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針刺經絡辨證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

      2014-04-15 09:12:11曹麗翠黃銀蘭
      吉林中醫(yī)藥 2014年2期
      關鍵詞:循行經筋經脈

      王 磊,曹麗翠,黃銀蘭

      (寧夏醫(yī)科大學,銀川 750004)

      功能性消化不良雖屬臟腑病,臨證也多以臟腑辨證為主,但若抓住針刺治療的本質,即針灸是在體表部位施以刺激,通過改善相關經絡的氣血運行狀態(tài),以達到調和臟腑陰陽的功能,而不是直接作用于臟腑這一特點,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針刺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仍然需要以經絡理論來指導辨證,通過經絡辨證、循經取穴的方法選擇穴位進行治療,才能執(zhí)簡馭繁,事半功倍。

      1 經絡辨證的理論基礎

      經絡辨證將經絡理論作為基礎,主要以《靈樞·經脈》中記載的十二經脈的病癥,以及《難經·二十九難》中的奇經八脈的病癥為依據,根據病癥出現(xiàn)的部位,結合經脈循行及所絡屬臟腑官竅的功能,分析所出現(xiàn)的脈癥表現(xiàn)。通過辨證歸經、辨位歸經、循經取穴和刺激相應的經穴,以達到通調經脈、調和氣血、平衡陰陽的目的。 《靈樞·經脈》篇說:“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1.1 經絡辨證內容 歷代醫(yī)家向來重視經絡辨證,如金元·竇漢卿《標幽賦》曰:“既論臟腑虛實,須向經尋”,明·張三錫《經絡考》曰:“臟腑陰陽,各有其經,四肢筋骨,各有其主,明其部以定經”。而經絡辨證的內容具體包括十二經脈辨證、奇經八脈辨證和經別、經筋、皮部辨證3個方面[1]。由于經絡循行路線是疾病證候的發(fā)生與直接反應部位,每一條經脈和所屬臟腑發(fā)生病變時,經絡就會通過它所聯(lián)系的有關部位,反映出各種癥狀和體征。所以經脈辨證即根據經脈循行路線和病候為依據,通過患者的癥狀、體征,有目的地對有關經脈循行部位和穴位進行診查,以辨別疾病的原因、性質及其部位屬于何經、何臟、何腑,從而依經選穴。正如《內經》所云“病在筋,調之筋”“病在分肉,調之分肉”。

      1.2 經絡辨證的應用 《四總穴歌》云:“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边@是古代針灸醫(yī)家運用經絡辨證施治的典范。在進行經絡辨證時,首須有目的地對相關經脈循行部位和穴位進行檢查,結合臨床出現(xiàn)的經絡證候,再根據經絡氣化理論,以及臟腑功能的相互影響,選出最適宜的經脈和腧穴進行治療,以期做到內外相應,上下合參。梁繁榮等[2]認為,針灸臨床是以經絡理論為基礎的,無論針灸治療在內的臟臟病還是在外的筋肉疾病,均須以經絡辨證作為其辨證主體。管遵惠[3]又將其內容歸納為:臨證診療宜以循經辨證為綱;病候辨證為緯;兼及奇經辨證及皮部、經筋等有關理論。

      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經絡辨證治療

      2.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位、病因病機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歸屬于祖國醫(yī)學的“痞滿”“胃脘痛”“胃緩”“嘔吐”“嘈雜”等范疇[4]。其中《萬病回春》對痞滿的病因病機做了詳盡的表述,其曰:“夫痞滿者,非痞塊之痞也,乃胸腹飽悶而不舒暢也,有氣虛中滿,有血虛中滿,有食積中滿,有脾泄中滿,有痰膈中滿,皆是七情內傷,六淫外侵,或醉飽饑餓失節(jié),房勞過度,不能運化,故陽自升而陰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痞?!惫δ苄韵涣疾∥辉谖?,與肝、膽、脾等臟腑有關。

      2.2 循經取穴原則 明代張三錫在《經絡考》序中指出“臟腑陰陽,各有其經,……明其部以定經,循其流以尋源,舍此而欲知病所在,猶適燕而北行,豈不愈勞愈遠哉?!睆埵蠌娬{針灸治病必須按病變部位來分析,順藤摸瓜,選出正確的穴位,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這是循經取穴的基本原則。同時循經取穴又是經絡辨證治療的具體體現(xiàn)。

      2.3 循經取穴方法

      2.3.1 十二經辨證選穴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在胃,屬胃絡脾,足陽明胃經是經絡系統(tǒng)中與胃聯(lián)系最為直接和密切的經脈,也是針灸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相關癥狀最常用的經脈[5]。根據針灸理論,原穴、絡穴、合穴(下合穴)和郄穴都具有治療臟腑病的作用,故循經取穴多取足陽明胃經的足三里、沖陽、豐隆、梁丘、內庭、天樞等。因足太陰:“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后與氣則怏然如衰,身體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表現(xiàn)大部吻合,故也可按脾經病證論治。多取脾經太白、公孫、三陰交、陰陵泉等穴。由于脾胃相表里的關系,且脾胃二經循行皆經過腹部,因此施治時多兩經同治,穴取公孫、足三里。當胃痛牽及脅肋部,伴有胸悶、噯氣頻頻等癥狀時,乃肝氣橫逆犯胃,此時加刺足厥陰肝經的太沖以達疏肝理氣之功。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fā)病機制涉及了肝脾胃三臟,因此疏肝健脾護胃成為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關鍵[6]。

      2.3.2 奇經八脈辨證選穴 功能性消化不良多遷延不愈,常累及奇經八脈。任脈循行經過腹部,其中脘,為胃之募穴,腑會穴?!峨y經》曰:“腑會中脘,腑病治此”。說明中脘長于調和中焦,用于治療一切腑病。內關為心包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不僅可治療心疾,且具有降逆止嘔,行氣止痛作用。內關穴主治胃病的認識多見于宋代以后[7],《針灸大成》《標幽賦》等皆有“胸滿腹病刺內關”的記載,《循經考穴編》更明確提出:“內關,主翻胃膈氣,中滿痞脹,脾胃不和,臟腑胸脅一切疾病”。現(xiàn)代研究表明,不同的穴位對胃腸動力的影響不同,針刺腹部穴位通過興奮交感神經來抑制胃動力,針刺四肢穴位通過興奮迷走神經來增強胃動力,而且此規(guī)律對腸動力的影響同樣適用[8]。

      2.3.3 經別、經筋、皮部辨證選穴 對于經別、經筋、皮部的辨證,《靈樞·經水》云:“審、切、循、捫、按,視其寒熱盛衰而調之,是謂因適而為之真也。”在病變部位的上下左右或沿著經絡循行路線切壓、循壓、按壓等,以診察有無疼痛、結節(jié)或條索物、虛軟凹陷等反應;或以掌面觸貼經絡體表皮膚,以區(qū)分寒熱虛實。這些反應出現(xiàn)在哪條經絡上,就是哪條經絡的病[9]。如《靈樞·經脈》所載:“凡診絡脈,脈色青則寒且痛,赤則有熱。胃中寒,手魚之絡多青矣;胃中有熱,魚際絡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熱氣也;其青短者,少氣也?!比羟邦~紅或熱、鼻部發(fā)紅表明胃熱;若循足陽明胃經按壓足三里與下巨虛之間,明顯壓痛為陽明(胃腸)積滯所致,虛軟則為陽明虛證或寒凝陽明,常見于慢性胃炎[10]。故穴取內關、足三里,胃寒者,行補法;胃熱者,行瀉法。而當陽明熱盛、中焦積滯時,則穴取內關、足三里、合谷、天樞、三脘以化滯和胃。針灸與促胃腸動力藥物相比具有明顯療效優(yōu)勢,且未出現(xiàn)任何不良反應[11]。

      3 病案舉例

      案1.何某,女,21歲,在讀大學生。因“飯后胃脘部脹痛5年”于2013年9月11日就診?;颊?年來經常飯后上腹部飽脹,惡心,站立步行時加重,臥位減輕,胃納呆滯,肢體倦怠,大便干結,小便黃。經查體該患者面黃,消瘦,舌質紅、苔薄白,脈沉弱。循經按壓,患者上腹部有明顯壓痛,該壓痛點位于脾經之上。因此治療應健脾調胃,針刺中脘、氣海、內關、足三里、提胃、胃上等穴。刺法選用補法,每次留針30 min,10次為1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患者餐后飽脹感明顯緩解,無再發(fā)惡心等癥。治療3個療程后,患者餐后飽脹癥狀消失,氣色紅潤,精神食欲明顯改善,大便正常。

      按:該患者體型瘦長,先天稟賦不足,其脾運化無權,胃受納無功,則升清降濁的功能減弱,而致納呆脘脹;脾主肌肉,脾氣虛則肌肉瘦削且四肢倦怠,動則氣墜,為中氣下陷型胃緩。針刺胃之募穴、腑之會穴的中脘以及足三陰經與任脈交匯的氣海2穴以益氣健脾、強壯全身;用通陰維脈的內關以調胃止惡;用胃經合穴足三里以治腑;而提胃、胃上2穴雖為奇穴,但皆位于脾經經線之上。諸穴配伍有益氣升陷,醒脾健胃之功。

      4 結語

      清代《瓊瑤神書》中說;“醫(yī)人針灸,不知何經受病,妄行取穴”是影響針灸療效因素之一,而經絡辨證是針灸核心的辨證方法。在針灸臨床中,尤當重視經絡辨證,必須掌握經脈體表循行分布部位及其與臟腑的聯(lián)系,以循經辨證為綱,病候辨證為緯,兼及奇經辨證及皮部、經筋辨證等,內外相應,上下合參。同時要與臟腑辨證、八綱辨證等方法緊密結合,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方能正確選穴,為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奠定堅實的基礎。

      [1]朱歡,胡幼平.經筋療法的臨床應用回顧[J].針灸臨床雜志,2007,23(2):56-57.

      [2]梁繁榮,曾芳,唐勇.關于構建針灸臨床辨證體系的思考[J].中國針灸,2008,28(8):551-553.

      [3]管遵惠.提高針灸臨床療效必須辨證論治[J].針灸臨床雜志,2008,24(6):7-9.

      [4]杜元灝,李桂平,林雪,等.消化系統(tǒng)針灸病譜的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06,22(3):1-2.

      [5]梁繁榮,任玉蘭.針灸數據挖掘與臨床決策[M].成都:巴蜀出版社,2009:248-269.

      [6]張冰,鄭友麗,陸石俊.中醫(yī)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120例臨床研究[J].吉林中醫(yī)藥,2010,30(4):307-308.

      [7]韓國偉.選用足三里、中院、內關為胃病基本方文獻簡述[J].針灸臨床雜志,2003,19(6):1-2.

      [8]Eitaro Noguchi.Mechanism of Reflex Regulation of the Gastroduodenal Function by Acupuncture[J].eCAM,2008,5(3):251-256.

      [9]徐振華,符文彬,劉建華.《內經》經絡診察體系及臨床應用[J].江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7,19(2):46-48.

      [10]Wang J Y,Robertson J D.Applied Channel Theory in Chinese Medicine[M].Seattle (USA):Eastland Press Inc,2008:41-46,368-370,644-645.

      [11]黃科.針刺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研究方法的分析與思考[J].吉林中醫(yī)藥,2009,29(11):949-951.

      猜你喜歡
      循行經筋經脈
      帶脈循行淺議?
      經筋排刺法結合體外沖擊波治療中老年肩周炎的臨床觀察
      任督脈循行芻議*
      火針經筋點刺配合針刺治療Megie綜合征驗案1則
      論五輸穴向心排列與《靈樞·經脈》中經脈循行方向相悖*
      中泰傳統(tǒng)醫(yī)學經脈系統(tǒng)比較探析*
      老官山漢簡《經脈書》初探
      督脈循行考
      壯醫(yī)針刀經筋解結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研究
      經筋手法治療肩周炎療效觀察
      东乡县| 新巴尔虎左旗| 麦盖提县| 化隆| 垦利县| 南川市| 古丈县| 鄂州市| 噶尔县| 历史| 诸暨市| 庆元县| 招远市| 汝南县| 咸阳市| 华池县| 乌恰县| 桐柏县| 牟定县| 富裕县| 玉龙| 荥经县| 安乡县| 宣汉县| 全椒县| 乐业县| 安溪县| 肥城市| 茌平县| 金乡县| 大关县| 汉中市| 湟中县| 子长县| 工布江达县| 苏尼特右旗| 岱山县| 即墨市| 靖安县| 呼伦贝尔市| 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