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黃明慧
【摘要】我國是農業(yè)大國,農村的基礎教育面積廣,任務大,在提高全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方面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過對農村小學現狀的分析,提出了農村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和問題,并提供了相應的對策,希望能為農村教育環(huán)境和條件的改善出一份力。
【關鍵詞】農村 教育 小學 現狀 分析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005-01
一、農村小學教育現狀及原因
農村小學教育的教育基礎地位決定了它不僅影響著我國整體教育事業(yè)的攀升,還影響著農村地區(qū)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相比于城市的小學教育來說,農村自身的發(fā)展落后,動力不足,前進緩慢。
1.經費緊缺,機制不全
學校是進行教育活動的主場所,學生們要想全面的發(fā)展,就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的環(huán)境,這也就是為什么“孟母三遷”了。農村小學因為經費緊缺,很多硬件設施無法滿足教育需求。雖然近幾年來,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農村教育設備的配制,但是卻沒有對農村的教育發(fā)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農村本身條件的制約,好多高科技的設備不經常被使用或者根本不會使用,想電腦、網絡這些現代化的東西,在城市里依然成為了家庭必需品,對于農村的孩子們來說,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依然有很多的偏遠的農村小學沒有被政府的資金輔助政策惠及,學校沒有圍墻,沒有操場,學生就在荒地里進行體育鍛煉,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就更不用說是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像電視機,投影儀,微機室,多媒體教室了,這些設備的缺失嚴重的影響教學活動的正常、高效的運轉。
2.觀念陳舊,師資薄弱
農村小學中,由于受到教育環(huán)境的制約,真正是大中專師范畢業(yè)的教師屈指可數,再加上農村小學教師待遇低,很多高學歷的年輕人都不肯長期的留在農村,紛紛到大城市了謀發(fā)展。而留在農村小學的教師,隊伍年齡較大,他們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初中畢業(yè)甚至是小學畢業(yè),只是憑借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積累進行教學,他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但是卻因為缺乏繼續(xù)學習和深造的機會,知識面窄,教學理論、觀念和手段都無法和飛速發(fā)展的時代科技接軌。及時近年來很多教師也相繼的考取了大?;蚴且陨系膶W歷,但卻沒有在教學水平上有所提高,依然是學習和實踐兩層皮。再加上師資力量的匱乏,有些老師身兼多科,像一位語文老師還帶著美術、音樂等課程:有些教師都沒有上崗證書,在校內做代課老師,這些現象都會嚴重的降低小學教學的質量。
3.家庭教育空白,老師工作量大
農村小學的教育質量本就不高,加上農村家庭家長的教育程度低,無法對學生的功課進行輔導,心有余而力不足,還有的家長甚至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學生的家庭教育一篇空白,無法在家里得到知識的鞏固和發(fā)展。再有就是留守兒童的問題,很多的農村家長因為生活所迫或是追求更加富裕的經濟生活而外出打工,本應家庭承擔的重任也落在了學校和老師的肩上,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在學習上幫助學生,還要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給予關心和照顧,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教師的負擔,拖了農村教育發(fā)展的后腿。
4.辦學不平衡問題嚴重
農村小學的分布不合理,點多面廣,辦學規(guī)模日趨萎縮。因為農村發(fā)展的滯后,許多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將來能有更好的生活和前途,將孩子送去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zhèn)學校上學,有的家長因為不放心孩子,跟隨到城鎮(zhèn)陪讀,有的甚至攜帶子女外出城市打工,讓他們在流入地借讀,這使得農村小學的學生數量日益的減少,學校規(guī)模日益萎縮,這也成為了農村教育發(fā)展的瓶頸。
二、農村小學教育發(fā)展的建議及對策
1.重視農村小學教育,加大資金投入,構建保障機制
俗話說的好,再窮不能窮教育,教育作為社會科技和經濟發(fā)展的基礎,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國家要重視農村小學教育。一方面,構建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縣統(tǒng)籌發(fā)放教師工資的辦法,盡可能小的縮短城市和農村的教師工資差異,保證農村小學教師的工資能夠按時,按量的發(fā)放,為教師提供一個無憂的物質保障。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大資金的投入,為農村小學置辦教學必須的設備,并能派專人對教師進行操作指導,使這些設備能夠發(fā)揮作用,很好的為教育服務,同時還應定期對設備進行檢修,替換。構建校舍,操場等,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運動的環(huán)境和場所,確保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和發(fā)展。
2.端正農村教學思想,提高師資力量,完善教育團隊
教師是知識傳遞的載體,是戰(zhàn)斗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思想覺悟直接影響教育工作的質量。所以,要提高農村小學教育質量,就一樣要提高師資力量,打造完善的教育團隊。一方面,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提高農村教育者的薪資,營造良好用人的環(huán)境,用感情、事業(yè)和薪資留人。另一方面就是要嚴格的對教師進行選拔,培訓和考核,優(yōu)勝劣汰,提高師資質量。
3.提高家長文化水平,師生同力配合,提高教育質量
俗話說,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對于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平時家長們都忙于農活或是家事,很少有時間顧及孩子的學習,再加上他們本身知識水平有限,無法給予孩子正確的知識輔導,使得教育工作完全依靠學校教育,但是這樣并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必須要著力提高家長們的文化水平,家庭和學校相互配合,同心同力,才能給學生營造一個360度的完美學習圈,提高教學質量。
4.科學規(guī)劃農村教學,合理均衡布局,促進和諧發(fā)展
農村小學生源萎縮,是由農村教學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就需要對于農村的一些規(guī)模小,設施差,學生少的學校進行拆并,整合,合理規(guī)劃,資源重組,這樣不僅能將教學資金集中投放,節(jié)省資源讓資源更優(yōu)化,還能給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好的生活、學習的環(huán)境。與此同時,要在農村進行資源整合工作的宣傳,讓廣大的村民了解拆點合并的意義所在,保證農村小學規(guī)劃建設的順利實施。在教學和資源一步一步的擴大和完善中,提高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關銳捷,“重中之重”的農村義務教育必須警鐘長鳴[J],中國農村研究網,2002
[2]韋志杰,農村小學教育的現狀與思考[J],教育導報,2003
[3]李世莊,改善村級小學辦學條件是當務之急[N],教育導報,2003
[4]關鴻羽,現代中小學教育管理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