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煜,薛 玉
(濰坊恒聯(lián)玻璃紙有限公司, 山東 濰坊 261100)
眾所周知,廢紙作為一種潛在的纖維原料來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廢紙回收利用不僅可以減少木材的砍伐,保護森林資源,而且可以節(jié)能、降耗、減污、增效。提高廢紙的回收利用率是我國造紙工業(yè)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措施之一。但在廢紙回收過程中也必須采用無廢或低廢方案預防污染,降低對環(huán)境的污染負荷,減輕污染治理的難度,最終使廢紙回用實現(xiàn)清潔生產(chǎn)。近年來,廢紙?zhí)幚砑夹g不斷改進和完善,廢紙的回收率和利用率逐年增長。中國對造紙原料結構進行了調(diào)整,雖然還未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但木漿和廢紙漿的比例逐年提高,非木漿的比例逐年下降。雖然廢紙回收量在逐年提高,但與發(fā)達國家相比,差距還較大。我國箱板紙、瓦楞紙回收率較高,舊報紙、舊雜志紙、辦公廢紙回收率相對較低。我國廢紙回收率低,除了回收體系不完善以外,主要還是回收技術比較落后。
近十幾年來,二次纖維的利用率有了很大的增長,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纖維資源。作為廢紙回用的關鍵技術脫墨也正進行著巨大的變革,由最初的堿法脫墨,發(fā)展到表面活性劑脫墨以及最新的酶法脫墨。不同的廢紙由于其原料、油墨和印刷方式的不同,故需采用不同的脫墨技術。
脫墨是根據(jù)油墨的特性,采用合理的方法來破壞油墨粒子對纖維的粘附力,即通過化學藥品、機械外力和加熱等作用,將印刷油墨粒子與纖維分離,并從紙漿中分離出去的工藝過程。脫墨的整個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3個步驟:
(1)疏解分離纖維;
(2)使油墨從纖維上脫離;
(3)把脫出的油墨粒子從漿料中除去。
廢紙脫墨過程中脫墨化學品使廢紙上印刷油墨的表面張力降低,從而產(chǎn)生潤滑、滲透、乳化、分散等多種作用,而機械、化學和熱協(xié)同作用才能使纖維上的油墨脫除干凈[1]。
紙張種類多樣,但常用于脫墨的有廢新聞紙、廢舊雜志紙和混合辦公廢紙等。
油墨是一種穩(wěn)定的膠體分散體系。它的主要成分,即油墨的主劑是由作為分散相的顏料和作為連接相的連接料所組成,此外,還含有一些填料和附加料等助劑。顏料賦予油墨以顏色,連接料是顏料的載體,在印刷過程中,連接料攜帶著顏料粒子從印刷機的墨斗經(jīng)墨輥輾轉(zhuǎn)轉(zhuǎn)移到承印物表面而形成墨膜,固著、干燥并粘結在承印物上[2]。
廢紙脫墨要除去的油墨粒子是連接料、顏料而形成的微小粒子,而這與油墨干燥性和墨膜特性有關,恰恰又是連接料的特點,因此,連接料對廢紙脫墨的影響最大。脫墨的難易程度,主要取決于油墨連接料的性質(zhì)。連接料的成分比較復雜,有油型連接料、樹脂型連接料和有機溶劑。油型連接料主要為植物油和礦物油,由于含有不飽和鍵,所以通過空氣中氧氣的作用發(fā)生交聯(lián),固化成膜,具有良好的附著力和一定的抗水性,但在堿性溶液中容易水解、皂化,因此脫墨較容易。樹脂則有天然樹脂和合成樹脂,天然樹脂中的石油瀝青、松香改性樹脂和合成樹脂中的醇酸樹脂抗水性低,在堿溶液中易被除去,而聚酰胺類樹脂經(jīng)固化后,發(fā)生交聯(lián)成為堅固的體形結構,耐堿性大大增加,傳統(tǒng)的堿法脫墨工藝幾乎不起作用。有機溶劑也是油墨連接料中的主要成分,當油墨轉(zhuǎn)移到紙張上以后,揮發(fā)性大的溶劑迅速揮發(fā),揮發(fā)性小的溶劑,依毛細管作用滲入紙張內(nèi)部,這樣就使得存留在紙張表面的樹脂連接料和顏料粒子固著在紙張表面并干燥。附加料則是為改善某些性能而附加的一些填料,為增塑劑、稀釋劑等[3]。
隨著印刷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新的印刷技術所采用的油墨(習慣上把顯像劑也稱為油墨)在組成和性質(zhì)上與傳統(tǒng)油墨存在很大的差異。如激光印刷和靜電復印等是非打擊印刷,或者說是電子照像,由熱或熱壓結合將顯像劑熔化,聚合在紙頁上成像。這些油墨與采用紫外線或紅外線固化的油墨的共同特點是油墨粒子的尺寸大,分布范圍廣,比重與水接近,且粘性強,其連接料與纖維間結合牢固(既有物理連接,又有化學連接),很難剝離和分散,多數(shù)對化學處理不敏感。傳統(tǒng)的脫墨技術顯然不能滿足這類廢紙的脫墨要求。目前,國際上已開發(fā)應用了一些針對這些油墨的新的脫墨方法。
油墨粒子的去除是廢紙利用的關鍵之一。傳統(tǒng)的方法有兩類:一類是采用浮選法、洗滌法或浮選洗滌相結合的方法除去,另一類是通過篩選和離心凈化的方式除去。它們的作用原理各不相同。浮選法是利用潤濕性不同來分離,對粒徑為10~100 nm的油墨粒子去除效果最佳。洗滌法是用水洗使雜質(zhì)通過孑口直而除去,能有效地去除粒徑小于10 nm的油墨粒子。篩選是通過粒子的大小和挺度不同來分離雜質(zhì)。離心凈化則主要是根據(jù)比重的不同來分離。采取哪種方式,是單一還是組合以及如何組合,取決于剝離纖維后的油墨粒子的尺寸分布,同時還與回收纖維的性質(zhì)、油墨的特性、需除去的雜質(zhì)量以及紙漿的用途等密切相關。
(1) 蒸汽爆破法的原理:蒸汽爆破法是BC(BlackClawson)公司和Reeou公司已開發(fā)應用了一種新的連續(xù)式蒸汽爆破工藝。該工藝是采用一個同軸給料器,通過往復式缸體將廢紙壓成塞狀,然后連續(xù)進入高壓蒸汽室。蒸汽室中的螺旋輸送裝置再將料塞送入高溫空氣壓縮區(qū)。物料在蒸汽室中的停留時間是可變的。廢紙料塞通過蒸汽室后,在螺旋輸送機和放料閥的作用下,瞬間減壓,產(chǎn)生爆破,使廢紙解離成纖維,同時將油墨分散。
(2)蒸汽爆破法的優(yōu)點:該法的主要優(yōu)點在于可將油墨粒子分散成便于洗滌除去的微小顆粒,且纖維解離時,可不加或少加化學品。此外,它還能解決石蠟、松香、膠粘劑、熱熔物等難以除去和激光打印、靜電復印等油墨難以分散的問題[4]。J.R.Mentz對比了蒸汽爆破法與常規(guī)脫墨法處理混合辦公廢紙的脫墨效果。蒸汽爆破法處理后紙漿的白度為54.4%G.E.,常規(guī)脫墨法紙漿的白度為57.0%G.E.。雖然爆破法紙漿的白度較低,但油墨的粒徑在5~25 μm之間,用洗滌法即可除去[5]。
(1) 超聲波法脫墨的原理:超聲波是人耳不能聽見的聲波,頻率為1.6×104~2.0×108Hz,超聲波脫墨是利用空穴作用來完成的。當聲波傳過物質(zhì)時,物質(zhì)分子將會在聲波傳播方向上發(fā)生振動,周期性的壓力變化將導致液體中發(fā)生空穴作用,或形成直徑為0.1~0.2 mm的細小氣泡。當氣泡受到超聲波作用時,不斷吸收超聲波周期性壓縮和膨脹所產(chǎn)生的能量,迅速增大,繼而爆破。破裂的氣泡將能量傳遞給纖維,使纖維產(chǎn)生劇烈的振動和相互摩擦,從而使油墨粒子松弛,并脫離纖維表面,還可使油墨粒子自行碎解。
(2)超聲波脫墨的優(yōu)點及實例。
①美國SUNY-Syracuse州的Turai和Teng[6]以及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Long beach的Naim-pally[7]等人采用一種聲納裝置,即液體哨聲超聲波發(fā)生器,產(chǎn)生頻率為22.5 kHz的超聲波。在脫墨和提高抗張強度、耐破度、伸長率等紙張性能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但沒有對激光打印紙進行研究。Norman和Sell等人探索了用機電設備產(chǎn)生的超聲波對激光打印紙脫墨的可行性。頻率分別為22 kHz、34 kHz和54 kHz的超聲波可以對不同粒徑范圍的油墨粒子產(chǎn)生作用,超聲波極大地減少了大粒子的數(shù)量,增加了小粒子的數(shù)量。碎解后的油墨粒子可以很容易地通過洗滌法和浮選法除去。研究表明:超聲波可以裂解和松弛激光打印油墨和普通油墨,用不同頻率的超聲波可以脫除各種大小的油墨粒子,因此,該方法可望單獨用來處理激光打印紙,或者更可能用來對混合辦公廢紙進行處理。
②Scott和Gerber用超聲波對靜電復印紙進行了脫墨研究,先采用500W壓電傳感器(Piezoelectric transducer)產(chǎn)生的超聲波,考察了超聲波強度、循環(huán)次數(shù)、pH值、漿濃和孔徑等因素對苯乙烯-丁二烯油墨和苯乙烯-丙烯酸酯油墨脫除的影響。通過試驗證實了超聲波能量能將墨粒大小降低至可用常規(guī)浮選除去的水平,溫度、pH值、漿濃和超聲波強度對脫墨有顯著影響??紤]到壓電傳感器比較貴,又采用一種連續(xù)順流超聲波系統(tǒng)(the continuous,flow-through ultrasoundsystem),研究發(fā)現(xiàn):pH值和循環(huán)處理的次數(shù)是影響脫墨的關鍵因素。最佳pH為4~6,而不是常規(guī)脫墨的堿性條件;循環(huán)次數(shù)增多,粒徑減小增加,而漿濃影響不大。工業(yè)化應用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③浮選脫墨前進行超聲波處理,可以將靜電復印和激光打印油墨粒子的尺寸降低到可適于浮選的程度。與水力碎漿脫墨相比,超聲波脫墨的廢紙漿白度較高,強度較好。超聲波的作用使纖維的細化程度增加,游離度降低,紙漿強度性能改善,而能耗相近或略低[8]?,F(xiàn)在廢紙回收已不再將激光打印紙與普通的辦公紙相分離,用超聲波脫墨技術可能成為一項最有效的措施。
生物脫墨主要是利用酶作用于纖維,使纖維和油墨分離然后再結合浮選洗滌的方法,除去油墨分子以達到脫墨的效果。常用的生物酶有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聚木糖酶、漆酶等。多數(shù)睛況下是將幾種酶混合使用。
(1)生物脫墨的原理:酶法脫墨的機理研究較少,其機理尚未十分清楚。大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酶脫墨主要是利用酶的生物催化作用,進攻油墨或纖維的表面,與纖維表面上的細小纖維發(fā)生作用從而產(chǎn)生剝皮作用,破壞了纖維網(wǎng)狀結構中纖維素大分子上的連接應力點,改變了纖維表面或油墨粒子附近的連接鍵,使得油墨和纖維的連接變得松弛,然后在機械力的作用下,油墨粒子被分散成一定大小的粒子從纖維表面分離下來;再用浮選法或是洗滌法將分離下來的油墨粒子從紙漿中除去,從而達到脫墨的目的[9]。還有一種解釋是機械力作用使得纖維與油墨結合的部位突起,提高了酶的可及度,從而使得酶更容易與纖維作用而將油墨粒子從纖維上脫落下來[10]。
(2) 酶法脫墨的優(yōu)點:與化學脫墨法相比,生物酶脫墨具有很多優(yōu)點?;瘜W法脫墨時,不同的脫墨劑作用不同且有些脫除的油墨種類有限,脫墨效果與廢紙的種類、加料順序、溫度等條件有很大關系,大多數(shù)脫墨劑為堿性,脫墨時漿料的pH需要控制在堿性,對環(huán)境的污染大,增加了廢水處理的難度。酶法脫墨不僅適用于任何油墨,處理后的紙漿白度高,而且酶脫墨后的紙漿的游離度、物理性質(zhì)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使用的化學藥品少[11],既節(jié)省了化學藥品又降低了白水中COD和BOD的含量,且漿損少、纖維得率高[12]。
(3)酶法脫墨的發(fā)展:酶法脫墨(Enzymatic deinking)是現(xiàn)階段廢紙脫墨研究的熱點,1994年以前主要集中在廢新聞紙的脫墨,近年來轉(zhuǎn)向含有較多靜電復印紙和激光打印紙的辦公廢紙的脫墨研究。
酶法脫墨在實驗室中已獲得了肯定結果,有的已成功地進行中間試驗和工廠試驗,但至今尚未見工業(yè)化生產(chǎn)的報道。法國Baret等人用中性纖維素酶對MOW進行脫墨,經(jīng)堿性化學品處理后,再用中性纖維素酶進行后處理,紙漿白度和油墨的去除率得到進一步提高。并且認為,無任何其他化學預處理的紙漿不宜使用中性纖維素酶處理。美國林產(chǎn)品實驗室[USDA’S Forest Products Laboratory(FPL)]對混合辦公廢紙進行酶脫墨的研究,結果表明:纖維素酶能提高不含磨木漿非接觸印刷廢紙的脫墨效率,而且中性和堿性纖維素酶比酸性纖維素酶效果好。這兩種酶的中試結果與實驗室結果一致,例如,其中一種酶在實驗室脫墨效率為96%,中試的結果為94%。最近,他們用纖維素酶連續(xù)處理2300kg100%的激光印刷辦公廢紙,紙漿殘留油墨粒子大大減少,紙漿白度和游離度增加,而紙漿的強度和纖維長度未受影響。
丹麥科學家也用他們研制的中性纖維素酶對復印紙進行了多次脫墨試驗,取得了與FPL一致的研究結果。Jobbins等指出,酶與表面活性劑進行生物脫墨是一項有利于環(huán)境且有助于提高效能的新工藝,可成功地用于辦公廢紙的脫墨,以生產(chǎn)高級印刷書寫紙等高檔產(chǎn)品。研究結果還表明,酶對過氧化氫有高度的忍受能力,但活性氯的存在會使酶失活。試驗結果與實驗室結果一致。Franks用堿性纖維素酶處理復印紙和激光打印紙,結果表明,酶脫墨漿白度比對照樣品有較大提高(約提高4%ISO),殘余油墨(塵埃度)比對照減少94%,紙漿的游離度和強度性能略有提高。這些紙主要由漂白針葉木化學漿組成,酶處理對纖維長度分布也產(chǎn)生了影響。他們還對比研究了單組分和多組分纖維素酶對MOW的脫墨效果,結果表明,這兩種酶對紙漿白度的提高和塵埃的減少具有相似的規(guī)律。因此,把白度作為脫墨效果的評價標準是合適的。研究還顯示,多組分纖維素酶系統(tǒng)中,單組分酶對不含磨木漿的非接觸印刷紙的脫墨起主要作用。
Heise等人報道了酶對非接觸印刷紙脫墨的生產(chǎn)試驗結果。少量的商品酶與表面活性劑共同使用使脫墨效率大大提高。酶脫墨漿的白度比對照漿提高了2%ISO,紙漿的濾水性能和強度也有所改善,酶脫墨廢水的耗氧量和毒性也比對照廢水要低。彭再忠、王高升等人利用纖維素酶處理非接觸印刷廢紙,再用常規(guī)的浮選方法脫除油墨[13-15]。結果表明,在脫墨過程中添加表面活性劑和酶制劑均能提高脫墨效果,酶制劑和表面活性劑配合使用時效果更佳,表明表面活性劑能改善酶脫墨的效果。由于非接觸印刷紙具有較高的施膠度,加入表面活性劑使纖維親水性增強,易于酶的進攻,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還有助于酶分子從反應底物上解吸,增加酶活力。中性脫墨較堿性脫墨效果好。
總之,酶法脫墨的效果與廢紙、油墨的特性、酶的類型和性質(zhì)及酶法脫墨的操作條件有關。酶的組成、脫墨的操作條件,如酶用量、溫度、時間、pH值、攪拌強度和表面活性劑等,均是酶法脫墨的影響因素。酶用量是影響酶法脫墨的一個重要因素,考慮到脫墨的效果及酶對纖維素的降解作用,有一最佳的酶用量。酶對pH值的變化很敏感,每種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值范圍內(nèi)發(fā)生作用。酶的催化作用與溫度有密切的關系,超過酶的最適溫度會引起酶的失活,從而引起反應速率的降低。目前所用纖維素酶的最適溫度大多在45~55℃之間。施膠和其他添加劑會阻礙酶和纖維的直接接觸,影響酶作用的有效發(fā)揮。
毫無疑問,酶能促進脫墨,但工業(yè)化應用還有一定的距離,需對下列問題作進一步的研究:酶和纖維表面的相互作用;不同酶組分的協(xié)同作用;填料、施膠劑、添加劑、離子強度、陽離子種類和pH值的影響;油墨組成和印刷方式的影響;評價油墨再沉積的方法及其影響因素;酶應用地點、濃度和剪切力的影響。另外,還需要提高發(fā)酵和提純技術,降低酶的生產(chǎn)成本。如何降低酶脫墨的成本是酶法脫墨工業(yè)應用的關鍵。隨著高效價廉酶制劑的不斷出現(xiàn),將進一步推進酶脫墨技術的工業(yè)化。
化學絮聚法雖然是化學處理結合機械作用而使油墨與纖維分離,但與傳統(tǒng)方法不同的是,它不是碎解、分散油墨、使其尺寸變小,而是將油墨顆粒聚集起來,形成較大的團狀物,增大其尺寸和密度,然后通過離心清洗結合篩選的方法除去。在疏解分離纖維時,加入約1%(對纖維量)的附集劑。附集劑能分散于水中的碳氫油,使被剝離的油墨聚集成團狀物。團狀物中,起紐帶作用的附集劑通過液體橋,將油墨顆粒吸附在其周圍。過程的溫度和pH值對該法去除油墨的效果影響較小,并且處理的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15 min,不需添加其他化學品去皂化和分散油墨,油墨的去除率可達95%~97%。但是,高度施膠及陽離子淀粉的存在將嚴重影響其脫除油墨的效果。
碎漿通常是在堿性條件下進行的,利用堿的潤脹作用使纖維吸收部分水而得更加有彈性,而油墨一般不潤濕,這樣在機械作用下纖維之間互相摩擦,使得油墨剝離。堿性碎漿伴隨有以下不足:白水中COD量增加;需要加入H2O2防止堿返黃;需要用Na2SiO3來穩(wěn)定H2O2;大量的膠粘物軟化,造成樹脂障礙還會增加后續(xù)漂白藥品的消耗量。此外,高pH值易引起纖維的進一步損傷,而導致紙張強度的下降。為了克服以上不足,國外不少廢紙脫墨車間或工廠中試在中性條件下脫墨。
Azevedo等人研究了pH值對混合辦公廢紙碎漿和浮選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堿性碎漿減少了摩擦作用,使纖維脹,油墨以大的顆粒脫落,而無堿碎漿油墨的粒徑較??;浮選脫墨的效果與碎解條件無關,主要取決于浮選的pH值,在酸性、中性條件下油墨和填料的除去,通常于常規(guī)的堿性條件[16]。
脫墨工藝在脫墨處理技術中也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工藝條件對脫墨效果有很大影響。除了值得考慮的工藝條件,如溫度、時間和紙漿濃度外,還有化學處理劑的用量、種類等因素。
由于廢紙種類不同,使得紙張所用的漿料(化學漿、磨木漿等)性質(zhì)不同;而且油墨的組成和性質(zhì)(特別是連接料)也不同,因此所采用的脫墨方法、藥品配方和工藝技術也有所不同。要取得好的脫墨效果必須對廢紙進行分類,然后按不同類別的印刷廢紙,決定脫墨的配方和工藝技術條件。
印刷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不同成分油墨的出現(xiàn),使印刷品的顏色、光澤和牢固性都有了較大提高,但同時也加大了廢紙脫墨的難度,因此,全面了解油墨組成、固化機理、印刷方法等,才能有效地脫除油墨。
(1)凸版印刷。該法常用于報紙、雜志及牛皮紙袋的印刷,油墨主要是碳墨,分散在碳氫油料的載體中,借助于吸收、揮發(fā)和沉淀作用而干燥于紙面上。凸版印刷的廢紙比較容易脫墨,只需加入1%~2%的活性脫墨劑,利用洗滌法即可將油墨除去。
(2)膠版印刷。該法應用于表面光滑的雜志、書籍、藝術品的印刷。油墨中含有斥水性載色體的顏料,著色強,不溶于水及醇類,油墨含醇酸樹脂及干性油。膠版印刷油墨的樹脂難分散,但加硅酸鹽及表面活性脫墨劑進行脫墨,同時采用浮選和洗滌相結合的辦法脫墨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3)柔性印刷。該法是凸版印刷的改進。柔性印刷的油墨為快干、低黏度油墨,以水基作載色體,用揮發(fā)及吸收使之干燥??刹捎酶∵x法脫墨,先采用分散收集法,用二級洗滌能取得較好質(zhì)量的脫墨漿。
化學法脫墨通常采用的加料順序是先加藥品于碎漿機中,經(jīng)熱水溶解和調(diào)到一定的濃度,然后再迅速加入廢紙,使脫墨藥劑更加均勻地與廢紙接觸和反應,以得到均勻穩(wěn)定的效果。如采用先加廢紙,后加藥液的順序,在碎解過程中油墨粒子可能進入纖維細胞腔內(nèi)部,使之在其后的洗滌和浮選時,不易被懸浮出來,而降低脫墨效率。酶法脫墨,由于外界環(huán)境對大分子酶本身的活性和反應性影響較大,加上酶與纖維間發(fā)生生化反應的復雜性,酶在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加入的部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脫墨漿的質(zhì)量。試驗表明,在碎漿過程中加入酶比碎漿后加入的效果好,以保證酶與纖維充分接觸。
一般廢紙脫墨劑多為堿性脫墨劑,脫墨時漿料pH值多數(shù)控制在9~11之間。但對于染色廢紙,特別是不易除去的顏料和處理濕強紙時,則應采用較低的pH值和高溫,因為這一類紙往往不易分離成纖維。酶液有較大的PH值適應范圍,pH的偏酸性和中性范圍內(nèi)可獲得理想的脫墨效果;pH在堿性范圍內(nèi)大于9時脫墨效果下降明顯。
漿料碎解濃度對碎解和脫墨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對于化學法脫墨,漿料碎解濃度對碎解和脫墨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對于化學法脫墨,目前趨向于高濃,一般控制在12%~15%。在高濃條件下碎解,油墨粒子容易分散游離出來,為其后的洗滌和漂白打下基礎。漿料濃度提高,在脫墨劑用量一定的條件下,有利于脫墨劑與油墨反應;同時,濃度提高,可增加纖維之間的摩擦力、剪切力和揉搓力,并且廢水量少,能耗降低。酶處理漿濃在3%~7%范圍內(nèi),隨漿濃增加,脫墨效果明顯改善,殘余油墨濃度降低。當漿濃達到9%以后,殘余油墨濃度增加,漿濃過高,不利于酶向纖維表面的遷移及其與纖維的作用[17]。
廢紙脫墨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近年來有了很大的發(fā)展,除以上幾項外,目前已有高濃碎紙和壓力浮選等技術應用到生產(chǎn)中。總之,隨著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各種高效簡便脫墨新技術將不斷地出現(xiàn)和完善。
[1]詹懷宇. 廢紙脫墨原理與工藝[J]. 廣東造紙,1999(4).
[2]周震. 印刷油墨[M]. 北京: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1: 17-44.
[3]董明達,王城.紙張油墨的印刷適性[M]. 北京: 印刷工業(yè)出版社,1997:107-111.
[4]馬克等譯.采用爆破法處理廢紙[J].國際造紙,1993,12(5):9.
[5]MENTZ J R.Steam Explosion Technology[M].1991 ,83.
[6]陳嘉翔. 廢紙制漿技術進展[J]. 中國造紙. 1998, 17(2):46-51.
[7]NAIMPALLY A.V.Appita.1981,35(3):242.
[8]沈序龍,朱友勝. 廢紙再生工程[M]. 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1990:357-366.
[9]張效林, 曹從軍. 生物酶用于不同種類二次纖維的脫墨[J]. 紙和造紙,2006,25,(5):54-57.
[10]謝來蘇, 詹懷宇. 制漿原理與工程[M]. 第2版. 北京: 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2001: 1-3.
[11]張效林,曹從軍. 生物酶用于不同種類二次纖維的脫墨[J]. 紙和造紙, 2006,25(5):54-57.
[12]楊普峰, 胡關鍵, 曾永堅,等. 生物酶脫墨技術在文化紙中的應用[J]. 造紙化學品,2009, 21 (2): 26-28.
[13]彭再忠,王高升,謝來蘇,等. 酶用于靜電復印紙及激光打印紙脫墨的研究[J].天津造紙, 1996(3):23-26.
[14]王高升,謝來蘇,隆言泉.一種新型廢紙脫墨工藝-生物酶法脫墨[J]. 中華紙業(yè), 1998(6):33-34.
[15]王高升,謝來蘇,隆言泉.非接觸印刷廢紙酶促脫墨的研究[J].中國造紙,1999,18(4):10-15.
[16]AZEVEDO M.The Effect of pH on Pulping and Flotation of Mixed Office Wastepaper[J].Journal of Pulp and Paper Science.1999,25(9):317-320.
[17]黃秀玲. 廢紙脫墨淺析[J]. 西南造紙,2004, 33(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