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暉
(遼寧石化職業(yè)技術學院 遼寧錦州 121001)
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中的互補分析
李 暉
(遼寧石化職業(yè)技術學院 遼寧錦州 121001)
運動訓練屬于競技體育范疇,體育教學屬于學校體育范疇,在大的體育范疇下兩者既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又有形式上的區(qū)別,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兩者開展的目的、任務以及實施手段與管理方法的不同,但兩者在體育活動中緊密聯(lián)系,相輔相成。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之間是一種部分與全面、普遍與拔高的關系。本文通過引入“互補”的概念,對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之間的關系進行剖析,旨在促進體育教學有效性以及實踐性的提高。
運動訓練;體育教學;互補;分析
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分屬于競技運動與學校體育的一部分,且都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而又因為,競技運動與學校體育之間存在著復雜的聯(lián)系,因此,這就說明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之間關系的探討十分有必要,因為對兩者的探討可以有助于對兩者異同點的全面把握,更能在它們的發(fā)展過程中實現(xiàn)兩者的互補及促進,這樣不僅可以促進體育教學效率以及質量的提高,還有利于實現(xiàn)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的共同發(fā)展。
(一)運動訓練的概念介紹
所謂的運動訓練就是一種專門的教育過程,它是在教練員指導的基礎上,通過運動員的主動參與,以促進運動員運動成績保持或拔高為目的而組織的活動。在這整個過程中,教練員需要從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jù)運動員所訓練的項目,通過多樣化訓練方法以及手段的采用,對運動員的生理、心理以及智力進行全方位的訓練,其中生理訓練包括身體素質、運動技巧以及活動戰(zhàn)術的訓練,從而保證運動員的成績得以保持甚至是提高。
(二)體育教學的概念介紹
體育教學是屬于教育教學中的一種,就是老師與學生之間“教”與“學”的相統(tǒng)一。即體育教學是在老師發(fā)揮針對性、目的性引導作用的基礎上,學生主動地對體育的基礎知識以及衛(wèi)生安全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過程,通過掌握基本的體育技巧以及技能,在增強自身體質的同時,促進身體機能能力、運動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推動學生德、智、體實現(xiàn)綜合發(fā)展。體育教學被歸為學校體育一類,而在學校體育目標實現(xiàn)的過程中,體育教學發(fā)揮著重要、關鍵的影響作用。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其主要的基本形式包括體育理論知識與體育技巧的教學,兩者中最主要的教學形式是體育技巧的教學。
(三)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
從兩者的概念簡述中可知,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都是體育形式的一種,并且都是“教”與“學”相結合的活動過程;都需要在活動場所以及訓練器械的基礎上開展;訓練的主體都是人的身體;訓練形式都需要身體承受一定的負荷;在訓練的過程中,都需要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以及目標。這些都是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的一系列相同之處,但是他們之間也存在眾多的不同點,而其中最直接的不同就在于運動訓練屬于競技體育范疇,體育教學屬于學校體育范疇,從這點上看,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就內(nèi)在屬性、活動目的以及活動任務等都存在極大的差異性。
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之間最大的聯(lián)系點就在于表達方法一致,這里所說的表達方法就是指人們都是通過自己的身體語言來表現(xiàn)運動訓練和體育教學。兩者的聯(lián)系還體現(xiàn)在發(fā)生階段相同,即都是身體的正生長以及發(fā)育階段;活動形式相同,即都是教授與學習的結合;影響因素相同,即都受到學習者生理以及心理的影響,也受到活動場地、訓練器械以及自然環(huán)境的制約;都容易造成身體傷害,因此都需要必要的防范措施;在活動過程中,都提倡思維意識與身體語言的統(tǒng)一與結合。因此,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兩者是一種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的關系,它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在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促進學習者機能能力的提高。通常情況下,人們對運動訓練的認識不夠,其實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都具有教育教學的意義,在學習這兩者時都需要在具備一定體育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技巧以及方法進行訓練。
(一)從概念的角度出發(fā)
首先,運動訓練屬于競技體育的范疇,它是一種目的性的活動過程,通過挖掘學習者的生理、心理潛力,在挑戰(zhàn)高難度、高要求以及高強度運動技術的同時,刷新原有的優(yōu)異成績。然后,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開展中的其中一種形式,它是通過老師的引導,在學生發(fā)揮自主性學習意識的基礎上,使自身綜合能力、身體素質以及體育觀念得到培養(yǎng)。體育教學旨在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二)從特征的角度出發(fā)
運動訓練的主要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多樣方法與科學器械的統(tǒng)一、運動項目與訓練手段的統(tǒng)一以及訓練對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體來說,就是通過現(xiàn)代化的訓練方法、訓練器械以及科學化的監(jiān)督手段,充分挖掘學習者的身體潛能以及運動潛質,并采用高難度以及高要求的運動形式促進學習者訓練成績以及運動技術的提高。而體育教學的特征就表現(xiàn)為在激發(fā)全體學生體育意識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以及體育相關能力的培養(yǎng)。此外,體育教學也要兼顧學生德、智、勞的培養(yǎng)。
(三)從目標的角度出發(fā)
目標是兩者最大的不同之處,運動訓練的目標就是成績以及名次,它強調的是比賽的結果。而體育教學則是為了培養(yǎng)學習者的身體素質以及提高身體機能,它強調的是過程,是身心愉悅的感受。因為兩者目標的巨大差異就使得它們的內(nèi)部結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校體育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肩負著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要通過體育活動的開展過程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一)“互補”的相關介紹
互補就是互相補充。據(jù)互補原理指出,物理學與生物學是互補,因為物理學的特點是對無生命現(xiàn)象本質的揭示,而生物學是解析具有生命現(xiàn)象的本質;在生物行為中,本能和理性這兩種方式就是互補;在文學藝術中,即興與構思也是互補。通過利用互補原理對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進行深入分析,不僅有利于對兩者之間的矛盾形成全新的認識,還能對兩者之間存在的共性得以充分地證實。雖然目前,人們對互補原理并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認識以及明確的概念,但是通過互補原理對事物進行認識、了解的方法卻已有詳盡的表述。
(二)互補的具體體現(xiàn)
通過對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的互補分析,在實現(xiàn)兩者相滲透的基礎上,促進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以下是筆者總結的幾種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互補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
第一,運動訓練手段的靈活運用。促進學生自然素質的發(fā)展和提高便是體育教學有效性的一種直接表現(xiàn)。自然素質屬于素質結構塔中的下層部分,但是盡管如此,自然素質不僅是其他素質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對其他素質也產(chǎn)生著約束力。而自然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身體素質,因此發(fā)展自然素質也可以說是利用體育教學的過程,使學習者的身體素質得到增強。增強身體素質就需要使學習者的身體承受住一定壓力的負荷。而在運動訓練的過程中,其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就是通過高難度、高強度的生理負荷,使學習者的體能、素質得以快速、全面的增強。所以,在體育教學中適當?shù)剡\用運動訓練的手段,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擁有良好的體能、體力等身體機能,還有利于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從而實現(xiàn)體育教學目標的更好實現(xiàn)。
第二,運動訓練項目的合理使用。首先,在體育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教學內(nèi)容是一個關鍵性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在選擇體育項目時,老師應該堅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愛好和興趣,針對性的挑選實用的項目類型,再通過精心的設計,有意識的將體育項目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各個項目都連貫成完整的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提供系統(tǒng)化的教學過程。然后,體育教學開展的基礎是對運動類技術、方法的教學和訓練,而因為運動訓練的項目具有豐富經(jīng)歷以及廣泛的群眾基礎,不但深受大家的歡迎和喜愛,也屬于成熟性、技巧性的體育教學內(nèi)容之一。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競技性活動不僅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還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體育教學中,如果老師單純地引用健身項目,如跑步、俯臥撐以及仰臥起坐等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訓練,那最終的效果除了強健身體外起不到任何其他的作用,那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也成為了一句空談。因此,將運動訓練項目融入到體育教學中,不僅可以滿足逐漸創(chuàng)新的體育教學需要,還是適應教育發(fā)展的一種趨勢。其次,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從實際的教學內(nèi)容出發(fā),選擇合適的、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這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方法;二是根據(jù)項目的實際特點,通過方法與內(nèi)容的有效結合,使學生能在教學方法的幫助下更快、更好地進入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學方法既是教學組織形式,也是訓練手段的使用,就程度來說,訓練手段才是體育教學方法的主要部分,因為手段的選擇、利用與體育效果的獲得之間存在著直接、緊密的聯(lián)系。因此,為了促進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老師就應該靈活運用豐富的運動訓練手段。
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同屬體育的范疇,且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大力豐富人們的生活,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還能促進社會創(chuàng)造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從而促使我國體育事業(yè)穩(wěn)步和健康發(fā)展。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各有其特點和優(yōu)點,也擁有一些相同點,因此,在發(fā)展過程中,兩者既要獨立成長也要相互補充。
總而言之,通過互補原理的引入,對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互補原理的基礎上,既對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明確指出了兩者之間的相同點以及差異性。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都經(jīng)歷了長時間的積累和發(fā)展,因此,為了進一步實現(xiàn)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之間的互補發(fā)展以及確保運動訓練更好地融入到體育教學中,這就需要體育教育工作者在不斷的實踐中進行思考和探究。
[1]王斌.論運動訓練方法和體育教學的互補[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06).
[2]馬廣衛(wèi),余曦.戶外運動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實施探討[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5).
[3]陸世斌.對若干體育教學原則與運動訓練原則異同的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02).
[4]石挺榮.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差異性分析[J].教學與管理,2009(15).
[5]閆慧民.體育運動訓練原則及對體育教學的啟示[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2(09).
[6]陳滿平.試論學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異同[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S1).
[7]金光輝.從體育教科書和專著的立論基礎看體育思想的演化[D].華東師范大學,2012.
Analysis of complementary in sports training and physical education
Li Hui
(Liaoning Petrochemic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Jinzhou Liaoning,121001, China)
The training of competitive sports physical education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the school sports belongs to the sports category, both of them have inherent connection and difference form, the differenc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ir development objectives, tasks and means of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different methods, but they relate in sports activities, complement each other. Between the sports teaching and the movement training is a part and overall, universal and high relationship.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complementary",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rcise and sports teaching, seeks to promote the sport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practical improvement.
sports training; sports teaching; complementary; analysis
G808.1
A
1000-9795(2014)02-0417-02
[責任編輯:董 維]
2014-01-04
李 暉,男,講師,從事體育教育(大學所學專項排球)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