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閔子揚 童龍 李涵 成娟 孫小武
摘 要:為了探討西瓜未授粉子房誘導率的影響因素,以‘早春紅玉、‘西農9號和‘小綠皇為供試材料進行西瓜未授粉子房的離體培養(yǎng),研究供體植株的黑暗熱激處理、基因型、不同取樣時間、2,4-D濃度和不同激素濃度組合等因素對其芽點誘導率的影響。結果表明:西瓜未授粉子房離體培養(yǎng)以33 ℃ 的條件下黑暗熱激4 d效果最佳;以開花前1 d的子房誘導率最高為17.2%;3個品種中僅‘早春紅玉獲得了再生植株,且在激素組合為4.0 mg·L-1 2,4-D + 2.0 mg·L-1 6-BA+0.5 mg·L-1 NAA時芽點率最高為15.0%;根據(jù)再生植株的根尖染色體數(shù)目,初步鑒定再生植株中有單倍體植株,還有二倍體和四倍體植株。
關鍵詞: 西瓜; 未受粉子房; 誘導率; 離體培養(yǎng); 單倍體; 影響因素
長期以來,西瓜常規(guī)育種周期長、工作量大、遺傳性狀不穩(wěn)定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西瓜的育種進程。在離體條件下,采用未授粉子房培養(yǎng)來獲得單倍體植株,是在較短時間內獲得綜合性狀優(yōu)良、高度純合二倍體的快速而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葫蘆科的一些作物上已經通過未授粉胚珠或子房的離體誘導培養(yǎng)途徑成功獲得了單倍體的植株。杜勝利[1]在黃瓜未受精子房的離體培養(yǎng)研究上得到了單倍體植株,并己將研究應用到黃瓜的新品種選育上。2009年,葛志東[2]在西葫蘆未受精的子房培養(yǎng)中也得到了單倍體的植株。但是在西瓜上這方面的報道甚少。只有楊穎[3]通過未授粉的胚珠離體培養(yǎng)途徑成功獲得了3個具有再生能力的胚狀體,得出胚狀體R2為單倍體。因此,本試驗探究了基因型、取樣時間、黑暗熱激以及激素濃度等因素對西瓜未授粉子房離體誘導培養(yǎng)的影響,以期找到最佳的誘導條件。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未授粉子房離體培養(yǎng)以‘早春紅玉、‘西農9號和‘小綠皇3個西瓜品種為材料。
1.2 試驗方法
1.2.1 外植體的準備及接種 自第2朵雌花開放開始,每天上午8:00左右取樣。在無菌條件下用75%的酒精浸泡30 s,0.3%的次氯酸鈉浸泡滅菌10 min,無菌水沖洗3次。然后將子房兩端各切除約1 cm、刮去子房的表皮,將去皮后的子房橫切成2 mm左右的薄片,平放在培養(yǎng)基中。每瓶接種子房片6~10塊,每個處理接種3瓶,3次重復。
1.2.2 取樣時間 分別取開花前2 d、開花前1 d和開花當天的子房作為試驗材料,比較不同取樣時間對誘導率的影響。培養(yǎng)基為MS+3.0 mg·L-1 2,4-D+1.0 mg·L-1 6-BA+0.5 mg·L-1 NAA。
1.2.3 黑暗熱激 以上述3種西瓜基因型品種的開花前1 d的子房作為材料,接種后的子房塊置于33 ℃暗培養(yǎng),熱激時間設為3、4、5、6、7 d 5個水平。以25 ℃黑暗處理4 d 為對照。置光照條件下培養(yǎng)1周后,統(tǒng)計接種子房出胚數(shù)量。
1.2.4 西瓜未授粉子房的胚狀體誘導培養(yǎng)基的篩選 先用1.0 mg·L-16-BA+0.5 mg·L-1NAA對2,4-D濃度進行篩選,2,4-D濃度設為2.0、3.0、3.5、4.0、4.5、5.0 mg·L-16個處理水平。將選出的誘導率較高的2,4-D濃度與不同濃度的6-BA和NAA濃度進行組合試驗比較,從而選出最佳激素濃度組合。NAA濃度為0.1、0.5 mg·L-1;6-BA濃度為0.5、1.0、2.0 mg·L-1。
1.2.5 西瓜未授粉子房的分化培養(yǎng)基 子房在誘導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3周左右,產生明顯的愈傷組織,將愈傷組織轉移至誘導分化的培養(yǎng)基上繼續(xù)進行誘導培養(yǎng)。分化培養(yǎng)基為:6-BA濃度設為0.2、0.5、1.0 mg·L-1 3個水平;NAA濃度設為0.1、0.2、0.5 mg·L-1 3個水平。每瓶接種有效愈傷2~3塊,每個處理接種3瓶,3次重復。
1.2.6 倍性鑒定 采用染色體計數(shù)法確定再生植株的倍性。
1.3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雌核啟動率/%=(出胚的子房片數(shù)量/總接種子房片數(shù)量)×100
芽點誘導率/%=(分化出芽點的愈傷數(shù)量/總接種子房片數(shù)量)×100
試驗數(shù)據(jù)用Excel 和SPSS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基因型品種對西瓜未授粉子房誘導率的影響
基因型對西瓜未授粉子房的離體誘導培養(yǎng)有很大的影響,本試驗所選的3個西瓜品種在相同培養(yǎng)條件下雌核啟動率芽點誘導率差異很大,以‘早春紅玉的芽點誘導率最高為22.2%,其次是‘西農9號的芽點率為10.8%,而‘小綠皇沒有誘導出胚狀體。但是最后僅‘早春紅玉分化出了再生植株。因此,在相同的培養(yǎng)基及培養(yǎng)條件下,基因型不同,各品種的誘導效果也不同,這可能與品種的生理特性和抗逆性有關。
2.2 不同取樣時間對西瓜未授粉子房誘導率的影響
西瓜未授粉子房的雌核啟動率對取樣時間適應范圍比較廣,雖然在不同取樣時間上雌核啟動率表現(xiàn)出不一致,但是各處理間的雌核啟動率差異不大。從表1可知,‘早春紅玉、‘ 西農9號和‘小綠皇的芽點率隨取樣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均以開花前1 d的子房芽點誘導率最高,分別為17.2%、16.1%和3.3%。這可能是開花前1 d的子房胚囊發(fā)育已接近成熟,對人工誘導較敏感。
2.3 黑暗熱激對西瓜未授粉子房誘導率的影響
黑暗熱激處理有利于啟動雌核發(fā)育,子房片經過熱激處理,胚珠開始從子房片中突起,在光照條件下培養(yǎng)1周左右轉綠。而沒有進行熱激處理的出胚少,且轉綠率低,最終沒有芽點形成。由表2可知,‘早春紅玉雌核啟動率對熱激處理不敏感,但是其芽點率受熱激處理刺激較大,以處理4 d時芽點率最高為 14.8%?!鬓r9號和‘小綠皇的雌核啟動率在各處理間差異較大,分別以處理3 d和處理5 d的雌核啟動率最高,但都與處理4 d無顯著差異。二者的芽點率受熱激處理影響不大,‘西農9號以處理3 d的芽點率最高為12.9%,其次是處理4 d的,‘小綠皇以處理4 d的芽點率最高為4.2%。綜上所述,西瓜未授粉子房的培養(yǎng)以黑暗熱激進行處理4 d的誘導效果最佳。
2.4 2,4-D濃度對西瓜未授粉子房誘導率的影響
2,4-D有利于胚性愈傷組織的形成,在一定范圍內對2,4-D濃度進行篩選有利于提高未授粉子房的誘導率。本試驗對6個2,4-D濃度進行了篩選,結果如表3。‘早春紅玉以2,4-D濃度為3.0 mg·L-1時芽點率最高為20.0%,其次是3.5、4.0 mg·L-1?!鬓r9號芽點率在3.0 mg·L-1時最高為22.2%,其次是5.0、4.0 mg·L-1?!【G皇對2,4-D濃度不敏感,在各處理間芽點率無顯著差異,以2,4-D濃度為3.0 mg·L-1時芽點率最高為4.3%,其次是4.5、5.0 mg·L-1。在沒有添加2,4-D的培養(yǎng)基上也能形成少部分愈傷,但有效愈傷獲得率低。
2.5 激素組合對西瓜未授粉子房誘導率的影響
不同激素的組合有利于獲得有效愈傷。因此,本試驗采用‘早春紅玉、‘西農9號和‘小綠皇3個西瓜品種對不同濃度的2,4-D、6-BA和NAA的組合進行了篩選,結果分別如表4、5和表6?!绱杭t玉對激素的適應范圍較廣,以處理組合A的芽點率最高為15.0%。在只考慮2,4-D的濃度時,‘早春紅玉以添加濃度為3.0 mg·L-1的2,4-D時誘導率最佳,但在激素組合中以添加4.0 mg·L-1 2,4-D的誘導率最高??赡苁瞧渌?種激素濃度限制了2,4-D的作用,所以篩選出的單個激素的最適濃度組合在一起不一定能得到最優(yōu)組合。‘西農9號以處理組合a芽點率最高為15.0%。‘小綠皇只在培養(yǎng)基1上誘導出了芽點,芽點率為4.2%,在其他培養(yǎng)基上誘導率均為0。
2.6 分化培養(yǎng)基對西瓜未授粉子房誘導率的影響
將培養(yǎng)3周的子房轉移至分化培養(yǎng)基上誘導分化,‘西農9號和‘小綠皇的芽點在培養(yǎng)后期均變褐化或者木栓化,沒有分化潛力。只有‘早春紅玉愈傷組織迅速膨大,最后在愈傷組織上長出芽點(圖版1),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 在培養(yǎng)基0.5 mg·L-1 6-BA+0.1 mg·L-1 NAA,0.5 mg·L-1 6-BA+0.2 mg·L-1 NAA和1.0 mg·L-1 6-BA+0.2 mg·L-1NAA上分別獲得了3個、1個、1個叢生芽(圖版-2)。但培養(yǎng)基1.0 mg·L-16-BA+0.2 mg·L-1 NAA上分化的叢生芽生長畸形,可能是激素濃度不適宜的原因。
2.7 再生植株的倍性鑒定
本試驗獲得再生植株生根緩慢,只得到極少數(shù)根系。只對叢生芽進行了染色體鑒定發(fā)現(xiàn)有9~10條、20~22條和36~40條染色體(圖版-3),還沒有完成對完整植株進行鑒定。因有籽西瓜是二倍體作物,且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是22條,所以本試驗將所獲得的再生植株的倍性應該為單倍體、二倍體和四倍體。
2.8 再生植株的分化情況
再生植株的分化有以下5種情況(圖版-4):(A)芽分化正常,但是無論怎么誘導都不能長出根系,形成只有莖和葉片的植株;(B)芽分化緩慢甚至畸形,形成的植株矮小,根系發(fā)達,最終也不能伸長;(C)只長出2片葉子,但是沒有分化出生長點;(D)愈傷組織的一端形成芽,另一端形成根。(E、F)先分化出莖葉,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長出根系,形成完整植株。這可能受生長素/細胞分裂素的比例影響,比例過高,先生根,再長芽,然后形成完整植株。比例過低,先分化出芽,再發(fā)展成完整的植株。因此,還需要對激素配比進行研究,找出最佳的激素濃度。
3 討 論
3.1 黑暗熱激處理對西瓜未授粉子房雌核啟動的影響
黑暗熱激有利于未授粉子房的雌核啟動,許多研究均表明35 ℃或者30 ℃熱激效果最好[4-5]。本試驗沒有對熱激溫度進行篩選,直接選用33 ℃進行黑暗熱激處理,經處理的子房由白轉為黃綠色,并且胚珠已開始突起,未經熱激處理的子房均不能分化出芽點和胚狀體,以熱激處理4 d的子房雌核啟動率和芽點率最高。
3.2 基因型對西瓜未授粉子房離體培養(yǎng)誘導率的影響
在相同條件下,不同基因型品種的誘導率不一樣[6]。遲世春等[7]在甜菜上接種13份材料,其中1份未形成胚狀體,其余材料的誘導率為1.7%~16.3%。本試驗在未授粉子房離體培養(yǎng)中采用基因型不同的3個西瓜品種作為試驗材料,僅‘早春紅玉獲得了再生植株。說明基因型是西瓜未授粉子房成功誘導的重要因素,所以還應根據(jù)需要擴大基因型的選擇范圍,以期篩選出容易誘導分化出完整植株的基因型。
3.3 胚囊發(fā)育時期對西瓜未授粉子房誘導率的影響
葛志東[2]在西葫蘆未授粉子房培養(yǎng)中發(fā)現(xiàn)胚珠發(fā)育程度決定了誘導率的高低,并以接近成熟的開花前1 d的子房誘導效果最好。Tarek A[8]在西葫蘆上得出第2節(jié)位的雌花誘導率高于第1和第3節(jié)位的雌花。本試驗從第2朵雌花開放時開始取樣,發(fā)現(xiàn)所采用的3個品種均以開花前1 d的子房誘導率最高。但是周林[9]在研究中認為西瓜開花當天的子房誘導率最高,這與本試驗結果有一定的差異??赡苁遣煌蛐推贩N的子房胚囊發(fā)育程度、生理狀況和內源激素水平不一致所造成的。
3.4 外源激素對西瓜未授粉子房離體培養(yǎng)的影響
有研究表明,外源激素對未授粉子房的離體培養(yǎng)影響很大,且發(fā)現(xiàn)2,4-D是胚性愈傷組織形成所必需的[10]。葛志東[2]在西葫蘆研究中發(fā)現(xiàn)2,4-D、6-BA、NAA混合使用比單獨使用某種激素誘導率高。本試驗也得出激素是未授粉子房離體培養(yǎng)必不可少的,在沒添加激素的培養(yǎng)基上3個供試品種都沒有獲得芽點。2,4-D對西瓜未授粉子房的誘導非常重要,其濃度決定了誘導率的高低。但在只添加2,4-D的培養(yǎng)基上,愈傷不分化,不能獲得芽點。所以一定濃度的6-BA和NAA也是西瓜未授粉子房培養(yǎng)所需要的。
3.5 再生植株倍性探討
許多研究者都采用染色體計數(shù)法進行了植株的倍性鑒定[11-12],本試驗利用染色體計數(shù)法鑒定再生植株發(fā)現(xiàn)有單倍體、二倍體和四倍體,這與遲世春[7]在甜菜研究中所得到的結果一致??赡苁菃伪扼w在培養(yǎng)過程中自然加倍的結果,也可能是由珠被或者子房壁獲得的再生植株。因此,在未授粉子房離體培養(yǎng)中,如何防止體細胞產生植株是單倍體誘導的一大關鍵。
參考文獻
[1] 杜勝利. 黃瓜雌核發(fā)育及染色體倍性鑒定與加倍研究 [D]. 天津:南開大學,2002.
[2] 葛志東. 西葫蘆未授粉子房離體培養(yǎng)研究[D]. 烏魯木齊:新疆農業(yè)大學,2009.
[3] 楊 穎. 西瓜離體雌核發(fā)育誘導單倍體與甜瓜SSR標記圖譜構建[D]. 銀川:寧夏大學,2010.
[4] Gémes-Juhász A,Balogh P,F(xiàn)erenczy A,et al. Effect of optimal stage of female gametophyte and heat treatment on in vitro gynogenesis induction in cucumber(Cucumis sativus L.)[J]. Plant Cell Reports,2002,2(21):105-111.
[5] 陳小鵬,劉栓桃,孫小鐳,等. 黃瓜未授粉子房的胚狀體誘導研究初報[J]. 西北植物學報,2005,14(2): 148-151.
[6] 張伶俐,崔崇士,屈淑平. 植物離體雌核發(fā)育的研究進展[J]. 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9,40(11): 133-136
[7] 遲世春,卞桂杰,王景波,等. 甜菜未授粉胚珠培養(yǎng)技術研究[J]. 中國甜菜,1993(3): 1-6.
[8] Shalaby T A. Factors affecting haploid induction through in vitro gynogenesis in summer squash(Cucurbita pepo L.)[J]. 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7,11(5): 1-6.
[9] 周 林. 西瓜花藥、子房和子葉離體培養(yǎng)影響因素的研究[D]. 南寧:廣西大學,2009.
[10] 崔凱榮,邢更生,周功克,等. 植物激素對體細胞胚胎發(fā)生的誘導與調節(jié)[J]. 遺傳學報,2000,22: 349-354.
[11] Kietkowska A,Adamus A. In vitro culture of unfertilized ovules in carrot(Daucus carota L.)[J]. Plant Cell,2010,3(102): 309-319.
[12] 湯飛宇,丁 菲,王國英,等. 從玉米傳粉子房培養(yǎng)出單倍體植株[J].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3(4): 489-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