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039-01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我知道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讓學生愛學語文,讓他們在聽說讀寫中徜徉。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這學期我在我校探究有效教學模式的活動中,即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令學生感興趣的形式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以朗讀為主要方式方法,在教給學生知識,學習方法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朗讀能力,以朗讀促理解,再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如我上《背影》一課時,文中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找出描寫背影的句子仔細品讀,體會作者的情感。文中有四處描寫我的眼淚,每次流淚我都想到了什么?學生帶著體會再讀這段話,接著再讀,再通過對比朗讀,使學生更能體會朱自清的復雜心情,許多學生在讀時都帶著眼淚,進而理解深深的父子之情。又如在《安塞腰鼓》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發(fā)揮朗讀的作用,自己范讀,并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通過訓練,學生的朗讀有氣勢有感情,可謂聲情并茂,極具感染力。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朗讀中體味到了語言的魅力,領(lǐng)會了文章的寫作意圖和藝術(shù)特色,而且能夠?qū)⒆约旱目捶ㄓ脺蚀_生動的語言表述出來,課堂效果非常好。再如我在教學文言文《童趣》一課時,反復強調(diào)要讀出文言文的味道來,所以我除了范讀,抽生讀,還適時出示了趣味十足的小動畫,讓學生用課文給畫面配音,使初次接觸古文的學生讀得搖頭晃腦、韻味十足。聽學生有滋有味的朗讀,看他們搖頭晃腦的情形,怎能不叫人拍手稱快呢?在教《木蘭詩》、《五柳先生傳》等文言文時,針對不同的要求,安排了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先是讀準字音和句讀,再是讀出輕重和語氣,三是讀出一點文言文的味道,再分角色讀出人物的情感和態(tài)度,最后是研究性閱讀,在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一共讀七遍,在讀中品味,在讀中理解,在讀中質(zhì)疑,在讀中探究。在這個過程中,我努力發(fā)揮自己應(yīng)盡的作用,或是指導,或是評點,或是示范,或是領(lǐng)讀。學生熟讀以后,教師要指導學生背誦。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示范誦讀。或是我在課上給學生們配樂朗誦,或是讓一些有朗讀特長的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或是用電教手段給學生播放名家的朗誦名品。總之,以優(yōu)美的旋律感染學生,以悅耳的聲音打動學生,以動人的感情激勵學生,使他們躍躍欲試,急于參與,急于體驗,急于模仿,達到了我讓學生“想讀”的目的。
二是用形式多樣的評價來激勵學生朗讀。有朗讀還要有聽眾,新課程改變了過去學生成績單純由教師評價的模式,改由教師、家長、學生本人和同學等多方評價。除教師評價外,我還設(shè)計了多種多樣的誦讀評價方式。比如:
讀給家長聽。要求學生把一個自己喜愛的作品按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標準讀給家長聽,請家長給學生的朗讀按每項1分的標準打分。這個做法使許多學生為了取得家長的好評,在課下練了又練,然后鄭重其事地在家中和自己的父母進行交流,不但鍛煉了能力,而且增進了與父母的感情。
兩人互評。在誦讀課上,以前后座的兩個學生為單位互評。每人都有一張評價表,記錄的是對方的朗讀成績,評價標準與以前一樣,總分3分,讀錯一字、有停頓或不流利分別扣0.1,嚴格要求讀出語氣的輕重緩急、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感情的豐富飽滿。學生兩人互讀,讀完互評。這樣不但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學生們都很投入專心。他們積極地練,熱情地讀,認真地評。朗讀水平不斷提高。
以小組為單位比賽。依然是六人小組,每組一個負責人,負責組織和算分。就像電視臺的“歌手大獎賽”一樣,每個小組成員都是評委。每人發(fā)一張評分卡,當一個成員朗讀完畢,其他同學開始打分并依次出示所評成績。負責人去掉一個最高分,再去掉一個最低分,求出這個同學的最后得分,最后評出本組前三名,由老師發(fā)給紀念品。這種評價方式對學生們來說非常新穎,他們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熱情,賽場上熱鬧非凡但井然有序。學生們積極參與,許多以前想讀而不敢讀的學生聲情并茂,朗讀得十分出色,“誕生”了許多老師以前沒發(fā)現(xiàn)的朗讀苗子。愛讀的讀得更好,不敢讀的也急于表現(xiàn),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用評價來激勵學生,能使他們更喜愛朗誦,喜愛文學,品味語言,陶冶情操,對幫助老師進行誦讀課及其他方面的教學也有不小的幫助。
采取多種形式的讀如:默讀、朗讀,慢讀、快讀,單讀、齊讀,多人串讀、學生或師生交替讀、分角色讀,根據(jù)文本和課堂的需要,進行多樣化、有層次、有針對性的反復朗讀指導更是提高課堂效率的行之有效的途徑。
在語文教學中,讀和寫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閱讀教學無疑兼具指導寫作的任務(wù)。從課文入手,大量閱讀,勤寫勤練,讓學生通過學習語文來體會語言的神韻,在發(fā)展語言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就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讀寫素質(zhì)的提高,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毫無疑問,閱讀教學的另一大任務(wù)就是要讀寫結(jié)合、訓練到位,通過日常教學中的點滴積累,為學生日后的表達和寫作搭橋鋪路。如我在教學《背影》,出示句子:“仿寫:例:父愛是送別時父親爬月臺買橘子的背影,讓我倍覺感動。父愛是__。__”給學生填空并朗讀,又如上《故鄉(xiāng)》一課時,讓學生填寫句子:“當閏土在__的時候,我在__?!边@樣不但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讀懂了作者的心,還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朗讀不僅是一項活動,更是一門藝術(shù),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有其重要的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將“朗讀”作為一項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任務(wù),要求教師對學生加強訓練并要“注意加強對學生平日誦讀的評價”,可見朗讀是何等的重要。
因此,我們必須對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的范讀以及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與訓練給予高度的重視,一定要認真對待,并要努力提高朗讀的藝術(shù)水平,使語文課的特點真正得以體現(xiàn),使學生在朗讀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語感,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課就應(yīng)該充分利用文質(zhì)兼美的課本,引領(lǐng)學生抓住內(nèi)容的精彩之處,語言運用經(jīng)典之處,品讀語言文字,以朗讀促理解,讓學生受到語言的熏陶,從而提高學生學語習文的能力。當然,這需要我們用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課堂效率。今后我將繼續(xù)探究有效的教學模式,讓自己的教學走向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