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中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94例臨床分析
陳雪中
目的 探討分析中藥湯劑結合西藥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共收治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4例, 治療時根據(jù)患者本人自愿分為中西藥治療組(50例)和純西藥治療組(44例), 中西藥治療組采用自制中藥湯劑聯(lián)合奧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療;純西藥治療組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 治療4周后對兩組總體療效比較分析。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94%, 對照組8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相較于單純西藥治療, 中藥湯劑聯(lián)合西醫(yī)治療具有明顯的臨床療效, 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中西醫(yī)聯(lián)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療效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病癥, 其發(fā)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已知或未知的原因引起的胃或十二指腸消化物反流至食管, 從而引起食管并發(fā)的一種炎癥反應, 本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反酸、嘔吐、胸骨后灼熱或疼痛等[1]。有研究報道[2], 此病應需積極治療, 如若長時間不治療, 可引起食管潰瘍甚至食管癌。西藥治療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但其療效并不理想, 且復發(fā)率高, 因此, 研究新的治療方法迫在眉睫[3]。云南省大理州南澗縣人民醫(yī)院于2009年12月~2013年12月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50例,現(xiàn)分析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本組94例患者均經(jīng)患者本人自愿, 分為中西藥治療組和純西藥治療組。中西藥治療組患者共50例,男34例, 女16例, 患者年齡分布為21~74歲, 平均年齡為(39.6±10.7)歲, 病程為6個月~10年;純西藥治療組共44例, 男30例, 女14例, 患者年齡分布為20~71歲, 平均年齡為(40.2±8.8)歲, 病程為6個月~8年;兩組患者在病理特征、性別、年齡以及病程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 2 治療方法 中西藥治療組采用中藥自制湯劑+西藥治療, 中藥自制湯劑的組成為:旋復花、炙甘草、代赭石、黨參、蒲公英、黃連、吳茱萸、半夏、生姜、陳皮、大棗等。對于病重的患者加白芍和延胡索。對于表征有寒象的患者加丁香和肉桂。1劑/d, 分早晚2次服用, 連用4周, 西藥為奧美拉唑和多潘立酮, 西藥按照說明書要求服用。
1. 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患者癥狀完全消失, 同時經(jīng)胃鏡檢查患者食管黏膜恢復正常。顯效:患者主要癥狀消失,胃鏡檢查好轉1個級別以上。有效:患者主要癥狀減輕, 胃鏡檢查好轉1個級別以上。無效:達不到上述有效標準甚至惡化。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全部資料均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4周后, 中西藥治療組痊愈28例(56%), 顯效15例(30%), 有效4例(8%), 無效3例(6%), 總有效率94%。西藥治療組痊愈12例(27%), 顯效18例(41%), 有效6例(14%),無效8例(18%), 總有效率82%。兩組療效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反流性食管炎的形成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指上消化道發(fā)生病變引起動力障礙或動力紊亂的一種病癥, 動力的障礙或紊亂會引起食管清除能力減弱、食管括約肌張力低下或者胃排空延遲等, 最終導致胃內容物由胃反流入食管[4];第二個原因是指十二腸液反流入胃, 十二指腸液成分主要為膽汁酸和胃內容的進一步消化物, 其反流進胃會刺激胃, 最終導致十二指腸液和胃中的內容物一起向上反流入食管[5]。因此抗胃食管反流、抑制胃酸分泌以及利膽是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方法。
本次作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 臨床觀察結果表明, 總有效率為94%, 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1] 金華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45例療效觀察.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2,28(2):316-317.
[2] 李迎春.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40例.中醫(yī)研究, 2013,26(2):31-32.
[3] 石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40例臨床觀察.甘肅中醫(yī), 2009, 22(7): 36-37.
[4] 中華消化內鏡學會.反流性食管炎診斷及治療指南.中華內鏡雜志, 2004,21(4): 221-222.
[5] 李乾構, 周學文, 單兆偉. 中醫(yī)消化病診療指南.北京: 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2006: 112.
675700 云南省大理州南澗縣人民醫(yī)院內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