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瑞平
摘 要 點亮語文課堂的火花是“朗讀”,朗讀是一門高深的藝術,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課文思想的重要實踐渠道。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叭治恼缕叻肿x”,教學中圍繞朗讀做文章,備課先備“讀”,講讀多練“讀”,時刻不忘“讀”,自始至終以“讀”開路,以“讀”取勝,讀中探“寶”,讀中得“金”。關于朗讀教學,我有以下體會:
關鍵詞 朗讀;語文課堂
一、“朗讀”是語文課堂的真情之所在
課堂教學中以“讀”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始終,在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讀中放飛學生的激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將真情融入朗讀中
課堂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與主人公角色換位,加強對主人公性格的理解,使讀中融注真情。讀時才能字字含情,句句傾情,受到情感的熏陶。經(jīng)??吹秸n堂教學中,學生們搖頭晃腦,讀得很熱鬧,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學生只是在機械模仿,沒有融進真情。誠然,語言是在模仿中學習,但學生明確對主人公特點的把握幾所產(chǎn)生的愛憎好惡,有助于讀的效果。比如《十六年前的回憶》中,敵人的特點是殘暴的,學生由此產(chǎn)生的情感體驗是痛恨;李大釗則是勇敢、堅定、果斷的,學生對李大釗不僅僅是敬佩,更主要是崇拜。學生們在對敵人朗讀的揣摩,實際上是在做人生的積累。學生把握了對敵人和李大釗的特點后,帶著厭惡的情感,帶著崇拜的心情,再用朗讀再現(xiàn)課文內(nèi)容,讀時才能做到字字融情,句句傾情。學生個體朗讀是以自己真實的情感再現(xiàn)人物性格,不但促進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而且其他學生的情感也會被激發(fā)、感染,使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作者情感共振,這樣,學生才能在情感與情感的火花碰撞中迸發(fā)真情,釋放真情,真正做到傾情誦讀,以讀來促進理解。課堂永遠是學生成長的主陣地。
2.在朗讀中激發(fā)真情
人們學習說話是從模仿開始的。同樣,學習朗讀,教師的示范作用必不可少。教師以真摯的情感范讀,感染學生,打動學生。使學生自覺地在濃濃的情感世界里體驗、品味,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真情實感,展現(xiàn)富有情感的生命個體,積淀人生美好的情感體驗。教師標準化的示范讀,以自己的激情,激發(fā)學生情感,使學生也想像老師那樣投入情感,傾情閱讀,體驗讀的樂趣。如,《狼牙山五壯士》一文中“五壯士英勇跳崖”一段要指導學生用悲壯的、激昂的語調(diào)來讀,從而把五壯士視死如歸,堅強不屈的精神表現(xiàn)出來,學生們在教師用語言創(chuàng)設的濃濃的情感世界里,自然產(chǎn)生讀的渴望,縱情閱讀,傾訴情感。
3.在朗讀中積累真情
新課程特別強調(diào)“豐富語言的積累”,而讀又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落實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首先應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對學生課文的熟讀來加深對課文中的語言感知,在感知的基礎上導出學生的“情”,從而進一步感受文章中蘊含的思想和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并從中獲得對語文知識的積累,促進語感能力的發(fā)展?!顿u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是一篇語言樸素、感情濃烈的課文。
二、“朗讀”是語文課堂的藝術之所在
朗讀教學到底如何進行?怎樣才能提高朗讀的效率,增強學生的朗讀效率?筆者歸納了以下幾點:
(1)范讀。學生在學習前聽范讀,是對朗讀的感知;學習中聽范讀,是對朗讀的感悟;學習后聽范讀,是對朗讀的賞析。恰當運用。(2)賽讀。讓學生與教師、學生之間進行朗讀比賽,在讀中賽、賽中讀,激活學生的朗讀欲望。
(3)問讀。問讀就是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教師提出問題。在此,不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回答,而是把課文中能夠回答的語句讀出來。這樣,在一問一答中,讓學生讀懂內(nèi)容,品味情感。
(4)幫讀。如甲讀后,乙點評,再由乙給甲示范讀。這樣的讀有利于雙方的共同提高。
(5)伴讀。在朗讀中伴以合適的音樂,使學生沉浸于音樂所營造的氛圍中,將讀書所悟在朗讀中表達。
(6)畫讀。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用線、圖表達出來。使抽象的語言變得具體、形象、鮮明起來。通過對視覺感言的刺激,生發(fā)對課文的感情。
(7)分角色讀。個別讀,集體讀等也是十分有效的朗讀訓練。
三、強化學生朗讀的個性化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朗讀實踐。”這就是說,學生的閱讀應該是一個自發(fā)主動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應該越俎代庖,過多地介入學生的這種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更應發(fā)揮出一個引導者的作用。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少提一些繁瑣的問題,多提一些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親近文本、走入文本、解讀文本,從而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讓學生讀書感悟文本。
1.讓學生抓住整體去讀
感悟文本必須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的中心問題整體朗讀感悟。每讀一遍都要有明確的目標。第一遍,可讓學生在讀文本的過程中,讀準每一個字,讀通每一句話,劃分好自然段。第二遍,在讀中,對文章內(nèi)容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知道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第三遍,進一步與文本對話,產(chǎn)生獨特的感受:文本中“哪些部分”讓你感動,你對“哪些地方”很有體會,文本中“哪些句子”還不懂。讀了之后,你還有“哪些疑問”。這樣,學生對文本就有了一個整體的印象,能為進一步讀文悟文奠定基礎。
2.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讀自悟
課堂上,教師要利用有價值的問題幫助學生明確讀文、悟文的方向,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之后,教師應該給學生充足的讀書的時間,并且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盡可能自己去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如果急于讓學生交流,急于反饋,只會使學生的領悟浮于表面,最終使閱讀教學流于形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