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綱
一、雨里盤谷 夢中韓愈
“韓愈杯散文大賽”頒獎,一行來到河南孟縣——韓愈的家鄉(xiāng)。
我最佩服韓愈兩點(diǎn):一、文以載道(“修其辭以明其道”) ;二、不平則鳴(“物不得其平則鳴”)。
我對韓愈的“文從字順”,“惟陳言之務(wù)去”心儀已久。此外,還有很多新鮮的命意和優(yōu)美的修辭,例如“辭必己出”、“細(xì)大不捐”、“佶屈聱牙”、“動輒得咎”、“牢不可破”、“深居簡出”、“曲眉豐頰”、“粉白黛綠”、“秀外慧中”、“爭妍取憐”、“入主出奴”(“入者主之,出者奴之”)、“落井下石”(“落陷阱……又下石”),以至于“蠅營狗茍,驅(qū)去復(fù)返”等等。立意新巧,清詞麗句迷人,這才是文學(xué)。學(xué)不到這些,不但散文,就是小說、詩歌包括文學(xué)評論在內(nèi),陳言不去,風(fēng)韻難求。
拜謁韓文公墓。
墓的兩側(cè),各有一棵酸棗樹,一邊是酸的,另一邊卻是甜的,不管酸的甜的,都長刺兒,不由人發(fā)出奇想:這不正是韓愈通俗而有味、形象而新妙、鮮明又不無暗示的植物符號嗎?
尊崇韓公,面對現(xiàn)實(shí),我愿習(xí)作這樣的散文——酸酸的、甜甜的,帶笑同時帶刺兒。
來到孟縣,能不看盤谷?
我和獲獎的雜文家邵燕祥、漫畫家韓羽,上路了。中雨時斷時續(xù)。
盤谷,濟(jì)源城北,望太原一路直上,約二十公里。
出城不久就看見車禍。未見血跡,但是,“人肯定死了!”我告訴大家。曾有交通大隊長教我一招——車禍發(fā)生,先看鞋在不在腳上,鞋一離腳,必死無疑。
獲獎后,韓羽的興致最高。韓愈、韓羽,不但同姓而且同音,稍不留神便將二人兩兩相混,河南腔對韓愈的贊美往往落在韓羽的頭上,他高興。
看望盤谷,就是看望李愿和韓愈;體驗(yàn)盤谷,就是體驗(yàn)李愿。韓愈的《送李愿歸盤谷序》多美啊,美散文!李愿之言,滔滔汩汩,弄成一篇大文,痛發(fā)其抱道不仕,后敘其歸隱之樂,言外求之,骨格自健。若不知李愿何許人者,止羨其造格之奇,而不知良工之心于此有獨(dú)苦也。
難怪蘇軾說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而且把《送李愿歸盤谷序》譽(yù)為唐代文學(xué)之首。
唐代有兩個李愿,一為西平王晟之子,一為隱者,生平無考。我的堂弟閻琦在其作《韓昌黎文集注釋》(上)中認(rèn)定是后者。書中考證,時愈脫汴徐之亂,閑居洛陽,與隱者聚首盤谷——“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韓愈當(dāng)時年輕,33歲,之所以拜望李愿,心相通也。其后被貶之想,我以為,與此次訪李之行不無潛在的聯(lián)系。
雨又下起來,韓羽水淹聊城的故事正講到逗人的地方,車禍,一輛拖拉機(jī)翻倒在路邊。車禍沒有轉(zhuǎn)移車內(nèi)聽故事的眼球,笑語歡聲依舊。韓羽學(xué)養(yǎng)深,妙語連珠,童年逸事,家鄉(xiāng)趣聞,聊齋筆法,聞而忘憂,加上燕祥雜文語言的評點(diǎn),車?yán)锏臍夥諢崃胰绶小LK三巧遇馬絲洛娃,楊貴妃跟西門慶鬼混,“千里馬為伯樂所薦之復(fù)為伯樂所殺之”,一直到群起而考問之:“韓愈跑到深山溝溝拜望李愿,路上遇到翻車怎么辦?”“騎毛驢唄!”哈哈哈!
盤谷到了吧?
又一輛拖拉機(jī)被撞翻。中雨轉(zhuǎn)小雨。
李愿說:“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yuǎn);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采于山,美可茹;釣于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yù)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足將進(jìn)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處污穢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戳,僥幸于萬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韓愈聞壯言酒而歌之:“盤之中,維子之宮;盤之土,維子之稼。盤之泉,可濯可沿;盤之阻,誰爭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繚而曲,如往而復(fù)。嗟盤之樂兮,樂且無央……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p>
韓愈、李愿,心心相通。
燕祥對我說:“韓愈是散文大家?。】墒巧⑽暮碗s文很難分,你猜韓愈怎么說?”
“一定很逗?!?/p>
“絕了!他說,不帶刺的是散文,帶刺的是雜文?!?/p>
眾大笑。燕祥精通雜文?。?/p>
盤谷就要到了,雨也大了,車行難,下車步行。至濟(jì)河引水橋頭,行亦難,卻步。舉目,山間屋舍依稀可見,告曰:“前方兩山之間,盤谷也?!笨展龋^壁,古寺,閑云,翠柏,山影,幽徑;巍峨,雄峻,深邃,凝重,壯實(shí),靜穆。“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表n愈趨前進(jìn)山,終生向往,我等卻遠(yuǎn)遠(yuǎn)地看著盤谷徜徉興嘆。
韓愈到底怎么去的?騎馬,騎驢?總得過夜吧?人逢知己,難免解衣推食,定然推杯換盞,靈魂交流,何等情致??!
“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蔽业摹段膲溽噤洝芬蛞缘妹鞘?981年的事了。
歸去來兮,整整一個下午,來時車禍三起,返回時四起車禍。
二、但見白薇
1978年5月27日,中國文聯(lián)全委擴(kuò)大會隆重舉行,八百多名代表參加,劫后余生,舊雨相執(zhí),雙頰掛滿了淚珠。郭沫若主席的書面報告《衷心的祝愿》一經(jīng)于藍(lán)凄惋而激奮的音調(diào)朗誦,全場一片嘆怨唏噓之聲。
大會在西苑飯店舉行,我家住北郊和平街,每天專車接送。我和同院的白薇同一輛車。
白薇,久違了!我們開懷暢談。這是她多年來未曾有過的。
白薇息影文壇,孑然一身。她住我家對面樓上,重門緊鎖,形影相吊,誰也不讓進(jìn)來。丁玲來,吃了閉門羹,傳話說:“作家白薇已經(jīng)死了,不要再找了!”我有幸陪她參加會,方可大大方方地突破禁宮的防線。當(dāng)年的風(fēng)華盡失,活像一個幾乎連自己的面部也全包裹起來的白色幽靈。她的面部怎樣弄成現(xiàn)在這般模樣,細(xì)細(xì)道來,準(zhǔn)是一部錐心的傳奇。屋子非常陰暗,灰蒙蒙的,原本是一水兒的純白,現(xiàn)已變成深居的幽室。要是點(diǎn)燃一座銀制的燭臺,燭光寒照,會以為這是一位置身歐洲十八世紀(jì)深宅寡居、脾氣怪異的垂暮貴婦。
白薇反抗封建婚姻,加入“左聯(lián)”,以文學(xué)為武器批判黑暗社會。20年代,與詩人楊騷179封情書的浪漫,構(gòu)成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一段自由婚姻的經(jīng)典。抗戰(zhàn)時任《新華日報》特派記者;1949年參加湖南游擊隊,解放后主動去北大荒生活7年,寫出不少作品,“文革”后一直重病。
白薇性格率直,不隱晦自己的看法,對我說:“不管你說江青多么多么壞,我對江青的印象不錯?!?/p>
我吃驚:“是嗎?”
“我親眼所見。毛主席是我湖南的老鄉(xiāng),早就認(rèn)識的。解放不久,我到中南??此?,相談甚歡。江青出來給我沏茶,舉止大方,熱情樸素,對主席畢恭畢敬,給我留下好印象,直到今天?!?/p>
“那你和魯迅先生更熟悉了?”
“是的,我常去魯迅家……”我插話:
“記得魯迅頭一回見到你的頭一句話就是:‘聽說你是仙女?”
她沉默片刻,突然冒出一句:“我對許廣平的印象不好!”
我奇怪,問她為什么。她說:“20年代,我常去魯迅家,那時老太太還在,朱安也在,我對魯迅先生敬重有加,他對我也挺隨和。一天,許廣平來了,談完事,老半天賴著不走,坐到魯迅床上消磨時間(我說:那是因?yàn)槟銢]走,她還有知己話要跟魯迅說)。不,老太太說她不是一回兩回了,老太太很不高興。”
參加文代會,白薇的臉上放出光彩,再沒有堅持對江青原先的看法。
事有湊巧,多年以后,我和唐達(dá)成、胡容、白燁、陸天明一行到漳州開會,邂逅楊騷的兒子楊西北。楊西北和我投緣,縱論文壇糾結(jié)。私下,我問西北:“怎么不去看看白薇阿姨?”他說:“去過,等我把寫父親的真實(shí)經(jīng)歷的書完成后,再去看她?!?/p>
楊西北說:“父親與白薇阿姨從相識到相愛,繾綣愛怨,你從《昨夜》里179封情書中可以看到。但是父親和阿姨在一起,痛苦比幸福多,分手是遲早的事。1983年夏天,我到北京看她,她已經(jīng)89歲了,一直沒有成家,性格變了。我說我是從福建來的。她問是福州嗎?我答是漳州。她說她愛人是漳州人。我大驚!她娓娓地敘說父親的一些往事,當(dāng)我表明身份——我是楊騷的兒子后,她不愿再談了?!?/p>
我對楊西北說,文代會上,白薇說她對魯迅格外崇敬,對許廣平印象不好。楊西北說:“父親1928年給白薇的信中說,你的病還是繼續(xù)醫(yī)下去,費(fèi)用不必憂慮。原來,魯迅寄給他50元,又兩次借給他上百元,讓貧病交加的他和白薇度過難關(guān)。楊騷不想讓白薇知道借錢的事,魯迅很理解,信守諾言。許廣平很同情,很支持,說:‘魯迅為了愛人又不要被所愛的人知道,感人至深!”楊西北鄭重地對我說:“白薇對許廣平的印象不準(zhǔn)確,對江青的印象太迂腐?!?/p>
八年后的1987年8月27日,白薇逝世。白薇一生唯美唯情,激情滿懷,不甘命運(yùn)的擺布,孤獨(dú)地死去,享年93歲。
三、夜宿岳家寨
紅塵喧囂,上太行!
山上有個“世外桃源”,轄歸山西的平順。有山就有膽。高可接天,靜可避世,好去處。
向上,向上,車行九十九道彎的環(huán)山道上,下有“紅旗渠”跳跳蹦蹦緩緩流淌,水聲可聞。移步換景,車行山亦動,一路懸壁之險。
向上,再向上,上到獨(dú)立峰巔的“下石壕”。
“下石壕”地處晉、冀、豫三省之交,僅38戶人家,一座懸空的孤城。居民多岳姓,傳與岳飛家族沾親帶故,改名“岳家寨”。
寨有棧道,似羊腸繞峰,回環(huán)婉曲,其險無比,記錄著先民流動的足跡。其道寬不過二人。寨民牽一頭豬娃上山,養(yǎng)大,賣錢辦貨,只好將肥豬活生生剁成一塊塊背下山去。站立棧頭,猶如攀巖,顫顫悠悠,不敢向前挪動半步。
顫顫悠悠,又想起剛才上山的路來。那不是路,是盤垣于萬丈山腰的天梯,是人工接通的動脈血管。更為險惡的,是穿越隧道,一座座莽蒼蒼的石山竟然被鑿穿了。隧道的周圍,布滿如匕首一般銳利交錯的石刺,森森然,那是村民用原始工具一榔頭一榔頭敲打出來的——磨短了多少鋼釬,吃了多少苦,堅持了多少個晝夜,流了多少汗、多少血!村民用生命開路,換來我們今天跳山越嶺之如履平地,感天動地,必有神助!……我想給他們下跪!
也正是他們,造就了自己的英雄模范——堅持“不轉(zhuǎn)戶口,不定級別,不要工資,不脫離群眾,不離開西溝,不脫離勞動”、省婦聯(lián)主任、連續(xù)十屆人大代表的申紀(jì)蘭!
我們在太行山上,我們置身“桃花源”。千年的椒樹將人們帶到遠(yuǎn)古,撲鼻的椒香將人們引入本鄉(xiāng)本土,這不就是遐邇聞名的“大紅袍”么?
遠(yuǎn)山的云霧在微風(fēng)的鼓動下,一朵朵浮游而來,朦朦朧朧,纏住我的腰身。畫論云:“山欲高,云霧鎖其腰?!笨矗謴奈业念^頂飄了過去,一朵接著一朵,飄飄然,如在天宇夢中。
殺雞宰羊,篩酒布菜,泉水沏茶何等清香,野果雜陳最為新鮮,不論是紅棗、核桃、蘋果、梨、桃、雞鴨魚肉、煮雞蛋,一水兒的綠色食品。我特別對寨上的甜梨和煮雞蛋感興趣,那是孩提時的真味呀!
寨民忙待客。
濃霧聚成白云,從頭頂飛過,沉重的夜霧漸漸籠上了峰頭,細(xì)雨霏霏,任由它打濕雙頰,很滋潤。中雨晚來急,我們登上寬敞的涼臺,棚頂擋住雨水,伸手能戲霧弄云。
篝火晚會改為平臺聯(lián)歡,與誰同坐?古道熱腸清風(fēng)我。推杯換盞,高談闊論,歌影搖風(fēng),超然自適,醉上眉頭,亦夢亦幻,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一夜無話,聽雨,淅淅瀝瀝到雞叫。雨霽日出,四山清明,石板房前曲徑,一覽眾山小。
握別山寨,付費(fèi),羞不言價,問急了,說:“看著給吧!”給多了,拒收。
山川風(fēng)月,氣象萬千,誰能參透其中余味曲包的奧秘,誰能道盡娛目移神之美感?岳家寨啊“下石壕”,清風(fēng)無價,明月無價,氤氳無價,紫氣無價,清靜無價,天籟無價,凈土無價,安適無價,天然恬淡無價,讓主人怎么跟你講價錢?
離寨時,突然,發(fā)現(xiàn)包里鼓鼓的,打開一看,呀,有梨、有蛋,煮雞蛋四個。
正要啟程,寨民急匆匆跑了過來,把我落在枕邊的手機(jī)遞到我的手里,心底驀然涌起一股暖流,說不出的戀慕——一種夢境所給予我的特殊感受。
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向上,行車于人工開鑿的山路,當(dāng)?shù)亟兴疤炻贰薄T傧蛏?,徜徉山巔,直接天際,通往現(xiàn)代文明。
下得山來,回味不禁。引路者,熱情洋溢的彰君澤鋒,興致勃勃,如數(shù)家珍,侃了一路,最后問:“此行何感?”
我仰首群峰,答曰:“巍巍太行,惟此奇絕?!?/p>
二問:“眼前景色撥動你的哪根神經(jīng)?”
我借用賈平凹轉(zhuǎn)述(深山老林姑姑庵里)的一副對聯(lián),沉吟道:“世上忙忙碌碌松下何妨息息片刻,人間熙熙攘攘泉邊亦請洗洗塵心。”
三問:“留一幅字吧?寫得不好沒關(guān)系!”
忽然想起當(dāng)?shù)亓鱾鞯囊粋€順口溜:
20 歲覺得漂亮最好
30歲覺得年輕真好
40 歲覺得當(dāng)官真好
50歲覺得有錢真好
60歲覺得悠閑真好
70歲覺得沒病真好
80歲覺得活著真好
人生不必過于計較
錢少錢多常有就好
人丑人俊順眼就好
人老人少健康就好
家貧家富和氣就好
誰錯誰對理解就好
人這一生平順就好
順勢寫下一句話:
頤養(yǎng)天年人增壽,請到平順夢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