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蘋
(沈陽師范大學(xué) 遼寧沈陽 110000)
《挪威的森林》主要中譯本的差異
張莉蘋
(沈陽師范大學(xué) 遼寧沈陽 110000)
村上春樹的著作《挪威的森林》在中國及日本市場近10年都有較大影響力。電影影像作品也常出現(xiàn),在中譯本中林少華和賴明珠是其中的代表。本文從村上春樹、林少華及賴明珠的自身的翻譯風(fēng)格和其采用的翻譯手法來探尋《挪威的森林》主要中譯本的差異。
村上春樹;林少華;賴明珠;翻譯風(fēng)格;翻譯手法
隨著 20 世紀 80 年代后期村上春樹作品進入中國文學(xué)市場,村上作品的譯介與研究成為學(xué)者們的新課題。迄今為止,《挪威的森林》前后共出現(xiàn)了5個中文譯本 ,其中林譯本和賴譯本情況分別是,1989年7月,漓江出版社刊行林少華譯本,是大陸最早的《挪威的森林》中譯本。2001年上海譯文出版社獲得村上春樹作品版權(quán),在漓江出版社版本基礎(chǔ)上推出“全譯本”。2007年再版,做出相應(yīng)改動。1990年北方文藝出版社在中國大陸地區(qū)刊行了鐘宏杰譯本。1991年5月香港的博益刊行了葉蕙的譯本。1991年劉惠禎、黃琪玟在臺灣出版了翻譯的《挪威的森林》。1997年6月,臺灣的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出版賴明珠翻譯的《挪威的森林》。在大陸,林譯本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最終占領(lǐng)市場。在臺灣,賴明珠翻譯的村上春樹作品也逐漸占領(lǐng)臺灣市場。因此在挪威的森林5個譯本中,選取發(fā)行銷售量最多,引起的關(guān)注也最多的林譯本和賴譯本。
原文:
十八年という歳月が過ぎ去ってしまった今でも、僕はあの草原の風(fēng)景をはっきりと思い出すことができる。何日かつづいた柔らかな雨に夏のあいだのほこりをすっかり洗い流された山肌は深く鮮やかな青みをたたえ、十月の風(fēng)はすすきの穂をあちこちで揺らせ、細長い雲(yún)が凍りつくような青い天頂にぴたりとはりついていた??栅细撙?、じっと見ていると目が痛くなるほどだった。風(fēng)は草原をわたり、彼女の髪をかすかに揺らせて雑木林に抜けていった。梢の葉がさらさらと音を立て、遠くの方で犬の鳴く聲が聞こえた。まるで別の世界の入口から聞こえてくるような小さくかすんだ鳴き聲だった。その他にはどんな物音もなかった。
譯本:
林少華 1989 年漓江版
即使在經(jīng)歷過十八載滄桑的今天,我仍可真切地記起那片草地的風(fēng)景。連日溫馨的霏霏細雨,將夏日的塵埃沖洗無余。片片山坡疊青瀉翠、抽穗的芒草在10 月金風(fēng)的吹拂下蜿蜒起伏,逶迤的薄云仿佛凍僵似的緊貼著湛藍的天壁。凝眸遠望,直覺雙目隱隱作痛。清風(fēng)撫過草地,微微卷起她滿頭秀發(fā),旋即向雜木林吹去。樹梢上的葉片簌簌低語,狗的吠聲由遠而近,若有若無,細微得如同從另一個世界的入口傳來似地。此外便萬籟俱寂了。
賴明珠 1997 年版
在經(jīng)過十八年歲月之后的今天,我依然能夠清楚地回想起那草原的風(fēng)景。在連續(xù)下了幾天輕柔的雨之間,夏天里所堆積的灰塵已經(jīng)被完全沖洗干凈的山林表面,正閃耀著鮮明湛深的碧綠,十月的風(fēng)到處搖曳著芒草的穗花,細長的云緊貼在像要凝凍了似的藍色天頂。天好高,一直凝視著時,好像眼睛都會痛起來的地步。風(fēng)吹過草原,輕輕拂動她的頭發(fā)再穿過雜木林而去。樹梢的葉子發(fā)出沙啦沙啦的聲音,遠方傳來狗吠的聲音。簡直像從別的世界的入口傳來似的微小而模糊的叫聲。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聲音。
1.翻譯觀的不同
①村上春樹的翻譯觀
一般認為村上春樹的譯文以直譯為多,而村上也承認自己喜歡按照文本轉(zhuǎn)換字詞,即所謂的逐字翻譯。村上對創(chuàng)作以及翻譯都有相同的要求,例如他的小說中包含了某種節(jié)奏,而 他的翻譯原則也要求保持文體的節(jié)奏感。村上說道:“我希望以更深刻自然的方式,將原作中像是文章的氣韻或節(jié)奏等東西轉(zhuǎn)換為日文?!笨梢姶迳献陨韴猿种噩F(xiàn)文本中的風(fēng)格與節(jié)奏,并以逐字的方式進行翻譯。
②林少華的翻譯觀
林少華認為,翻譯“最重要的是應(yīng)該使之保持原作的文學(xué)性”。因此,他更重視的是審美再現(xiàn)和文學(xué)性的傳遞。
③賴明珠的翻譯觀
賴明珠的翻譯觀傾向于“必須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與原作保持一致,譯者應(yīng)該克制自己的風(fēng)格”。賴明珠還表示“我在翻譯他的小說時盡量不用成語, 希望保持他的用意和文意, 讓中文讀起來仍能感覺到村上的特色。如果譯者自己的文章風(fēng)格過于突顯時, 可能會使作者的風(fēng)格減低。”
2.翻譯風(fēng)格的不同
①村上春樹的翻譯風(fēng)格
村上認為:“翻譯并不是一種自我表現(xiàn)?!币虼?,如何將個人的寫作風(fēng)格從翻譯作品中剔除,便是村上的翻譯課題。他說:“做翻譯時,我會盡可能地舍棄自我??墒菬o論如何就是不可能完全消除自我。所以,當(dāng)你意識到要徹底舍棄自我,但它卻仍然殘留在文體中,這樣才能寫出恰到好處的文體?!贝迳系淖髌吩氖褂玫氖侨粘?谡Z,沒有別扭的句式,沒有難以把握的長句,簡明曉暢、平白如話。
②林少華譯本
林少華則是指出“較之情節(jié),村上小說更是以韻勝以味勝的作品,韻不足味不到則一切休矣”。 關(guān)于林少華譯本的討論中,特別是日本東京大學(xué)教授藤井省三的《村上春樹心目中的中國》中對林少華譯本的評價最受矚目。藤井省三認為,林少華將村上口語化的、談話式的文字譯作“刻意求工,悠揚婉轉(zhuǎn),神采飛揚,一擲千鈞,愁腸百結(jié)”這樣的中文書面語,足見其濃妝艷抹之特性。相比較于臺灣賴明珠的版本,林少華譯筆最鮮明的特點就是通篇形式華麗的四字結(jié)構(gòu),以及諸如“可依得我”“只消”這樣滿載古風(fēng)古韻的詞語?!杜餐纳帧分卸嗍褂脩T用句、疊語、副詞,且多使用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
③賴明珠譯本
賴明珠認為“村上春樹因為喜歡美國當(dāng)代小說,自己也喜歡翻譯,因為他的文章帶有強烈美國色彩,被譽為“和魂洋裝”的作家。而且他一開始就打算用和別人不同的文章寫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因此風(fēng)格獨具,所以她在翻譯村上的小說時,盡量不用成語,希望保持他的用意和文意,讓中文讀起來仍能感覺到村上的特色。譯者賴明珠直譯、照句直搬的譯法的確“創(chuàng)造”了一種特殊的文體。
3.翻譯手法的不同
①林少華的減譯
對審美忠實重于字面忠實。因此認為譯文的文字過于優(yōu)美,而原文文字其實沒有那么美。對此,林少華認為,這其中原因一是出于自己把村上作品定位為純文學(xué),因此在翻譯當(dāng)中懷有“精品”意識。而且自己并未刻意美化,只是具有相應(yīng)的文學(xué)才情,故而能譯得美。
②賴明珠的直譯
例文(1)中,例如將「何日かつづいた柔らかな雨に夏のあいだ」直接翻譯為“在連續(xù)下了幾天輕柔的雨之間”?!讣氶Lい雲(yún)」被直譯為“細長的云”,語言樸實無華、簡潔易懂,既忠實于原文,又準確傳達出文意,可謂另有一番風(fēng)采?!改郡搐胜毪郅嗓坤盲俊棺g為“眼睛都會痛起來的地步”是一個很明顯的直譯,字面上完全貼合原文。另外,原文中出現(xiàn)了五處對聲音的表達:「梢の葉がさらさらと音を立て、遠くの方でで犬の鳴く聲が聞こえた。まるで別の世界の入口から聞こえてくるような小さくかすんだ鳴き聲だった。その他にはどんな物音もなかった。どんな物音もわれわれの耳には屆かなかった」。五處中除了「鳴き聲」譯為“叫聲”之外,其余四處皆譯為“聲音”。這四種聲音在原文中表達的是三種不同的聲響,全部譯為“聲音”不僅混淆了原文含義,在行文上也略顯單調(diào)。
[1]林少華.落花之美[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6.
[2]陶振孝.關(guān)于文學(xué)翻譯的思考—評林少華的文學(xué)翻譯觀點[J]..日語學(xué)習(xí)與研究,2008(2).
The differences in the main Chinese translation of "Norwegian wood"
Zhang Li-ping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00, China)
Haruki murakami's "Norwegian wood" in China and Japan in recent 10 years are influential. Film image works often appear, Lin Shao-hua and Lai Ming-zhu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In this article, Lin Shao-hua and Lai Ming-zhu's own translation style and its translation technique is used to explore "Norwegian wood", and discuss the mainly difference of Chinese translation.
Haruki murakami; Lin Shao-hua; Lai Ming-zhu; translation style; translation technique
H36
A
1000-9795(2014)09-000253-02
[責(zé)任編輯:周 天]
張莉蘋(1990-),女,山東臨沂人,沈陽師范大學(xué)2013級日漢翻譯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漢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