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接受美學(xué)視角下《鹿鼎記》中文化負載詞翻譯

      2014-04-05 05:58:49尹丕安郝璐
      關(guān)鍵詞:鹿鼎記招式金庸

      尹丕安,郝璐

      (西安理工大學(xué) 人文與外國語學(xué)院,陜西 西安 710054)

      接受美學(xué)視角下《鹿鼎記》中文化負載詞翻譯

      尹丕安,郝璐

      (西安理工大學(xué) 人文與外國語學(xué)院,陜西 西安 710054)

      把接受美學(xué)引入翻譯領(lǐng)域,用接受理論來解讀評判翻譯文本是當(dāng)代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的一個重大發(fā)展。以閔福德的《鹿鼎記》英譯本TheDeerandTheCauldron為研究對象,從接受美學(xué)的角度探討了譯文中閔福德教授對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中武功招式、俠義精神和粗俗語三類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為武俠小說翻譯特別是其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提供了借鑒和一定的參考。

      接受美學(xué);武俠小說;文化負載詞;翻譯

      武俠小說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獨特而璀璨的一頁篇章,是中國文化財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富有民族性武俠小說包含大量獨具特色的文化負載詞,由于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異,在翻譯這些文化負載詞時,譯者很難找到現(xiàn)成的、完全對應(yīng)的表達。因此,在譯介武俠小說這一文學(xué)作品時如何翻譯文化負載詞便成為我國翻譯界所關(guān)注的問題。[1]在我國,金庸的武俠小說擁有令人驚異的讀者數(shù)量和為數(shù)眾多的研究群體。他的十五部小說被認為是博采眾家之長的集成之作,具有文學(xué)上的典型性。然而,到目前為止,金庸的武俠小說僅有四部被翻譯成英文,分別為《雪山飛狐》(FoxVolantoftheSnowyMountain)、《鹿鼎記》(TheDeerandtheCauldron)、《書劍恩仇錄》(TheBookandTheSword)、《射雕英雄傳》(TheLegendoftheCondorHeroes)。其中由英國漢學(xué)家閔福德(JohnMinford)翻譯,牛津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鹿鼎記英譯本TheDeerandTheCauldron問世后,便獲得文藝界高度評價,并在1998 年作為全球最暢銷書之一收錄為《泰晤士文學(xué)副刊》國際文學(xué)年鑒。[2]本文從接受美學(xué)的角度探討譯文中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中主要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為武俠小說翻譯的發(fā)展提供了借鑒和一定的參考。

      一、武俠小說《鹿鼎記》及其英譯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查良鏞)的最后一部長篇武俠小說,也是金庸篇幅最長、風(fēng)格最為獨特的作品。作為封筆之作,代表了金庸武俠小說的最高成就。小說以清代康熙年間的社會歷史為背景,其主人公不再是昔日一劍一蕭笑傲江湖的俠義英雄,而是一個出沒于妓院與宮廷的潑皮小流氓。作為一部武俠小說,中國功夫和俠義精神始終貫穿《鹿鼎記》,與此同時,由于作品獨特的風(fēng)格以及主人公韋小寶身份特征,書中出現(xiàn)了大量描寫體現(xiàn)人物身份和性格的粗俗語。1997年,曾把中國古典名著如《紅樓夢》(后四十回)、《孫子兵法》、《聊齋志異》等譯成英語的英國著名漢學(xué)家閔福德(John Minford)教授翻譯了《鹿鼎記》第一卷,并由牛津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受到英國學(xué)界的一致好評,讓英語世界的讀者也領(lǐng)略到韋小寶玩世不恭的人生哲學(xué)。之后,其用幾年時間,將《鹿鼎記》全部的五卷本小說譯成三卷本的作品。在翻譯過程中,閔福德教授非常重視英語讀者的文化審美接受能力和閱讀期待,堅持遵循使譯文讀者獲得原文美學(xué)價值的享受和使譯文讀者獲得探索原文文化的樂趣的原則,[3]實現(xiàn)了譯文與譯文讀者的視野融合,弘揚和傳播了中國特有的武俠精神和文化。

      二、接受美學(xué)和翻譯

      接受美學(xué)又稱“接受理論”,是20 世紀(jì) 60 年代,文學(xué)史學(xué)家姚斯(Jauss)和文學(xué)美學(xué)家伊索爾(Iser)提出的以現(xiàn)象學(xué)和闡釋學(xué)為理論基礎(chǔ)的一種文學(xué)批評理論,它強調(diào)讀者的地位,認為讀者的接受對作品意義的實現(xiàn)起著決定性作用,使文學(xué)研究從以“文本為中心”到“以讀者為中心”。[4]接受美學(xué)理論認為,在閱讀一部作品時,讀者會根據(jù)自身的閱讀經(jīng)驗和審美趣味,對作品進行預(yù)先估計和期盼,這種先在的理解和期盼就是“期待視野”?!捌诖曇啊痹陂喿x過程中表現(xiàn)為讀者的一種潛在的審美期待,影響著讀者對作品的理解。只有符合讀者思維定向或先在結(jié)構(gòu)的作品,才能吸引讀者,進而達到“視野融合”。[5]譯者應(yīng)照顧讀者的接受水平和接受程度,重視讀者的“期待視野”。但在閱讀的理解過程中,期待視野不是一成不變而是處在不停的變化和重新建構(gòu)的過程中,當(dāng)讀者的期待視野與作品內(nèi)容不一致時,在審美期待和作品之間形成“審美距離”,讀者從旁觀者角度欣賞和領(lǐng)悟,美學(xué)接受成為可能;距離太大,則難以接受;[6]姚斯認為,這種審美距離應(yīng)該保持適中。

      翻譯是文本和譯者的對話。譯文也是一個文學(xué)文本,譯文本身不能產(chǎn)生獨立的意義,而要通過譯文讀者的閱讀才使其意義具體化。[7]翻譯最終是為讀者服務(wù)的,將接受美學(xué)與翻譯相結(jié)合,就要求譯者在翻譯時必須考慮讀者接受能力的因素,既要做到使譯文符合讀者的期待視野,又要使譯文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意識、拓展讀者的認知范圍。[8]閔福德教授在翻譯時十分重視對讀者的考慮,他在譯前序中說,“金庸的小說讓中文讀者如醉如癡,如果今天能讓英語讀者也能領(lǐng)略到它們帶給中文讀者的快樂,哪怕是一丁點,我也心滿意足了”。[9]由此可見,讀者的感受和期望在其翻譯時占有重要位置??梢哉f,閔福德教授的翻譯觀契合了接受美學(xué)的主要觀點。

      三、接受美學(xué)視角下《鹿鼎記》中主要文化負載詞的翻譯

      文化負載詞是指那些“標(biāo)志著某種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詞、詞組或習(xí)語,它們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長歷史進程中逐漸積累的、有別于其它民族的、獨特的活動方式”。[10]認真審視、品讀《鹿鼎記》,可以把其中的主要文化負載詞分為三類,分別是武功描寫、俠義精神和粗俗語文化負載詞。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負載詞無疑是翻譯中最難的部分,閔福德教授以其對雙語文化的熟練掌握,在翻譯這些獨具特色的文化負載詞時,運用靈活的翻譯策略,既展示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武俠精神的動人神韻,也讓西方讀者感受到原作的詼諧風(fēng)趣,給譯文讀者帶來美學(xué)享受。

      (一)武功招式的翻譯

      武俠小說是講述以“武”行“俠”故事的小說,武功招式是武俠小說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命名往往也蘊含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思想。雖然金庸小說中的一些武功招式是虛構(gòu)的,但由于中國讀者對武俠的鐘愛以及金庸小說的極度盛行,其中的很多武功招式已經(jīng)成為代表中國武術(shù)文化和精神的一部分,在翻譯成英文時既要保證武術(shù)文化核心精神又要顧及譯文讀者的審美能力和期待視野?!堵苟τ洝分幸渤霈F(xiàn)了大量武功招式,閔福德教授根據(jù)其特點,翻譯時主要采取了異化策略,多用直譯或直譯加解釋的方法,但不同的武功招式的翻譯又有差別。在翻譯如南海禮佛(Buddha of the South Seas)、大慈大悲千葉手(Merciful Guanyin; the Thousand Hands style)、覺后空空(Void after Enlightenment)等具有佛教背景和文化意蘊的武功招式時,閔福德教授并沒有一味迎合譯文讀者采取歸化的翻譯策略,通過動作描寫幫助讀者理解武功招式,而是創(chuàng)造適當(dāng)?shù)膶徝谰嚯x,滿足讀者對“差異性”、“異質(zhì)性”的追求,在翻譯時注重保留其佛教背景,遵從其中體現(xiàn)的文化傳統(tǒng)和意蘊,以異化的策略直譯這些有佛教色彩的武功招式。這樣拓展了讀者的期待視野,擴大了讀者的審美情趣。

      同時,在翻譯其他沒有特別強烈的文化、傳統(tǒng)思想背景的武功招式時,閔福德教授力圖做到譯文讀者對“異質(zhì)”的期待與接受能力的平衡,縮小譯本與譯文讀者的審美距離,以達到視野融合的效果。如將“擒拿手”翻譯成catch-can。Catch-can是西方流行的自由式摔跤,二者在動作招式上有一定的共同點。西方讀者對擒拿概念缺少實際生活中的真切領(lǐng)悟和體驗,如果將其簡單的進行音譯或直譯,勢必使譯文讀者不知所云,將其翻譯成catch-can雖然不夠精準(zhǔn),但整個作品的中國文化和功夫背景會使得譯文讀者對這種中國式的catch-can產(chǎn)生好奇,并去探索“大擒拿手(Greater Catch-Can)”與“小擒拿手(Lesser Catch-Can)”之間的區(qū)別,[11]使譯文讀者在閱讀小說之外,還獲得了探索中國武術(shù)文化的樂趣,拓展了譯文讀者的期待視野,提高了其對中國武術(shù)文化的審美情趣。又如將“化骨綿掌”翻譯為the soft karate。在原文中,此掌法特點在于使人骨骼逐漸變軟甚至斷裂。譯文中karate(空手道)為西方流行的一種搏擊術(shù),這樣翻譯避免了譯文讀者對于中國功夫“掌”的困惑和不解,用西方讀者熟悉的文化意象加以釋義和替換,易于譯文讀者的理解和接受,同時在前面用soft crush加以修飾,將“化骨”的特點表現(xiàn)了出來,傳遞了此招式的精髓,使譯文讀者對karate的期待視野做出調(diào)整,矯正并擴展自己的期待視野,實現(xiàn)對新文化現(xiàn)象的理解和接納。

      (二)俠義精神的翻譯

      俠文化是體現(xiàn)中國文化本質(zhì)的一部分,是俠和義的統(tǒng)一,《鹿鼎記》繼承了金庸小說歌頌俠義精神的一貫風(fēng)格,文中多有關(guān)于“俠”精神及行為的描述,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有俠義、義氣、義憤、仁義、忠義、仗義等形式。俠文化不同于日本的武士精神和英國的騎士精神,是中國文化中獨具特色的一部分,為使譯文讀者對其有清晰準(zhǔn)確的理解,實現(xiàn)譯文和讀者的視野融合,閔福德教授對其的闡釋比較具體、明晰、多元。據(jù)統(tǒng)計,閔福德在《鹿鼎記》的英譯本中對俠文化的闡釋多達21種。[2]以“義氣”一詞為例,在《鹿鼎記》一本中就有honour,duty,noble,brotherly concern,friendship,obligation等6種譯法。[2]

      如:例1. 那孩子道:“他媽的,殺就殺,我可不怕,咱們好朋友講義氣,非扶你不可?!盵12]

      "Tuck them!" cried the boy. "Let them kill me! I'm not scared. I'm talking about honour! Friends should stick together, and I'm sticking by you."[9]

      這是茅十八在揚州妓院和鹽販打斗受傷后,韋小寶與他的對話。其中“義氣”指的是江湖上好漢的行事風(fēng)格,是一種令人敬佩的風(fēng)范,西方讀者雖不能理解“義氣”的精神內(nèi)涵,卻對honour的精神實質(zhì)有充分的理解,這樣譯者充分考慮了讀者的接受能力,適當(dāng)縮小了審美距離,很好的實現(xiàn)了譯文和讀者的視野融合。

      例2. 但他聽過不少俠義故事,知道英雄好漢只交朋友,不愛金錢,……大聲道:“咱們只講義氣,不要錢財……”[12]

      But many were the stories he'd heard told of Heroes Brave and True, the Brothers of River and Lake, or the "kungfu fraternity" as they sometimes called themselves, and in every story the real heroes valued friendship above everything else, they didn't care a fig for money.…… "what matters to us," he declared proudly, "is Honour and Chivalry. Money is nothing.……"[9]

      這里譯文將“義氣”翻譯為Honour and Chivalry,在honour的基礎(chǔ)上加上譯文讀者認知結(jié)構(gòu)中熟悉的chivalry,來表現(xiàn)二人之間的情分,融合了原文文本與譯文讀者的視野,促進了譯文讀者理解和接受中國俠文化。

      例3. 康熙怒道:“你心中向著反賊,那是順逆不分,目無君上,還說講義氣?”[13]'How can you talk about being loyal,' said Kang Xi,'when you spend your life thinking of ways to act against your Emperor?'[14]

      例4. 可是他們?nèi)四目喜活櫫x氣?方怡身上有傷,難以動手,韋小寶和沐劍屏都拔出兵刃,便要來夾擊。[13]

      But escaping was not at all what they had in mind. Fang Yi was still too weak to fight, but the Little Cuntess and Trinket immediately drew their swords and joined the fray.[14]

      例3根據(jù)上下文把“義氣“譯為loyal,例4通過主/述位的轉(zhuǎn)換把“可是他們?nèi)四目喜活櫫x氣”譯為But escaping was not at all what they had in mind。根據(jù)接受美學(xué),在翻譯過程中,譯者要注重譯文的可讀性和可接受性,這就要求譯者采取靈活的翻譯策略和方法,充分考慮譯文讀者的接受能力和水平。在以上兩例中,閔福德教授根據(jù)語境和上下文對“義氣”進行意譯,填補了原文中的意義空白,重視譯文讀者的期待視野,實現(xiàn)譯文讀者與原文本的視野融合。

      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閔福德教授在翻譯俠文化負載詞時主要采取了釋義、轉(zhuǎn)換等歸化策略,以保證譯文的可讀性和讀者的可接受性,盡力使譯文讀者獲得同原文讀者一樣的美學(xué)享受。

      (三)粗俗語的翻譯

      文學(xué)作品來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一些粗俗語也會體現(xiàn)在文學(xué)作品中。《鹿鼎記》中,除了一些具有江湖習(xí)氣的人物口中的粗話之外,還有很多體現(xiàn)韋小寶身份特征的粗俗語。在英語中,粗俗語主要是一些不堪入耳、侮辱性的粗鄙罵辭,雖然和漢語中粗俗語所起的的作用相似,但在很多方面卻存在很大差異。在翻譯界,粗俗語的翻譯研究長期受到冷落。然而,作為文化負載詞,粗俗語的翻譯亦有其重要的研究意義。《鹿鼎記》中,對于韋小寶的粗俗語,書中有多處描寫:

      例5. 驀地里大堂旁鉆出一個十二三歲的男孩,大聲罵道:“你敢打我媽!你這死烏龜、爛王八,你出門便給天打雷劈,你手背手掌上馬上便生爛疔瘡,爛穿你手,爛穿舌頭,膿血吞下肚去,爛斷你肚腸。”[12]

      A lad of twelve or thirteen came running into the salon, crying: "You dare hit my mum, you rotten turtle! I hope you're struck by lightning and your hands fall off, I hope your tongue rots, your belly fills with pus, your guts drop out, your—"[9]

      在翻譯此句時,閔福德教授維持了原文句法結(jié)構(gòu),較完整的保留了韋小寶罵人的語言表達。譯文沒有采用歸化的策略一味地迎合譯文讀者將這些罵人的粗俗語簡單翻譯成“fuck, damn, shit, bastard, son of a bitch”等英語中常用的罵人話。原文中“王八”即烏龜,中國人對此很有偏見,衍生出“王八蛋”、“王八羔子”等罵人話。“turtle”在美式俚語中有“膽小鬼、畏縮者”的意思,相當(dāng)于英語的“bastard”或“son of a bitch”。閔福德在這里把“死烏龜、爛王八”翻譯成“rotten turtle”,“天打雷劈”簡譯成“struck by lightning”,英文讀者初見這樣的譯文,感覺與他們?nèi)粘I钪械牧R人方式大相徑庭,不符合他們的既定期待視野,形成一定的審美距離,又不會因為對turtle在其中的內(nèi)涵意義完全不理解而造成審美距離太大難以接受,相反,根據(jù)語境及上下文,西方讀者隨后會在心中引起一探究竟的期待,認為它豐富了自己的審美經(jīng)驗,拓展了自己的期待視野,從而達到了譯文所要傳達的意義及美學(xué)效果。

      例6. 韋小寶肚中暗罵:“他奶奶的,又要磕頭!你辣塊媽媽的皇太后干么不向老子磕頭?”[12]

      "Tamardy!" muttered Trinket silently to himself. "Damn! Hot mother's! More head-knocking! If I had my way this old bag of an Empress Dowager would be knocking her head for me!"[9]

      Tamardy是閔福德教授為翻譯韋小寶口頭語“他媽的、他奶奶的”而自創(chuàng)的音近的組合詞,并在文后對其做出了詳細解釋:tamardy "is a made-up word approximating to the sound of Trinket's favorite term of abuse, which he teaches his friend Misty(Kang Xi) early on, and which Kang Xi delights in using himself, as an antidote to the sheer boredom of Palace discourse. 中國的罵人用詞中經(jīng)常會和對方的媽媽、奶奶、祖母等女性聯(lián)系在一起。而在英語文化中,用言語辱罵對方本人才是常理(如Fuck you)。由于在英文中沒有對等詞,閔福德教授就大膽自創(chuàng)了讀音相近的詞匯,并在書后加以注解。根據(jù)接受美學(xué),譯文讀者的接受程度在意義形成過程中發(fā)揮著主導(dǎo)作用。在閱讀過程中,譯文與譯文讀者相互作用,新的接受形成新的認識,不斷實現(xiàn)視野融合。[15]Tamardy一詞在譯文讀者的期待視野中完全陌生,但根據(jù)上下文和譯文的解釋,譯文讀者完全有能力理解該詞的意義所指。這種翻譯方式充分把握了譯文讀者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適當(dāng)?shù)膶徝谰嚯x,成功實現(xiàn)譯文與譯文讀者的視野融合,拓寬了譯文讀者的期待視野。

      在翻譯這些粗俗語時,閔福德教授以譯文讀者為中心,采取自創(chuàng)等靈活的翻譯策略,促進了譯文讀者對異質(zhì)文化的理解和吸收。在譯文讀者可以探索發(fā)現(xiàn)理解的基礎(chǔ)上,保持適當(dāng)?shù)膶徝谰嚯x,既保留異質(zhì)語言文化特色,又拓寬了譯文讀者的期待視野。

      四、結(jié)語

      接受美學(xué)的視角給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提供了新的空間和思路。翻譯最終是為讀者服務(wù)的,這就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根據(jù)文化交融的程度和讀者的現(xiàn)實接受能力,靈活的選擇翻譯策略和方法,避免因局限于一味的異化或歸化而導(dǎo)致譯文的刻板與失真。本文通過對《鹿鼎記》武俠小說中主要的三類文化負載詞翻譯進行分析,闡釋了接受美學(xué)在翻譯武俠小說中文化負載詞的適用性。在翻譯這些具有民族特色文化負載詞時,為達到讓譯文讀者領(lǐng)略文本樂趣和美學(xué)價值的期望和目的,接受美學(xué)重視譯文讀者的閱讀期待和審美感受,從而實現(xiàn)譯文與譯文讀者的視野融合的觀點,為其翻譯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1]史云來. 武俠小說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D]. 湖南:湖南工業(yè)大學(xué),2012.

      [2]羅永洲. 金庸小說英譯研究——兼論中國文學(xué)走出去[J]. 中國翻譯,2011(3):51-55.

      [3]馬明榮. 論接受美學(xué)與MomentinPeking中國文化負載詞的漢英譯介[J]. 呼倫貝爾學(xué)院學(xué)報,2010,18(6):59-63.

      [4]張廷深. 接受理論[M]. 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33.

      [5]劉鳳梅. 從接受美學(xué)視角論翻譯[J].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5(2):26.

      [6]楊松芳. 接受美學(xué)與翻譯研究[J]. 沈陽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5,29(3):148-150.

      [7]王靜,羅立佳. 從接受美學(xué)及讀者角度論翻譯策略[J]. 湘潭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8,30(2): 134-136.

      [8]劉林玲. 接受美學(xué)視角看林語堂的《浮生六記》[J]. 英語廣場(學(xué)術(shù)研究), 2012(1):38-39.

      [9]Minford J.TheDeerandtheCauldron[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9,89,91,84,250.

      [10]廖七一. 當(dāng)代西方翻譯理論探索[M]. 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232.

      [11]吳叢明. 從《鹿鼎記》英譯本看武俠文化意象的傳遞[J]. 巢湖學(xué)院學(xué)報,2011,13(4):75-79.

      [12]金庸. 鹿鼎記[M]. 廣州:廣州出版社,2008:44,45,41,162.

      [13]金庸. 鹿鼎記[M]. 廣州:廣州出版社,2002b:1521,519.

      [14]Minford J.TheDeerandtheCauldron[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352,137.

      [15]Iser, Wolfgang.TheActofReading:ATheoryofAestheticResponse[M]. Baltimore and London: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8:198.

      AStudyontheTranslationofCulture-loadedWordsinTheDeerandTheCauldron——fromthePerspectiveofReceptionAesthetics

      YIN Pi-an, HAO Lu

      (CollegeofHumanitiesandForeignLanguages,X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Xi'anShaanxi710054,China)

      It is a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in moder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o apply reception aesthetics to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 the translation version with reception aesthetics. With the subject ofTheDeerandTheCauldron, an English version of Louis Cha'a martial arts fictionLuDingjiby John Minford, an analysis was d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to discus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hree types of culture-loaded words: martial arts moves, chivalrous spirit and vulgar language. Therefore,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martial arts fiction, especially for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Reception aesthetics;Martial arts fiction;Culture-loaded words;Translation

      2014-04-17

      尹丕安(1969-),男(漢),陜西西安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語言學(xué)和翻譯理論方面的研究。

      H315.9

      A

      1671-816X(2014)10-1064-05

      (編輯:佘小寧)

      猜你喜歡
      鹿鼎記招式金庸
      針對高考物理計算題,教你增分三招式
      想不到
      等比數(shù)列解題十招式理論與實踐
      名師在線(2018年12期)2018-11-29 21:04:34
      為金庸因一錯字查證道歉叫好
      華人時刊(2018年17期)2018-11-19 00:41:21
      誰是金庸小說第一情圣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2
      金庸的財富江湖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14
      從場域理論看《鹿鼎記》對“江湖”的反叛與再造
      “三大招式”寫開頭
      漫畫無極
      淺談金庸筆下的韋小寶的文學(xué)形象
      嘉祥县| 石家庄市| 西乌珠穆沁旗| 藁城市| 宁南县| 隆昌县| 石渠县| 绥化市| 罗山县| 会理县| 广宗县| 邛崃市| 阳春市| 集安市| 卢湾区| 灯塔市| 山西省| 泾源县| 静宁县| 西畴县| 贵溪市| 伊川县| 淮安市| 吴桥县| 哈尔滨市| 万年县| 定州市| 鸡东县| 海林市| 蒙自县| 盈江县| 娄烦县| 永安市| 桐乡市| 栾川县| 来凤县| 比如县| 成武县| 榕江县| 宁远县| 莲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