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簡論歐陽修散文中的孤獨情緒

    2014-04-17 04:11:44張菁菁
    關(guān)鍵詞:文史歐陽修

    張菁菁

    (廣西師范學(xué)院文藝學(xué) 廣西南寧 530001)

    簡論歐陽修散文中的孤獨情緒

    張菁菁

    (廣西師范學(xué)院文藝學(xué) 廣西南寧 530001)

    歐陽修名列唐宋八大家之列,其散文除了內(nèi)容充實,文備眾體等特點外,更承載了他內(nèi)心深處的感觸。歐陽修人生起起落落,坎坷多艱,苦楚與孤獨往往不期而至。身世悲苦之孤、仕途偃蹇之孤、體弱多病之孤、親朋零落之孤,他在著書立文時,不可避免地把這些反映到文中,使其文始終透露出孤獨寂寞之感。

    歐陽修 散文 孤獨

    歐陽修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學(xué)者,他繼承了唐代古文運動的精神,領(lǐng)導(dǎo)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成就了一代散文大家。歐陽修一生著作頗豐,在賦、論、記、序、雜文、書簡、奏疏、祭文、墓志、書信等方面均有大量優(yōu)秀篇章。歷代研究歐陽修散文的論述,主要集中在其文的政治主張,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及風(fēng)格特色即“六一風(fēng)神”上。如黃一權(quán)的《歐陽修散文研究》,較為系統(tǒng)地總結(jié)了前人及本人對歐陽修散文的研究??偨Y(jié)歷代的研究成果,大家可以在前人基礎(chǔ)上作進(jìn)一步的開拓。本文試從歐陽修散文入手,挖掘歐陽修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與寄予文字中的深層情緒,探討文本傳達(dá)出的情感意緒——歐陽修的孤獨情緒。

    歐陽修一生可謂坎坷多艱:宦海沉浮,歷盡官場狡詐;親朋屢喪,嘗遍人生悲涼;疾病纏身,遭受身心衰痛。這一切深烙于心,是他心里不可愈合的傷痕。于是他在著書立文時,便有意識無意識地傳達(dá)出苦楚之情,寂寞之感。

    一、處朝堂,曲高和寡之孤

    三試及第,歐陽修自踏入仕途,關(guān)懷天下的初衷就沒改變過,在其位謀其政。在京為官,無論是出入館閣,??闭砉偶?,還是位列重臣,扶主安國,他都秉持正義,激濁揚清,不避恩怨,不因舊循,冷靜思考,及時表態(tài)。北宋官場混亂,政客們自私自利,賄賂獻(xiàn)媚,鉆營祿位,繩營狗茍。一遇到政治風(fēng)波,特別是當(dāng)正義人士遭到誹謗詆毀時,官員們往往避而遠(yuǎn)之。每當(dāng)這時,永叔往往以獨斗士的身份出現(xiàn),據(jù)理力爭。在阿諛奉承與剛正直言兩者力量懸殊的較量中,歐陽修有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孤獨。

    景佑二年,剛被啟用的范仲淹因上書“四論”惹怒當(dāng)朝宰相呂夷簡,慘遭貶逐。朝中士大夫噤若寒蟬,高若諫甚至惡意誹謗。歐陽修知道此事后義憤填膺,揮筆撰寫了震驚朝野的《與高司諫書》。文章先寫自己對高若諫思想品質(zhì)逐步了解的過程,經(jīng)過三次“疑”到最后一“決”批他“非君子也”[1]。接著又以進(jìn)為退,假設(shè)站在高氏的角度,層層暴露他隨聲附和,顛倒黑白的卑鄙行徑。孤掌難鳴,歐陽修卻以一篇精彩的詰難之文獨鳴于朝,清音瑯瑯。

    歐陽修是一位具有先進(jìn)思想意識的封建官員,這明顯地地表現(xiàn)在他熱情支持范希文的政治改革上。他深感當(dāng)朝積貧積弱的種種弊端,積極投身一系列革新方案與實踐中。但新政很快失敗,仁宗以“朋黨”之名罷黜了改革派的多名骨干。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歐陽修仍秉持正義,寫下了《論杜衍范仲淹等罷政事狀》,冒死進(jìn)諫。文章為范仲淹等人洗刷“朋黨”和“專權(quán)”兩大罪名,指出他們之所以遭人誣陷,就是因為他們的精忠正直。此文聲情并茂,義正言辭,可到底,沒有得到仁宗應(yīng)有的關(guān)注。

    歐陽修具有敏感的政治意識,孜孜不倦地把所看所思的社會問題反映給皇帝:民生疾苦、訓(xùn)兵練卒、筑城開河、薦舉文武人才、乞罷貪官污吏等等,寫下了多篇精辟犀利的議論文,如《本論》《原弊》《為君難論》……一些記體文,如《非非堂記》《戕竹記》等,也表達(dá)了作者對時事的客觀看法。一篇篇上奏的文章石沉大海,皇帝不聞不問,回應(yīng)他的只是可怕的空寂。這些深思熟慮的成果,一入皇帷,了無音訊,永叔的失望落寞可想而知。他只有在與朋友的信中聊發(fā)曲高和寡的孤獨?!杜c程文簡公天球》其四:“孤拙無庸,于時何救?進(jìn)退遑遽,莫知所為?!盵2]《與吳正獻(xiàn)公沖卿》其一:“某以孤拙之姿,不求合世?!盵3]《與韓忠獻(xiàn)王稚圭》其三十三:“孤危失恃,此不能不惘然爾?!盵4]《與薛少卿公期》其十一:“只是孤危之跡,勢漸難安”[5]。

    針砭時事,關(guān)注現(xiàn)實的論文不宜凸顯個人情緒,此類文中也少有“孤獨”等字眼。但聯(lián)系寫作背景與處境,歐陽修處一片喧壑嘲哳中獨奏清音的孤獨身影清晰可見。一些言論在當(dāng)時頗有些驚世駭俗,他看得透徹,想得真切,寫得一針見血。但對這些為國為民的言論,皇帝多是忽視,儕輩鮮有人來附和。曲高和寡,它們惟有留給后世同奏“高音”的人士了。

    二、遭貶謫,壯志難伸之孤

    公元1036年,歐陽修被貶至夷陵。躊躇滿志的青年被迫離開朝政,盡管他早有思想準(zhǔn)備,盡量用一種平靜的心態(tài)去面對現(xiàn)實,但壯懷激烈的豪氣突遭打壓,永叔郁郁不平之氣與君不察己之怨豈是那么容易消匿的。

    族兄歐陽炳在家中建筑了一方小小池塘,上筑有一座小小亭子,清幽雅致,別具一格。歐陽修訪此亭后專門寫下了《游鯈亭記》。文中說:“蓋其去壺而歌,解衣而飲,陶乎不以汪洋為大,不以方丈為局,則其心豈不浩。然哉!夫視富貴而不動,處卑固而浩然其心者,真勇者也?!盵6]這段話,表面上看似說出了超然物外、怡然自得的心態(tài)。實際上,文中蘊含著有志之士無用武之地的感概。歐陽炳慷慨義勇,通古曉今,胸懷大志,但“困于位卑,無所用以老。”[7]他表面上看起來坦然堅強,自足自樂,但事實上是在逃避現(xiàn)實——臨大江卻賞方塘。此時歐陽修的心境與兄長相合:壯志難伸,只有把如汪洋的志氣拘束在小小的池塘中。兄弟二人看似灑脫,實則苦悶不堪。

    歐陽修路過峽州時,著有一篇《黃楊樹子賦》。賦中歐陽修以黃楊樹自況,以樹的不幸生長環(huán)境來喻自己所處的貶謫境況?!柏?fù)勁節(jié)以誰賞,抱孤心而誰識?徒以竇穴風(fēng)吹,陰崖雪積,弄山鳥之嘲哳,裊驚猿之寂厲。無游女兮長攀,有行人兮暫息。節(jié)既晚而愈茂,歲已寒而不易?!盵8]黃樹雖有清秀優(yōu)雅的身姿、堅忍不拔的品質(zhì),但生長在窮鄉(xiāng)僻壤,得不到雅致人士的觀賞,又遭樵夫野老的摧殘,這不正是耿直忠貞卻遭罷黜的歐陽修的真實寫照嗎?窄樹與梧桐,結(jié)伴熱鬧地生長在皇宮,黃樹獨立于峽邊崖上,迎風(fēng)櫛雨,獨向蒼穹。此時的歐陽修,不正是這樣一棵煢煢獨立、孤芳自賞的樹嗎?千年前,一位高潔之士在三峽留下一篇名賦《橘頌》,亦留下一偉岸不屈的身影;千年后,歐陽修賦樹與古人遙相呼應(yīng),共吐心中塊壘: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同在途中,他還有篇《讀李翱文》。文章把李翱的《幽懷賦》與韓愈的《二鳥賦》相比較。贊揚了李翱憂國憂民,不營私利的博大胸襟。同時指責(zé)了當(dāng)政人物“不肯自憂,又禁他人,使皆不憂”[9]的作法。由唐朝唐人,對比宋朝宋人,李翱的痛心疾首其實是屬于歐陽修自己的。遭貶羈旅,漂泊不定,滿腹為國為民的經(jīng)綸妙文只能擱淺。這種悲憤與孤寂,似乎也只有同青史中的仁人志士訴說了。

    二度被貶,歐陽修輾轉(zhuǎn)于滁州、揚州、潁州、陳州等地。每到一地,他都以“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tài)開始新的生活,以無為而治的安民政策管理縣城,似乎安于現(xiàn)狀。可是,持續(xù)不斷地遷移羈旅,使他遠(yuǎn)離京畿,不得直接干預(yù)政事?!拔以怵捒谏砺浯耍糠昵缮嘁丝稍?,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盞常恨無娉婷?!盵10]這首《啼鳥》詩不僅反映了他初到滁州的惶恐之感,更包含了歷代遭貶謫文人的共同情感體驗——孤獨。

    唐人陳子昂登幽州臺發(fā)出了千古一嘆: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歷史孤獨。歐陽修同樣有這種獨滄然之感:“茫乎前望已遠(yuǎn)之圣人而不可見,杳乎后顧無窮之來者?!盵11]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大都秉持補察時政的正義之感,懷有忠君為國的正直之心,因此他們幾乎遭遇過共同的命運:被貶謫。處在當(dāng)時當(dāng)局,他們不知貶謫附帶的“財富”,更無法預(yù)料生前身后名,惟覺不被理解的悲憤與委屈?,F(xiàn)實與理想的巨大落差,讓他們對周圍的人事失去了信心,仿佛世間只有自己一人,這就是歐陽修“前望”“后顧”的孤獨:理想破滅,失落難耐;壯志難伸,孤寂卻存。

    三、縱羈旅,是樂非樂之孤

    歐陽修曾自稱“達(dá)老”,面對屢次的打擊、挫折,他似乎有較強的心理承受力。于是,每到一地,一旦政務(wù)較少、生活較為安穩(wěn),他便攜友邀親,登山臨水,游亭覽堂,飲酒作文。他以“安簡”政策治民,受到了人民的普遍認(rèn)可與敬重。每每此時,他的書信與文章就表現(xiàn)了“歡快”。如《與薛少卿公期》其九回憶“某向在夷陵、乾德,每以民事便為銷日之樂。”[12]《與韓忠獻(xiàn)公稚圭書》其四:“自此得與郡人共樂,實出厚賜也?!盵13]《醉翁亭記》記太守與眾人樂,《豐樂亭記》“感幸其民樂其歲物之事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fēng)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盵14]

    仔細(xì)研讀歐陽修的“樂”,大都是因為縣城平安吏事順利。但是,這是否是他心底的樂呢?《與薛少卿公期》中的一句話暴露了他的真實心情:“茍能如此,殊無謫官之意也?!盵15]“謫官”,他始終不能忘懷——歐陽修并不能真正做到“樂”。他不得以放下扶匡天下的理想,只專注芝麻官的瑣事,一小有成就就與民同樂??墒沁@種樂,是他用以掩飾自己謫官羈旅的無奈與孤楚,是他努力尋找解脫的一張手段。作為傳統(tǒng)的儒者,參政議政,是歐陽修對自己人生價值的理想定位。但事實是,歐陽修一生政治上最大的成功,卻似乎不在參知政事上,而是在嘉佑初利用政治權(quán)利對文壇的一次洗舊迎新。這種現(xiàn)實與理想的落差,反映到他的文學(xué)上,就成了那種自嘲自解的文字,其中蘊含著歐陽修深深的失落與孤獨之感。

    歐陽修作于滁州的《醉翁亭記》是千古傳誦的佳篇。文章如剝筍般地介紹了醉翁亭周圍景致,多角度多方位地描繪了一副副秀麗幽靜的畫面,記敘了太守與滁人同游同樂之事。這篇文章被解讀為表現(xiàn)了歐陽修豁達(dá)樂觀的精神與體恤百姓的仁心?!拔闹杏昧耸畟€樂字,遍寫山林之樂,禽鳥之樂,人情之樂,宴飲之樂?!盵16]可是,歐陽修并沒有承認(rèn)他本身的“樂”,只說“樂其樂”。人們只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所以為“樂”,或者,是否真的在“樂”?歐陽修的“樂”,其實是理性狀態(tài)下的“樂”,是與純粹的“樂”隔了一層的。他的樂與醉相聯(lián)。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在酒,在乎山水,在乎得于心。永叔真醉了嗎?醉了就不會看見“滁民高歌,吏屬射弈,禽鳥鳴啼?!盵17]人醉,但心醒著,因為他不是主人,而是逐客??v然他鄉(xiāng)的景美情濃,可到底不能徹底盡歡而醉。此時的歐陽修,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眾人在樂,他也在樂;眾人以為他樂,他也適當(dāng)?shù)乇磉_(dá)了這份樂,可是樂中的孤獨與無奈,就只有歐陽修自己知道了。宋代被貶文人的心態(tài)與前代明顯不同,他們總能找到各種方法來消解謫居的苦難,保持心態(tài)的平和、穩(wěn)定。[18]歐陽修可以說開這種風(fēng)氣。情注君子不僅得不到應(yīng)有的回應(yīng),反而屢遭厄運,他只有把注意力暫時放到山水風(fēng)物上。修建亭堂,栽花植樹,設(shè)宴交游,賦詩記文。“足下知道之明者,固能達(dá)于進(jìn)退窮通之理,能達(dá)于此而無累于心,然后山林泉石可以樂?!盵19]歐陽修在努力構(gòu)造一種平穩(wěn)的心態(tài)。羈旅中的樂,其實表達(dá)了歐陽修對人生偃蹇的適應(yīng)與接受;掩飾了他在困境中的無奈與失落。盡管遷移途中有文士友人相訪相伴,但一葉扁舟四處漂泊,想靠岸卻不能的孤寂與惆悵,始終存在。

    四、惟獨行,親朋零落之孤

    歐陽修的孤獨,很大部分來自他身世的悲慘。歐陽修有著強烈的懷舊情緒:回憶洛陽的《洛陽牡丹花記》,追思潁州的《思穎詩》,想念滁山睡夢之足等等。歐陽修之所以有這種光陰易逝,景物已易的感傷,是由于死亡陰影在作祟。死亡,是每個人無法回避的人生話題,但對于人生坎坷的歐陽修來說,死亡的話題尤其沉重。它如影隨形,屢屢“造訪”,使歐陽修措手不及。越到中年,他越忍受著形單影只的孤獨寂寞。

    歐陽修四歲喪父,母親鄭氏一手撫養(yǎng)其長大成人;二十七歲,夫人胥氏去世;二十九歲,第二任夫人楊氏卒,同年,其妹夫亦死;三十一歲,養(yǎng)育他成人的叔父歐陽曄離世;三十五歲,母親登遐。歐陽修育有十二個兒女,但只存活了四個,其中三個女兒全是早殤。死神離永叔如此之進(jìn),常常讓他猝不及防,肝腸寸斷。他悼念亡妻“嗚呼,人羨久生,生不可久,死其奈何,死不可復(fù),惟可以哭。”[20]他哭女兒“于汝有頃刻之受兮,使我有終身之悲?!盵21]他痛叔父“使修哭不及表,而葬不臨穴,孩童孤艱,哺養(yǎng)提挈?!盵22]他慟母親“某罪逆深重,不自死滅……攀號冤叫,五內(nèi)分崩,不孝深蒼天,罪逆蒼天?!盵23]他于父親去世六十六周年后做《瀧岡阡表》,文章以母親的口吻敘述父親生前的為人為事,還原了父親嚴(yán)謹(jǐn)淳樸的形象。在母親溫和深切的講述中,有母子二人對故人的拳拳思念之情,更有歐陽修心底六十多年的思父之痛。

    為人子,他欲承歡膝下,報答三寸暉,但“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24]特別是生他養(yǎng)他隨他奔波大半輩子的母親,在永叔仕途稍順,欲侍奉湯藥以頤高堂時,鄭母卻已病終;為人夫,他欲攜手結(jié)發(fā),白首不相離,但“貧賤夫妻百事哀”,[25]伊人早他而去;為人父,他欲撫養(yǎng)幼兒,呵護(hù)其生長,但“吾年未四十,三斷哭子腸”,[26]小生命不斷消損。親人們的相繼離去,使歐陽修神經(jīng)脆弱之極。“某以私門薄祐,少苦終鮮,惟存二位,又喪其一,衰晚敢痛,情實難勝?!盵27]這是對侄兒的痛惜,更是自己屢喪親人后的肺腑之言。

    正直淳厚的人格,獨步天下的文章使歐陽修結(jié)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無論是在政治上、學(xué)術(shù)上還是文學(xué)上,知己頗多。歐陽修人生最快樂的事就是和朋友們交游唱和,切磋百事??墒翘於视⒉牛@些難得的友人幾乎全在永叔生前離世,像謝絳、尹洙、石延年、石介,蘇舜欽、范仲淹、晏殊、杜衍、梅堯臣、蘇洵……他們有的以恩師之德給予他諄諄教誨,提拔引擎;有的以戰(zhàn)友之義與他并肩為官,施展抱負(fù);有的以知己之情給他精神支柱,同唱共和??墒?,星轉(zhuǎn)斗移之間,朋友都一個個永別塵世。天人永隔,歐陽修只能寫下一篇篇墓志銘、祭文來卸載自己的悲痛之情?!都乐x希文》記載自己與希文交往深厚的情景,抒發(fā)內(nèi)心物是人非的悲痛。《祭尹師魯文》以哀痛之筆悼念朋友英年早逝,同時為朋友的懷才不遇憤憤不平?!都捞K子美》用整齊的四句哀嘆“惟人不知……遂以沒地”[28],發(fā)出了“一世之短,萬世之長,其問得失,不得較量”[29]的感概。

    毫州秋夜,距石曼卿謝世二十六年之際,歐陽修寫下了那篇讓人不忍卒讀的《記石曼卿問》。三聲“嗚呼曼卿”,如杜鵑啼血,孤猿哀鳴。朋友那軒昂磊落、崢嶸不羈的形象縈繞腦海,可是眼前卻是一座冰冷的墳塋。即使永叔以盛衰轉(zhuǎn)變乃是常情以自慰,但是,最終不能忘情。

    親人好友一個個零落,歐陽修雖不至于在天地間踽踽獨行,但失去一份溫暖與扶持的痛苦與孤獨卻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愈加沉重。一篇篇祭文是在哭他們,也是在哭自己:塵世之間,歐陽修愈行愈單,愈行愈孤獨。

    五、罹病痛,余生疲倦之孤

    自幼體質(zhì)羸弱的歐陽修四十歲后身體越加衰弱,這與他多年謫遷羈旅、殫精竭慮有關(guān)。他后期的書信中,多提到病痛:眼疾、臂痛、足疾、腹疾、風(fēng)眩、喘疾、牙痛、淋渴……疾病使他身形消損,心衰力疲。即使這樣,歐陽修仍公忠體國,關(guān)注政事。而朝廷竟也直接忽略了他的多病之身,堅持讓其在樞密院與中書省任職。但此時的歐陽修已不復(fù)青年時的雄姿英發(fā),磨礪奮行,周圍的人事也不允許他再意氣激昂地進(jìn)行一次新政,特別是經(jīng)歷濮議事件后,他愈厭倦了朝政斗爭。在濮議事件中,一些人編織罪名,惡意誹謗歐陽修。憤慨之際,他寫下了《憎蒼蠅賦》。文章聯(lián)系社會人事,指出蒼蠅的三大危害,點出“其在物也雖微,其為害也至要”[30],用于比喻卑鄙小人終日營營,貪得無厭,無孔不入。偌大的朝堂之上,支援他的聲音寥寥無幾。

    多病多事,回顧往昔,望眼余生,歐陽修不禁在文中發(fā)出滄桑蕭肅的感慨,《秋聲賦》便是這種感慨的代表?!肚锫曎x》異于以前詩文里的秋風(fēng)、秋雨、秋月、秋露等,以秋聲為描摹對象。把無形的秋聲用高度概括的比喻加以形象化,表達(dá)了作者心中的多重情緒。“凄凄切切,呼號有發(fā)”[31]的秋聲,肅殺了春的“豐草綠縟而爭茂”[32]、夏的“佳木蔥茂而可悅”[33],使“草拂之色變,木遭之而葉落”。[34]這是秋意的肅殺,也是歲月對生命的肅殺。永叔因此發(fā)出了對人生哲理的深思“嗟呼!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fù)u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黯然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zhì),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35]秋使萬物凋零,而“百憂”與“萬事”不僅摧殘了人的形貌,更創(chuàng)傷了人的心靈。此篇賦已被解析為多重含義:表達(dá)老莊的清心寡欲、知足保和的生活之道;含有仕途偃蹇、壯志難酬的苦悶與不平之情;蘊有教人順應(yīng)天理,及時作為的哲理思緒……所有這些思想情緒都含有一共同的情感因子——孤寂。在人生過百,經(jīng)歷起起落落之后,位高權(quán)重的歐陽修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失落與空虛感,念及國勢家事,真是百感交集,心旌不定。此時此地此景,聽秋聲的不僅歐陽修一人,但聽秋聲而發(fā)感嘆的有幾人呢?聽懂他所嘆所思,并隨之附和的,又有幾個人呢?

    在《秋懷》詩中歐陽修曾說,感事悲歡鬢,包羞食萬錢。雙鬢已白,但自身建樹頗少,況且還食有優(yōu)厚的俸祿。一方面是愧,另一方面是倦。既然秋如此冷酷,年歲如此威嚴(yán),所處高官如此辛苦,那何必繼續(xù)盤踞高處呢?歐陽修最終實施了盤旋腦海多年的辭官打算——歸隱潁州。

    歐陽修的歸隱是妥協(xié)于孤獨。人老力衰,那種孤獨之感再也不用悲憤、歡快來掩飾了。不如歸去。以前,他想辦法減少孤獨;此時,他只愿與孤獨為伴??v然年少時的壯志尚未實現(xiàn),盡管仍牽掛家國天下,但歐陽修看明白了。一生忠貞為國為民,獎掖后生,革新舊弊,肅清文壇,于他,都不能消除人生悲苦、心靈孤獨。歸隱,是他向世人布下的又一迷霧:我甘于孤獨,可知,我是真的孤獨。

    結(jié)語

    歐陽修的功績與榮譽是顯而易見的:北宋一代政治家、經(jīng)學(xué)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人們也善于解讀他詩文中虛懷若谷的胸襟和迂回委婉的情趣。但在這些世人焦聚的光環(huán)下,永叔是否真像人們讀到的那樣豁達(dá)開朗,怡然自得呢?他的內(nèi)心深處又有怎樣的情緒呢?

    宋代社會內(nèi)憂外患,積貧積弱,戰(zhàn)火不熄。許多生活在此環(huán)境的士大夫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揮之不去的潛在憂患意識。這種憂患意識,一方面不便暢意表達(dá),難以宣泄;另一方面自身對于這份意識未必分辨得清,但覺心緒處于不安定的狀況中。[36]這種情緒表現(xiàn)在文學(xué)中,就是一種惶惶度日的孤獨意緒。而存有高度社會責(zé)任感與知識分子良知的歐陽修,自然掙脫不了這種孤獨的藩籬。

    歐陽修也是位凡夫俗子,也掙扎于瑣碎繁雜之中。自幼多病多痛,親人至交不斷離開,宦海仕途坎坷多艱,俱是對他的無情打擊。作為一位德高望重的公眾人物,他必須地以積極豁達(dá)之姿立足于當(dāng)時,但卸下職責(zé)擔(dān)子,回歸自己,他的獨孤感便不期而至。深讀他的文章,特別是他的書信、書簡、這種孤獨之情濃郁可感。孤寂帶給他悲痛、苦楚,也迫使他理性思考,冷靜分析。也許,正是他的這種以豁達(dá)為主,孤獨為輔的內(nèi)心情感,才鑄造出筆下亦激亦緩、莊而能諧、徐回婉轉(zhuǎn)的生花文字,才催生了唱絕當(dāng)世,繞梁至今的“六一風(fēng)神”。

    [1]歐陽修.歐陽修集·與高司諫書[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2.255.

    [2]歐陽修.歐陽修全集·與程文簡公天球其四[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9.324.

    [3]歐陽修.歐陽修全集·與吳正獻(xiàn)公沖卿其一[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9.328.

    [4]歐陽修.歐陽修全集·與韓忠獻(xiàn)公稚圭其三十三[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9.317.

    [5]歐陽修.歐陽修全集·與薛少卿期其十一[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9.324.

    [6][7]歐陽修.歐陽修集·游鯈亭記[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9.247.

    [8]歐陽修.歐陽修集·黃楊樹子賦并序[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2.162.

    [9]歐陽修.歐陽修全集·讀李翱文[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9.408.

    [10]歐陽修.歐陽修集·啼鳥[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2.13.

    [11]歐陽修.歐陽修集·答宋咸書[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2.282.

    [12]歐陽修.歐陽修全集·與薛少卿期其九[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9.388.

    [13]歐陽修.歐陽修全集·與韓忠獻(xiàn)公稚圭書其四[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9.312.

    [14]歐陽修.歐陽修卷·豐樂亭記[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2.231.

    [15]歐陽修.歐陽修全集·與薛少卿期其九[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9.388.

    [16]王待月.醉翁之意竟何在——就《醉翁亭記》理解鑒賞問題[J].名作欣賞, 1996(3):5.

    [17]歐陽修.歐陽修卷·醉翁亭記[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2.232.

    [18]張玉璞.論宋代文人的謫居心態(tài)[J].江西社會科學(xué), 2002(8):51.

    [19]歐陽修.答李大臨學(xué)士書[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9.280.

    [20]歐陽修.歐陽修全集·述夢賦[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9.523.

    [21]歐陽修.歐陽修全集·與薛少卿期其九[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9.388.

    [22]歐陽修.歐陽修集·哭女師[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2.13.

    [23]歐陽修.歐陽修集·祭叔父文[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2.13.

    [24]歐陽修.歐陽修全集·與十四弟煥其二[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9.396.

    [25]孔子門人.孔子家語·致思第八[M].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7.17.

    [26]唐詩三百首·與遣悲懷三首其一[M].北京:線裝書局, 2009.256.

    [27]歐陽修.歐陽修集·白發(fā)喪女作[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9.11.

    [28]歐陽修.歐陽修全集·與韓忠獻(xiàn)公稚圭書其二十五[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9.316.

    [29][30]歐陽修.歐陽修集·祭蘇子美[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2.303.

    [31]歐陽修.歐陽修集·憎蒼蠅賦[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2.165.

    [32][33][34][35]歐陽修.歐陽修集·秋聲賦[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2.164.

    [36]李若鶯.唐宋詩詞欣賞構(gòu)架研究[M].臺灣:高雄師范大學(xué), 1999.10.

    (責(zé)任編輯陳平生)

    2014-07-10

    張菁菁(1989-),女,廣西師范學(xué)院文藝學(xué)13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古代文論。

    I 056

    A

    1673-4580(2014)03-0079-(06)

    猜你喜歡
    文史歐陽修
    《文史春秋》征訂啟事
    文史春秋(2022年8期)2022-11-11 06:17:06
    《文史春秋》征訂啟事
    文史春秋(2022年7期)2022-08-27 05:40:10
    讓我受益匪淺的一本書
    小主人報(2022年9期)2022-08-25 03:15:08
    畫眉鳥
    《文史春秋》征訂啟事
    文史春秋(2022年2期)2022-03-25 10:45:20
    《文史春秋》征訂啟事
    文史春秋(2022年1期)2022-03-25 10:18:10
    《文史春秋》征訂啟事
    文史春秋(2022年12期)2022-03-22 09:46:54
    歐陽修快馬追字
    啟蒙(3-7歲)(2019年8期)2019-09-10 03:09:10
    戴花的歐陽修
    勤奮的歐陽修
    塔河县| 井研县| 双城市| 怀柔区| 湘潭市| 什邡市| 兴安盟| 唐海县| 马尔康县| 正安县| 高邑县| 会泽县| 杂多县| 荔波县| 泸州市| 时尚| 怀柔区| 自治县| 阿克| 屯昌县| 南涧| 南澳县| 嘉禾县| 合江县| 廊坊市| 岐山县| 布拖县| 修水县| 江城| 将乐县| 棋牌| 衡阳县| 周口市| 嘉定区| 黄龙县| 保定市| 建阳市| 遵义市| 柏乡县| 利川市| 哈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