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衛(wèi)軍
【摘要】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無國界的語言。它能滲入心靈,陶冶情操。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那種古老的教學方法早已不適應教學的要求。隨著新課改的到來和普及,教師必須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更新教學方法,因為教育是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音樂教育技術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必然的趨勢。充分利用各種現(xiàn)代化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各種教學思路,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大班額;音樂課;有效性;課堂教學
有效性課堂教學是指利用有限的課堂45分鐘時間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發(fā)展,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的教學手段、方法和技術。這里的有效性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的有效性。音樂課堂的有效性就是在課堂上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其表演興趣,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我們要努力做到老師是導演,學生是一個個演員,要讓學生進入角色,非常投入地去演戲。只有讓學生們真正地感受到音樂對心靈的震撼,才能讓每一位學生恰如其分地把作品的內(nèi)涵表達得十分到位,這樣才能達到美化心靈的作用,真正地體現(xiàn)音樂的美。
一、組建合作互助的學習小組
提高音樂課教學有效性的主陣地就是課堂,課堂教學是否高效要看學生的發(fā)展。隨著學校資源的整合,使得中小學生班額擴大化,大班額的學生音樂基礎差距也更加大了,如城市工人家庭的孩子相對來說音樂基礎知識較好了些,而農(nóng)村來的大部分學生因從小沒有條件接受音樂知識,對音樂的基礎知識表現(xiàn)得很缺乏,在這種音樂基礎知識差距較大的大班額情況下,精心組建合作互助型學習小組是提高課堂有效性教學的途徑之一。作為音樂教師要掌握學生的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等方面的能力特點,依據(jù)這些特點,在合作、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能充分發(fā)揮小組或同桌的作用,形成有效的互補,逐步達到互相幫助、互相影響、互相學習的效果,也便于教師有效地開展教學。同時,能極大地促進班級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處于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遏制差生的形成,逐步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成長。由于是大班額,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的時間有限,有了同桌這些“小老師”的幫助、帶動,老師的負擔就會輕一點。教師也可充分利用班級小組間的實力均等這一狀況,開展小組間的競爭,從而在班內(nèi)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科學的分組能保證高質(zhì)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在過去傳統(tǒng)模式的音樂課堂上,幾乎沒有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平臺與機會,都是老師上面領、學生下面唱,課堂的空間形式非常單一。然而對于這種音樂基礎差距較大的大班額來說,這樣的教學方式唱少了基礎差的學生不會,唱多了基礎好的學生覺得沒勁,存在著有的“吃不飽”,有的“吃不了”的現(xiàn)象。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科學分組能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分組要科學地進行,針對不同的內(nèi)容進行不同的分組,有些內(nèi)容可以讓優(yōu)生與差生混搭,讓優(yōu)等生帶著基礎差的學生走,這樣優(yōu)等生有當“小老師”的成就感,基礎差的學生分組后也能得到一對一的指導。有時讓優(yōu)差生一組,可相長補短地自我前進,老師只做一點指導,基礎差的小組讓老師帶著走,這樣就相當于把大班額小班化,使得每一位學生能真正地參與進來,并能保證高質(zhì)量地完成教學的任務。
合作學習是一種集體的學習。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勢,學習他人,悅納他人,完善自己,學會與他人合作,形成一種情感同化的態(tài)度,為達到共同目標而努力。但是,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卻發(fā)現(xiàn),有些小組的學生雖然面對面地坐在一起,卻各忙各的事,無法交流,不會合作,小組學習如同虛設。那是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未成年的學生,其主體性受其身心尚未成熟的狀態(tài)制約,認識水平、交往水平、自律水平是逐漸發(fā)展提高的過程,學習行為需要監(jiān)護、引導和規(guī)范。譬如,我在給其他班學生欣賞《閑聊波爾卡》時,改變以往的小組合作方式,在請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談談對樂曲的感受時,讓學生采用“任務分割,結果整合”的方式,做到人人參與。有的可以從情緒上談,有的可以從速度、力度上談,有的可以從節(jié)奏、旋律上談,指派一名學生記錄大家的發(fā)言,然后代表小組在全班進行交流。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遇到困難時互相幫助、協(xié)同作戰(zhàn),共同取得成功。
另外,在每次交流結束時,教師在評價學習結果的同時,還要有意識地評價小組合作的能力,以此經(jīng)常提示、強化,使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合作,使他們真正懂得,不是聰明的人能成功,往往是能吸取別人的意見,與他人合作的人能成功,進而不斷提高“小組合作”的質(zhì)量。
二、精心設計,適時組織體驗活動
音樂藝術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意會,不能言傳,音樂知識、音樂技能技巧僅憑口頭傳授,而沒有學生的親身參與和體驗,學生也是很難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說對音樂作品的欣賞與再創(chuàng)作了。只有當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之中,與音樂融為一體,讓學生主動探究、領悟、體驗,才會對知識技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在大班額背景下,我通過教材盡量把音樂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個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在活動中,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活動的主角,教師只是策劃人和欣賞者,而不是裁判員或評委。在大班額背景下,如果音樂活動或討論設計過多,往往會削弱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反饋,使學生注意力渙散,影響課堂教學。要改變這種現(xiàn)象,我認為教師必須把握討論的時機,應在學生有爭議或教學重難點處展開,這樣做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音樂課的評價要得法
有效的評價對于新課改來說尤其重要,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評價更是扮演著不可估量的角色。音樂課的評價主要指的是課堂評價,藝術類課與文化課不同,教學效果課堂當堂就能測評出來。因為主要是課堂評價,是面對一個班的學生對某生進行面對面的評價。因為對于音樂來說,有些學生有極好的天賦,而部分學生還有先天的缺陷,所以這個評價不僅要對學生的實際能力做出準確的評定,而且還不能讓學生產(chǎn)生自卑感。
總之,大班額下的音樂小組合作學習要做到科學而有針對性的分組,音樂老師教給學生的是技能,而且要合理安排好合作的時間、次數(shù)和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有效地整合音樂資源,我們一定要明確沒有教不好學生,只有當不好的教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照顧好班里的每一位同學,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