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悅新
摘要: 一個人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多方面教育影響的結果。家庭作為一個微觀的環(huán)境系統,對學生個性養(yǎng)成有很大的影響。影響其發(fā)展的家庭環(huán)境因素主要有兒童對父母行為的模仿、溺愛式家庭教育、嚴苛式家庭教育、家庭結構復雜性、家庭經濟情況,多種因素的不同組合,會導致學生個性的多樣性。
關鍵詞:學生個性 家庭環(huán)境 家庭教育
人的發(fā)展是一個自身為主體和所處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過程。學生在學校是學習的主體,接受著來自于學校的知識與文化。我們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同樣,學生在家庭也是學習者,家庭環(huán)境的種種因素會直接導致其特殊個性的養(yǎng)成。個性,也叫人格。在心理學上指的是個體整個心理系統成長和發(fā)展的動力概念,它不是把人看做多個不同的部分,而是把人看做一個綜合的、比部分之和大得多的整體。兒童個性的形成、兒童行為問題的發(fā)生與家庭因素密切相關,兒童期的家庭經歷對心理衛(wèi)生也有重要影響。研究表明,家庭環(huán)境可解釋高中生心理健康因素項目總差的27.83%,對精神疾病的研究表明,52%的病人在青少年期和兒童時期有著十分不利的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只有12%的病人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有著很好的家庭環(huán)境。
一、幾種影響學生個性的家庭因素
(一)遺傳因素及兒童對父母的模仿
遺傳是指先天決定的生理素質,是人格形成的基礎因素,遺傳觀點認為,個體的人格特征可根據染色體上的基因分子結構得到全面解釋。在幼兒中對人類行為和性情的遺傳基礎進行觀察的研究表明,一些特質如害羞、畏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內在基因決定的。所以,兒童會遺傳父母的某些個性,并且,在與父母生活的過程中逐漸穩(wěn)定成型。
兒童對大人的模仿,是在無意識中進行的。尤其是在中學以前,兒童受到的影響極大。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碑敽⒆友窖綄W語時,就已經開始在潛移默化中對父母長輩一舉一動開始模仿,尤其是對父母的模仿。古有曾子殺豬,以諾為重。表現出作為父親對榜樣作用的深刻認識,為人父母者,正直善良,兒童在父母那里學到的亦是正直善良,對其個性養(yǎng)成有積極作用。反之,為人父母者,逐于蠅頭小利,勾心斗角,兒童在父母那里學到的亦會是怎樣算計,占便宜。正如孔子說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p>
(二)不當的家庭教育
溺愛孩子是如今很多家庭都存在的現象。由于大多數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孩子身上承載著兩代人的希望,得到的關愛不言自喻,每個家里都有了“小皇帝”“小公主”。他們隨心所欲,言如圣旨。直到他們長大,那些看似不用大費周章彌補的小錯,就會和他們一同長大,成為大錯?!白怨判鄄哦嗄ルy,從來紈绔少偉男”??纯疵刻斓男侣?,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的丑聞不斷,以至于這些詞越來越有了貶義的意味,自私,自大,自大。他們令人憤恨的行為對社會有很壞的影響。開名車撞人,事后不思悔改,反而振振有詞。踩著父母的名聲,消遣著是自己不堪的人生。這樣的“二代”讓他們今天不可一世,狂妄自大,除了有優(yōu)越的家庭經濟地位因素帶來的與眾不同的自豪感,但究其根源,是因為家中長輩從小對其溺愛,嬌生慣養(yǎng),犯錯不忍心罰,孩子往往通過哭鬧就可以解決問題,長此以往,孩子不會真正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什么,對錯誤不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嚴苛式家庭教育。是與溺愛式家庭教育相反的另一極端。父母對孩子寄予深切的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時候更想讓自己的孩子完成自己年輕時沒有完成的夢想,強加給孩子某種生活方式,沒有考慮到那是否是孩子本身希望的,需要的。有些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對孩子犯的一點錯就雷霆打發(fā),施以重罰。久之,就會有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擋在親子關系中。孩子害怕與父母溝通,覺得他們不會理解自己,往往自作主張,逆反,情緒化。同時,自己清楚父母的期望,給自己很大的壓力,有矛盾復雜的心理。
(三)家庭結構復雜性
復雜的家庭人員配置帶來的必然是復雜的家庭關系。生活節(jié)奏加快,人們變得越來越煩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更為脆弱。婚姻不安定,離婚率不斷攀升,破碎的家庭中最受傷害的是兒童。他們承受的壓力,心理受的創(chuàng)傷,是難以用物質可以彌補的。離異的父母各自婚嫁,自己在新的家庭中的位置模糊,扮演著一個尷尬的家庭角色。往往用叛逆去掩飾心里的不安。相信像電視劇《家有兒女》那樣和諧的重組家庭必然是少數,更多孩子感受到的是家庭的破裂的傷害。如何在復雜的家庭中自處,需要兒童自己在心理上變得強大,同樣需要來自家庭的溫暖。
(四)家庭經濟情況
家庭的經濟情況歸屬于社會經濟地位,而社會經濟地位是衡量個人或家庭所處的與其他群體相對而言的經濟和位置的一項指標,通常以父母的職業(yè)、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來測量。不同的社會階層享有不同的社會資源,有著不同的亞文化,生活在有差異的社會環(huán)境中。這個因素對兒童的性格影響較大。
個體在家庭中不會感受到與別人很大的差異,但在學校生活中,有了整個班級,整個學校做為比較的對象,個體會感受到自己與別人的差別。比如,小學低年級時訂課外讀物,家庭經濟好的學生不會計較價格,一般會訂哥白尼,一般家庭的學生會選價格便宜一點的讀物,可是對于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學生,往往不會花幾十元錢在這方面。班級組織旅游活動,募捐活動等,會使經濟困難的學生在班級中凸現出來。班級里如果有調皮的孩子以此調侃,聽到其他同學對自己的議論,自尊心會受到傷害,造成性格內向,不愿與外界溝通交往。家庭經濟地位較好的學生則相反,在學校生活中表現的較為積極,尤其是小學低年級?;顫姾脛樱敢獗憩F,承擔班級任務,不計耗費經濟成本,為班級做貢獻。喜歡聽老師在全班同學面前對自己表揚。
二、對策與建議
(一)樹立好的榜樣
我們所說的家庭教育,通常指父母及長輩在家庭中對兒童進行的教育,在個體成長過程中具有奠基作用,也可以彌補和消除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所產生的缺陷和負面影響。
1.利用兒童模仿成人的天性,正確引導兒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利于良好品行的養(yǎng)成。
2.做到家庭成員的文化修養(yǎng)提升、家庭教育時間充裕、家庭教育意識加強。
3.父母有目的有意識地將正確的價值觀教給兒童,以身作則,用更多的時間去教育兒童觀察兒童的言行舉止,勿以惡小而為之。
(二)建立民主親子關系
兩種極端的教育方式,溺愛式的家庭教育,運用不當的教育方式、方法,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貪婪、懶惰、蠻橫、自我中心等多種消極的性格品質。嚴苛式的家庭教育目標脫離兒童的興趣、愛好、實際。民主和諧式的家庭教育,愛嚴結合的方式,寓愛于教,才會使孩子真正體會到父母給他們的愛與關懷,他們也會自然地把父母的教育要求內化成自身發(fā)展的需要而不斷租促進自己的發(fā)展。有很多例子表明,在這種寬嚴并濟,民主和諧,愛嚴結合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性格更為健全。與孩子相處是一門學問,如何做到張弛有序,把握相處的距離,還是在于“度。”生活中父母既是孩子共同成長可以信賴的好朋友,有可以是敦促教導孩子的良師,這才是最完美的親子關系。
(三)家庭關愛
在復雜結構的家庭中的學生在學習、情感、行為方面與正常完整家庭的學生比較,有明顯的差異,受特殊的家庭因素影響,教育不力,會使學生在不同程度受心靈的創(chuàng)傷,性格發(fā)展上存在障礙。需要做到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新的家庭中有的位置,家人要給予更多的關愛,及時溝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運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與心理手段,幫助孩子及早擺脫家庭破碎帶來的陰霾。
(四)家校合作
由于家庭經濟因素造成心理自卑的學生,需要班級同學的關愛,更重要在于自身的有效調節(jié)。隨著年級的升高,同學會懂事理不會帶著有色眼鏡看人,給予更多的是關懷。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個體要調試好心態(tài),不要小看自己,放下自卑,積極主動地參與班級活動,承擔班級事務,讓自己變得堅毅自信。父母要及時注意到孩子的特殊情況,關心其在學校中的生活,多談心事,了解其心理變化。
三、總結
影響一個人的成長有很多因素,家庭環(huán)境因素對成長中的學生影響不容小覷。有很多時候事與愿違,理想情況不會總是出現,對不可控的事情的發(fā)生也是無能為力。作為家長應該做的努力,就是在現有的情況下,用科學的方式與手段去改善,去教育孩子,用關愛的心去溫暖,去指引孩子。學校的老師與同學給予足夠的空間與關愛。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學生也要早日適應環(huán)境,鍛煉自己,變得強大。畢竟,命運的主宰是自己,自己選擇人生。
參考文獻:
[1] 周燕.影響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環(huán)境因素.
[2]張德.組織行為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石忠仁.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曾從周.家庭嘈雜度對學前兒童發(fā)展的影響.
[5]謝德光.家庭環(huán)境對兒童情緒調節(jié)發(fā)展的影響.
[6]徐萍.家庭環(huán)境對青少年自律道德的發(fā)展的影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