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婉君
【摘 要】語法隱喻是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元語言功能的角度看,語法隱喻可進一步分為概念隱喻,人際隱喻和語篇隱喻。而科技語篇是隨著科技進步發(fā)展應運而生的一種文體,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復雜性。
【關鍵詞】語法隱喻;科技語篇;名詞化;科技語篇分析
隱喻是意義的“變異”這種變異不僅體現(xiàn)在詞匯層還涉及到了語法層(Halliday,1994),因此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中既有詞匯隱喻也有語法隱喻。韓禮德(1994)認為:詞匯隱喻是同一個表達形式可以有不同的意義,而語法隱喻是同一個意義可以由不同的表達形式來實現(xiàn)。語法隱喻為隱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對于科技語篇來說,語法隱喻是它的強大資源,科技語篇中的語法隱喻主要靠名詞化實現(xiàn)。本文首先對語法隱喻作簡單的介紹,其次探究科技語篇的文體特點,最后對語法隱喻在科技語篇中的文體作用進行研究。
1、語法隱喻簡介
語法隱喻的正式誕生以韓禮德的經(jīng)典著作《功能語法導論》(1985)的出版為標志,在書中,他認為意義潛勢(meaning potential)與意義表達形式間非一一對應的體現(xiàn)關系是其產(chǎn)生的重要動機。意義的表達形式有兩種即一致式(congruent form)和隱喻式(metaphorical form):一致式是語言直接反映客觀世界的結構而隱喻式是語言對客觀世界的扭曲反映。因此,一種意義可以由多種形式來體現(xiàn)。
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中,韓禮德提出了三大純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每種功能的體現(xiàn)方式都有兩種:一致式和隱喻式,所以在韓禮德的《功能語法導論》中他將語法隱喻分為兩大類:概念隱喻和人際隱喻。韓禮德指出概念隱喻是強大的人際和語篇資源,可以構建篇章和進行人際間的交換。所以,他認為概念隱喻包含了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
但是其他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學者認為語法隱喻應該包括語篇隱喻(Thompson,1996;胡壯麟,2000&2005)。因此,從元語言功能的角度看,語法隱喻分為概念語法隱喻,人際語法隱喻和語篇語法隱喻。
語法隱喻既可以從元語言功能(metafuction)角度劃分也可以從層次(stratification)方面分類(胡壯麟,2004:179)。語言是有層次的至少包括了語義層,詞匯語法層,音系層(Hjelmslev,1953)。而語言層次間是體現(xiàn)的關系:對“意義”的選擇(語義層)體現(xiàn)于對“形式”(詞匯語法層)的選擇而對“形式”的選擇有體現(xiàn)于對“實體”(音系層)的選擇(胡壯麟等,2005:16)。因此,選擇是有意義的。從層次角度看,語法隱喻可劃分為:語義隱喻(semantic metaphor),詞匯語法隱喻(lexicogrammatical metaphor)和音系隱喻(phonological metaphor)。
2、科技語篇的一般文體特點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科技語篇的作用也越來越凸顯。秦秀白認為科技語篇包括撰寫的關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著作,學術論文,專利等,其主要功能是推廣科學技術知識??萍颊Z篇不以追求語言的藝術美為目標,而講究邏輯上的條理清楚和思維上的嚴密。
科技語篇作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類型必然會有其自己的文體特點,它從時態(tài)(tense),語態(tài)(voice),句子結構(sentence construction)等方面區(qū)別于其他的文體。所以,科技語篇的文體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A 高頻率地使用被動語態(tài);
B 無人稱的句子經(jīng)常出現(xiàn);
C 更多的非限定性的動詞或動詞詞組;
D 大量的名詞化結構
科技語篇的有兩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它的客觀性和簡潔性。被動語態(tài)和無人稱的句子都會將過程的參與者省去,更加突出科技事實,發(fā)現(xiàn)和成果,有助于客觀性的實現(xiàn)。非限定性的動詞及詞組包括動詞不定式,現(xiàn)在分詞和過去分詞。它們通常是修飾主語或賓語使得句子變得更長和更復雜,目的是突出科技語篇的正式性和專業(yè)性。名詞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加強語篇的正式性和簡潔性。此外,名詞化實質將動詞和形容詞轉換為相關名詞的過程,相比于形容詞和動詞,名詞更顯客觀,所以使用名詞化結構科技語篇的客觀性和簡潔性都可以得到體現(xiàn)。
3、語法隱喻在科技語篇中的文體特征
語法隱喻既是一種形式變體也是一種意義變體,如果隱喻沒有產(chǎn)生意義上的變異那么它就僅僅只是詞匯隱喻??萍颊Z篇中存在著大量的語法隱喻,語法隱喻已滲透到科技語篇中的各個層次,語法隱喻的使用必會對科技語篇產(chǎn)生不同于一致式的文體特征。
3.1 名詞化
名詞化是是一種變體,是將過程或性質轉變?yōu)閷嶓w的過程(朱永生,2004)??萍颊Z篇中的語法隱喻現(xiàn)象普遍存在,韓禮德(1994:352)認為名詞化是產(chǎn)生語法隱喻的最重要的強大資源,通過這種手段,過程(process)和性質(property)轉變?yōu)槊~。名詞化將語篇中的小句打包(packing)成名詞或詞組,使其信息量大大提高,更加正式和專業(yè)。名詞化的過程屬于非限定性結構,這些結構沒有受制于任何說話時間,因而失去了時間和情態(tài)成分(Thompson,1996)。所以名詞化結構也符合科技語篇客觀的特點。
選擇語法隱喻是有意義的選擇因為它可以增加新的語義意義(韓禮德,1994),因此,語法隱喻代表著兩重語義意義的結合即參與者和過程,舉例如下
(1)production of cured flavor...
(2)to produce cured flavor...
很明顯,句(1)中有名詞化結構屬于隱喻式而句(2)是一致式。所以,production會有雙重的語義特點:它不僅是反映參與意義的實體特征而且它也是反映過程意義的事件特征,而在一致式中一種語法范疇只能體現(xiàn)一種語義特點,因而句(2)中的produce只能反映過程特征。
3.2 詞匯密度
詞匯密度指的是實詞數(shù)量與小句數(shù)量的比例。對實詞數(shù)量,楊信彰(1995)曾解釋說英語中的單詞分為兩類:實詞和功能詞,實詞主要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和一些副詞。所以,文體越正書面化其詞匯密度就越高,文體越口語化其詞匯密度就越低。如
(1)Prolonged exposure will result in rapid deterioration of the item.
(2)If the item is exposed for long, it will deteriorate rapidly.
兩句在詞匯密度上有很大不同:句(1)中有6個實詞1個小句,其詞匯密度為6,句(2)中有5個實詞2個小句,其詞匯密度為2.5。詞匯密度與名詞化結構有很大的關系,名詞化結構濃縮了小句的信息,使得它的詞匯密度也會提高。
4、結論
本文首先對語法隱喻作了簡單的回顧,其次,分析了科技語篇的一般性的文體特點,最后分析了語法隱喻在科技語篇中的特征主要是名詞化和詞匯密度。掌握語法隱喻對我們理解科技語篇大有裨益,因為科技語篇中有大量的語法隱喻并且語法隱喻使其更加抽象和復雜。所以了解語法隱喻可以降低對科技語篇結構和內(nèi)容理解的難度。
【參考文獻】
[1]胡壯麟.認知隱喻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79-180.
[2]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Edward Arnold,1994.340-367.
[3]秦秀白.英語語體和文體要略[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351-352.
[4]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等.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概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