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漢口、九江英租界收回過程中的英國因素

      2014-04-11 04:49:04徐明波蔣雪琴
      史志學刊 2014年5期
      關鍵詞:漢口租界國民政府

      劉 丹 徐明波 蔣雪琴 蒲 丹

      漢口、九江英租界收回過程中的英國因素

      劉 丹 徐明波 蔣雪琴 蒲 丹

      1927年漢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是近代中國人民反帝斗爭中的一件大事,中國方面付出的艱辛努力值得肯定和驕傲。收回英租界的過程中,英國自身因素對英租界成功收回客觀上也產(chǎn)生了較大的作用。大革命時期,英國由“強硬”變?yōu)椤皯讶帷钡膶θA政策直接影響了英國官員對“一·三慘案”后形勢的判斷;野心勃勃的英國殖民者不甘心放手交還英租界,也采取了武力威脅的方式企圖讓國民政府屈服,由于客觀因素的限制,英國沒有得逞。

      英租界 懷柔政策 英國因素

      租界是帝國主義者利用不平等條約所取得的對華侵略的根據(jù)地,是帝國主義者勾結(jié)反動軍閥,幫助一切反革命勢力,以壓迫中國革命勢力,摧殘中華民族自由獨立運動的大本營[1]。英國在租界的特權(quán)及其霸權(quán)政策極大地損害了中國主權(quán)完整,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情感。收回租界,捍衛(wèi)中國主權(quán),歷來是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1927年漢口、九江英租界的成功收回的斗爭是反帝斗爭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過去學術(shù)界對此有一定的研究[2]。漢口、九江英租界的成功收回是多種因素合力的結(jié)果,英國方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視,甚至產(chǎn)生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進行探討。

      一、英國對華政策由“強硬”變?yōu)椤皯讶帷?/h2>

      1.英國對華政策變化過程及影響。

      1925年到1927年,大革命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革命形勢不斷推進到長江流域。長江流域是英帝國主義在華的勢力范圍,革命必將首當其沖地動搖英帝國主義在華的政治和經(jīng)濟勢力。英國決策者也感到了形勢的嚴峻,先后使用軟硬兩種手段,先用談判的方式解決在中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下發(fā)生的省港大罷工。談判失敗后,又用“武力解決華南反英斗爭”,還制造了“萬縣慘案”。英國在“萬縣慘案”后,其兇惡的形象暴露無遺。在國際上,國際輿論對此暴行痛加評論。在英國國內(nèi),英國當政者遭工黨的猛烈抨擊。英國不得不謹慎地考慮下一步應該采取何種方針。1927年9月到10月,英國三軍統(tǒng)帥部、外交部以及駐華公使、穂領、港督之間爆發(fā)了一次大討論。這次爭論的結(jié)果是,英國決策者最終決定,對華強硬的政策將發(fā)生改變,采取以軟化為主的“懷柔”政策。

      英國“懷柔”政策突出地表現(xiàn)在:1926年11月18日,拋出《英國對華政策備忘錄》與12月9日到20日藍普森的漢口之行[3]。1926年12月1日,英國內(nèi)閣通過了《英國對華政策聲明》,1926年12月18日,英國駐京代辦歐瑪利在北京外交使團會議上宣讀《英國對華政策聲明》,聲明吁請各國對強有力的國民革命予以“同情”和“諒解”。就這樣,英國“對華新提案”匆匆出爐。其主要內(nèi)容是:各國應當改變對華傳統(tǒng)的態(tài)度,放棄任何強迫和控制中國的意圖;立即允征二五附加稅;一俟中國新稅法頒布,即允中國關稅自主;一俟中國成立有權(quán)利談判之政府,即與之開談修約;放棄為枝節(jié)問題一味提出無效抗議的方針,而違反條約義務的重大行為,列強應共同行動;中國應有遵重條約的義務[3]。在長江流域急劇變化的形勢下,12月3日駐華公使藍普森帶著“承認國民政府”的誘惑條件來到中國漢口,擺出“同情”和“開明”的姿態(tài),希望與國民政府領導人會談達成“友好諒解”,同時也博取中國民眾的好感。藍普森9日開始與陳友仁會談,到20日離漢,共6次正式會談。會談“氣氛友好”。而英國對華“懷柔”政策“友好”態(tài)度的實質(zhì),是用軟化的方式拉攏國民政府,從革命內(nèi)部分化瓦解革命。

      促使英國決定用“軟化”“分化”策略有著深刻的政治經(jīng)濟原因。

      英國希望通過“對華新提案”謀求在外交上與國民政府的“諒解”。廣州總領事壁約翰認為,拉攏國民政府對英國在華利益作用很大,“對付南方的中國反英騷亂的唯一辦法,就是通過國民黨及其政治工具——國民政府”[4]。也就是說,拉攏和利用國民政府來對付英國謀求在華利益的阻礙勢力。而且,壁約翰十分肯定地說:“據(jù)我們所知,與廣州政府是可能達成妥協(xié)的,騷亂終將會平息,否則還將繼續(xù)下去。”[4]

      英國看清了中國的局勢,認準了國民政府是英國可靠的政治工具。1927年1月1日,國民政府從廣州遷都到武漢,事實上成為代表全國的政府。國民政府的控制范圍從南方擴展到了中國的中部。這一事件本身引起了各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極大震動,國民黨漢口特別市黨部的《漢聲周報》第11期上有文章說:“武漢,事實上成為帝國主義經(jīng)濟侵略中國的一個根據(jù)地,尤其是英國的,中央黨部和國民黨政府一旦遷到他們重視的地方——武漢,他們將不期然而然地起了一種敬畏的心理,國際地位自然會增高了一些?!盵5]英國對于國民政府的遷都十分喜歡,這對于英國來說,意味著英國在長江流域的控制將會更加有利。這也印證了英國“懷柔政策”的價值和必要性。美聯(lián)社高德民文章也指出,“國民政府決定遷都武昌”,“作為北京歷史上優(yōu)越地位結(jié)束了”,“茍欲與中國交涉者,就非中國中部新國民政府不可”[6]。列強對中國革命形勢發(fā)展之快感到驚嘆和無奈。英國作為老牌侵略中國的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政局的變化倍加關注和敏感,判斷也更準確。國民政府的遷都證明了英國“對華新提案”的前瞻性。在西方列強紛紛與國民政府改善關系之前,英國已經(jīng)以“寬容”的形象出現(xiàn)在各帝國主義國家面前,趕在了美日等國家之前。

      2.“懷柔”政策的影響。

      “懷柔”政策的出臺和實施使英國駐華官員內(nèi)部形成對華“友好”的氛圍,英國外務大臣張伯倫一再訓令駐南方的英國官員“盡量以同情友好的精神同中國各地現(xiàn)有的國民黨事實政權(quán)打交道”[7]。此時,英國極力克制其侵略的殘暴的手段,代之以“同情”革命的態(tài)度,但其本質(zhì)始終是為了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jīng)濟利益。1926年11月29日,漢口人民示威時,英國水兵在租界登陸布防,激起武漢地區(qū)反帝運動更加猛烈的發(fā)展。張伯倫連電叮囑駐華官員:寧肯暫時中斷英國在漢口的貿(mào)易,也不要干涉反帝運動,“煽動集團的目的很可能就是要造成英中之間的武裝沖突,我們必須盡最大努力防止這種危險”,“任何進一步的武裝沖突的后果都是災難性的”[7]。英國的官員害怕武裝沖突,即使在“一·三事件”件中也是這樣。

      二、英租界被國民革命軍隊接管

      1.“一·三慘案”及“一·六慘案”的經(jīng)過。

      1927年1月3日,導致漢口、九江英租界收回的“一·三慘案”發(fā)生了。1927年1月3日,武漢各界為慶祝國民政府1月1日從廣州遷都到武漢,而舉行慶祝大會。3日下午,由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組成的一支宣傳隊在英租界附近的江漢碼頭前面中英交界的空場內(nèi)進行演講。英租界當局趁機挑釁,調(diào)大批武裝水軍登陸,英軍殺死碼頭工會工人一人,刺傷數(shù)十人。這就是“一·三慘案”。

      當晚,陳友仁向英領事提出強烈抗議,要求24小時內(nèi)撤退肇事的英國軍隊。1月4日上午,陳友仁照會駐漢英領事葛福,謂此次肇事英艦,在本案未解決之前不得離開漢口,否則遇有事故,國民政府概不負責[8]。最終陳友仁同英領事談判達成撤走英水兵的協(xié)議。英領事為了保護英人的人身財產(chǎn)安全,答應把水兵、義勇軍和巡捕撤退至江中軍艦上,讓中國軍警進入英租界,維持秩序。據(jù)路透社5日漢口電,午后二時半,英人婦孺全部退出租界,群眾集于當所征發(fā)之商船,亦有若干人避入美領署。電通社6日漢口電:英租界由華人及駐隊維持治安,已如前電。此時的英國租界已經(jīng)由華人控制,宣傳隊可以自由出入英租界進行演說[9]。從3日英國水兵的挑釁到6日“英人全部退出租界”,將租界交給國民政府接管。這似乎與英國殖民者一貫的兇殘和霸道的本性不符。1月6日的九江,發(fā)生了“一·六慘案”。當“一·三慘案”及武漢人民占領漢口英租界的消息傳到九江后,全城人無比激動。1927年1月6日,由于英人與工人糾察隊發(fā)生沖突,英國人圍毆工人引發(fā)了群情激奮,群眾沖向九江英租界,占領了英租界。英領事見形勢難以控制,于7日上午便突然派人到賀耀祖師部,請求派兵入租界維持治安。當日下午4時半,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二師正式接管九江英租界[10]。

      2.英國官員選擇撤退的原因——“懷柔”政策。

      漢口、九江民眾占領英租界和國民革命軍接管英租界是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斗爭勝利的關鍵的第一步。也正是這一步,使得國民政府能進一步與英國談判,在法律上收回英租界,取得法律上的合法地位,使收回英租界的成果固定化。

      從慘案發(fā)生到英租界被接管如此之迅速,似乎有些一反常態(tài),以至于英國國內(nèi)人民都感到疑惑,英國《每日郵報》駐漢口記者發(fā)回倫敦的電訊反映出這一事實。報紙稱:“在光天化日之下占領租界,把租界轉(zhuǎn)入中國國民政府保護之下,這件事做得如此神速和徹底,以至于英國公眾被驚得目瞪口呆,不知道最近還將發(fā)生什么?!盵11]租界內(nèi)的文武官員沒有用武力解決越來越大的沖突,而是為了保證租界內(nèi)人的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全身而退,匆匆地撤出租界。

      再看這一時期英國對華政策,英國正在實施“拉攏”“軟化”的“懷柔”政策。“懷柔”政策經(jīng)過1926年9月到10月的在英國爭論和醞釀,最終于12月出臺,“懷柔”政策成為藍普森訪漢口與國民政府談判的態(tài)度基調(diào)。藍普森也在對外記者談話中,強調(diào)此次會談“氣氛友好”。盡管被北伐的炮聲嚇得驚慌的英國人上書倫敦,要求增防上海,英國外交大臣認為這種“不友好”的舉動會影響目前正在“改善”的中英關系。張伯倫在11月還一再訓令駐南方的官員“盡量以友好同情的”態(tài)度同中國各地現(xiàn)有的國民事實政權(quán)打交道。

      在這樣的背景下,駐中國南方的英國官員對“一·三事件”和“一·六事件”的爆發(fā)毫無心理準備,在防御戒備上也是措手不及。這種突發(fā)性決定了英方的反應也會十分的倉促。英國駐南方官員認為,面臨迅速、突然爆發(fā)的事件,一時不會有有效對策,所能做的就是盡快撤退僑民。英國駐漢口、九江的文武官員都主張立即撤退。他們還認為:除去撤退之外,唯一的選擇就是向中國人開槍,但是開槍勢必激化矛盾,會使成千上萬的中國民眾和軍隊從四面八方?jīng)_進租界,從而對英僑的生命財產(chǎn)造成不可估計的后果,除了租界之外的英國在長江流域的勢力都將受到威脅,如果不開槍,還可以撤走僑民。在取得國民政府關于只要撤走英兵,就負責維持租界的秩序,保證英國人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的承諾后,英國官員認為,這也是最好的避免更大災難的明智之舉。

      對于英國來說,被英國政府認為的在華四大租界之一——漢口英租界被中國接管,九江英租界也被中國接管。對于中國方面來說,武漢國民政府在共產(chǎn)黨領導的民眾運動的支持和推動下,取得了收回英租界的階段性成果。

      三、多種原因?qū)е掠罱K“放棄”英租界

      1.英武力干涉,欲慫恿各國聯(lián)合出兵未得逞。

      一場中英外交的對決才剛剛開始,接下來,1月11日,北京英使館參贊阿馬利、書記達曼奉英國政府的指派來到漢口與武漢國民政府談判漢口、九江英租界問題。

      從1月12日開始談判,阿馬利與陳友仁會談兩小時,英國要求中國退還漢口、九江英租界,被陳友仁拒絕。13日,阿馬利又和總領事葛福前往拜訪陳友仁,“其談話情形,密不能詳,唯聞雙方商定15日正式開始談判,至其談判范圍,似僅在慘案發(fā)生之責任問題與英界暫行管理之辦法,而英界應作何處理,則尚待阿馬利調(diào)查完畢返京后,再由英使藍普森請示英政府,再與國民政府交涉”[12]。

      12日的會談中,英國所提出的要求被陳友仁斷然拒絕。13日,阿馬利拜訪陳友仁又無果而終,最終雙方定于15日正式談判。英國后來認為由于“葛福對于漢口事件,前事措置不當”為了以后交涉順利,決定將其調(diào)回英國。英國已經(jīng)自知理虧[13]。英國開始在談判中處于被動地位。

      15日到24日,陳友仁與阿馬利的交涉談判,基本上商定了漢案協(xié)定文本。據(jù)倫敦十五日電:英國對漢口事件引起的租界管理問題英國政府已經(jīng)有一種決議,即政府仍定目前尚未到放棄租界管理的時機,尤其是上海租界不可放松,最大之讓步亦不過中國加入共同管理云[14]。但英國并不甘心放棄這塊侵略地盤,而是千方百計地想要重新奪回租界,維持他在中國的侵略特權(quán)。所以,英國一方面在表面上做壞的打算——“最大之讓步”即“中國加入共同管理”。另一方面,英國又在策劃對華增兵。英國調(diào)集了香港、印度等地的軍隊,當時已經(jīng)停泊在武漢江面上的英艦共十五艘之多。九江原有兩艘,后又調(diào)來五艘。僅1月10日、11日兩天中,開到漢口的英艦就有六艘。路透社15日雅典電:英國地中海艦隊之巡艦五艘,現(xiàn)泊于法勒郎灣者,已奉命赴中國[15]。英國在對中英談判進行武力恐嚇的同時,還極力慫恿帝國主義各國對華出兵。但是,遭到各國拒絕,尤其是以美日等在華勢力僅次于英國的國家,總的來說,漢口、九江事件是英國水兵殘暴地殺害中國人,激怒了中國人。而美、日、法、德等國并沒有殺戮中國人,在中國民眾運動也沒有對準其他國家。而且各個帝國主義國家出于在華經(jīng)濟利益和政治利益的考慮,沒有出兵干涉的必要,也找不到干涉的借口。四國在英國向自己發(fā)出了聯(lián)合出兵的示意后,紛紛表示拒絕。

      2.日、美、法、德等各國對聯(lián)合出兵的態(tài)度。

      1月20日與21日,英國駐東京大使多次拜訪日本外相幣原喜重郎,竭力慫恿日本出兵上海,但日本政府和商人害怕日本與英國聯(lián)合出兵。早在1月18日本議會上,外相幣原喜重郎向議會宣布了對華外交的方針。日本實行“遵守保全中國之主權(quán)及領土,對于中國之內(nèi)亂嚴守不干涉內(nèi)政主義”,“至于與國際聯(lián)盟加入國共同促進共同動作,則當盡力避之,且亦絕非我國所希望”[18]。這就使得英國拉攏日本聯(lián)合出兵的幾率幾乎為零。日本“不干涉”的實質(zhì)是出于在華經(jīng)濟利益的考慮,幣原認為“日本全國中心工業(yè)之生產(chǎn)品,幾皆以中國為市場”,“故吾人應該注重對華貿(mào)易之商工業(yè)之發(fā)展,自不待言”。所以,日本對于此時已經(jīng)控制了大半個中國的武漢國民政府是“同情”和“好意相迎”的態(tài)度,“對于有理之中國國民希望以同情與好意相迎之不辭協(xié)力進行使之實現(xiàn)”[16]。也就是說,日本在此事件上,盡量滿足中國國民希望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的愿望,日本不會予以武力同英國一起干涉中國民眾的斗爭。

      與此同時,英國還向美國發(fā)出聯(lián)合出兵的邀請,美國國務卿開洛于1月27日發(fā)表了對華外交宣言,“美國愿以極寬大之精神與中國交涉”[17]。而且,美國在華沒有租界,保護僑民不需要大規(guī)模集結(jié)軍隊。美國的底線是,“美國政府希望中國人民及其領袖承認美國在華人民享有其生命財產(chǎn)在其不負責任內(nèi)戰(zhàn)中應受保護之權(quán)利”?!叭缰袊?shù)啦荒苡枰源朔N保護”“美國艦隊現(xiàn)駐于中國海面,即所以為此,或可有必要起見”[17]。必要時,美國將采用武力保護僑民,即便如此,美國的態(tài)度對于窮兵黷武的英帝國也是一個重重的打擊。同樣的,法國對于英國對他發(fā)出的出兵示意也表示拒絕。法國委員美利歐在委員會中討論中國情況時,主張建議政府對中國政府“保持友善之態(tài)度”[17]。法國官場宣揚“漢口事件不過為反英運動之表現(xiàn),至今為止,法租界無何等損害”,而且,法國在華商業(yè)利益很小。法國基于這樣的考慮,于2月初向英國大使答復反對。德國面對英國的拉攏,表示“德國只要在華德僑之生命財產(chǎn)得由保護,則對于中國政治上取漠不關心之態(tài)度,也無參與聯(lián)合對華出兵之意”[17]。

      幾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拒絕對英國打擊可謂沉重。首先,在軍事上,英國不但沒有預計中的多國聯(lián)合出兵的力量。而且,還在國際上處于孤立地位,遭到世界人民的聲討和抨擊。第三國際執(zhí)委會向全世界工人發(fā)出通告,“促其實行擁護中國革命,阻止英國出兵”,日本勞動組合做出決議,提出“對華不干涉”,“反對對華出兵”等口號。英國勞工運動代表聯(lián)席會議通過決議,譴責英國政府炫耀武力的對華政策,聲援與同情中國的國民運動[18]。英國政府在一片反對聲中不得不做出讓步。

      3.英國出于保全在華整體利益的考慮。

      英帝國主義在華的主要勢力范圍是在長江流域,位于長江岸邊的漢口、九江。事件發(fā)生后,英國在整個中國的利益將會受到影響,因此英國政府會從英國整體利益加以考慮,而不是將其作為一個局部事件看待。英國認為,“漢口只是受到攻擊的第一個租界”,“可以預計,南方軍隊將在一個月之內(nèi)進抵上海,非常有理由預料類似在漢口的情勢將會重演”[18]。而上海是英帝國主義侵略權(quán)益的命脈所在,同時也是帝國主義在華利益的集中地區(qū)。英國商業(yè)部發(fā)表一項《英國在華利益?zhèn)渫洝罚赋觯河谌A資產(chǎn)總額約一億三千萬英鎊,上海一地的投資竟高達六千三百二十五萬,占英國在華總投資額近二分之一,為各國在滬投資的三分之一弱。而英國在上海公共租界的投資要占英國在華各租界的總投資的一半以上[18]。英國殖民者擔心的上海公共租界也可能不保。雖然漢口作為英帝國在華的四大租界之一,其經(jīng)濟地位也很重要,并且英國在漢口租界內(nèi)設置了英國的四大公司,但是權(quán)衡在華整體利益,英國也有所讓步。

      英國在考慮到多種因素后,態(tài)度有所緩和,在談判過程中有所讓步,最終于1927年1月19日和1月20日先后簽訂了收回漢口英租界和收回九江英租界的協(xié)定,中國最終完成了收回英租界的手續(xù)。這是中國人民第一次收回租界,在反帝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綜上所述,漢口、九江英租界收回的整個過程都貫穿著英國因素。在“一·三事件”和“一·六事件”前,英國對華政策由“強硬”變?yōu)椤皯讶帷保凇皯讶帷闭叩闹笇?,英國官員對此突發(fā)事件缺乏充分估計,進而處理不當;在談判過程中,英國想聯(lián)合各國出兵,又遭到多國冷淡的態(tài)度,而且在國際上處于孤立地位;英國出于在華整體利益的考慮,為了保全上海公共租界,又在談判時做了讓步。漢口、九江英租界的成功收回是多種合力的結(jié)果,但事實表明,英國因素不但貫穿漢口、九江英租界收回過程的始終,而且起了重要的作用,英國因素促成中國民眾順利地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

      [1]曾榮.民眾運動與1927年漢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J].社科縱橫,2007,(3).

      [2]石源華.中華民國外交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楊天石.中華民國史(第五卷).中華書局,1987.李新.中國新民主革命通史(第三卷)(1926—1927).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丁寧.中國大革命高潮時期的英國對華政策[J].近代史研究,1989,(1):126—312.

      [4]“壁約翰代總領事致麻類克爵士函”機要文件. 1926年9月27日.

      [5]漢聲周報[N].第11期.

      [6]武漢國民政府資料選編[M].武漢國民政府資料選編編輯組.武漢,1986.4.

      [7]牛大勇.英國對華政策與國民革命的危機[J].歷史研究,1991,(4):61—77.

      [8]韓信夫,姜克夫.中華民國史(第四卷)[M].中華書局,2011.

      [9]申報[N].1927-1-1.

      [10]江西黨史資料[M].中共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1989.7.

      [11]巴庫林.前引書.4.

      [12]申報[N].1927-1-18.

      [13]李良明.收回漢口英租界原因之再認識[J].中央黨史研究,2002,(4):4055.

      [14]國民日報[N].1927-1-17.

      [15]申報[N].1927-1-19.

      [16]申報[N].1927-2-24.

      [17]漢口九江收回英租界資料選編[M].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88.

      [18]丁寧.英國放棄漢潯英租界的歷史背景[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6,(5).

      劉 丹 綿陽師范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管理學院

      徐明波 綿陽師范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管理學院副教授 博士

      蔣雪琴 綿陽師范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管理學院

      蒲 丹 綿陽師范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管理學院

      (責編 高生記)

      ※ 本文為四川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310639036。

      猜你喜歡
      漢口租界國民政府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都市生命統(tǒng)計
      近代史學刊(2020年2期)2020-11-18 09:14:54
      孫中山民生主義與國民政府的直接稅改革
      近代史學刊(2020年2期)2020-11-18 09:12:18
      《漢口北》
      從汕頭到上海:國民政府的“廢兩改元”之路(1925—1933)
      近代史學刊(2019年1期)2019-08-24 08:03:18
      學譯致用的日漢口譯教材與教學思考——以留學生日漢口譯課三種常用文本為例
      1845—1945上海租界百年
      看歷史(2015年5期)2015-05-30 07:33:15
      鮑羅廷與收回漢口英租界
      江漢論壇(2015年7期)2015-02-27 16:05:34
      天津租界史研究現(xiàn)狀
      國民政府內(nèi)特大間諜集團破獲記
      軍事歷史(1999年1期)1999-08-20 08:36:16
      上海租界時期的公共雕塑
      雕塑(1999年4期)1999-06-28 12:52:42
      桂东县| 沙坪坝区| 正镶白旗| 克东县| 大余县| 盐山县| 通河县| 汉川市| 冀州市| 乌拉特中旗| 治多县| 巴中市| 高阳县| 灵宝市| 宁海县| 普安县| 梅州市| 合川市| 金平| 忻州市| 保德县| 澳门| 精河县| 博乐市| 米泉市| 寻乌县| 晋州市| 汨罗市| 铁力市| 桃源县| 南平市| 白水县| 永宁县| 江津市| 双牌县| 十堰市| 涿州市| 台湾省| 高青县| 信丰县|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