設計
3414肥效試驗,采用氮磷鉀三因素,每個因素4個水平,共14個處理。三次重復,隨機排列,重復間設保護行及走道。小區(qū)面積11.5m2,長4.6m,寬2.5m。8月30日播種,9月29日每窩單株移栽,栽7行,每行9窩,共63窩,規(guī)格 65.71cm×27.78cm,畝植3654窩。
9月29日在試驗地按“之”型選8點,取0-20cm耕作層土樣,混合后取1公斤作土化分析,并作好標簽。試驗結束后取1、2、4、6、8處理植株2株(鮮株)送西農資環(huán)學院進行分析。
2.3 試驗方法和實施
施肥嚴格按3414肥效試驗方案實施,肥料品種為:尿素,含純氮46%;過磷酸鈣,含磷12%;氯化鉀,含鉀57%。其施肥方案見附表。試驗于8月30日播種,9月29日移栽,10月13日第一次施肥,10月29日第二次施肥。該試驗于12月6日采取各小區(qū)單收計算各小區(qū)產量和處理1、2、4、6、8生物產量。
3 試驗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處理投入與產出比
從表2可以看出,產值最高的為6處理,達到2779元,該處理的氮、磷、鉀均為2水平。在磷鉀都為中量(均2水平)時,2、3、6處理隨著用氮量增加,萵筍產值增加,最高為6處理,為2779元,當施氮量達到3水平時(11處理),萵筍產值下降,為2582元。當?shù)洖橹辛浚ň?水平)時,4、5、6處理隨用磷量增加,萵筍產值增加,最高為6處理,為2779元,當施磷量為3水平時(7處理),萵筍產值下降,為2397元。當?shù)诪橹辛浚ň?水平)時,8、9、6處理隨用鉀量增加,萵筍產值增加,最高為6處理,為2779元,當施鉀量到3水平時(10處理),萵筍產值下降,為2493元。因此,要增加產量,增加產值,在該土壤中,施用量以每畝純N —18公斤、P205—6公斤,K20—6公斤為好。
產出與投入比以新增純收益與投入之比,從表3看出,產出與投入比以6處理最高為1.52。
3.3 實收產量結果
3.3.1 3414肥效試驗不同處理產量情況
3.3.2 多元回歸方程分析(表四中紅色數(shù)據(jù)作回歸分析)
采用農業(yè)試驗多元回歸3414試驗軟件平均產量進行回歸分析,其肥料效應多元回歸設計3414運行結果如下:
3.3.3 肥料效應
從肥料效應可以看出,2水平以下,三種肥料對產量的影響是K﹥P﹥N。
從肥料效應方程可知,氮磷的交互項系數(shù)為26.4845,氮鉀的交互項系數(shù)為19.5753,磷鉀的交互項系數(shù)為7.3028,氮磷、氮鉀和磷鉀的交互作用均為相互促進,均為正效應。
3.3.4 土壤NPK豐缺指標
土壤養(yǎng)分的豐缺用相對產量來比較,相對產量﹤50%為土壤養(yǎng)分含量極低;相對產量50-75%為土壤養(yǎng)分含量低;相對產量75-95%為土壤養(yǎng)分含量中等;相對產量﹥95%為土壤養(yǎng)分含量高。
相對產量=(無肥區(qū)產量/全肥區(qū)產量)*100%
N肥的相對產量為77.65%, P肥相對產量為76.36 %,K肥相對產量為80.75%,說明土壤N含量、土壤P含量和土壤K含量均為中等。試驗前土壤取樣化驗,PH值6.9,有機質29.0g/kg,堿解氮142㎎/㎏,有效磷71.5mg/kg,速效鉀 317mg/kg。
3.3.5 肥料利用率
肥料利用率:用全肥區(qū)(6處理)地上部份吸收養(yǎng)分量減去缺肥區(qū)處量作物地上部份吸收的養(yǎng)分量再除以全肥區(qū)(6處量)的施肥量。
3.3.6 最佳施肥量
通過農業(yè)試驗3414試驗軟件分析,計算結果:
最高產量:(2.0,1.5,2.0)=2690.32
最佳產量:(1.5,1.5,1.5)=2668.32
N的最佳施肥量為13.5公斤/畝,P的最佳施肥量為4.5公斤/畝,K的最佳施肥量為 4.5公斤/畝,其N、P、K的施肥比例為1:0.33:0.33。
4 試驗結論
4.1 在該種土壤中含N量、含P量和含K量均為中等,對萵筍產量的影響為K﹥P﹥N。
4.2 肥料利用率為:N利用率為11.06%,P利用率為7.25%,K利用率為22.20%。
4.3 豐缺指標:N豐缺指標為77.65%,P豐缺指標為76.36%,K豐缺指標為80.75%。
4.4 氮肥、磷肥、鉀肥推薦模式為,根據(jù)試驗和農戶施肥情況調查、綜合各方面因素,該土種萵筍畝施N13.5公斤,P2O54.5公斤,K2O4.5公斤。
(作者單位:402760 重慶市璧山縣璧泉街道農業(yè)服務中心、重慶市璧山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