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云
(鄭州大學 體育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44)
我國體育院校校名中“體育”英譯多樣化分析
王青云
(鄭州大學 體育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44)
我國體育院校校名中“體育” 一詞在翻譯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同的譯文。其英譯多樣化是大體育觀和真義體育觀博弈的表現(xiàn),是體育研究深入程度不足導致的專業(yè)術(shù)語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對等。在“體育”一詞英譯時應立足實踐的發(fā)展,與時俱進,以推動體育領(lǐng)域的英語翻譯向?qū)I(yè)化發(fā)展。
體育院校;校名;體育;英譯;多樣化
我國獨立的普通高等體育院校多達14所,它們擔負著國內(nèi)體育專業(yè)教育和體育科學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任務。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是,即便辦學層次相同、學科結(jié)構(gòu)相似、專業(yè)設(shè)置相對一致的學校,英譯出來的校名也不盡相同。這不僅造成對外交往時的麻煩和誤解,甚至連長期從事體育院校英語教學工作的教師、專家也對此深感困惑。其多樣化主要表現(xiàn)在:是選用“sport”、“sports”、“physical education” 還是“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來翻譯“體育”一詞?!绑w育”對于中國來說是舶來物,是從日文引入的概念,體育院校校名英譯的過程應當是再譯或者轉(zhuǎn)譯的過程。
每一種成熟的語言都會有這種情況,幾個不同的詞匯可以從不同角度指謂同一個事物,或者同一個詞匯也可以指謂幾個不同的事物。從這個角度看,用“sport”、“sports”、“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這些英文指謂“體育”不能說毫無道理。
(一)sport
作為通用的學科性術(shù)語, sport有其嚴格規(guī)定的意義。其是在“play(玩耍)—game(游戲)—sport(運動)—Olympism(奧林匹克主義)”這一發(fā)展路徑上形成的。Sport指有特殊規(guī)則、特殊時間、特殊場地、特殊空間、特殊設(shè)備、特殊人數(shù)的有社會和財政支持的活動。
(二) sports
多個sport(運動)的集合是sports,上位概念是culture(文化),下位概念是discipline(運動分項), 再下是event(運動項目)。這一點,在國際奧委會(IOC)和各國際單項體育協(xié)會(IFS)的管理歸類中已得到認同。
(三)physical education
有人認為該詞最早出現(xiàn)在法國,當時是盧梭從教育的角度提出來的,是法語“education cor porelle”[1](P1),而后引入英語。19世紀甚至20世紀中期之前的學校體育,就是整個社會體育的主體。事實上,英語中的“physical education”一詞最早是由英國教育家斯寅塞于1860年提出來的, 意為面向身體的教育或針對身體的教育,主要指身體的生理方面的培育、教養(yǎng)。而后發(fā)展到通過身體的教育(education through the physical) ,這是上個世紀 30 年代由美國學者威廉姆斯提出來的。physical education的上位概念是教育(education),再上位是文化(culture)。
(四)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這一說法在歐美體育院系(多指綜合性大學的下屬院系)中較常使用,是在大體育觀和真義體育觀爭論相持不下以及突顯體育教育和運動訓練特色的推動下產(chǎn)生的, 也有“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exercise ”、“ movement science”的說法。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把現(xiàn)有的校名譯文理解為:“sport university”表示單一運動的大學;“sports university”表示多種運動的大學;“sports”由于具有形容詞性“與運動有關(guān)的”,也可以理解為有關(guān)運動的大學;“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表示身體教育大學;“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university”或“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則表示體育和運動大學。在中文校名中,同是“體育”,譯文卻差別很大。
對于“體育”的理解,體育科學研究領(lǐng)域存在兩種爭論多年的觀點——“真義體育觀”和“大體育觀”,體現(xiàn)在英語語言上就是physical education 和 sport究竟誰是“體育”。“真義體育觀”的研究路徑主要是通過考察體育的起源和詞源揭示體育的本質(zhì),進而界定體育的概念。而“大體育觀”則更加注重體育實踐的發(fā)展和變化,通過探索體育實踐領(lǐng)域的拓展和大眾化過程闡明體育的特性,進而揭示體育的基本屬性,并為其下定義。
洋務運動后期,“體操”一詞從日本傳入我國,我國才開始有了“體育”這一概念。日本人把英、法提出的 physical education 直譯為“身體教育”,但最終還是意譯為“體育”。由于中日語言文字書寫相似的便利,1897年,“體育”一詞由日本直接傳入。1923年,“體育”取代“體操”一詞。
改革開放后,我國學術(shù)界對于“體育”概念開始深入研究,并借鑒國外的研究成果,逐漸厘清了相關(guān)概念的關(guān)系。我國學者對體育這一概念的研究經(jīng)歷了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20世紀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研究發(fā)現(xiàn),國外對sport與physical education概念的理解有明顯不同,physical education是教育的組成部分;在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至今),學者們翻譯了許多國外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借鑒, 注意到了體育與“sport”、 體育與運動等方面的區(qū)別 , 研究較第一階段有明顯的進步。國外同期對體育概念的研究有以下特點:將“體育”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sport”成為體育運動的總和,這種趨勢在前聯(lián)邦德國、日本、前蘇聯(lián)等國的資料中都有所反映[2]。
“physical education” 和 “sport ”都是“體育”,“sport”是大體育觀的理解,“physical education”是真義體育觀的理解。無論是選用“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還是“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university”表達“體育”的概念,都是“真義體育觀”思想的體現(xiàn)。
我國對體育概念研究不夠細化,“體育”屬于多義一詞引進。董杰在《對近25年來中外體育概念研究的比較》一文中指出:中國的體育概念研究對國外資料的理解不夠精確,將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culture”、“sport”、“athletic”等都翻譯成“體育”,不夠準確,并且研究滯后。概念定義得過于宏觀、籠統(tǒng)、不具體,針對性不強,經(jīng)常用一個統(tǒng)一的概念,概括所有體育的組成部分[2]。
我國對于體育專業(yè)的術(shù)語研究不夠深入。自從有了“體育”一詞之后,“physical education”、“sport”、“sports”、“athletic”、“ exercise”等無一例外被譯作“體育”。事實上,英語用詞還有不少,如“athletic training”、“physical activity”、“movement”、“physical culture”,等等。有時還把一個詞翻成不同意義,如將“exercise”譯成“運動”和“鍛煉”。由此看來,在中國,“體育”這個詞翻譯人員很難把握,與體育相關(guān)的詞語更難應對,字典里的解釋只是語言學的界定,不是學術(shù)性的科學定義,英文翻譯自然不易。做英語的對應翻譯時,母語尚不清楚具體,英語表達起來就更難。
體育院校的發(fā)展引發(fā)其學科、專業(yè)結(jié)構(gòu)的變化。目前,體育院校的辦學宗旨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由單一培養(yǎng)體育師資朝著“建設(shè)教學、科研、訓練三結(jié)合基地”的方向發(fā)展,并不斷探索高等體育院校如何使大學的共性與體育的個性有機結(jié)合形成辦學特性和優(yōu)勢[3]。昔日的“physical education”已無法涵蓋今日體育學院的“體育”之意。
翻譯者做翻譯時,會優(yōu)先選擇自己認為最適合的譯本語言詞匯。在翻譯“體育”一詞時,在“sport”、“sports”、“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中究竟哪一個是最為權(quán)威、可靠、可信的詞匯?武漢、廣州、天津、南京、山東5家體育院校在早期的網(wǎng)站域名縮寫形式里使用“physical education”,校名里已經(jīng)更新為“sport”。首都體院由“physical education”更新為“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這里涉及到一個域名更改的麻煩問題,但是透露出一個信息:大多數(shù)院校傾向于使用“sport”表示“體育”。與之異曲同工的是,韓國體育大學的英文名也由“Kore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更改為了“Korea National Sport University”,使用“sport”來翻譯體育院校校名中的“體育” 一詞,已經(jīng)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我國體育院校校名“體育” 一詞翻譯過程中出現(xiàn)的多樣化現(xiàn)象,是體育概念爭論的結(jié)果,是翻譯人員對體育概念認識不統(tǒng)一的產(chǎn)物,表現(xiàn)出體育作為人類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同文化系統(tǒng)中發(fā)展的差異性。體育院校之“體育”超出“Physical Education”的原義,是實踐超出原有概念的結(jié)果,它體現(xiàn)了體育文化概念的歷史性。國內(nèi)外體育院校,尤其是我國體育院校校名“體育”一詞的英語翻譯趨向選用“sport”,體現(xiàn)了體育文化概念的融合性和統(tǒng)一性。在“體育”一詞英譯時應當立足實踐的發(fā)展,與時俱進,以更好地推動體育領(lǐng)域的英語翻譯向?qū)I(yè)化發(fā)展,為國際學術(shù)交流提供便利。
[1] 林笑峰.健身教育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 董杰.對近25年來中外體育概念研究的比較[J].體育與科學,2001(2).
[3] 葉國雄,高雪峰.國家體育總局直屬體育院校辦學體制改革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9(2).
(責任編輯:王菊芹)
AnalysisonVarietyofEnglishTranslationof“Tiyu”intheNamesofChineseSportUniversities/Institutes
WANG Qing-yun
(CollegeofPhysicalEducation,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44,China)
A research is conducted on various translations for “Tiyu” used in the names of Chinese spo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findings show the variety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gaming between general view on sport and the essence of sports which is due to the insufficient study on sport and the failure in equivalent meaning in different cultures. The translation of “Tiyu” should be done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an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in sport field.
name of spo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iyu”; English translation; variety
2014-04-23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CYY011);2012年度河南省高等學校“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教高[2012]859號)
王青云(1981—),女,蒙古族,河南內(nèi)鄉(xiāng)人,鄭州大學體育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文學。
H159
: A
: 1008—4444(2014)04—01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