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自力
(上海歐華職業(yè)技術學院外語系,上海201422)
美國翻譯評論家尤金·奈達指出:“在任何復雜的話語中,所涉及的人和活動的重要性是不會完全相等的,其中有的是重點和焦點,有的卻是次要的陪襯點。譯者必須把這些特征如實反映在譯文里?!保?]筆者認為,尤金·奈達這里所提到的重點和焦點就是翻譯中的句式重心。
在英漢互譯的過程中,筆者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在傳送句子核心信息時,原語和譯語在語法上所使用的句子成分存在明顯差異。一方面,由于漢語往往將語義重心 (或句式重心)落在主要的句子成分上,其語法和語義之間通常表現(xiàn)出一致性;另一方面,由于英語往往將語義重心 (或句式重心)落在次要的句子成分上,其語法和語義之間則表現(xiàn)出非一致性。因此,譯者需要采用“句式重心移位”的翻譯法,在保持原語語序的情況下準確體現(xiàn)原語的核心信息,并保持譯語表達的習慣性和流暢性。
移位翻譯法也稱為“倒裝法”,指在翻譯過程中對句子成分的位置或分句的位置采用倒裝方式來表達的轉換技巧。許鈞在《蘇聯(lián)翻譯理論》一書中指出:“移位翻譯是在譯語中變動原文句子成分的位置或順序。移位的成分一般是詞匯、詞組、復合句中的分句和話語中的獨立句。”[2]
西仁·庫爾班等在《翻譯理論講座》一書中指出: “倒裝法是指突破原文前后分句的次序排列,然后進行翻譯,以便更好地表達原意,使譯文通順、流暢?!保?]
史震天在《漢維互譯實用教程》一書中指出:“轉換是雙語翻譯中常用的變通手段,也是為獲得語義對應的必不可少的應變對策,而失去形式則常常是對應帶來的必然結果。”[4]
劉宓慶在《當代翻譯理論》一書中指出:“翻譯涉及的是從形式到內容、從語音到語義,從達意到傳情,從語言到文化的多層次、多方位的語際轉換?!保?]
由此可見,國內相關論著對移位翻譯法的界定大都涉及“詞序調整”、“語序調整”等變通或轉換形式進行的移位翻譯,而對于不調整詞序或語序,直接采用“語法轉換”、“句式調整”等變通或轉換形式進行的“句式重心移位”論述甚少。
“詞匯重心移位”有時也稱作“逆向翻譯法”,它是對詞匯、詞組的順序進行簡單調整或顛倒的翻譯形式,通常是將原語修飾語和中心詞的位置進行互換,使譯文更符合譯語讀者的表達習慣,如:漢語的“南部農(nóng)業(yè)地區(qū)”,英譯為“the agricultural south”;英語的“exhibition flight”漢譯為“飛行表演”等。同時,“詞匯重心移位”可以更好地突出句子語義的重心,如:英語句子“In the last few years,there has been a move toward less pay,harder work and fewer benefits”,可譯成漢語“過去的幾年里出現(xiàn)了工資越來越低、活兒越來越苦、福利越來越少的趨向?!?/p>
“句式重心移位”指在翻譯過程中對句子結構的形式進行轉換的翻譯形式,通常是將原語和譯語的中心結構與輔助結構相互調換,通過結構的“降格 (degradation)”使原語的中心結構轉換為譯語的輔助結構;同時,通過結構的“升格(elevation)”使原語的輔助結構轉換為譯語的中心結構。這里的中心結構指主要句子成分 (如謂語、漢語兼語式結構的后一個謂語或英語非謂語所擔任的賓語補足語等)所在的結構;輔助結構指次要句子成分 (如定語或狀語)所在的結構。可見,“句式重心移位”不是對于詞組或短語內部的詞序或語序進行簡單的轉換,也不是對單一的句子成分進行簡單的轉換,而是通過“語法轉換”(即在中心結構與輔助結構之間進行的句子成分轉換)的方式對原語的句型進行調整或轉換的句式結構移位。
“句式重心移位”的作用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1)更好地傳達原語的核心信息;2)更好地理順譯語的語法關系;3)更好地體現(xiàn)譯語的表達習慣。
“詞匯重心移位”與“句式重心移位”的差異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1)“詞匯重心移位”調整詞序或語序,而“句式重心移位”不調整詞序或語序;2)“詞匯重心移位”不改變調整部分的句子成分,“句式重心移位”改變調整部分的句子成分;3)“詞匯重心移位”不改變句子類型或句式結構,而“句式重心移位”改變句子類型或句式結構。
英漢在語言結構和表達習慣上存在明顯差異,英語是“形合”語言,漢語是“意合”語言。英漢“形合”與“意合”的差異及其對語法關系、語義關系、句式關系的影響是“句式重心移位”產(chǎn)生的重要依據(jù)。
英語在語法結構上注重“多級疊加”,在語法層次和形式上呈現(xiàn)多樣化,除謂語擔任主要成分以外,還包括由從句、非謂語短語以及介詞、形容詞或副詞短語等三個不同層次和形式的修飾語所擔任的次要句子成分;漢語在語法結構上注重“同級連動”,在語法層次和形式上呈現(xiàn)頻繁使用謂語的單一化特點,信息之間常通過“復合句中的分句和話語中的獨立句”來表達。因此,英漢互譯時常需要在結構上進行“多級疊加”與“同級連動”的互相轉換。
英語在語義上強調“聚合關系”,句中修飾語功能活躍,語義的重心經(jīng)常落在修飾語上;漢語在語義上強調“邏輯關系”,句中謂語功能活躍,語義重心經(jīng)常落在謂語上。因此,英漢互譯時常需將“聚合關系”與“邏輯關系”互相轉換,即在英譯漢時要分析修飾語及其中心語之間隱含的并列、遞進、因果、轉折、讓步等邏輯關系,譯成漢語相應的復合句或獨立分句;在漢譯英時常常又需要將漢語復合句或獨立分句聚合成英語的從句、非謂語短語以及介詞、形容詞或副詞短語等不同的修飾語[6]。
英語在句式上注重“閉合形式”,句子主體結構先出來,一般比較簡潔,句子次要結構后出來,常常比較復雜;漢語在句式上注重“開放形式”,分句比較多,句式整齊而靈活。因此,英漢互譯時常需通過以上語法轉換和語義轉換的方式,進行英語“閉合形式”與漢語“開放形式”的同步互換。
英語的次要句子成分往往表達句子語義上的核心信息,漢語的次要句子成分往往表達句子語義上的輔助信息;英語的主要句子成分往往表達句子語義上的輔助信息,漢語的主要句子成分往往表達句子語義上的核心信息。譯者應根據(jù)兩種語言在語義和語法上的關系,采用句式重心移位法,準確地表達原語的信息內容。
“句式重心移位”中需要轉換的句子成分通常包括以下四種:1)英語基本修飾語 (即由英語基本詞性構成的修飾語,如介詞、形容詞或副詞短語)與漢語謂語的相互轉換;2)英語非謂語動詞與漢語謂語的相互轉換;3)英語定語從句與漢語謂語的相互轉換;4)英語狀語從句與漢語謂語的相互轉換。
1.英語介詞—漢語謂語
(1)英語介詞與漢語謂語的轉換。
例1 An American investor can usually make a stock purchase by paying 50 percent down and getting a loan on the remainder.
譯文美國投資者在購買股票時,通??梢韵雀?0%的訂金,余下的額度則依靠貸款支付。[7]
從語義特征上來看,英語原句的核心信息不是謂語 (make a stock purchase)所表達的行為本身,而是修飾語 (即介詞短語by paying 50 percent down and getting a loan on the remainder)傳送的內容。
從語法特征上來看,以上介詞短語by paying…在句中作為狀語,屬于句式中的次要成分。譯文采用句式重心移位法,將其譯成漢語的謂語“通??梢韵雀?0%的訂金,余下的額度則依靠貸款支付”,將英語的謂語譯成漢語作為修飾語的偏句“美國投資者在購買股票時”,通過英漢句式在結構上產(chǎn)生“升格”與“降格”的移位,以及英漢句子成分在主次關系上的相互轉換,清晰地表達了原語的核心信息。
例2 While today’s seniors complain about reduced benefits,the next generation of retirees may look back on their parents’pension checks with envy.
譯文雖然今天的老年人抱怨養(yǎng)老金福利遭到削減,但是,當下一代退休人員回過頭來看到他們父輩的養(yǎng)老金支票時,他們也許會羨慕不已。[8]
譯文反映了英語“聚合關系”與漢語“邏輯關系”在語義上的互相轉換。英語原句的核心功能是突出信息的“轉折關系”,分別由第一個分句的動詞complain和第二個分句中的介詞短語with envy來體現(xiàn);從語法特征上說,英語介詞短語with envy在句中只是作為修飾語的狀語。譯文根據(jù)漢語的“意合”特點,突出信息在邏輯上的“轉折關系”(雖然……但是……),同時將英語作為次要成分的介詞短語with envy譯成漢語的謂語“也許會羨慕不已”,而將英語謂語信息譯成次要成分,即作為時間狀語的漢語偏句“當下一代退休人員回過頭來……”
(2)漢語謂語與英語介詞的轉換。
例3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深化重要領域改革。
譯文To complete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we must, with greater political courage and vision,lose no time in deepening reform in key sectors.
漢語謂語“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在句中作謂語,是主要成分,英語譯為次要成分 (介詞短語in deepening…),而漢語次要成分 (作為狀語的修飾語“不失時機地”)則通過句式重心移位譯成英語謂語must…lose no time,這樣不僅準確地體現(xiàn)了譯語的表達習慣,也理順了語法關系。如果將“不失時機地深化重要領域改革”譯為deepen reform in key sectors in no time,則句子的語法和語義關系都可能因句中介詞短語過多而混淆不清,影響譯文的流暢和優(yōu)美。
2.英語形容詞—漢語謂語
(1)英語形容詞與漢語謂語的轉換。
例4 Federal Reserve encouraged banks to make careful and prudent lending decisions,given that higher loan default rates were appearing in several areas of the country.
譯文由于美國好幾個地區(qū)出現(xiàn)日益頻繁的拖欠貸款現(xiàn)象,美聯(lián)儲要求銀行在做出貸款決定時必.須小心謹慎。
本句中 Federal Reserve…make careful and prudent lending decisions在語法上為“主+謂+賓+賓補”結構,相當于漢語兼語式結構,其中banks to make careful and prudent lending decisions為復合賓語,相當于漢語兼語式結構中的主謂詞組。復合賓語中的語義核心是作為修飾語的形容詞短語careful and prudent。因此,譯文采用句式重心移位法,將其譯成漢語謂語 “……必須小心謹慎”并置于句尾,而復合賓語中的補足語 (動詞不定式to make…decisions,即漢語第二謂語)則相應譯成次要成分,作為時間狀語的漢語偏句 “(銀行)在做出貸款決定時”,體現(xiàn)了英漢在語義上“聚合關系”與“邏輯關系”的相互轉換。
(2)漢語謂語與英語形容詞的轉換。
例5 與男性職工相比,女性職工對于退休的態(tài)度往往更加積極、更加樂觀。
譯文Female workers tended to have a more favorable and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retirement than male workers.
本句將漢語句中表示核心信息的謂語(“往往更加積極、更加樂觀”)譯成英語作為修飾語的形容詞短語more favorable and optimistic,體現(xiàn)了英語“形合”、語言結構緊湊、用語精煉、修飾語活躍的表達習慣。
1.英語非謂語動詞—漢語謂語
例6 Later,it was the man who worked with his head to achieve success in business and industry who was looked up to.
譯文后來,通過腦力勞動在工商界獲得成功的人士才成為人們仰慕的對象.
從語法上來看,英語的謂語worked with his head雖然是語法重心,但語義重心是非謂語動詞to achieve success in business and industry。因此,本句將worked with his head譯成漢語介詞詞組,而將英語的非謂語動詞to achieve success in business and industry譯成漢語的謂語動詞詞組“在工商界獲得成功”,通過句式重心移位,有效地傳達了原語的核心信息。
2.漢語謂語—英語非謂語動詞
例7 我們要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讓廣大勞動者各盡所能、各得其所。
譯文We will work tirelessly to create more job opportunities and to enable workers to tap their full potential and find suitable jobs.
從語義特征上來看,漢語原句的核心成分是信息量較大、句子結構較復雜的謂語動詞詞組(“創(chuàng)造……”),而不是介詞詞組“通過……努力”。
從語法特征上來看,漢語的狀語(“通過……努力”)統(tǒng)領全句,英譯漢不能僅根據(jù)英語語法的一般結構,將其簡單地譯成修飾語 (介詞短語“through consistent efforts”)而放置在句尾。如果那樣處理,讀者便難以辨清該介詞短語究竟修飾哪一個動詞,甚至可能錯誤地將其視為定語,因為在修飾語之前有create,enable,tap,find等四個不同的動詞。
為了理順語法關系,譯者對核心信息進行句式重心移位的處理,即:根據(jù)英語語義表達的習慣和語法關系呈現(xiàn)的脈絡,將漢語的謂語動詞詞組巧妙地譯成英語的次要成分 (非謂語作狀語,置于謂語之后),而將漢語的狀語(“通過……努力”)譯成英語的主要成分 (謂語),置于非謂語動詞之前。
1.英語定語從句—漢語謂語
例8 The seller must deliver goods which are of the quantity,quality and descriptions required by the contract and which are contained or packed in the manner required by the contract.
譯文賣方交付的貨物必須符合合同所規(guī)定的數(shù)量、質量和規(guī)格,并按照合同所規(guī)定的方式裝箱或包裝。
本句將英語的復合句轉換成漢語的簡單句。為了避免因修飾語過長而造成的語流不暢,突出修飾語體現(xiàn)的核心信息的地位,譯者將語義重心從英語主句的謂語must deliver移位到從句的謂語are of…所表達的信息上。移位時仍保留英語主句謂語的構成形式 (即含情態(tài)動詞must),譯成漢語是“必須符合……”,準確地再現(xiàn)了原語的信息內容和語氣特征。
例9 There is a growing number of economists who believe today’s brutally tough labor market is not a temporary American phenomenon.
譯文越來越多的經(jīng)濟學家認為,當今勞動力市場的慘狀并不是美國一家暫時的現(xiàn)象。
本句將英語的復合句轉換成漢語的簡單句。譯文既采用了“詞匯重心移位”,又采用了“句式重心移位”。首先,采用“詞匯重心移位”,將brutally tough labor market譯成“勞動力市場的慘狀”,以體現(xiàn)詞組中tough這個詞的核心語義地位;其次,利用“句式重心移位”,將原文定語從句的謂語轉換成譯文的謂語動詞,使譯文句子的結構重心由原文的主句移位到其修飾語上來。
2.漢語謂語—英語定語從句
例10 我們所需要的教育制度是讓學生能夠應對一個富有挑戰(zhàn)的社會,讓學生成為國家建設的積極參與者,而不是教學生不用大腦去完成少數(shù)可以量化的任務。
譯文We need an education system that prepares children for a challenging world in which they become active participants in their endeavors to build the country,not one that teaches them to do a limited number of measurable tasks unthinkingly.
本句采用“主+謂+賓+修飾語部分”的句式結構,將漢語的主要成分 (謂語)譯成英語的次要成分 (作為修飾語的定語從句),體現(xiàn)了譯語的表達習慣,突出了句子的核心信息。
1.英語狀語從句—漢語謂語
例11 All new cars are built so that they can only take unleaded gas.
譯文所有新制造的汽車只能使用無鉛汽油。
本句將英語的復合句轉譯成漢語的簡單句,突出英語狀語從句隱含的核心信息。
2.漢語謂語—英語狀語從句
例12 我們將為農(nóng)村中小學班級配備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讓廣大農(nóng)村和偏遠地區(qū)的孩子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
譯文We will provide multimedia distance learning facilities for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o that children living in the vast rural and remote areas have access to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譯文通過漢英在語法結構上“同級連動”與“多級疊加”的轉換,把原文的連動句轉換成英語的復合句,從而使語義重心從漢語第二謂語移位到英語的狀語從句,也使譯文更加流暢。
綜上所述,“句式重心移位”在傳送原文核心信息、理順譯文語法關系、體現(xiàn)譯文表達習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成為英漢互譯中“詞匯重心移位”的有益補充?!熬涫街匦囊莆弧痹谡Z義上更多地考慮原文的重心,在表達上則更多地考慮譯文的習慣,移位過程中不僅使原語和譯語在句式的結構形式上進行移位,而且在謂語的語氣形式上進行移位?!熬涫街匦囊莆弧狈从吵鲈Z和譯語在語法、語義上體現(xiàn)“靈活對應”的必然性和“功能等效”或“有效傳送”的必要性。因此,在英漢互譯中,譯者不僅要分析原語和譯語的語法關系或句子成分,而且要分析兩種語言的語義關系、句式結構、語氣特點,正確處理語法關系、語義關系,通過句式重心的有效移位,保證譯語表達的準確、通順、流暢。
[1]Nida E A.The Sociolinguistics of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M].Brussels:Editions du Hazard,1996.
[2]許鈞.蘇聯(lián)翻譯理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西仁·庫爾班.翻譯理論講座[M].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wèi)生出版社,2002.
[4]史震天.漢維互譯實用教程[M].烏魯木齊:新疆教育出版社,1999.
[5]劉宓慶.當代翻譯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6]楊自力.會展英語翻譯[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7]孫萬彪,王恩銘.高級翻譯教程[M].第四版.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8]孫萬彪.中級翻譯教程[M].第三版.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9]陳蘇東,陳建平.商務英語翻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