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臧海英 劉素佳
·臨床研究·
應(yīng)用冠狀動脈CTA研究中年人群冠狀動脈硬化斑塊性質(zhì)及分布
李濤 臧海英 劉素佳
冠狀動脈CTA;中年人群;冠狀動脈硬化斑塊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飲食習(xí)慣的改變。冠心病的發(fā)病有年輕化,低齡化的趨勢。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對中年人群是一重要殺手,所以了解中年人群冠狀動脈硬化斑塊的性質(zhì)及分布特點對早期指導(dǎo)治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一般資料 收集保定市第二醫(yī)院35~59歲患者及健康體檢者102例,其中男74例,女28例;平均年齡51歲。
1.2 儀器設(shè)備 利用Phillips 64排128層螺旋CT,雙筒高壓注射器。
1.3 主要藥品 碘海醇(30 mgI/100 ml),倍他樂克(50 mg/片)。
1.4 冠狀動脈CTA檢查方法 (1)檢查前準備:所有患者檢查前心率控制在不大于70次/min,對大于70次/min的檢查者給予倍他樂克50~100 mg口服。檢查前對檢查者能進行呼吸訓(xùn)練。(2)技術(shù)參數(shù):冠狀動脈CTA掃描使用 120~140 kV,800~900 mAs,重建層厚0.67 mm,重建間隔0.33 mm,回顧性重建時相75%R-R間期(大于75次/min時40%~45% R-R間期)。增強掃描時根據(jù)受檢者體重經(jīng)肘靜脈注射碘海醇65~85 ml,流率5 ml/s,隨后以同樣流率注射生理鹽水40 ml,采用Bolus Tracking軟件監(jiān)測升主動脈CT值變化,當(dāng)升至100 Hu時自動觸發(fā)CTA掃描程序,于5 s后正式啟動掃描,掃描前囑患者吸氣后屏氣。
1.5 圖像處理及測量統(tǒng)計方法 遵從美國心臟學(xué)會冠狀動脈分段方法,將冠狀動脈分為16段。將冠狀動脈斑塊按所含成份分為鈣化斑塊、混合型斑塊及軟斑塊。根據(jù)薄層重建圖像利用后處理軟件進行多層面重組(MRI)、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成像(Curve)及容積再現(xiàn)成像(VR),觀察冠狀動脈斑塊類型及所在節(jié)段并記錄,統(tǒng)計斑塊總數(shù)、鈣化斑塊總數(shù)、混合型斑塊總數(shù)、軟斑塊總數(shù)、受累節(jié)段、鈣化斑塊受累節(jié)段排序、混合型斑塊受累節(jié)段排序、軟斑塊受累節(jié)段排序、單支及多支病變例數(shù),總結(jié)35~59歲中年人群最常見冠狀動脈斑塊類型及最常受累節(jié)段。
2.1 斑塊數(shù)量及類型 斑塊總數(shù)393個,鈣化斑塊166個,混合型斑塊174個、軟斑塊53個,各占斑塊總數(shù)的比例是42.2%,44.3%,13.5%。15個節(jié)段均受累。
2.2 鈣化斑塊受累部位 最常受累部位三個節(jié)段分別是6段(30個斑塊)、7段(23個斑塊)、2段(22個斑塊)。
2.3 混合型斑塊受累部位 最常受累三個節(jié)段分別是6段(54個斑塊)、7段(34個斑塊)、2段(27個斑塊)。
2.4 軟斑塊受累部位 最常受累三個節(jié)段分別是6段(13個斑塊)、7段(11個斑塊)、2段(8個斑塊)及11段(8個斑塊)。
2.5 冠狀動脈受累部位 最常受累的是前降支(170個斑塊),其次是右冠狀動脈(111個斑塊),最少受累的是回旋支(65個斑塊)。單支病變36例(35.3%)及多支病變66例(64.7%)。
我們研究結(jié)果表明冠狀動脈斑塊最常見于前降支主干,且上述三種性質(zhì)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都是最好發(fā)于第6段即前降支近段,與Ha等[1]的研究結(jié)果相同,他們認為冠脈斑塊最常發(fā)生病變的是前降支近段,約占全部斑塊的60%,Chu等[2]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狀動脈CTA圖像分析結(jié)果顯示前降支(35.8%)和它的近段(19.1%)最常受累,Kolodgie等[3]也指出易損斑塊多在冠狀動脈的近段被觀察到。
研究結(jié)果證實35~59歲中年人群最常見的斑塊類型是混合性斑塊所占比例約44.3%,其次是鈣化斑塊。Ha等[1]對112例無癥狀年輕成人(年齡35.6±3.7歲)斑塊性質(zhì)的研究結(jié)果表現(xiàn)混合性斑塊最常見約占47%,而鈣化斑塊及軟斑塊各占27%,并且最常受累的節(jié)段是第6段,與我們的結(jié)果相似。但是他的研究中鈣化斑塊是最常見的斑塊(48.8%),其次是混合性斑塊(38.1%),與我們的結(jié)果有一定差別,筆者認為可能由于鈣化斑塊及混合性斑塊分型方法和樣本量的差別導(dǎo)致,以后可進一步研究。
中年人群冠狀動脈斑塊多支病變較單支病變更常見。與CHU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我們的研究表明64排128層螺旋CT冠狀動脈CTA能夠可以較好的區(qū)分冠狀動脈斑塊的類型及所在位置,并能夠有效的鑒別混合性斑塊及軟斑塊這一類易損斑塊,這對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及心肌梗死的早期預(yù)防及干預(yù)治療有很高的指導(dǎo)意義。以往有關(guān)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CTA的研究也證實冠狀動脈CTA診斷冠心病時有較高的靈敏度及特異度[4],陳步星等[5]一項將冠脈CTA與冠狀動脈DSA的對比研究證實冠狀動脈CTA的敏感性可達100%。
綜上所述,在64排128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可以在中年人群冠心病篩查及易損斑塊的鑒別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應(yīng)該在日常臨床工作中得到進一步的推廣。
1 Ha EJ,Kim Y,Cheung JY,Shim SS.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asymptomatic young adults:its prevalence according to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the CT characteristics.Korean J Radiol,2010,11:425-432.
2 Chu ZG,Yang ZG,Dong ZH,et al.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symptomatic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evaluation with CT angiography.Cardiovasc Diabetol,2010,9:74.
3 Kolodgie FD,Burke AP,Farb A,et al.The thin-cap fibroatheroma:a type of vulnerable plaque:the major precursor lesion to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Curr Opin Cardiol,2001,16:285-292.
4 李文玲,翟曉輝,于學(xué)文,等.國內(nèi)外64層螺旋CT診斷冠心病研究差異的薈萃分析.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553-558.
5 陳步星,馬鳳云,溫智勇,等.128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與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診斷冠心病價值的比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8,36:223-228.
10.3969/j.issn.1002-7386.2014.13.051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醫(yī)院CT室(李濤、臧海英);河北大學(xué)附屬醫(yī)院(劉素佳)
R 543.3
A
1002-7386(2014)13-2035-02
201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