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迎春
摘 要:鉛球正逐漸淡出了我們的中學體育課堂,很多學校大量的鉛球得不到有效利用,為了不造成資源浪費,使鉛球重新進入課堂,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把一些學生喜歡、課堂練習效果較好、能有效促進學生身體健康、與鉛球有關的練習方法、游戲等做了總結,對一線體育教師有一定借鑒價值。
關鍵詞:鉛球;體育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03-0072-01
一、在武術課教學中的運用
1.在武術教學中有兩手抱拳于腰間的動作,很多學生往往有抱拳松垮、沒有貼緊腰間的現象,這時可以讓學生手持鉛球(3~4kg為宜)做抱拳練習。手上有了重量以后,學生會主動貼緊腰間借力,這樣促進了抱拳技術動作的學習和掌握。在練習持球抱拳的同時可以結合馬步、弓步、仆步一起練習。
2.“鷹爪”功練習。學生以馬步站立,單手持球與體前,球面向下,然后兩手交替由上而下,將要落下的鉛球用五指抓住。這個練習既可以增強學生手臂、手腕、手指力量,又可以進一步強化馬步動作,學生也有興趣練習,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武術基本功。為了防止鉛球落下后對地面產生破壞,可在學生練習的前下方放一塊墊子,或者在沙坑中進行練習。
3.“和尚擔水”。在電影《少林寺》中有武僧雙手側平舉,手持木桶擔水的畫面。將鉛球用布包起來扎好,且留有20厘米左右的布頭可以抓握,學生模仿“和尚擔水”進行練習。此方法可以和正踢腿、內外擺腿結合進行練習,還可以與快速接力跑結合進行練習。
二、在體育游戲中的運用
1.鉛球“冰壺”賽
在平坦的地面上分別以0.5米、1米、1.5米畫3個同心圓作為圓壘。在距同心圓圓心約15~20米的地方劃一條起擲線。在比賽時分兩隊,每隊3~6人,兩隊隊員持貼有不同標簽的鉛球,每人兩個鉛球,即有兩次擲球機會。兩隊隊員在起擲線外交替向圓壘拋擲實心球,以本方鉛球接近圓壘圓心為目的,可將對方鉛球撞出圓壘或將本方隊員的鉛球撞向圓壘圓心,最后當雙方隊員擲完所有鉛球后,以場地上鉛球距離營壘圓心的遠近決定勝負。
2.鉛球“保齡球”
把鉛球當作“保齡球”,將灌滿水的礦泉水瓶當作“球瓶”,模仿保齡球投擲方法進行游戲,以碰到“球瓶”倒下的多少來記取成績。可進行單人賽也可進行小組賽。
3.“趕豬”入圈
學生直接用手或手持體操棒,撥動地上的鉛球進行“趕豬”(用手時,手不得離開鉛球;用體操棒時,不得用腳或手觸球)。把一定數量的“豬”從一個圓圈“趕”到另一個圈中。一次趕一個,用時少者為勝。此游戲可以是單人賽,也可以進行小組接力賽。
4.支撐“轉轉轉”
學生俯臥,雙手支撐于地面上的鉛球上,然后以腳尖為圓心,持鉛球做圓周支撐移動,以完成一周所需時間的多少來決定勝負。此游戲比徒手支撐轉動更能有效發(fā)展學生整個上肢力量,特別是能兼顧到手指、手腕力量的發(fā)展。
5.“釣魚”游戲
將鉛球用布包起來扎好當作“魚”,且捆扎處留有2~3個繩扣,以便可以用勾子“釣”起。用武術棍或竹竿做“釣桿”,用廢舊跳繩做“魚線”,用較粗的鉛絲做“魚鉤”。學生持釣桿釣一定區(qū)域內的“魚”,以在單位時間內釣到的“魚”多者為勝。此游戲可以單人間比賽,也可以小組間比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