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雷
(阜陽市林業(yè)技術推廣站,安徽阜陽 236000)
長山核桃嫁接技術研究
陳雷
(阜陽市林業(yè)技術推廣站,安徽阜陽 236000)
本文通過對長山核桃的不同時期、不同品種和不同嫁接方法對苗木嫁接成活率影響的對比分析,篩選出了長山核桃苗木嫁接最佳時間段和最佳嫁接方法,能使長山核桃苗木嫁接成活率達到95%以上,顯著提高了苗木嫁接時的工作效率。
長山核桃;取芽器;改良型方塊芽接;成活率
長山核桃(Caryaillinoensis),又名美國山核桃、薄殼山核桃,原產美國和墨西哥。該樹種是一個堅果極具市場競爭力的高效生態(tài)經濟型干果樹種,樹體持續(xù)結實期長達80~120年,根系發(fā)達,生長季枝葉茂盛,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和生態(tài)功能。
我國從20世紀初開始引進,多以實生引種為主,栽培植株結果遲,產量低,品質差,效益低下,目前該樹種大多仍呈零星栽培。近年來,安徽、云南和江蘇及浙江等省通過當?shù)亓挤N選優(yōu)和從原產地引進良種接穗,進行本砧嫁接,實現(xiàn)了長山核桃早實、豐產、高效栽培,取得良好收益。為加大良種繁育力度,提高育苗成活率,阜陽市林業(yè)技術推廣站于2011-2013年對長山核桃嫁接技術進行了試驗研究,嫁接成活率得到顯著提高,達到95%以上,已在良種繁育生產上廣泛推廣應用。
試驗地位于阜陽市市郊的潁泉區(qū)生態(tài)產業(yè)園,土壤為棕壤土,肥沃,地勢平坦,排灌便利。氣候為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區(qū)域,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夏雨集中,秋高氣爽,無霜期長,年均氣溫14℃,日照時數(shù)2 252.5 h,降雨量900mm左右,無霜期約222 d。
2.1 材料
接穗:1年生長山核桃品種接穗,來源于本站采穗圃,母樹樹齡6~7年。選取母樹外圍1年生生長發(fā)育良好營養(yǎng)枝作為接穗。采集穗條時及時剪去葉片,僅保留葉柄,及時用濕布包裹保濕待用。
砧木:為2年生長山核桃平茬苗,地徑粗度在0.8 cm以上,高90~120 cm。
工具:修枝剪、塑料條(寬度1 cm左右,長15~18 cm,厚度3~4絲)、自制取芽器(制作方法:以4 cm左右的方形鋼架為支撐,將雙面刀片固定在支架上,鋼架寬度要與刀片相匹配)、刀片適量。
2.2 嫁接方法
2.2.1 改良型方塊芽接
利用自制取芽器進行方塊形芽接。具體方法:除去砧木下部老葉,于光滑平整處用取芽器在砧木上刻下兩條平行切口,深達木質部,切口長約0.8 cm左右。在接穗上同樣切下兩道切口,將切口兩側樹皮撕去,取下芽片,保證芽片寬度在0.8 cm左右,上下切口平滑一致,長約4 cm(與取芽器長度相等)。撕去砧木切口處樹皮,將穗片上端與砧木切口上端對齊,穗片右側(或左側)與砧木切口右側(或左側)對齊,用塑料條由下而上將整個穗片與砧木結合處裹嚴,僅留穗芽和葉柄露出,保證芽片傷口處于密閉狀態(tài)。
嫁接后的植株在接芽上方保留3至4片葉,其余枝梢剪去為第一次剪砧。6月中下旬至7月下旬嫁接的植株,嫁接15 d后進行第2次剪砧。8~9月份嫁接的植株,當年不剪砧,于第2年早春萌芽前統(tǒng)計嫁接株數(shù)和嫁接成活率后再剪砧。
2.2.2 切接
3月中下旬,將砧木在離地約5 cm處剪斷,進行切接。接穗先蠟封,切削時上端留2~3個芽,下端削一個長約4 cm的長削面,再在背面削一個長1~2 cm的小斜面。把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長斜面向里。接穗插入時要求緊實,并露白約0.5 cm。接后用塑料條將接口全部包嚴捆緊。
2.3.3 插皮接
4月中旬以后,長山核桃砧木離皮時,采用插皮法嫁接。接穗先蠟封儲藏,切削時在上端留2~3個芽,下端削一個4~5 cm的斜削面,先將刀深入木質部約1/2處,而后向前斜削到先端,再將接穗削尖。砧木在樹皮光滑處縱劃一刀,將樹皮兩邊適當挑開,而后插入接穗,使雙方形成層對齊,上留0.5 cm露白,以利愈合。接后用塑料條綁嚴,不露出傷口面。
3.1 芽接時間對苗木成活率的影響
阜陽市地處皖北地區(qū),不同月份,氣溫差異顯著,濕度懸殊明顯。為了探索在不同月份氣候因子對苗木嫁接成活率的影響,分別于2012年5月28日、6月11日、6月20日、7月10日、8月22日、9月29日進行了苗木嫁接試驗。
試驗設置了6個處理,每個處理3個重復。為了避開人為因素的影響,各處理均由一名技術熟練工進行操作;為減少環(huán)境因素對處理結果的影響,各處理以移栽平茬后的苗木(1年苗生、2年生根砧木)為材料,避開地邊、地頭等特殊地段。嫁接前4~5 d,對嫁接地塊苗木進行灌溉,保持土壤充分濕潤。處理設置時隨機抽取單行植株,標定第1株后,向后測量25m(苗床總長80m),記錄苗木株數(shù)、標記最后1株位置。于嫁接后20 d,統(tǒng)計嫁接株數(shù)和嫁接成活株數(shù)(8月22日、9月29日嫁接苗木于第2年4月28日統(tǒng)計)。各處理重復3次,以各處理嫁接株數(shù)之和和成活株數(shù)之和,計算出該處理的嫁接成活率。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時間苗木嫁接成活率調查表
由表1可以看出,A組苗木嫁接成活率最低,僅78%;C、D、F組處理較為理想,成活率95.5%~98.9%;E組處理最好,成活率100%;B組處理相對較低,但也已超過90%;A組與其他組差異顯著。
綜合分析不同時間嫁接成活率差異的原因,可以認為,主要是砧穗木質化程度和氣溫因素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A組嫁接時間較早,穗條幼嫩,取芽時極易損傷穗芽和形成層,芽片在捆綁操作中易裂開,影響芽片成活,而砧木此時代謝旺盛,嫁接口傷流嚴重,既不利于捆綁操作,也不利于傷口愈合。B、C、D組處理中,主要與此時的氣溫有較大關系;B處理同時受穗片木質化程度低的影響;F處理嫁接時間偏晚,氣溫偏低,對嫁接愈合有一定影響;E處理中苗木成活率達100%,與此時氣溫有利于苗木傷口愈合有極大關系。25~30℃苗木組織細胞活躍,易產生大量愈傷細胞,促進傷口愈合。而此時,砧木生長停止,營養(yǎng)積累充足,有利于促進傷口愈合。
3.2 不同品種對嫁接成活率影響
為了探索不同長山核桃品種嫁接成活率的差異,于8月23~24日對育苗地內的移栽平茬苗進行嫁接,嫁接品種分別為:Westerm(威斯頓)、Pawnee(波尼)、Mahan(馬漢)、Elliott(埃利奧特)。樣地長25m,單行設置,隨機抽取,不同品種處理3次重復,2013年4月26日,統(tǒng)計嫁接株數(shù)和成活株數(shù),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品種嫁接成活率調查表
從表2可以看出,Westerm(威斯頓)、Pawnee(波尼)、Elliott(埃利奧特)3個品種嫁接成活率極為接近,Mahan(馬漢)與成活率最高的Pawnee(波尼)也僅僅相差1.9%,差異不明顯。
不同品種嫁接成活率差異不大,可能與不同品種枝條的粗細、穗芽飽滿程度極其相似有關。在選取穗條時,避開了徒長枝、弱枝、病蟲枝,主要采集樹冠中上部、粗度在0.8~1.0 cm的發(fā)育枝。取芽時,以穗條中部、粗細與砧木相匹配的飽滿芽為主,從而減少了不同品種穗芽嫁接成活率的差異。這一點與目前報道的不同品種嫁接成活率不同有出入。
3.3 嫁接方式對苗木成活率及工效的影響
長山核桃嫁接可分為:春季枝接和夏季芽接。為比較不同嫁接方式對苗木嫁接成活率和嫁接速度的影響,于2012年4月8日、2012年4月26日進行了枝接試驗,嫁接方法分別為切接、插皮接;芽接方法為改良型方塊芽接,嫁接時間為2012年8月24日,品種均為Pawnee(波尼)。操作人員為固定熟練工,嫁接結果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嫁接方式對苗木嫁接成活率和嫁接速度影響較大,改良型方塊芽接成活率最高,嫁接效率也最高;春季切接成活率最低,嫁接速度也最低;插皮嫁接介于兩者之間。
表3 不同嫁接方法嫁接成活率調查表
分析兩種枝接成活率差異的原因,除去時間不同、樹液營養(yǎng)供應的差異外,主要是嫁接操作時操作人員對砧穗形成層位置的判斷而產生的差異。切接砧穗形成層接觸面小,愈合慢;插皮接砧木形成層創(chuàng)傷面大,與接穗形成層接觸充分,容易形成愈傷組織。改良型方塊芽接,砧穗形成層細胞接觸充分,細胞分裂旺盛,愈合快,結合牢靠,是嫁接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3種嫁接方式工效的差異與嫁接的難易程度相一致。
(1)長山核桃嫁接以8月份改良型方塊芽接成活率最高,6月下旬至8月下旬為嫁接理想時間段,9月份芽接和春季插皮接可以作為長山核桃嫁接繁育的補充。
(2)不同品種,嫁接成活率差異不明顯。接穗木質化程度和穗芽飽滿度,以及砧穗匹配程度,對嫁接成活率有重要影響。
(3)改良型方塊芽接與切接、插皮接相比,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效果明顯。
經2011-2013年多次試驗和田間應用,改良型方塊芽接不僅操作方便,嫁接效率高,而且嫁接成活率穩(wěn)定在95%以上,是長山核桃發(fā)展過程中值得大力推廣的高效苗木繁育技術。
(責任編輯:楊婷婷)
Study on Grafting Techniques of Carya illinoensis
CHEN Lei
(Forestry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of Fuyang City,F(xiàn)uyang 236000,Anhui,China)
In this paper effects of different periods,varieties and grafting methods on the survival rates of grafted plantlets of Carya illinoensis were contrastively analyzed and the optimal period and grafting method were screened out,which could make the survival rate of grafted plantlets of Carya illinoensis reach over 95%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grafting work efficiency.
Carya illinoensis;Bud taker;Improved square bud grafting;Survival rate
S664.1
A
2095-0152(2014)06-0014-03
2014-06-30
2014-11-05
2012年中央財政林業(yè)科技推廣示范跨區(qū)域重點推廣示范項目《皖北地區(qū)長山核桃豐產栽培技術推廣示范》(項目編號:2012TK36)。
陳雷(1970-),男,林業(yè)工程師,主要從事經濟林課題研究和林業(yè)實用技術推廣工作。TEL:0558-278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