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華
我們學校開展“如何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研究已經(jīng)一年了,在這一年中,我們嘗試了各種辦法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如,一年級圖畫作文,二年級連環(huán)畫作文,三四五年級春夏秋冬四季寫景作文,同時開展了水果拼盤、摔不爛的雞蛋、拔河比賽、長跑比賽等一系列活動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這種方法收到了一些成效,但同時還是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
一、學生在作文寫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作文起步遲
小學從三年級開始安排專門的作文課。其實,寫作不是從三年級才開始,而是從一年級就開始了。新課標對第一學段的說話寫話目標也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然而由于低年級的老師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識字教學上,對寫話的次數(shù)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寫話訓練的隨意性較大,練習的量往往得不到保證。由于低年級對“寫話”重視不夠,導致進入中年級進行片斷練習時由于跨度大,學生不知從何下手,對寫作感到比較為難。
2.作文要求高
學生對寫作信心不足,存有畏懼情緒,往往跟教師對學生習作評價時要求過高有關。教師對學生作文要求過高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吝嗇給高分,教師評價時求全責備,給予肯定、鼓勵的少。當學生一次次的努力得不到教師的認可、鼓勵,必然導致自信心受到挫傷,積極性受到打擊。
再加上老師對課標解讀不深,容易把習作目標人為的拔高,導致學生習作難度加大。
最后由于新教材的編寫突出了主題,雖然每個單元前面有“單元導讀”,然而對“表達”這一內(nèi)容的要求不明確,也導致教師講時對習作方法訓練不細致,眉毛胡子一把抓,學生習作不知如何下手,加大了難度。
3.積累不豐富
首先,生活積累的底子薄。作文教學被禁錮封閉在狹小的課堂內(nèi),與精彩紛呈的社會生活和大自然相隔絕。即使開展了一些課外活動,也沒有放在與課內(nèi)教學同等的地位上規(guī)則,使之有序、有效。
其次,語言積累的底子薄。(1)閱讀量少,學生一學期下來就讀二三十篇文章。在有限的幾十篇文章中,老師不重視學生多誦讀、多背誦,往往讓學生瀏覽一遍就急忙“開講”。(2)沒有充分發(fā)揮閱讀的作用。閱讀教學大多停留在對思想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很少引導學生注意作者是怎樣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從生活中獲得素材和靈感的。(3)不重感悟,不重內(nèi)化。不是讓學生自己從讀中感悟,發(fā)現(xiàn)寫作規(guī)律,而是“喂給”學生各種寫作技巧知識,不是“厚積薄發(fā)”而是“急功近利”。
4.教法不準確
很多小學教師害怕講作文,往往在講授時,通常只是講述寫作理論,不注重學生的讀寫結(jié)合方面的困難,不注重教授學生觀察方法,使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流于空乏。
二、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方法
在認真分析了小學生習作現(xiàn)狀后,我根據(jù)平時的教學經(jīng)驗歸納總結(jié)了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方法如下:
1.激發(fā)興趣:先“扶”后“放”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三年級作文要側(cè)重訓練寫好一段完整、連貫、通順的話。這就要求我們指導學生踏踏實實地練好這個基本功。在學生尚未掌握寫一段話的技能時,教師要“扶”他們一把:降低寫作坡度,架設“階梯”,讓學生能“攀”上去,摘著“果子”。我始終認為仿寫是一把很好的“拐棍”,比如,寫植物可仿《爬山虎的腳》等;寫房間陳設可仿《三味書屋》等,適時地插進小練筆,可以是讀后的感受,可以是精彩詞句的運用,可以是表現(xiàn)手法的學習等。
2.循序漸進:組“段”成“篇”
在孩子掌握了寫段的方法后,遵照“從易到難”的原則,從“局部到整體”進行“篇”的訓練。組“段”成“篇”指的是,有目的地圍繞一個主題設置幾個小題目,讓孩子寫片段,最后把若干個“段”組織起來,匯集成篇。比如,要寫《快樂的秋游》,教師不直接給任務,而是以《我睡不著了》《神奇的海底世界》分步讓孩子寫片段,之后再指導孩子把他們串聯(lián)成篇。
3.創(chuàng)設情境:寫“真”寫“實”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教師應善于抓住偶發(fā)事件,不失時機而又別出心裁地指導孩子觀察生活,落筆成文。例如,陳老師光榮退休時,學校為她安排了依依惜別的歡送會。孩子們的文章寫得動情入理,文句特別通順、流暢;天氣突變,孩子們回不了家了,此時可以組織孩子觀察“雨”、同學的表現(xiàn),記錄自己的心理活動……這些事貼近生活,有驚、有喜、有趣,孩子們愛寫,有內(nèi)容寫,就能寫得無拘無束、輕松、明快,描繪出真實的、神奇的童心世界,感受到作文所帶來的歡樂。
4.因材施教:善“教”樂“寫”
我們的孩子中,個體存在著不小的差異,訓練中教師可因材施教,分層次施行“彈性作業(yè)”:對差生“低要求”——寫一兩段通順的話,字跡工整,標點正確就行了,意在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對優(yōu)生“壓擔子”,加大寫作的量,不但篇幅要長,而且不寫錯字、病句,還給予發(fā)揮才能的諸多機會;對中等生則要求踏踏實實地寫,一篇比一篇好。因為善“教”是樂“寫”的前提,樂“學”是善“教”的結(jié)晶。
作文教學是一項慢工,但是只要我們教師能充分認識到學生是作文教學的主體,積累是作文教學的必備,觀察是作文教學的活水等,學生的作文水平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 河南省漯河市源匯區(qū)五一路小學)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