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文艷 張修亮
摘 要:油畫風景的地域文化性是中國油畫在民族化進程中的一個顯著特征,畫家們有著比較接近的油畫表現(xiàn)形式,但同時又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化語言。而北方特有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使得北方油畫雪景在吸收與創(chuàng)作中顯示出其獨特的審美性。
關鍵詞:地域文化性;北方;油畫雪景;意境
油畫風景的地域文化性是中國油畫在民族化進程中的一個顯著特征,也是東西方文化交融在油畫領域的一種必然結果。一個區(qū)域內(nèi)畫家因為所處的地域環(huán)境相同,所受文化熏陶比較接近,這種環(huán)境生活的藝術家們創(chuàng)作的作品也就具有了相應的地域氣質,有著比較接近的油畫表現(xiàn)形式,但同時又摸索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化語言。我國南北方以秦嶺——淮河為分界線。秦淮以北即北方。北方具有四季分明、地勢高山平原相間的特點,宏偉、大氣、氣勢磅礴的風景是這里典型的地域特點。在我國北方地域與地域之間也有著差異。東北一望無垠的田野、健碩的大山、茂密的白樺林、東倒西歪的杖子,簡易的苞米樓子等常出現(xiàn)在畫家的筆下。在西北地區(qū),西北黃土高原由于常年受到流水的侵蝕作用,形成了千溝萬壑的自然景觀。在這片土地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子孫,也積累了深厚的黃土文化。這種獨特的自然景觀也就成了黃土地風景繪畫題材產(chǎn)生的地域因素。廣闊的原野、挺拔的楊樹、綿延的土坡,畫家們把平凡的景色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將情感融入對這片樸實的土地的真切表達之中。
北方地域性自然因素對油畫風景創(chuàng)作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山地雪景。北方四季分明,冬季較長,當茫茫白雪降落大地時,雪的反射與散射形成了天光之外的另一種光源,它與天空的光源融合成有別于其他季節(jié)的光色變化,大地的明度會強過天空,這種反差造成了一種視覺上的沖擊力。寒江靜橫、雪空綿延帶給畫家無盡的素材和畫意。北方冬季的山是光禿禿的,被皚皚白雪覆蓋著,山村的房子錯落有致地排列在山水之間,如在東北山村寫生杖子是活潑的造型元素,使畫面充滿動感和抽象意味。當大雪降落在杖子上,杖子半隱半露,東倒西歪,別有一番情致。院落,通往村莊的小路、覆蓋其中的白雪、閑散的牛羊,雪與鄉(xiāng)村巧妙融合,讓雪色也多了幾分生機,炊煙裊裊間描繪了一幅恬靜與厚實的雪中景致。而在西北,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在白雪的覆蓋下顯得更悠遠與寧靜,北方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是緊密相連的,只有將它們緊密融合,才能畫出有力量有情感的油畫雪景作品。
古人云“冬山昏霾人寂寞”,雪景山水是中國山水畫的最高境界之一。如今能見到的傳統(tǒng)雪景山水,如北宋范寬的《雪景寒林圖》,趙佶的《雪山歸舟圖》,元代黃公望的《九峰雪霽圖》等,均是寄情于景的珍品。傳統(tǒng)哲學和文學是中國畫精神的源與本,中國許多當代油畫的創(chuàng)作中亦融合了水墨氣韻。油畫風景融入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中的藝術元素,章法布局進而到山水精神。在北方畫家油畫雪景的創(chuàng)作中也是不斷探索吸收、創(chuàng)新,油畫的空間處理與文人畫的氣韻融合起來,油畫雪景吸收中國水墨畫中“以白當黑”的觀念,留有大塊空白空間,“以簡勝多”,畫面有著極強的空間感,呈現(xiàn)空靈深遠之感。構圖透視更加開闊,突破了西方傳統(tǒng)寫實油畫的焦點透視。在筆法上,在寫實與寫意之間自由游走,如在北方藝術家趙開坤、毛岱宗等的表現(xiàn)性雪景油畫中的筆觸大都偏向寫意,帶有明顯的中國文化特征和當代人文關注,在畫面的空間處理上多抽象化,留有大塊空白或虛的空間,色彩的處理上比較單純。表現(xiàn)皚皚雪景的畫面中只剩下了黑白兩色,畫面顯得更加的意象深遠,大片用刮刀畫上的白色和遠樹、房屋、溝壑相互襯托,構成了畫面的意境之美。
無論是中國的山水畫還是西方的風景畫,都以人生存其中的自然風光為描繪對象,致力于對客體的美的發(fā)現(xiàn),寄托審美主體的認識、理想和情感,這可謂是山水畫和風景畫在本質上的相同之處。安德魯·懷斯的繪畫里帶有著憂郁與孤獨的意境。他說:“每當我提筆作畫時,總摻有情緒因素,某種想一吐為快的感情,尤其是雪景,那真是使我心醉,而那種靜謐感尤令我感動?!彼詫憣嵉氖址枥L他熟悉的鄉(xiāng)土景物,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懷鄉(xiāng)寫實畫風。在陜北的廣闊的黃土高坡,藝術家白羽平的油畫風景有著裝飾性構成意味和“一水帶寒月,孤村幕夕煙”的審美感受。畫面中黝黑的森林,被皚皚白雪鋪滿的曠野,深邃的峽谷給人以蒼涼的感覺,如作品《炊煙》《瑞雪》等。畫家作品中有著戲劇化的明暗處理,用筆柔潤、揮灑自如,傳達出澄靜、依戀、永恒的意境。是山高水遠,縹緲無著、塵埃不到的“境”的創(chuàng)造。東北藝術家趙開坤的“山村風景”是具有詩性的表現(xiàn)性繪畫,作品中的色塊明朗、線條生動,畫筆與畫布接觸的剎那間游走書寫式的一氣呵成。在他的東北山村油畫雪景作品里,畫家筆下茫茫雪色中或深或淺的車轍,帶雪的杖子、風中搖擺的樹枝等等,都帶著大自然的樸素氣息。雪后的原野蒼茫靜穆,自然物象的“體”被弱化成白色的“面”,從而產(chǎn)生了一種抽象的意味。
劉曉純的《繪畫意境論》詮釋意境的構成要素是“簡、情、遠、靜、玄”,這用在對北方油畫雪景中意境的概括也是再貼切不過的。構思是意境產(chǎn)生的前提,“胸有成竹,意在筆先”即是與此;而構圖則能產(chǎn)生意境之美,在北方油畫雪景的構圖中大多動靜結合,含蓄生動。例如,方形的房子,圓圓的大紅燈籠;白茫茫的雪地上,一趟趟的車轍;房子與渺渺的炊煙,曲線的梯田與寧靜的遠山等等。在油畫雪景創(chuàng)作中不同的構圖樣式也會帶來不同的審美感受,產(chǎn)生不同的意境,如水平式構圖安靜平和;山石山峰的三角形狀形成主旋律為三角形的構圖,動勢變化生動;而曲折迂回的S型構圖富有動感,推動空間的深度和廣度;直橫式構圖使畫面充滿張力如再加上形式化的處理,極易營造出絕美的意境。我們現(xiàn)在繪畫中常采用的“曲折構圖法”和“之字形構圖法”的取勢形式來自于黃公望的“折搭轉換”之法,這種構圖蘊涵著抒情的意味。而在一幅優(yōu)秀的油畫雪景作品中,物象的均衡、節(jié)奏、對比、變化統(tǒng)一,以及主次、前后、虛實、藏露等等的經(jīng)營位置都是獨具匠心的。在北方山野大地,描繪白山黑水彰顯出雪色空靈獨有的美,置身其中真正體會到“景與神會,象與心融”的妙悟。在情景交融的基礎上,北方雪景油畫有著虛與實、顯與隱,有限與無限的表現(xiàn)意境,并獲得賞心的審美享受。北方嚴寒的氣候、大森林、雪山、凍土,成就了人們粗獷豪邁的性格,反映到繪畫藝術上就形成了一種偏于樸實、厚重,曠遠而充滿靈性的風貌,表達出對自然的感悟和對生命的熱愛。
參考文獻:
[1] 范迪安.中國當代油畫寫生——風景卷[M].福建美術出版社,2002.
[2] 李澤厚.學論集[M].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
[3] 約翰內(nèi)斯·伊頓(德).色彩藝術[M].杜定宇,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
[4] 王宏建.藝術概論[M].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