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左彩云(1972—),漢族,山東壽光人,鞍山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論與實踐。一、問題的提出
職業(yè)倦怠,是工作引發(fā)的心理枯竭現象,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體驗到身心疲勞與能量耗竭的狀態(tài)。幼兒教師的職業(yè)倦怠不僅會降低工作效率與質量,也影響到社會對幼兒教師行業(yè)的認可,更關系到幼兒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因此,幼兒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幼兒教師職業(yè)倦怠的現狀(1)工作流動性大。幼兒教師跳槽的理由常是感到工作帶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人際關系難處理或工作時間特別緊張,所以想換個工作環(huán)境,頻繁換園,但都是因為自己體驗不到輕松或幸福。究其實質,是因為這些幼兒教師本身就存在職業(yè)倦怠感,不論換到什么環(huán)境,內心體驗沒有改變,外部環(huán)境也很難對他們產生影響。
(2)工作帶有情緒化。幼兒年齡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好動、好問、好奇,不知道躲避危險,注意力分散。這樣的教育對象,需要幼兒教師耐心的呵護和引導。而職業(yè)倦怠的教師,幼兒的哭鬧、糾紛,甚至是好動、好問,都極易成為激怒他們的導火索。工作中,這些教師情緒不穩(wěn)定,對幼兒缺乏耐心、愛心,常常因幼兒不聽話而發(fā)火,甚至出現體罰幼兒的行為。
(3)看待事物消極面多。職業(yè)倦怠的幼兒教師因為身心的疲勞與能量耗竭,對外界事物或活動都提不起興趣,對周圍發(fā)生的現象,很少關注其積極面,反而常關注其消極方面。日常工作學習中,也有抱怨、牢騷。
(4)敬業(yè)精神有所降低。很多幼兒教師對自我要求是比較高的,但職業(yè)倦怠的幼兒教師和以往相比,反差會很明顯。雖然也很認真,但不希望工作有過多變化或創(chuàng)新性要求。甚至,會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想法。相比較而言,以往看到幼兒的不良習慣,會立即制止或進行教育,現在可能會忽略或第二次看到時再引導。另外,惰性增強,對幼教行業(yè)前沿的理論和實踐學習積極性不高,教育教學活動的準備也不如以往精益求精。
三、原因分析
(1)工作壓力大。幼兒教師的工作壓力,一是來源于教育行業(yè)、單位和家長對幼兒教師這一崗位的素質要求、檢查和評比,常令幼兒教師應接不暇;二是來源于幼兒教師自身對幼兒安全問題的顧慮,擔心所看護的幼兒在園出事故、有危險等,顧慮的原因通常是幼兒受傷或出現意外時,幼兒教師除了良心上會感到愧疚、自責外,還涉及經濟方面的賠償也是很大的開銷,這對于收入相對較低的幼兒教師而言是個負擔;三是來源于社會大環(huán)境對幼兒教師疏忽的不理解、苛責。當幼兒出現諸如磕碰、抓撓咬等傷痕時,雖然已及時向幼兒及其家長道歉,但有些家長仍不依不饒,有的還會報警或訴諸媒體,后果難以設想。當過多的壓力不能得到釋放時,就會使人出現身心俱疲的感受。
(2)工作成就感缺乏。有些幼兒教師因為欠缺經驗,面對因教育教學方法不得當導致教學活動時環(huán)境嘈雜,或戶外活動時幼兒吵鬧厲害的情況,不知道如何管理;對于幼兒的一些問題,不知道如何應答;對于幼兒間的糾紛,不知道如何解決等。這些都會導致幼兒教師有較強的挫敗感。而長期處于這種成就感缺乏狀態(tài)下,不僅對工作的熱愛和興趣越來越少,逐漸還會產生厭倦、懈怠等情緒。
(3)對自我要求高。有些職業(yè)倦怠的幼兒教師常拿自己和優(yōu)秀的人相比,在工作中過分看重他人的評價或在意工作結果,甚至為效果不好的工作過度焦慮。比如,在意與家長溝通的水平、優(yōu)質課評比結果、節(jié)慶日活動展示效果……幼兒教師工作時間本身就長,工作內容又繁雜,再加上對自己要求高,身心狀況容易超出負荷,導致疲憊不堪。
(4)人際交往不暢。通常情況下,性格內向、朋友少、社會聯系差的幼兒教師容易出現職業(yè)倦怠。因為人際交往不暢、知心朋友少,不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尋求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壓抑或焦慮等消極情緒不能及時地宣泄,而且也會導致業(yè)余生活比較單調、無聊,這就會使工作中的消極情緒有了更多的空間得以放大。久而久之,無法排解的負性情緒,會讓幼兒教師感受到更多的壓抑、疲憊,不堪重負。
參考文獻:
佚名.什么是職業(yè)倦怠[EB/OL].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6235,2008-08-07.
佚名.淺談幼兒教師職業(yè)倦怠的原因與對策[EB/OL].http://topic.yingjieshengcom/jiaoyu/lilun/0612J61392012html,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