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翠潔 王強 李國良
·護理研究·
多學科護理教育干預對糖尿病患者提高糖尿病眼病認知的影響研究
葛翠潔 王強 李國良
目的比較常規(guī)治療和強化眼部護理教育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眼部治療的療效。方法90例糖尿病患者被隨機分配到常規(guī)治療組或強化干預組,每組45例。強化干預組患者接受多學科(眼科,藥劑科,內分泌科)教育干預。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面的眼睛健康和視力檢查,并完成了人口調查、患者滿意度調查及糖尿病眼睛健康預測試和干預后1周、3個月后測試。結果基線處知識評估顯示患者對糖尿病眼病均有錯誤理解。雖然大多數患者(90.00%)認為糖尿病患者應定期通過散瞳如期進行眼科檢查,但多數患者(74.44 %)錯誤地認為,糖尿病眼病通常有早期征兆。而在控制了年齡、性別、教育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之后,干預組患者的問卷得分較干預前顯著提高(P< 0.05)。常規(guī)治療組的治療前后得分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多學科護理教育干預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眼病的認識。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部檢查;強化眼部護理教育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成年人失明新發(fā)病例中最常見的原因。若及時發(fā)現(xiàn)和治療由糖尿病引起的重度和中度視力減退,失明是可預防的[1-7]。然而,多數糖尿病患者并不理解定期散瞳眼底檢查的重要性或認識到早期發(fā)現(xiàn)糖尿病眼病的好處[6]。 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建議,1型糖尿病患者在發(fā)病后3到5年應由驗光師或眼科醫(yī)生進行初步全面眼科檢查,2型糖尿病患者則應于確診后不久就行該檢查。并建議兩種類型糖尿病患者應接受至少每年一次的眼科檢查,若出現(xiàn)視網膜病變則應提高檢查頻率。眼睛護理專業(yè)人士建議低風險患者的檢查頻率可適當放寬[4]。我國患者的這一數據更低。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較常規(guī)治療和強化眼部護理教育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眼部治療的療效。該項研究的具體目標是評估患者的糖尿病預防保健知識,包括眼睛健康和視力保健,以評估患者對眼睛和視力保健的滿意度,以及促進糖尿病患者護理的跨學科協(xié)作。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間就診于我院內科的糖尿病患者,共90例,隨機分配到常規(guī)治療組或強化干預組,每組45例。強化干預組患者接受多學科(眼科,藥劑科,內分泌科)教育干預。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面的眼睛健康和視力檢查,并完成了人口調查、患者滿意度調查及糖尿病眼睛健康預測試和干預后1周、3個月后測試。所有入選患者均需簽署知情同意。患者入選條件:(1)年齡18歲以上;(2)已確診為1型或2型糖尿病。2組患者間的年齡、性別比、教育情況和HbA1c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基線特征 n=45
1.2 實施方案 包括一個全面的眼健康和視力檢查,患者教育和研究工具完成如下所述。記錄患者的基線指標,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糖化血紅蛋白,教育和出生地。干預組患者檢查結束后被提供一個書面報告。 一式三份,包括眼部檢查報告,并有病歷記錄、主治醫(yī)生和患者的復印件?;颊吒北镜谋趁?zhèn)劝ㄓ嗅槍Ψ菍I(yè)人士的教育材料,而醫(yī)生的副本包括初級醫(yī)療衛(wèi)生保健服務信息。常規(guī)護理組患者接受由眼保健提供者提供的患者教育,根據美國驗光協(xié)會臨床實踐指導方針[8]。初步檢查之后,回顧所有醫(yī)療記錄,并注重與其他衛(wèi)生保健提供者溝通。在研究結束時,提供給常規(guī)治療組患者額外的教學材料。干預組患者被邀請參加補充研討會,強化在最初檢查時給予的教育信息。一個多學科(驗光,藥劑科,內分泌科)患者教育課程整合材料,包括全國眼科健康教育項目(NEHEP),糖尿病眼病公眾教育計劃,糖尿病ABC,互動活動,問答會,被隨機分配到干預組患者。糖尿病ABC回顧靶HbA1c值,血壓測量和膽固醇水平以及全身疾病治療對眼部并發(fā)癥的影響?;€值還包括評估患者的自我保健指導知識以及糖尿病的眼部并發(fā)癥。該評估SHEEP’s “Eye-Q測試中的9個問題來進行[9]。 隨后通過電話于1周和3個月分別進行測試。采用修正的糖尿病治療滿意度問卷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10]。
1.3 觀察指標 主要觀察指標包括患者的糖尿病預防保健策略知識,涉及到眼睛健康、視力保健和患者眼睛和視力保健滿意度?,F(xiàn)有的廣義估計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GEE)的方法大約需要每組45受試者來充分模擬隨機和固定效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統(tǒng)計分析需要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建模因變量組的效應(治療組或對照),根據因變量(知識)調整協(xié)變量。因變量由3 個要點來衡量:(1)預測;(2)干預1周后測試;(3)3個月 后測試,而且由于因變量是分類變量(對/錯),因此使用二元GEE。第二種方法建模組分配(治療或對照)效應,根據患者滿意度的多級數據調整協(xié)變量。用Likert量表衡量患者滿意度。之所以選擇GEE法,是因為當估計隨機效應方差和縱向相關性時,它在誤差均方產生顯著收益,同時估計固定效應(組分配)。
2.1 2組患者的糖尿病眼病知識的基線評估 雖然大多數患者認可糖尿病患者應定期通過散瞳進行眼科檢查(90.00%),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更有可能出現(xiàn)眼部疾病(88.89%),但大多數患者錯誤認為唐尿病眼病通常有預警信號(74.44%)。多數糖尿病患者(77.78%)認識到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的一個常見的并發(fā)癥,是通過眼部血管病變引起的,而少數患者(42.22%)知道激光手術可以用來阻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進展。此外,許多患者不知道其他非特異性眼部并發(fā)癥的風險,如白內障(40.00%)和青光眼(40.00%)。見表2。
表2 全國愛眼健康教育計劃糖尿病“EYE-Q”測試 n= 90
2.2 糖尿病患者眼睛知識整體模型效應 如前所述,在控制了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和糖化血紅蛋白后,用GEE來檢測組間的差異(干預和不干預)。相對于患者的知識,發(fā)現(xiàn)干預組和常規(guī)治療組之間有顯著性差異(χ2= 44.38,P<0.05)。與常規(guī)治療組相比,干預組患者可能有較高的糖尿病眼睛健康后測得分。此外,有較高的教育水平的患者在測試中可能得分較高。在研究期間干預組患者的糖尿病眼病知識顯著增加。見表3、圖1。
表3 患者糖尿病眼睛健康知識的整體模型效應
2.3 用GEE模型來評估組內差異 未發(fā)現(xiàn)常規(guī)治療組內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12.44,P>0.05),但發(fā)現(xiàn)干預組內采取的措施間有差異性(P<0.05)。見表4。 與整體模型效應相似,受過大學以上教育的人更有可能獲得更高的分數。另外, 使用基本分數作為比較測量,干預組的受試者在1周和3個月時的檢測中更有可能得分較高。未發(fā)現(xiàn)干預組在第1周與3個月時的測試分數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
圖1 2組間3次測試的正答數隨時間的變化趨勢;虛線代表干預組,實線代表常規(guī)治療組
表4 干預組內患者的糖尿病眼健康知識差異
2.4 患者參加研討會情況 盡管干預組大多數患者(64.44%)參加了夜間的補充研討會,這會強化最初檢查給予的教育信息,但有顯著比例的患者未參加(35.56%)。不參加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交通工具,工作需要以及家庭責任。參加研討會的患者均認為其有積極的作用,然而,患者知識的基線值和干預后的值之間無顯著差異,經干預治療后,干預組中與未參加者相比,參加研討會的患者的同一時間點的知識評估無顯著改善。
本研究通過采用GEE來分析主要觀察指標包括患者的糖尿病預防保健策略知識,涉及到眼睛健康、視力保健和患者眼睛和視力保健滿意度。結果發(fā)現(xiàn),相對于患者的知識,干預組和常規(guī)治療組之間有顯著性差異。與常規(guī)治療組相比,干預組患者可能有較高的糖尿病眼睛健康后測得分。此外,有較高的教育水平的患者在測試中可能得分較高。在研究期間干預組患者的糖尿病眼病知識顯著增加。并發(fā)現(xiàn)干預組內采取的措施間有差異性。使用基本分數作為比較測量,干預組的受試者在1周和3個月時的檢測中更有可能得分較高?;颊邼M意度調查問卷顯示,常規(guī)護理和強化干預組之間的患者滿意度變量無顯著性差異。兩組間的連續(xù)性和協(xié)調性問題也無明顯差異。參加夜間研討會的患者均認為其有積極的作用,然而,患者知識的基線值和干預后的值之間無顯著差異,經干預治療后,干預組中與未參加者相比,參加研討會的患者的同一時間點的知識評估無顯著改善。
本研究結果反映了既往的基于證據建議的正確性, 即最佳的糖尿病治療需要一個系統(tǒng)的方法和醫(yī)護團隊參與[7]。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與專家顧問的參與,如內分泌病專家和糖尿病教育專員,共同促成了該試驗的成功。向基層醫(yī)師報告患者眼部檢查結果深受患者及其主治醫(yī)生的接受。
本研究結果表明,與眼睛檢查平行進行的一個簡潔的教育計劃可應用于更廣泛的患者群。一個關鍵信息可能應包括這樣的聲明:“及時發(fā)現(xiàn)和治療??深A防糖尿病視力下降”,并強化沒有眼部癥狀時的周期性散瞳眼底檢查重要性的教育。 另外,應強化教育全身性疾病治療對眼部并發(fā)癥的影響。
本研究的結果可用于定制滿足不同的患者群需要的護理干預治療。最終目標是提高糖尿病人散瞳眼底檢查的比例,以減少由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引起的視力障礙。
總之,在研究期間,強化干預組患者顯示出糖尿病眼部病變的知識顯著增加?;颊呖赡軓臒o眼部癥狀下散瞳檢查的重要性的強化教育中獲益。此外,糖尿病患者可以從跨學科法患者護理中受益。
1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Group.The relationship of glycemic exposure (HbA1c) to the risk of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retinopathy in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Diabetes,1995,44:968-983.
2 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Research Group.Early photocoagulation for diabetic retinopathy:ETDRS Report Number 9.Ophthalmology,1991,98:766-785.
3 Ferris FL III,Davis MD,Aiello LM.Treat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N Engl J Med,1999,341:667-678.
4 Fong DS,Aiello L,Gardner TW,et al.For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Position statement:retinopathy in diabetes.Diabetes Care,2004,27:S84-S87.
5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Tigh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risk of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2 diabetes (UKPDS 38).Br Med J,1998,317:703-713.
6 Aiello LM.Perspectives on diabetic retinopathy.Am J Ophthalmol,2003,136:122-125.
7 Aiello LP,Cahill MT,Wong JS.Systemic considera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Am J Ophthalmol,2001,132:760-776.
8 Optometri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Care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2002.http://www.aoa.org/documents/CPG-3.pdf.Accessed June 25,2007.
9 National Eye Institut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Diabetic eye disease:how much do you know? http://www.nei.nih.gov/health/ ded_quiz/index.asp.Accessed September 1,2006.
10 Bradley C.Handbook of Psychology and Diabetes.Singapore:Harwood Academic Publishers,1994.
10.3969/j.issn.1002-7386.2014.13.064
053000 河北省衡水市,哈勵遜國際和平醫(yī)院
R 473.5
A
1002-7386(2014)13-2063-03
2014-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