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來娣,紀國珍
(江蘇省溧陽市戴埠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婦產科、中醫(yī)科,江蘇 溧陽213331)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急性發(fā)作30例
彭來娣,紀國珍
(江蘇省溧陽市戴埠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婦產科、中醫(yī)科,江蘇 溧陽213331)
我們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慢性盆腔炎急性發(fā)作收到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共30例,均為門診患者。年齡20~47歲,平均32.5歲;病程3個月~5年,平均2.3年;已婚生育23例,未生育5例。
臨產表現(xiàn):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酸痛,常因勞累、同房后及月經前后加劇。兩少腹部有塊痛,其痛塊有的堅而不移,有的軟而活動,其部位以左側為明顯,時緩時劇,時發(fā)時止。月經紊亂,白帶呈色白或黃赤,病情重,病程長者可伴有疲勞、精神萎靡,乏力等癥狀。
婦科檢查:子宮活動度受限或粘連,子宮一側或兩側可捫及增粗呈條索狀的輸卵管或囊性腫塊并有壓痛。B超檢查提示盆腔有積液,附件有包塊。排除結核性盆腔、急性闌尾炎、卵巢囊腫蒂扭轉或破裂及子宮內膜異位癥。
西藥用0.5%奧硝脞100mL靜脈滴注,每日2次;阿奇霉素注射液0.5g加入0.9%NS500mL,每日1次,治療7天。中藥用紅藤20g,丹皮10g,丹參15g,桃仁10g,薏苡仁30g,椿根皮20g,銀花藤20g,虎杖15g,黃柏10g,蒲公英20g,土茯苓30g,煅龍骨30g(先煎),煅牡蠣30g(先煎)。體虛、乏力加黃芪20g、黨參15g,小腹痛甚加制延胡索15g、三棱10g、莪術10g,有炎性包塊加皂角刺10g、炮穿山甲12g,腰痛加桑寄生15g、杜仲15g,腰骶痛加鹿角霜15g。日1劑,分2次溫服,15天為一療程。治療期間忌辛辣刺激食物。
參照《婦產科學》[1]。治愈:癥狀及體征消失。有效: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附件增厚明顯減輕、炎性包塊縮小。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
治療3個療程。治愈22例(73%),有效6例(20%),無效2例(6.7),總有效率93%。
慢性盆腔炎屬中醫(yī)“帶下”、“癥瘕”范疇。思慮過多,情志抑郁,肝氣乘脾,損傷脾氣,脾運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上輸反聚而成濕,留注下焦,久則蘊而化熱?;蚪浶挟a后胞脈空虛,腎虛下元不足,致濕邪乘虛而入,蘊而化熱,熱邪熾盛,傷及沖任帶脈發(fā)為帶下、癥瘕。中藥方中紅藤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理氣活血,丹皮、丹參、桃仁活血祛瘀,薏苡仁、黃柏、銀花藤、虎杖健脾滲濕止帶,土茯苓、椿根皮、煅龍骨、煅牡蠣清熱燥濕、收斂固澀止帶。中藥配合抗生素能抑制和殺滅病原微生物,減輕炎癥反應,促進炎癥消除、松解粘連和消散包塊,提高免疫力,調節(jié)激素水平,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疾病復發(fā)。
[1] 謝辛,茍文麗.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262.
R711.33
B
1004-2814(2014)11-1036-01
201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