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坤
關于滬港通,網上有個段子是這么說的,A村和H村各自的村水庫缺水又鬧干旱,村長們決定限額限量開閘,允許兩村的村民限量使用隔壁村水庫的水,兩村村民們擦肩而過,紛紛跑到隔壁村水庫取水,忙著播種,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個段子其實有個隱含的前提,就是兩邊水庫的水都沒增加,仍是存量資金的博弈。
對于滬港通,研究機構看多看空的都有,這有點像近期國泰君安和安信的多空之爭。先看看多方的意見,近期的多頭國泰君安在發(fā)送的晨會信息中就認為滬港通會帶動增量資金流入股市,由此帶動大級別的反彈,幅度或超過20%,大反彈不是臨近結束,而是剛剛開始;申銀萬國認為滬港通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最重要的一步,對資本市場的影響遠高于折價修復這么簡單的理解,同時表明中央和監(jiān)管層對搞活滬市的決心。
而中金公司則認為目前大票誘多為主,直接后果是下一輪下跌會很血腥,價差的存在主要是投資邏輯的差異,在無法直接套利的情況下,說便宜的就要漲到貴的價格是不對的,所以價差應該先收窄,然后會恢復。國信證券也認為滬港通并沒有打破存量資金博弈的格局,并不會打開所謂大盤藍籌股的上漲空間;滬股通一定程度上替代了QFII、RQFII的通道功能,而且更便捷且來去自由,會替代而不全是增量,而且本身QFII、RQFII的額度也沒有用足;國信證券認為近期A股大盤股反彈還是與海外整體流入新興市場的資金回暖有關。
我們對滬港通的基本看法是,首先周四有增量資金入場,但增量資金目前來看并沒有大量進入A股市場,因此整體上A股市場仍將是存量資金的博弈為主,那么期望市場整體大漲不太現(xiàn)實,我們并不認可國泰君安的觀點;其次滬港通目前雖然沒有直接帶來太多的增量資金,但部分改變了存量資金博弈的方向,即大股票更被青睞,小股票承壓,而這個現(xiàn)象從3月份下旬已經是如此演繹,滬港通只是強化了這一邏輯;最后滬港通推出起碼要6個月以后了,遠水解不了近渴,沒有資金的推動,再精彩的故事也只能是故事,所以觀察后續(xù)有無資金持續(xù)入市才是最核心的,講了一堆故事,關鍵看有沒有足夠的人信,相信的標志就是增量資金入市。
最后談談受益于滬港通的行業(yè)和股票,如果有增量資金入市,整個市場都會漲,而受益的會漲更多,如果沒有增量資金入市,如果必須買股票的話,在存量資金博弈的前提下,顯然也是受益的股票更值得買。直觀的感覺受益于滬港通的就是A-H股中A股大幅折價的股票,折價率稍大的主要集中在金融、海螺水泥、鞍鋼股份、濰柴動力、中鐵建等傳統(tǒng)周期股,這些個股目前看來上行空間是有限的,好處是港股通封殺了下行的空間;但我們認為最大的受益者是A股中有而H股中稀缺的板塊,典型的就是白酒和中藥,茅臺、五糧液等白酒主流公司基本都在A股上市,中藥港股雖有同仁堂但形成不了大的板塊,中藥的主流公司白藥、阿膠、片仔癀都在A股,這些才是最受益滬港通的板塊,更重要的是目前白酒的估值相當?shù)?,低于港股的食品飲料類的估值。當然軍工行業(yè)因為保密的原因,基本上也在A股上市,軍工相對食品飲料龍頭的唯一劣勢是估值有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