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英
摘 要:俗話說: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饑和寒。家長千萬不能溺愛自己的孩子。
關(guān)鍵詞:幼兒; 家長; 溺愛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3-115-001
每年的4、5月份,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季節(jié),也是小朋友養(yǎng)蠶的季節(jié)。記得搬入新園之前,原來的幼兒園操場上有兩棵大桑樹,園門口也有兩棵小桑樹,很方便小朋友采摘桑葉。自從搬入新園后,園內(nèi)沒有一棵桑樹,附近小區(qū)內(nèi)也沒有,蠶寶寶吃桑葉成了一個難題,只能靠家長帶一些桑葉,有的老師利用雙休日到其他小區(qū)采了許多桑葉,放在冰箱里每天帶一些來,總算把蠶養(yǎng)大。
6月份的一個晚上,我在長江路上散步時,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一棵小小的桑樹,不到30厘米高,很細很細的莖,長著幾片小小的葉子,嫩綠嫩綠的。當(dāng)時,我立刻想到:何不把它移植到幼兒園里。但是,我不免有有點擔(dān)憂,如此小小的桑樹,移植后會存活嗎?我不敢輕易動手,回家后,我考慮再三,決定明天早晨把它種到幼兒園。第二天早上,在上班的路上,又經(jīng)過長江路,我邊走邊看,由于桑樹實在太小,有的擠在其他密密麻麻的綠化中間,因此并沒有一下子找到它。小心翼翼,仔仔細細地看,才找到昨天那顆小桑樹,我輕輕向上一拎,就把它連根拔起,繼續(xù)向前走一小段時,又發(fā)現(xiàn)了一棵比他稍大的桑樹,像剛才那樣輕輕一拔,并沒有拔出來,用力使勁一拔,才連根拔出泥土。
拿到幼兒園后,我連忙和一名阿姨把兩棵桑樹種到花壇里,并澆了水,開始幾天,我看了幾次,兩顆桑樹的葉子都枯萎了。也許,桑樹太嫩了,我把他們傷到了;也許,幼兒園的泥土不適合桑樹的成長;也許,這個季節(jié)不適合種桑樹。算了,我對兩棵桑樹的存活不抱任何希望。之后,我再也沒去看過他們,接下來又放了兩個月的暑假,我漸漸忘了種桑樹的事了。
到了這學(xué)期9月初,我走到花壇旁邊突然眼睛一亮,兩顆枝繁葉茂的桑樹在向我頻頻招手,點頭,我簡直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大聲呼喚當(dāng)初和我一起種桑樹的那位阿姨,問道:“這兩棵桑樹是我們種的嗎?”阿姨說:“正是?!蔽蚁渤鐾?,連忙叫戶外的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看。驚喜之余,我不禁想到了幼兒園室內(nèi)的一些盆景,專門到花木市場去購買,有鳳尾竹、君子蘭、文竹、吊蘭,細心呵護,但由于過度保護,已經(jīng)所剩無幾。而兩顆被我們遺忘的桑樹卻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幼兒園的一部分小朋友,在家長的百般呵護下漸漸長大,三年后,送到了老師手里,剛上幼兒園時,小朋友、家長都有一定的心理適應(yīng)期,小朋友在幼兒園哭,家長在門外哭。孩子摔了一跤,被其他小朋友抓了一下,碰了一下,家長會心疼得眼淚嘩啦啦掉下來,還要找老師理論。每天給孩子穿很多的衣服,擔(dān)心孩子著涼。每餐給孩子吃很多的食物,擔(dān)心孩子餓著,結(jié)果這些孩子不能很快適應(yīng)集體生活,心里焦慮,三天兩頭生病,經(jīng)常請假。
記得去年天氣剛轉(zhuǎn)冷,有一個叫安安的小朋友,每天很早來到幼兒園,有一次,我摸摸他的小手,不像其他孩子一樣又光又滑,而是毛毛躁躁的,仔細一看,原來小手都凍裂了,我馬上把他的小手用熱水洗干凈,從包里取出潤膚霜,給他涂上,他非常地開心,不時的用鼻子聞手背上的香味。后來,我了解到,他的爸爸媽媽做賣魚生意,很忙,從小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幼兒園里表現(xiàn)很好,生活自理能力很強,很喜歡上學(xué),從來不缺席。
俗話說: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饑和寒。家長千萬不能溺愛自己的孩子。我在平時的家訪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對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溺愛,家長對孩子的溺愛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xiàn):
1.把孩子視為“掌上明珠”。什么事情都不讓孩子干,一些已經(jīng)能干的事情也由家人代辦,孩子只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種做法的危害顯而易見,很容易使孩子對家長產(chǎn)生強烈的依賴心理,一旦離開了家長就什么事也干不了。這會使孩子缺乏獨立性,對其心理發(fā)育十分不利。
2.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yīng)”。對孩子的一些無理要求家長也會同意。這樣會使孩子形成貪婪的心理,一見到喜歡的東西就要買,如果家長不答應(yīng)就會亂發(fā)脾氣,哭鬧不止。不利于孩子養(yǎng)成節(jié)儉的美德,其貪婪、嬌縱的心理還會在成長中帶來更多不良的后果。
3.當(dāng)孩子做錯了事,總是護著孩子。不批評、不教育,孩子在幼兒園沒得到“紅蘋果”,家長自己給孩子貼上“紅蘋果”,這樣會使孩子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念,長此以往還會使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做事不計后果。
4.縱容孩子、放任自由。許多孩子行為懶散,隨心所欲,有的家長不予約束,他們認為孩子還小,還不懂事,大了就好了。殊不知這樣長期下去孩子會形成習(xí)慣,到了長大的時候自然難以糾正了。
溺愛孩子可帶來嚴重的后果,正如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情感,但是卻會使孩子遭到毀滅?!?/p>
愛孩子不等于溺愛,愛孩子就要從小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xí)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感,讓孩子健康成長,嚴慈并濟才是家長的正確選擇。家庭教育中的越俎代庖,百依百順,嬌寵溺愛,就是步入了誤區(qū)。
嬌寵溺愛孩子的父母主觀上認為這是愛孩子,讓他們舒適、幸福,討孩子歡心,似乎這是天經(jīng)地義,理直氣壯。其實溺愛是害不是愛。過度的保護必然會造成孩子懶惰。本來應(yīng)該自己做的事情,自己不去動手動腦,而是叫爹叫媽,什么事情都由家長代勞,使兒童本來就具有的依賴心理更加鞏固和強化,而教育所期盼的獨立性遲遲不能到來,犯了教育之大忌。這樣做的結(jié)果使孩子在家里處于特殊的地位,惟我獨尊,心中只有自己,很少想到別人,吃的穿的數(shù)他水平高、花費多,超前消費,自私心理強化,而且還說不得,碰不得,稍不稱心便大哭大鬧,撒嬌犯橫。過度的保護自然會剝奪孩子多種的鍛煉機會。他們沒有克服困難和挫折的實踐,缺乏生活能力的磨煉,時時事事都有全方位依賴的“拐棍”,好像生活中只有甜蜜,而沒有苦澀。造成孩子能力低下,性格懦弱。這種由溺愛培養(yǎng)起來的怠惰、自私、驕橫、無能的品格必然波及學(xué)校和社會生活。
愛孩子,就要用“愛的管教”約束孩子,管教是一門藝術(shù)。有人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不是沒有道理。有些壞習(xí)慣往往是從小養(yǎng)成的。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要有一個信念:孩子每一次無理取鬧,絕不能讓他得到好處,尤其是第一次。
請家長掌握科學(xué)育兒的知識,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切記:搖搖晃晃走在今天,結(jié)結(jié)實實走向未來,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為溫室里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