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韻東
2010年5月。南京。
“全國第二屆小學語文教師素養(yǎng)大賽”在南京拉開帷幕,在全國小學語文教壇的盛會上,來自全國的選手展示出了新時代語文教師的卓越素養(yǎng)。南京市瑯琊路小學的陸華山老師作為南京代表,在賽場上以其大氣、沉穩(wěn)的風格,睿智、從容的表現(xiàn),獲得了大賽的特等獎。
2011年陽春里的一天。南京市瑯琊路小學。
學校的“周三有約”時光,陸華山老師與全體教師分享他的成長歷程,其間,他向老師們推薦了他閱讀的潘新和的著作《語文:表現(xiàn)與存在》。我知道,潘教授的這套書有上下兩冊,且超厚,如果不花大力氣是絕對啃不下來的。
以上呈現(xiàn)的是陸華山老師的兩個生活鏡頭,雖是片段的剪接,卻是陸老師生活姿態(tài)的自然展現(xiàn)。我們完全可以用這樣的句式將這樣的片段進行自然連接:全國小學語文教師素養(yǎng)大賽的獲獎,是對陸華山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園地里辛勤耕耘的最好褒獎,是陸老師深厚素養(yǎng)的一次流暢舒展。
作家梁曉聲說過“文化”可用四句話表達:根植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如果可以將這樣的文化理解移植于對一個人的整體敘述,那么,陸華山老師是貼切的。
陸老師的自由真情投射于“個性追求”上。陸華山老師思想領先,視野開闊,銳意進取,在瑯小引領著老師們進行“快樂做主人”理念下的教育教學改革,以自身的有為精神不斷把教學改革推向研究前沿,為瑯小小主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在學校推行的“個性化備課”舉措中,陸老師認為個性化備課的前提是“精備”,特質(zhì)是“個性”,發(fā)展是“沉思”。具體做法是腦中充分進行常規(guī)備課的設計,書上對文本關鍵之處的預設記錄,心里進行超越性的自我反思,即做“點”的追問,記“得意”鏡頭,捉“尷尬”瞬間,寫“對比”思考。他堅持“每課反思”“每日反思”,養(yǎng)成了寫“反思周記”的習慣,并于每月下旬整理筆記、撰寫論文。顯然,他的“反思”已成了一種有學術含量的實踐方式、研究方式,融入了他的教學生命,為他的課堂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使之呈現(xiàn)出蓬勃的氣象。聽過陸老師上課的老師們都有這樣的感覺:他對教材的解讀,視角總是那么獨特,視野總是那么開闊,切入總是那么別致,對話總是那么智慧。
陸老師的善良集中體現(xiàn)在“良師益友”的意象中。我常在瑯小校園中與他的學生、家長和同事們相遇。孩子說:“陸老師有魔力。他從不說教,透過故事,讓我們接收到源源不斷的愛與關懷。如果您還沒有機會認識他,聽著我的介紹,您也一定會喜歡他?!蓖抡f:“陸老師有辦法。他似乎有一種能力,能自在地與學生建立起關系,再逐步進入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奔议L說:“陸老師有魅力。與陸老師的每一次交談都會讓我們著迷,他的視野開闊、知識淵博、充滿情趣、富有教養(yǎng),他的真性情充滿了一種魅力。”由陸老師創(chuàng)建的“草根論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老師自愿報名參加,參與論壇的老師說:“這樣的交流,心情輕松卻思想深刻,不禁讓我有了學生時代參加文學社的感覺。也就是那第一次的活動,讓我明白了不僅要鉆研教材,學會怎樣教,還需要學會駐足思考,更好地積累自己。第一次活動之后,我產(chǎn)生了寫作的沖動,正式開始寫起了個人博客?!睙o論是現(xiàn)任級部主任的工作,還是對他徒弟們的幫助,陸老師都傾力組織、指導,每當我表達對他傾力付出的感謝時,陸老師回答得短促、有力:“必須的!”
寫到這兒,我仿佛看到了陸華山老師在語文教育路上行走的姿態(tài)。他快樂地行走在語文教學之路上,他走向叢林,在每一棵樹上留下目光;奔向草原,為那些白色的羊群……
現(xiàn)在,他羽翼漸豐,于是選擇了飛翔。研究,讓他的飛翔更為果敢;專注,讓他的飛翔更顯力量;分享,讓他的飛翔更加快樂。
飛翔吧,像陸華山一樣的老師們!
(作者系南京市瑯琊路小學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