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開平,杜海霞
(1.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 中文系;2.十堰市張灣區(qū)實驗中學,湖北 十堰 442000)
《金瓶梅》是第一部文人獨立創(chuàng)作的長篇白話世情章回小說,在中國小說史上,有里程碑式的貢獻和重要的地位,有明代“四大奇書”之首的美譽。《金瓶梅》大致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的漢語語言面貌。《金瓶梅詞話》(蘭陵笑笑生著、戴鴻森校點,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5月北京第1版。以下簡稱《詞話》)中的“好不好”很有特色,值得研究。
“好不好”是近年來學者們關注比較多的問題,成果頗豐。李秉震、王立偉先生把“好不好”分為三個[1],鄭娟曼、邵敬敏先生探討了附加問形式“好不好”的后附否定性用法[2],高華先生運用話語情態(tài)分析附加問“好不好”在共時系統(tǒng)中的功能差異[3],余光武、姚瑤先生用交互主觀性理論和面子保全理論對附加問形式“好不好”的語用功能進行了解讀[4],彭吉軍、付開平[5]、譚毅[6]、潘曉軍[7]、王天欣[8]等先生對“好不好”的發(fā)展演變、語法化問題進行了探討,孫雁雁先生把臺灣口語中句末的“好不好”按功能分為六類[9]。
本文我們將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在梳理漢語中“好不好”的基礎上,對《詞話》中出現(xiàn)的35例“好不好”作一番全面的考察,力圖對“好不好”的意義、虛化和用法等加以分析討論。
綜合已有研究,我們認為“好不好”在漢語中至少有五類。下面我們比照這五類情況來探討《金瓶梅詞話》中的“好不好”。
“好不好1”中“好”是形容詞,由“形容詞+不+形容詞”構(gòu)成正反并列式聯(lián)合短語,中間可插入“還是”“或(者)”等成分,一般表示對某種性質(zhì)或狀態(tài)的詢問。“亦用于詢問質(zhì)量優(yōu)劣”[10]282。從宏觀語義來看,“好不好1”表示選擇。
《詞話》中“好不好1”共12例。從句法上來看,可以作謂語,表示對主語性質(zhì)、狀態(tài)的詢問,例如:
(2)孟玉樓拿過來,與金蓮戲道:“我兒,你過來。你穿上這黃狗皮,娘與你試試看?!保ǖ?6回,583頁)
也可以作補語,追問前文動作,例如:
(3)正吃中間,只見蕙蓮笑嘻嘻走到跟前,說道:“娘每試嘗這豬頭,今日小的燒的?”金蓮道:“三娘剛才夸你倒好手段兒,燒的這豬頭倒且是稀爛?!保ǖ?3回,271頁)
(4)月娘道:“這般有些不均了。各人賭勝,虧了一個就不是了。咱每這等計較:只當大節(jié)下,咱姊妹這幾人,每人輪流治一席酒兒,叫將郁大姐來,晚間耍耍,有何妨礙。強如那等賭勝負,難為一個人。我主張的?”(第23回,272頁)
還可以作狀語,對謂語中心進行修飾或限制,例如:
(5)西門慶道:“有菜兒擺上來。有剛才荊都監(jiān)送來的那豆酒取來,打開我嘗嘗,看吃。”(第75回,1099頁)
“好不好2”中“好”是助動詞,由“助動詞+不+助動詞”構(gòu)成的正反并列式聯(lián)合短語,一般可以用“行不行”“可以不可以”等替換,常位于句末,一般表示征求對方意見,表示疑問、協(xié)商、建議等。羅竹風認為表示“商量口氣。猶怎么樣。”[10]282呂叔湘認為“用疑問形式征求對方意見,有表示商量或不耐煩的語氣”[11]256,白維國認為“表示帶有商量意味的詢問;可以不可以”[12]512,或“表疑問(帶商量語氣)”[13]208。
盡管“好不好2”的語義已經(jīng)“溢出”了“好不好1”的語義范疇,也就是說,“好不好2”從對性狀的詢問擴展到了對某種動作行為的詢問,語義較“好不好1”寬泛,但是仍是沿著“好不好1”“表選擇”的宏觀語義發(fā)展出來的。
《詞話》中“好不好2”共有11例,句法位置多在句末,前面通常有逗號或句號,也有未出現(xiàn)任何標記的。例如:
(6)西門慶吃的半醉,拉著金蓮說道:“小油嘴,我有句話兒和你說,我要留蕙蓮在后邊一夜兒罷,后邊沒地方兒;看你怎的容他在你這邊歇一夜兒罷,?”(第23回,275頁)
(7)太師道:“既無官役,昨日朝廷欽賜了我?guī)讖埧彰嫔韯灨?,我安你主人,在你那山東提刑所,做個理刑副千戶,頂補千戶賀金的員缺?”(第30回,360頁)
(8)西門慶笑道:“這等把我買的段子忠靖巾借與你戴著,等他問,你只說道我的大兒子?”(第72回,1023頁)
“好不好”還可以作副詞使用,來源是經(jīng)過“好不好1”“好不好2”的進一步虛化。
作副詞使用的“好不好”可分為兩大類:語氣副詞和頻度副詞。語氣副詞還可再分兩類:表示威脅的負向意義和表示主觀估量的正向意義,我們均記為“好不好3”。頻度副詞主要是表示評注的,我們記為“好不好4”。
與“好不好1”和“好不好2”出現(xiàn)在一個小句中不同,“好不好3”出現(xiàn)在一個語境完足的話語篇章中。我們將“好不好3”視為一個歷經(jīng)“好不好1”和“好不好2”的持續(xù)虛化發(fā)展而來的語氣副詞,表“威脅”義、表負向意義。其意義相當于“信不信、弄不好”“搞不好、無論如何、不管怎樣”[6]。白維國認為,“好不好3”“表示不滿意的假定,相當于‘若是不好的話’”[13]208,或者“表示不好方面的假設,相當于‘若是不好的話,就……’”[12]512。羅竹風認為,“表示搞得不好,將作出某種反應或行動(含威脅意)?!督鹌棵吩~話》第二十回:‘你量我不敢進去,左右花園中熟景,好不好我走進去,連你那幾位娘都拉了出來?!盵10]282許少峰認為表示“不管怎樣。”[14]727
表示威脅的語氣副詞“好不好3”,《詞話》中出現(xiàn)了12例。例如:
(10)伯才笑道:“這個何須掛意!如有絲毫差遲,聽得是我這里進香的,不拘村坊店面,聞風害怕,把店家拿來本州來打,就教他尋賊人下落。”(第84回,1272頁)
(11)經(jīng)濟道:“老伙計,你不知道,我酒在肚里,事在心頭。俺丈母聽信小人言語,駕我一篇是非。就算我 了人,人沒 了我?,我把這一屋子里老婆都刮剌了,到官也只是后丈母通奸,論個不應罪名。如今我先把你家女兒休了,然后一紙狀子告到官;再不,東京萬壽門進一本,你家見收著我家許多金銀箱籠,都是楊戩應沒官贓物!,把你這幾間業(yè)房子都抄沒了,老婆便當官辦賣。我不圖打魚,只圖混水耍子。會事的,把俺女婿須收籠著,照舊看待,還是大鳥便益!”(第86回,1293頁)
語氣副詞是表達語氣的語法成分,經(jīng)常與語用因素相聯(lián)系,其主要特征之一是表達主觀性(subjectivity)。所謂“主觀性”,是指說話者或者作者在語言中體現(xiàn)出“自我”的觀點、態(tài)度、情感、認識、視角等,在話語中留下“自我”的印記。
從《詞話》中“好不好3”出現(xiàn)的語言環(huán)境來看,使用“好不好3”的人物有西門慶、應伯爵、陳經(jīng)濟、來旺兒、石伯才、李安等人。在《金瓶梅》世界里,前三人亦官亦商,欺凌、威脅弱者不足為奇;來旺兒、李安分別是西門慶、周守備的手下,仗勢欺人、狐假虎威是常有的事;石伯才是“貪財好色之輩”,“專一藏奸蓄詐”(《詞話》第84回,1269頁)。人物的行為、語言,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作者運用“好不好3”恰到好處,體現(xiàn)了主觀性的特征。
關于表威脅義的語氣副詞“好不好3”的發(fā)展、消亡等,目前尚不清楚,我們將另文討論。
“好不好3”出現(xiàn)在緊縮復句的前項,表示主觀估量、正向意義,表示“好的方面假設”,是語氣副詞,相當于“若是順利的話,就……”[12]512。例如:
(12)楊二道:“我身邊也沒有紋銀,你既要買米,我有個熟店,我去竟替你買米,不但包你便宜,還要教他管你送到家哩。你在此略略坐坐,我替你去買了就來。”(《警寤鐘》,嗤嗤道人著,中國戲劇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5回,85頁)
此類用法在《詞話》中未見。
“好不好4”是表示評注的頻度副詞,意思相當于副詞“動不動”“動輒”,常和“就”連用。關于此類“好不好4”具有的評注性,我們采用張誼生[15]18、朱軍[16]二位先生的說法。例如:
(13)咱們丈夫,兄弟兩個,叫莫有仁、莫有義,是寶音寺里第五個房頭尋源老爺座下第一等得力道人,現(xiàn)充著大殿上香火莊頭。掌管著洋里十幾號漁船,衛(wèi)里幾十處鋪面,收放租債,有一身好武藝,寺里都是害怕就打一頓死,硬些的,便對寺里說了,把他一索子鎖去,細細拷打。晦氣撞著京里下來什么姓文的死囚,倒著遠偏與寺里作對,兩三日前,老爺們叫去幫著打架吃緊的,才被這兩個強人裝著假虎來唬咱們。(《野叟曝言》,北大CCL語料庫)
(14)于是清泉在信中問周揚;向你提過意見,也許有不當之處,說是反周揚?退一萬步說,就算是反了周揚,能不能就直接等于反黨。(《李清泉的眼睛》,北大CCL語料庫)
此類用法在《詞話》中未見。
“好不好5”是近些年才產(chǎn)生的一種用法,“有可能是江浙方言與港臺文化語言接觸下的產(chǎn)生的一種新的語法化現(xiàn)象”[2],使用對象多為年輕人。已經(jīng)詞匯化,“有成短語詞的趨勢”[7],變成了話語標記,表示委婉、祈使、反駁等語氣,“一般只提要求,不需要對方給予回答”[7]。例如:
(15)A:你起這么早干什么呀?
“好不好5”在《詞話》中未見用例。
由上文的考察得知,《詞話》中“好不好”的用法有三類:一是“好不好1”,其中的“好”是形容詞,“好不好1”由“形容詞+不+形容詞”構(gòu)成正反并列式聯(lián)合短語,表示對某種性質(zhì)或狀態(tài)的詢問,在宏觀語義上表示選擇。二是“好不好2”,其中的“好”是助動詞,“好不好2”由“助動詞+不+助動詞”構(gòu)成正反并列式聯(lián)合短語,表示疑問、協(xié)商、建議等。“好不好2”由“好不好1”虛化而來。“好不好1”“好不好2”在現(xiàn)代漢語中均繼續(xù)使用。三是表威脅的語氣副詞“好不好3”,其出現(xiàn)在一個語境完足的話語篇章中,表示“威脅”的主觀語氣,由“好不好2”進一步虛化而來。“好不好3”在現(xiàn)代漢語中基本消失。漢語中表主觀估量的語氣副詞“好不好3”以及表評注的頻度副詞“好不好4”和話語標記“好不好5”在《詞話》中未見用例。
[1]李秉震,王立偉. 簡論“好不好”[J]. 現(xiàn)代語文,2007(2).
[2]鄭娟曼,邵敬敏.試論新興的后附否定標記“好不好”[J].暨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
[3]高華.“好不好”附加問的話語情態(tài)研究[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4).
[4]余光武,姚瑤.“好不好”的語用功能及其形成的語用解釋[J]. 語言科學,2009(6).
[5]彭吉軍,付開平.說“好不好”的虛化[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
[6]譚毅.“好不好”的虛化問題[J]. 渤海大學學報,2008(2).
[7]潘曉軍.“好不好”表祈使語氣的形成及虛化[J].漢語學習,2009(6).
[8]王天欣.“好不好”的固化及相關問題[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9]孫雁雁.臺灣口語中句末“好不好”的功能分析[J].漢語學報,2011(4).
[10]羅竹風. 漢語大詞典(第四卷)[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9.
[11]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12]白維國.白話小說語言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13]白維國.金瓶梅詞典[M].北京:中華書局,1991.
[14]許少峰.近代漢語大詞典[M].北京:中華書局,2008.
[15]張誼生.現(xiàn)代漢語副詞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
[16]朱軍.評注性副詞“動不動”的用法與來源[J].語言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