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瀟文
摘 要:“認知式”英語教學的延續(x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英語口語教學的效果。如不著力解決,將背離語言學習的初衷。為了提高英語口語教學“短板”,應從轉變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健全教學評價機制等方面多管齊下進行改革。
關鍵詞:中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問題;對策
恕我直言吧,目前中小學英語教學中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是:像教小學語文那樣注重音標、單詞、語法等基礎知識的學習,忽視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高中階段,英語教學完全為了考試而做大量的詞匯、題型訓練,對口語訓練只是“蜻蜓點水”。這種現(xiàn)狀完全背離了語言學習的初衷,有人戲稱這種教育為“啞巴”式教育。如何看待和改變這一教學“短板”?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從教與學兩方面看英語口語教學“短板”的成因
1.教師對英語口語教學重視不夠
一是課堂口語時間安排上不足,大多數(shù)教師課堂口語訓練的時間均在10分鐘以下。二是口語訓練方式單一。“一問一答”多,利用圖片、錄像、多媒體等情境引導的很少。三是組織學生與學生開展口語訓練的教學活動極少。
2.多數(shù)學生對開展英語口語訓練主動性差
為數(shù)不少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標準是:能聽會寫就行,會不會說不在意。課下基本沒有口語交際活動,有些學生在口語訓練中存在心理障礙,認為自己“沒能力”“怕丟人”“怕出錯”。
3.口語訓練的氛圍不濃
目前,在中小學教學中,由于一些教師口語不過關,用英語教學英語的不多,因而師生間、生生間見面說英語沒有形成風氣。大多數(shù)學校沒有積極為“說”英語而搭建平臺。
4.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沒有充分發(fā)揮作用
從一些學校的教學實踐看,上課時也用錄放機、投影機等,也制作一些“課件”,但在教學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的有機結合、恰當運用上差距較大。一些電子化的教學工具多運用于“公開課”等教學演示活動,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未能體現(xiàn)出來。
二、從現(xiàn)行初中英語教學測評、教學評價看英語口語教學“短板”存在的癥結
從目前中小學教學現(xiàn)狀看,大多數(shù)學校并沒有建立和實施系統(tǒng)化的評價體系。從實施教學評價的時機而言,也不健全。據(jù)了解,很多初級中學日常很少進行“形成性評價”,而是把評價的重點放在最終的學習成績上,即“總結性評價”上。筆者曾對某市部分學校的期末英語試題進行列表分析看出,聽、讀、寫都有分值占比,唯獨沒有“說”的考核。不難看出,各類考試指揮棒中“說”(口語學習效果)的考核的缺失,是長期以來中式英語口語“短板”存在的主要癥結。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一、二級目標與要求中規(guī)定,學生應:“能就課文內容進行問答,并能復述課文大意;能就熟悉的題材,利用圖片、錄像、多媒體等情境提示,根據(jù)要求進行表述和表達;能講述與本學段水平相當?shù)男」适虏⑴c簡單的模擬和角色扮演的活動;能在日常交際中運用《日常交際簡表》中所列內容,就熟悉的話題進行交流?!钡毡榇嬖诘氖窃u估、檢驗教學效果的標準,考核方式在很多情況下卻忽略了口語部分,這不能不說是教學評價機制上的一大缺失。目前的教育體制下,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大多數(shù)師生認可了這樣一個現(xiàn)實:學什么考什么;考什么學什么!學了不一定考,不考的大多數(shù)學生肯定不去學。
三、提升英語口語教學“短板”的一點思考
“語言是社會的每個成員無時無刻不在使用的交際工具,它存在于群眾之中,存在于不間斷的使用之中。”學語言就是為了使用語言。“說”是英語教學的目標。為了使中學生學成的英語不再是“啞巴英語”“考試英語”“學不致用英語”,培養(yǎng)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尤顯重要。提升“啞巴式”英語教學的“短板”,我認為應把著力點放在以下四個改變上:
1.革故鼎新,改變重“聽”重“寫”不重“說”的理念,從“認知式”到“運用式”
“思想、理念的變革是改革與發(fā)展實踐的先導。”“英語是實踐課,必須通過聽、說、讀、寫的反復操練才能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實踐證明,學習英語,‘說至關重要,它代表了對一門語言的感性掌握和運用,是學習語言最基本的方法?!币虼耍鳛榻虒W活動“主導者”的教師,要改變以往單純將英語教學作為應試教學的功利思維,樹立“口語只有在語境中運用才能掌握”的新理念。
如果說,我們把諸如音標、單詞、語法等基礎知識的學習稱為“認知式”,那么,就把“通過運用、交流,在語言實踐中實現(xiàn)學習語言目的的方式”姑且稱為“運用式”。走出“啞巴”式英語教學困境首先應從“認知式”轉變?yōu)椤斑\用”式。
2.“主體”回歸,改變中式英語教學中教師只顧講,學生只顧聽的教學方法
“口語能力的掌握,不是靠講,而是靠練,在情境中加以運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闭鐚W游泳一樣,講得再多,如果不讓學習者下水,恐怕他永遠都不會游泳。《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于開口,樂于實踐。”因此,教師要在帶領學生“游泳”上下功夫,課堂上盡量用英語教英語;根據(jù)課文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口語交流,以便在“人為的語境”中加強口語練習,讓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進而提高口語技能。
3.健全機制,改變各級英語考試中只考聽、讀、寫,不考說的回避性做法
“考試是評價的重要手段和形式,考試形式要包括聽力測試,筆試和口試?!薄耙e極創(chuàng)造條件,將口試列入學期、學年考試項目?!薄敖K結性評價的方式,應包括聽力、口試等在內的期中、期末考試等?!币淖儭皢“褪健庇⒄Z教育,必須改革英語教學評價體系中口試缺失的問題。英語教學中,“要堅持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并重的原則”,只有對口語交際能力實施評價,才能引起各方對英語口語運用能力的重視。今后在各類英語考試中應探索將口語納入必考項目。從有關資料看,江蘇省英語口語已被納入中考項目之一,分值為10分。在高考中,口語測試也正在被逐漸推行。
4.借力給力,改變單一乏味的教學手段,發(fā)揮多媒體技術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一是利用音像效果,突破課堂教學啟發(fā)引入關。常規(guī)教學上簡單的一句導入很難做到,如果借助多媒體,提供聲情并茂、圖像清晰的圖畫,可使學生很快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對象上。二是化靜為動,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多媒體具有將動畫、圖形及圖像變換的功能,使教材中靜態(tài)圖形動態(tài)化以“再現(xiàn)”生活,使人身臨其境。它的有聲有色、豐富多彩可使平鋪直敘的教學過程轉化為“引人入勝”的學習過程,增添學習趣味性,也幫助學生克服畏懼心理。三是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一個視、聽、讀、寫、說的綜合練習小環(huán)境,有效解決課余缺少口語訓練的難題。只要正確,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教師就能創(chuàng)造性地將教材生活化,使教學情境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更有助于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敏.改變啞巴教育探尋英語學習的本意.陜西日報,2009-07-29.
[2]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04:174.
(作者單位 陜西省寶雞市隴縣東風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