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玲
試論楊仙逸對我國航空事業(yè)的貢獻
郭丹玲
20世紀初,楊仙逸積極響應孫中山“航空救國”的號召,大力發(fā)展中國的航空事業(yè),被孫中山譽為“革命空軍之父”。本文將論述楊仙逸的航空歷程,從他投入革命事業(yè),為革命經費積極奔走,到主持設計樂士文號,最后為革命而犧牲。楊仙逸這種鞠躬盡瘁的愛國精神為中國航空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楊仙逸 革命空軍之父 航空救國 貢獻
楊仙逸,字學華,號鐵庵,原籍廣東省中山市,1891年生于美國檀香山(今夏威夷)的一個華僑家庭。其父楊著昆,“籍廣東中山縣良都北臺鄉(xiāng)……一八七三年,年十九來檀,初為耕種及米販家。繼而加入罷霖麻之束順圍田館為股東。隨擴張米業(yè)。相繼創(chuàng)設永昌隆及新和盛田館。各田館所產之米,皆由當時怒安怒街夾秘利天尼街之全和公司代售。此后又經營樓房屋宇實業(yè)?!盵1](P195)楊著昆與孫中山的大哥孫眉既是同鄉(xiāng)也是摯友,他非常贊同孫中山的革命主張,是早期同盟會會員。楊仙逸早年在孫中山到檀香山“演說提倡革命時,受其言論之感動,遂具愛國思想,投身同盟會籍”[1](P70)。他因欽佩孫中山,故改名為“仙逸”,以表明自己要學習孫中山的愛國精神,立志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革命。1923年9月20日,楊仙逸奉命在惠州指導改裝水雷為炸彈時,因意外爆炸殉難,孫中山十分悲痛,追封他為陸軍中將,并贈予他“革命空軍之父”的稱號。本文將對楊仙逸在航空事業(yè)方面的貢獻作具體論述,以示后人學習他偉大的愛國精神。
1.楊仙逸響應“航空救國”號召,積極投入革命事業(yè)。
孫中山是中國革命的先驅,他親歷晚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和賣國行為,以及歐美國家飛機制成后,飛機的空戰(zhàn)和飛機投彈等奇跡,萌生了“航空救國”思想。孫中山斷言:“飛機將成為新式的軍事武器,大大有助于實現我國國民革命。”[2](P15)孫中山認為購買飛機比購買軍艦所需的費用要少很多,且飛機的作用比軍艦的作用也要大得多。從經濟上考慮,優(yōu)先發(fā)展航空事業(yè),建立空軍是取得革命勝利的較為實際和行之有效的辦法。
孫中山航空救國的思想得到了海外華僑積極響應和支持,楊仙逸即是其中之一,為此他進行了關于航空知識的學習。楊仙逸先考入美國哈厘大學研讀機械專科,后考入紐約茄彌斯航空大學深造。1916年,楊仙逸前往紐約協(xié)助林森創(chuàng)辦中國國民黨空軍學校?!坝嫵跗谶x擇入校者,有李光輝、張惠長、楊仙逸、陳慶云、蔡司度、吳東華、譚南方、黃光銳等二十人,楊君仙逸系由檀香山黨部選派?!盵3](P635)楊仙逸在學校里受到了美國空軍專業(yè)人員的指導,榮獲“萬國航空飛行執(zhí)照”,并于1917年畢業(yè)。連同這一屆畢業(yè)并獲得飛行執(zhí)照的學員張惠長、陳慶云、吳東華等人,組成了中國國民黨飛行隊。
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命令張惠長、陳慶云、譚南方、吳東華、葉少毅、陳乾、李光輝等人組成飛機隊,楊仙逸任隊長,攜飛機回廣州參加護法戰(zhàn)爭。楊仙逸在廣州大沙頭開辟水陸機場,進行飛行訓練,為支援護法戰(zhàn)爭做準備。1918年6月,廣東護法軍討伐駐扎在海南的龍光濟。楊仙逸率領張惠長、陳慶云,駕駛2架飛機至海南島,以海南儋縣為基地,協(xié)助護法軍偵察敵情,對龍濟光部實施猛烈的轟炸[4](P41)。
1918年9月,楊仙逸、蔡司度、陳應權等人在美國舊金山籌辦了“圖強飛機有限公司”,在其招股章程中明確宣示:“以展布航空事業(yè),圖強中國為旨?!?/p>
1919年1月,楊仙逸與張惠長等人響應孫中山的號召趕回中國,在福建組建了專門援助粵軍的飛機隊,楊仙逸親自率領。他還聘用了優(yōu)秀飛行員,并配備炮彈、槍支、飛機等軍用品,逐步增強飛機隊的實力。4月19日,孫中山致函楊仙逸,勉其協(xié)助粵軍發(fā)展航空事業(yè),函謂:“籍悉足下已偕張君惠長由汕頭抵漳州矣,翹首南天,莫名馳系,足下對于飛機學問,研究素深,務望力展所長,羽翼粵軍,樹功前敵。”[5](P46)
1920年,為把粵省軍閥岑春煊、莫榮新趕出廣州,楊仙逸駕機從福建回師廣東,沿途轟炸據守淡水、平潭、虎門等地的敵軍陣營,掩護部隊向廣州推進。中秋之夜,楊仙逸帶領陳慶云等人駕機直接飛到廣州上空?!巴墩ㄓ诘滦侄杰姽饡r,莫榮新、郭莊森、李根源等方集桂系及政學諸首要在公署開軍事會議,及聞一聲炸彈爆發(fā),乃倉促作鳥獸散,是謂廣州有史以來之有飛機炸彈第一聲,是不可以不記也。”[3](P382)孫中山大力贊揚了這次戰(zhàn)役,認為這是中國空軍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大突破。
1920年底,孫中山派楊仙逸出國籌款購買飛機,并招訓航空人員。楊仙逸“于民國九年(1920年),將廣東空軍的事務,交由張惠長、陳慶云幾位主持,他個人即回檀香山,征得其父的贊助,乃出其父私人財力,羅致國內外有志于航空的一班青年,集中美國(約三十人),送入美國航空專門學校,施以飛行、機械各種航空技術訓練。”[6](P7)楊仙逸來到美國夏威夷后,得到其父楊著昆支持。楊父把經營多年的田地和糧莊變賣,傾其所有的財產,籌到了一筆巨款,在楊父帶動下,旅美華僑踴躍響應,楊仙逸籌得大批資金。他用這筆錢購買了美國產詹尼型飛機10架,另添置了軍械器材一大批。正準備運回廣州時,陳炯明在粵叛變革命,廣州淪陷于叛軍之手。楊仙逸只好把飛機和槍械暫存于美國三藩市附近的屋侖機場。然而這個消息竟被北洋軍閥獲知,他們派人焚燒這些飛機。雖經搶救,最終有6架飛機被燒毀,器材全被焚毀,這使得飛機未能全部運送回中國。但楊仙逸等人并未動搖建立空軍的決心,他們用剩余的四架飛機到各地做特技表演。這些表演都是為了擴大宣傳,繼續(xù)向更多的華僑籌款。各地華僑深深地被他們所感染,紛紛解囊,踴躍捐獻。楊仙逸等人用這一筆錢又購買了6架飛機。“查此種新購陸機,凡空曠之處,均可升降,不必如水機支定須經由海面,使能起落,且及輕便靈巧、速度倍增、誠為行軍中無上利器也”[7]。這批飛機于1923年5、6月間,由澳門運抵廣州。
1922年12月6日,孫中山任命楊仙逸為航空局局長。1923年4月,沈鴻英背叛孫中山攻打廣州及其周邊地區(qū)。孫中山命令空軍協(xié)助陸軍作戰(zhàn),攻擊敵人。楊仙逸駕駛廣州僅有的一架水上飛機起飛轟炸,叛軍被炸得四處逃竄,沈鴻英狼狽竄回廣西。這次戰(zhàn)斗中飛機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不過,孫中山、楊仙逸等人意識到空中力量還有待更大的建設,于是他們把在美國買的6架陸用飛機運回廣州,這就為廣東革命空軍的力量又添了一翼,大大增強了其實力。6月,我國第一支航空軍隊在福建建立。為加大空軍建設力度,楊仙逸挑選了一些從國外學成歸來的航空人員組成基本力量,黃光銳為第一飛機隊隊長,林偉長為第二飛機隊隊長,共有陸上飛機6架、水上飛機2架、飛行員10余人。楊仙逸還從軍中挑選了20位技術精湛的機械員,由他們來完成國內飛機制造的任務。
飛機隊在戰(zhàn)斗中作用凸顯,“現大元帥為迅速攻破惠城結束東江軍事起見,特電航空局長楊仙逸,速將新飛機開赴東江前敵調遣助戰(zhàn)”[8]?!皳摼珠L楊仙逸報告,經已豫備水陸機六架,實行偵察施放任務,并調新到戰(zhàn)斗機三架,擔任總戰(zhàn)斗任務、共成組織一隊、預期撲滅敵人云?!盵9]飛機隊在偵察敵情、撲滅敵人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2.楊仙逸組織設計樂士號。
1921年,孫中山擬寫了《國防計劃》一書,書中多項是關于航空業(yè)的,“涉及了飛機場的興建,飛機的研制,人才的培訓,飛機演練等問題?!盵5](P571)這一規(guī)劃提出后,楊仙逸等人馬上著手籌建發(fā)展航空事業(yè)。
1922年12月6日,楊仙逸在廣州建立航空局,他意識到,要興建一支有實力的空中隊伍,單靠先前購買的飛機遠遠不夠軍隊的需要,空軍隊伍也無從發(fā)展,但也不能只從國外購買,這樣也會增加革命政府的財政困難。在這種情形下,必須建立飛機制造工廠,自己研制飛機。于是楊仙逸任局長后親自指導飛機制造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楊仙逸從國外聘請了飛機工程師和飛機制造師,挑選了黃光銳、楊官宇這些從國外學成回來的精英,構成研制飛機基本成員,并挑選了近20名技術好的機械員,在廣州大沙頭“紅屋”研制飛機。對于這架飛機的裝備方針有:設計要與時俱進并合理,用木頭作材料,最大可能地減少零部件使用,結構要簡單,以便雇傭技術人員裝配,也便于駕駛。在楊仙逸的帶領下,眾人反復研究,經過緊張設計和生產,在國內自行制造的首架飛機終告誕生。孫中山建議用其夫人的英文名字樂士文作為這架飛機的名字,于是,這架飛機就被取名為“樂士文一號”機。
當日,夏利亞弼等人試飛這架飛機,他們發(fā)現飛機的各項性能都非常好,但在經過多次的試飛檢測中,還是發(fā)現這架飛機也有不足之處,于是對一號機又進行了修改,改善了機翼的反應能力。楊仙逸下令依據一號機的設置理念再制造三架。
隨后,孫中山及宋慶齡視察了航空局的飛機演習,“局長楊仙逸,將自制及新購各機十余艘,排列機場,先請孫夫人行開駛禮,隨派飛機師楊官宇、黃光銳、胡錦雅、林偉成、黃乘衡等,分乘各機,次第演放,駕輕就熟,高入云霄?!盵10]最后孫中山揭開一號機機頭上的黨旗,與宋慶齡在飛機前照相,作為紀念。1923年9月,孫中山率領軍隊討伐占據惠州及附近地區(qū)的陳炯明時,“樂士文號”也加入作戰(zhàn),同其他飛機轟炸陳炯明部隊,輪流投擲炸彈,并散發(fā)數萬張“投降免死”的傳單,使敵人日夜不得安寧。
3.楊仙逸為國捐軀。
1923年9月陳炯明叛變革命,在惠州及附近地區(qū)作亂,楊仙逸領命帶著軍隊追剿叛軍,他讓飛機隊長林偉成,帶領飛機隊協(xié)助聯軍作戰(zhàn),然而該隊的大型水上飛機由于用的時間長了,零件經常損壞,并且當時前線軍情非常緊急,飛機也沒有剩余的,而經過改裝和由美國運回來的十多架飛機已經派往前線。楊仙逸便“命林隊長即將該機加意修妥,趕同出發(fā),該隊長自奉命后,即將該機之損壞者、悉行改換新機件,務求堅固靈敏”[11]。經過日夜加班加點,終于將該飛機修好,直接趕往前線,楊仙逸邊作戰(zhàn)邊致函后方,說明戰(zhàn)況。在作戰(zhàn)中,楊仙逸決定用大炮轟擊,魚雷暗射,飛機轟炸,三方面一齊進行。但惠州城墻非常堅厚,輕型炸彈很難炸毀其城垣,于是,他們決定用水雷改裝成重磅炸彈,載入飛機,從飛機上投下,其威力足可以摧毀惠州城垣,這樣,就可以為陸軍開辟一條通往惠州城的道路,減少戰(zhàn)斗阻力。不幸的是,9月20日,在與謝鐵良、蘇從山研究改裝水雷作空中炸彈時,因水雷爆炸,三人同時遇難,楊仙逸年僅32歲。
“孫中山在趕往惠州的途中,聽聞楊仙逸等殉國,哀傷不已?!盵12](P1691-1692)隨后,孫中山親自趕往楊仙逸等人遇難的地方視察,血肉模糊,同行的人無不落淚,深深感到悲痛,遵照孫中山命令厚葬遇難烈士。楊仙逸遇難的消息傳出后,海外華僑、國內外許多愛國進步人士,都表示深切的惋惜和悲痛,為祖國喪失這樣一位人才而哀傷,紛紛發(fā)來唁信,唁電。
“楊仙逸、蘇從山、謝鐵良均追贈陸軍中將,并著正部照陸軍中將陣亡例,從優(yōu)議恤,以彰忠藎,而慰烈魂”[13](P176)。孫中山稱他為“革命空軍之父”,親自寫了“楊仙逸先生之墓”這七個字?!澳沟拦伴T上放置了一架飛機模型,象征他生平事業(yè)和沖天壯志”[14](P20)。孫中山還以大元帥名義頒發(fā)了褒獎其行為的《大元帥令》碑,豎立在其墓旁,碑上刻有“技術精湛,志行純潔,盡瘁國事,懋著勛勞”[15]。在孫中山授意下,楊仙逸夫人程度純創(chuàng)辦了一所學?!梢輰W校,以慰英烈之靈。
在楊仙逸所處的時代,中國正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廣大民眾過著水深火熱的悲慘生活,一點政治權利都沒有。實現自由民主、民族富強是當時每個愛國人士的共同愿望。
楊仙逸是一個華僑的兒子,富商的子弟,本不必為國內的紛紛戰(zhàn)亂而打亂生活節(jié)奏。但他決然放棄了國外富裕的生活,響應孫中山“航空救國”的號召,他還為此而學習飛機制作的理念,全力以赴協(xié)助孫中山,回國加入護法運動,訓練航空員,建立空軍隊伍,為了籌備購買飛機的錢而去國外籌款。為了這些錢,他領導隊友們表演飛機雜技,博取華僑的愛國心讓他們支持國內航空隊伍。他回國后又積極參戰(zhàn),親自架飛機轟炸敵人。他對孫中山的革命偉業(yè)可謂是盡心盡力,鞠躬盡瘁。
楊仙逸的這些行為都體現出他的強烈愛國思想,那個時代,愛國的表達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魯迅等這些仁人志士,他們用筆寫出了對祖國的愛。而楊仙逸不同,他是用實際行動實實在在地表達了自己的愛國之心。他一生的行動只為了革命,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也可以說是為了愛國,他為革命奮斗了一生,革命是他的終身任務,而愛國是他的人生追求。
飛行一直是人類的夢想。1923年,楊仙逸主持設計了中國第一架飛機,這是中國空軍事業(yè)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為以后中國的航空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
楊仙逸為我國的航空事業(yè)以及革命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不管是在戰(zhàn)斗中沖鋒陷陣還是研制樂士號,他都走在眾人前面,特別是他主持設計的樂士號,是中國自制的首架飛機。“革命空軍之父”的稱號他受之無愧。楊仙逸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愛國,作為一個華僑,對祖國深深的眷戀和熱愛,他時時刻刻都在尋求自身與祖國聯系的紐帶,他的所有一切都可以解釋為,對當時受外國列強凌辱而又無法自強的祖國單純而無私的愛。他從一開始追隨孫中山一直到他犧牲,愛國主義始終是豎立在他心中永不倒的一面旗幟。這種為挽救祖國,使祖國能夠富強,不怕艱險不怕犧牲的精神永遠留在人們心中,時時刻刻激勵著人們不斷前進,這也為我國現代航空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一個榜樣。
航空事業(yè)在我們現代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領域的發(fā)展都離不開航空業(yè),它不僅帶動了經濟的發(fā)展,而且在維護國家安全,保持社會穩(wěn)定,搶險救災時更發(fā)揮了其特有的優(yōu)勢。
我國的航空業(yè)在發(fā)展中要始終堅持楊仙逸的這種奉獻精神。首先,我國航空業(yè)正處于如火如荼的發(fā)展時期,中國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對航空業(yè)需求增大,中國的航空市場不但是目前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市場,也是具有很大發(fā)展?jié)摿Φ氖袌?,航空業(yè)具有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對航空事業(yè)的熱愛和奉獻精神就顯得的尤為重要。幾十年來,無數航空工作者為了新中國的航空事業(yè)獻出的畢生心血。其次,中央政府大力支持航空業(yè)的發(fā)展。2007年2月26日,國務院批準中國大飛機研制重大科技專項正式立項,中國的大飛機夢再次起航。大飛機的制造是中國所有人的愿望,承載了幾代人的使命和期望,是我國航空業(yè)的一大進步,也是我國飛機制造業(yè)的又一次騰飛。它將帶動中國航空業(yè)的一個大發(fā)展,使我國從航空大國跨越到航空強國之中。但是在制造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特別是飛機零部件——發(fā)動機的制造,技術落后,維護性差,對外國依賴性強等這些問題時時出現。此時,像楊仙逸這種對航空事業(yè)勇于奉獻的精神就成為技術人員克服困難的支柱,也是支撐中國人對飛機制造業(yè)乃至航空事業(yè)不斷追求和創(chuàng)新的信念,時時提醒著我們要奮發(fā)圖強。只要我們發(fā)揚艱苦創(chuàng)業(yè),不懈進取的精神,我國的航空事業(yè)終會走在世界最前列。
[1]鄭夢東.檀山華僑[M].檀山華僑編印社,1929.
[2]高曉星,時平.江蘇文史資料第46輯:民國空軍的航跡[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2.
[3]馮自由.革命逸史[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
[4]華強,奚紀榮,孟慶龍.中國空軍百年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孫中山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5.
[6]鄭梓湘.中山文史第34輯:民國廣東空軍滄桑史[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
[7]丁慶林.航空局陸機已到省[N].廣州國民日報, 1923-8-1(3).
[8]新到飛機準備出發(fā)[N].廣州國民日報,1923-8-4 (6).
[9]飛機殺敵之準備[N].廣州國民日報,1923-8-18 (3).
[10]大元帥親臨試演飛機[N].廣州國民日報,1923-8-21(3).
[11]王延婉.飛隊敢修舊機[N].廣州國民日報, 1923-9-18(3).
[12]陳錫祺.孫中山年譜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 2009.
[13]廣州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廣州文史資料[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
[14]馮曉蔚.孫中山與楊仙逸的航空情結[J].文史天地,2006,3(10).
[15]劉偉.大元帥命令[N].廣州國民日報,1923-10-1(6).
郭丹玲 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孫中山故居紀念館館員
(責編 高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