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紀朋 鄭小紅
(四川音樂學院綿陽藝術學院 四川綿陽 621000)
元代道教壁畫考略
耿紀朋 鄭小紅
(四川音樂學院綿陽藝術學院 四川綿陽 621000)
元代雖然時間短,但直至今日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元代壁畫。元代壁畫主要保留在山西和河北一帶,佛教和道教題材皆有,道教壁畫尤其豐富,具有獨特的審美特征。本文重點考察分析了山西洪洞水神廟、河北石家莊市上享村的毗盧寺、山西芮城的永樂宮壁畫等元代壁畫的故事內容、人物身份、造型服飾和繪畫特點等。
元代;水神廟;毗盧寺;永樂宮
元代道教壁畫非常興盛。元代道教壁畫在道教美術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現存元代道教壁畫很多。
山西洪洞水神廟明應王殿四壁均繪有壁畫,共計十三幅,為元泰定元年(1324年),由民間畫工王彥遠、胡天祥、趙國祥、商君錫等繪制。東壁以《龍王行雨圖》為主體,西壁以《祈雨圖》為主體,與《敕建興唐寺圖》、《唐太宗千里行徑圖》、《庭園梳妝圖》、《后宮司寶圖》、《后宮尚食圖》、《下棋圖》、《打球圖》、《賣魚圖》、《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作場圖》等圖相互呼應,描繪了水神明應王的日常生活和主要事跡,東西壁和南壁一部分畫面重點描繪了人們祈雨和明應王行雨布雨以及受諸神朝賀的情景。畫師用大鐵線勾勒著寬袍大袖的人物線條流暢遒勁,圖中的樓閣樹木及流云也都極精工。整體壁畫構圖講究,筆墨蒼勁凝練,人物神態(tài)刻畫入微,設色為重彩平涂,富麗渾厚。
山西高平縣上董峰村的圣姑廟又稱萬壽宮,供奉馬仙姑,三教殿內的壁畫為元代作品。壁畫內容為諸仙女拜見馬仙姑,諸仙女面容豐潤,衣飾富麗,重彩勾勒,筆法剛勁有力,風格頗似永樂宮壁畫。
山西稷山縣青龍寺,始建于唐龍朔二年(662),現存建筑為明清重修。寺內保存有元明時由萬泉縣郭思齊、河津人劉鼎新、絳陽石村劉士通等民間畫工繪制的儒、釋、道三教壁畫,壁畫分《神仙行列圖》、《水陸道場圖》、《禮佛圖》等多幅,描繪了玉皇大帝、星君及諸仙真;菩薩及諸佛;先圣、先賢及先烈等。筆法精制流利,線條遒勁圓潤,畫面簡潔沉著;重色鉤填,顏色沉重肅穆。
河北石家莊市上享村的毗盧寺,始建于唐天寶年間(742-755),歷代都曾重修過。廟內前后二殿共保存有二百多平方米的佛、道教壁畫。前殿約為明代作品,后殿壁畫為至正二年(1342)重修時繪制。后殿有壁畫一百三十平方米,四壁壁畫有大小神佛人物五百多個,又分成一百二十多個小組合,每組旁邊都有名號題榜。這些人物上下交錯,分成三層,下層神像高約一米,水平正對視線,中上層神像依次減小,人物多為大半身,主次分明,次序井然,顧盼照應很是周全。北壁繪有佛道人物一百三十多個,以佛教題材為主,還有道教的玉皇大帝、十二元辰、南斗六星、二十八宿等。東壁有南極長生大帝、扶桑大帝、玄天上帝、天妃圣母、清源妙道真君等一百三十多身。西壁有北極紫微大帝、龍神等一百四十多身,全畫高2.8米,寬7.6米,以道教神仙為主。南壁分東西兩側,共有人物一百四十多身,以世俗人物為主,也有部分道教神仙,如城隍、土地等。毗盧寺壁畫采用了一種繁復的構圖形式。壁畫人物眾多,千姿百態(tài),渾然一體。卻又以三五成群,獨立成幅,形成了有主有從,變化多樣,自成格局的小畫面。畫面各用紫、石綠、淺赭等色畫成螺旋狀祥云分開,圖案式的云朵即調整了畫面,又烘托了主題,層次分明,形象突出。描繪壁畫人物的墨線變化多樣,有寥寥幾筆就勾畫的淋漓盡致;也有細致描畫卻又不顯繁瑣。人物組合的畫法上采用“主大從小”的構圖形式,人物形象各異,或氣宇軒昂,或沉著老練,或粗獷威武,體現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氣質。整體造型的時代風格為寬袍大袖,面容豐碩,設色以石綠和朱紅為基調,對比而不失和諧。顏料均為礦物顏料,艷而不俗。
元代最著名的道教壁畫是山西芮城的永樂宮壁畫。永樂宮原建在稱為呂洞賓故鄉(xiāng)的芮城永樂鎮(zhèn)。本是建祠奉祀呂洞賓的祠廟,宋、金時改祠為觀,元中統(tǒng)三年(1262)被火焚毀,遂在原址重建宮殿,稱大純陽萬壽宮。1959年因修三門峽水庫,遷往芮城北的龍泉村。永樂宮中軸線上,除山門外,現存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殿內繪滿精美的道教壁畫,總面積達一千零五點六八平方米。其中龍虎、三清兩殿為大型人物畫;純陽、重陽兩殿為連環(huán)故事畫。
龍虎殿,又名無極門,是永樂宮原來的宮門,建于元代。其稍后兩間繪有80.12平方米的壁畫,內容為靈官、真官、城隍、土地以及仙吏等。人物造型或怒目橫眉,或沉著穩(wěn)重,身著宋代七至九品文官裝和將軍裝以及小吏服飾等,形象生動,設色手法高明。
三清殿,又名無極殿,是永樂宮主殿,規(guī)模最大。殿內原供奉的三清神像今已不存,殿四壁及龕內保存了大量的巨型壁畫,是永樂宮壁畫中最精彩的部分。壁畫的主題是《朝元圖》,畫面高4.26米,全長94.68米,除木栱眼壁畫外,計有403.34平方米。壁畫在元泰定二年(1325)為河南洛陽馬君祥和其長男馬七待詔等人所繪成。畫中二百九十位神仙以八位主神為中心,被描繪成華麗的儀仗隊,對大殿的主尊“三清”進行朝見。前檐墻東部壁畫青龍真君和三位功曹。前檐墻西部壁畫白虎真君和三位使者。東山墻壁畫以昊天金闋至尊玉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祗為主尊,另有扶桑大帝和五位五岳大帝等。后檐墻東部壁畫以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為主尊,周圍是北斗星君和廿八星宿星君等。后檐墻西部壁畫主尊為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周圍有南斗星君和三官等。西山墻壁畫以東華相木公青童道君和白玉龜臺九靈太真金母元君為主尊,左右有八卦神和太乙神等。西扇面墻外側壁畫以東極青華太乙救苦天尊為主尊,東扇面墻外側壁畫中南極長生大帝,周圍配有玄元十子。后扇面墻外側壁畫為三十二天帝。諸神仙或身穿鎧甲,或披朝服、禮服、常服,皆與冠冕相配?!对贰ぽ浄弧分刑峒啊霸趿?,庶事草創(chuàng),冠服馬輿,并從舊俗。世祖混一天下,近取金、宋,遠法漢、唐。至英宗親祀太廟,復置鹵薄?!庇钟小爸猎晔辉隆?、“大德十一年九月”、“延佑七年七月”三次涉及袞冕的形制。三清殿壁畫的繪制雖然與元定制輿服制度時期相合,卻并未與此時的服飾制度完全相合,應該是參照了較早的粉本。人物結構嚴謹,輝煌壯觀;形象各異,神態(tài)逼真?!冻獔D》在運用筆墨、設色、構圖等方面除了繼承唐宋兩代道教神仙繪畫的傳統(tǒng)方法外,更有所創(chuàng)新。全畫以墨線勾勒為主,充分發(fā)揮了線的表現力,不僅使用了唐人的細密筆法,宋代的頓挫,而且更加圓潤而沉著有力。畫師們利用線的粗細、長短、疏密、濃淡等不同的特點來表現物體的不同質感。衣紋處理不失前人用線流暢的傳統(tǒng),卻更準確地把握了衣褶變化同衣內肢體運動的關系,使人物富有動感,增加了畫面的真實感。設色運用了傳統(tǒng)的重彩勾填法,分散地使用石青、石綠、朱砂等顏色,中間隔以白色或其它的單一色調,從而使畫面濃淡有別、繁簡相宜;畫中還多處使用了堆金瀝粉等傅色技法,更加豐富了壁畫的表現力。
重陽殿,又名七真殿,亦名襲明殿,因殿內供奉全真道教祖師王重陽而得名。該殿內有壁畫161.78平方米,北面扇面墻上畫的是朝賀三清圖,其余四壁是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描繪了王重陽自降生至摒棄妻孥、遠離家鄉(xiāng)、放火燒庵、傳布教化、得道昇仙以及度化馬丹陽等七位弟子成道的故事,共有49幅。技法與形制同純陽殿壁畫,筆法簡練遒勁。
永樂宮壁畫的題材廣泛,規(guī)模宏大,技法高超,有確切的年代可考證,并留有畫師題記,頗為難得。永樂宮內原本保存有壁畫粉本,后于近代遺失。
據說陜西耀縣藥王山南庵的《朝元圖》壁畫為元代作品。但是該殿宇經過明清兩代多次重修、重建,壁畫剝蝕嚴重,技法也無法與永樂宮殿畫相比,故繪制年代尚待進一步考證。
元代道教壁畫成就輝煌,善畫道釋壁畫的畫家也很多。如曾參加永樂宮壁畫繪制的朱好古,善畫山水、人物,構圖宏偉,造型莊嚴俊美,筆法挺勁流利,色彩富麗堂皇。他門徒很多,有名者便有張遵禮、田德新、曹德敏、李弘宜、王椿等。道士張彥輔,號六一,蒙古族人,元代后期畫家。他曾從玄德真人學道,被賜為“真人”封號。畫學米法,善寫山水,名重一時。元順帝時,為“待詔尚方”,專為宮廷畫壁畫。作品有《江南秋思圖》、《天臺桃源圖》、《云山圖》、《枯木》等。所畫竹石幽禽,瘦勁幽峭,且頗有新意。
A brief examination of the murals in the Yuan Dynasty
Geng Ji-peng, Zheng Xiao-hong
(Sichu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Mianyang Art Institute, Mianyang Sichuan, 621000, China)
Although the time of Yuan Dynasty was short, there still retained a large number of murals of the Yuan Dynasty until today. Murals of the Yuan Dynasty were mainly retained in Shanxi and Hebei area, Buddhist and Taoist themes, Taoist mural especially rich, had its own uniqu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Shanxi Hongdong water temple, Hebei Shijiazhuang city and village Pilu temple, Shanxi Ruicheng Yongle Palace murals, paintings of the Yuan Dynasty story, characters, other clothing and painting etc..
Yuan Dynasty; Water Temple; the Pilu temple; Yongle Taoist Temple
J218.6
A
1000-9795(2014)02-0115-01
[責任編輯:董 維]
2013-12-24
耿紀朋(1982-),男,河北邯鄲人,副教授,從事宗教美術史、藝術教育與管理、藝術經濟學等方向的研究。鄭小紅(1975-),女,重慶北碚人,講師,從事美術經濟學、美術史與美術批評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