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孚
一、 播前準備
(1)選地及土地準備:小麥的品種較多,可根據(jù)個人需要選擇種植,同一個地方應選用一個品種,避免存時不同品種相互摻雜,影響加工品質。種植小麥應選用土壤肥力較好、土層深厚、有機質較多的無污染的壤土或砂壤土,并且灌排水方便、灌溉水基本無污染的土地。前作最好是苜蓿、豆類、玉米、油料,重茬不宜超過2—3年。秋灌秋翻時,耕深30cm,開春時及時整地,整地質量達到齊、平、松、碎、凈、墑的要求。
(2)施足底肥:秋翻地之前,每畝地施1—2噸的有機肥,再將尿素10千克/畝和磷酸二銨12—15千克/畝混合,結合秋耕施入。
二、播種
適期早播墑情好,出苗率高,易保全苗,有利于小麥生長,開春土壤表層解凍4—6cm時,氣溫3—4?C時,應及時搶墑播種。播種量一般為18—25kg/畝,(種子籽粒較小的播18—20kg/畝,較大的20—25kg/畝)。播種方式采用24行谷物播種機條播,行距15cm ,播種深度3—4cm。播種時每畝帶尿素2kg,二銨5kg做種肥,播種質量要好。
三、田間管理
(1)早修毛渠。播后3—5天修好田間毛渠,走向和間距視地形而定,水能流到最高處,毛渠間距一般30—50m,并且宜修成淺寬式。
(2)灌水。頭水要早,二水要趕,三水適時灌。揚花灌漿水應多次輕灌,寧干勿濕,這時灌水太多,將會影響小麥品質,導致減產(chǎn)。
(3)追肥。一般在灌頭水前追施尿素,每畝10—15千克。提倡兩頭追,揚花灌漿期追肥能顯著提高蛋白質含量,改善提高品質,兩頭各占追肥量的一半左右,在抽穗、灌漿期除追施尿素外,還應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每畝200克,即能起到追肥的目的,又能預防干熱風,一般噴2—3次,噴施時間在上午11點之前和下午5點之后。
(4)化除?;熑~雜草在小麥3—5葉期時,用2.4—D丁酯80—100克/畝噴霧防治,禾本科雜草在雜草2-3葉期,用6.9%膘馬乳油120—150克噴霧防治,提倡采用超低量噴霧,噴霧要求均勻。
(5)防止倒伏。對莖稈較高、群體密度較大易發(fā)生倒伏的麥田,在小麥5—6葉期噴施5%矮壯素500倍液噴施,每畝不少于50克藥液,如果生長太旺,五天后再噴一次。
四、病蟲害防治
1、小麥全蝕?。簩嵭幸荒暌陨系妮喿?,增施有機肥,增施化肥,在施肥時應注意磷、氮配合,前重后輕;在干熱風時期多澆水,以減輕干熱風危害。收割后要及時深翻,減輕下茬作物病害的發(fā)生程度;每畝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400克加細土25—30千克,在秋翻前進行土壤處理,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千克混合10千克細土播前淺耕施入;用種子重量0.2%的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拌種,播種時增加10%的播種量;在小麥拔節(jié)期,每畝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65—100克,或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40—60克,兌水進行莖葉噴霧。
2、小麥根腐病:用種子重量0.3%的克菌丹、退菌特、福美雙、粉銹寧、代森錳鋅、多菌靈等藥劑拌種,不僅能明顯降低發(fā)病率,而且有促進種子發(fā)芽和保苗作用;小麥初花期和灌漿期各噴一次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150克,效果明顯;實行輪作,特別是和豆科作物輪作,效果最好,其次是馬鈴薯、油菜等;適期播種,施足基肥,加強田管,小麥收獲后應及時翻地,把地面病殘物翻入土內,促進迅速腐爛分解,以減少土壤含菌量。
3、小麥細菌性條斑?。哼x用抗病品種,新春6號抗病性較強;建立無病留種區(qū),用6000—10000倍的農(nóng)用鏈霉素浸種8小時,或300倍15%葉枯寧膠懸劑浸種36小時,可殺死種子上的病菌;實行兩年以上輪作,適當控制灌水量,提高灌水質量,切忌大水漫灌,增施有機肥,不偏施氮肥,合理密植,防止倒伏,收獲后及時翻耕;發(fā)病初期可用4000—6000倍農(nóng)用鏈霉素每隔10天噴一次,共噴2—3次。
4、麥蚜:用50%辟蚜霧(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500—16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1500—2000倍液,也可噴灑10%吡蟲啉(蚜虱凈)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或2.5%保得乳油2000—3000倍液,或35%硫丹乳油3000倍液。
5、小麥負泥蟲:合理輪作,避免重茬,秋耕整地,清除田間地邊雜草,適時播種;播種前用35%呋喃丹膠懸劑按種子量0.2%藥量拌種,也可在播種時每畝用3%呋喃丹顆粒劑2千克處理土壤。
五、收獲
適時收獲,提前做好收獲各項準備,當小麥成熟末期,籽粒變硬,大小和色澤達到本品種固有的特征,即可進行收獲。
(作者單位:83660新疆布爾津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