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慧
鞍山師范學院(鞍山 114007)
學前兒童漢字認知能力培養(yǎng)的幾點思考
侯文慧
鞍山師范學院(鞍山 114007)
學前兒童的漢字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語言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其在語言方面有它獨特的發(fā)展過程,筆者對3——6歲學前兒童的漢字認知能力進行了深入的調(diào)查,并做了詳細的分析研究,旨在更好的提高學前兒童認知漢字的能力,為將來的成長打下良好基礎(chǔ)。
學前兒童 語言 培養(yǎng)
雖然在早期的學前兒童的教育理論中,很多人不大贊成學前兒童過早的認知漢字,怕增加孩子們的負擔,影響孩子將來的成長。然而,心理學的成果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學前兒童能力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存在著不同時期的差別,遵循著兒童接受能力的客觀規(guī)律,才不會錯過這一時期,更不會因無法獲得這一時期應(yīng)該獲得的能力而留下缺憾。
學前兒童的漢字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語言教育中地位十分重要。語言教育泛指語言的傳授行為與學習行為,其內(nèi)容涵蓋了文字、語音、詞匯、聽說與閱讀等方面,而漢字的認知能力卻是完成語言教育的前提。認知能力在學前兒童的語言教育中也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對漢字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是解決如何有效而健康地培育學前兒童養(yǎng)成學習興趣,且有待深入探討新的研究領(lǐng)域。
在對學前兒童漢字認知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過程中,就目前學前兒童在這方面教育過程存在的問題,做了一些思考。
幼兒的天性是玩耍,他們不諳世事,沒有成人的煩惱和生活的壓力。這樣天真懵懂的孩子,對世界的一切都感到新鮮和好奇。我們就應(yīng)當從孩子的天性出發(fā),從他們對萬事萬物的好奇入手,找準教育的切入點,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合理引導(dǎo),培養(yǎng)并保全其認知和獵奇的興趣,千萬不要將兒童要看清、了解自然與社會的好奇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例如,當孩子第一次接觸餅干的時候,他一定不知道是什么。這時,老師或家長可以把事先準備好的帶有圖片和文字的卡片拿出來,試著讓寶寶把這個漢子讀出來,并告訴他:以后想吃的時候要把這個“餅”字找出來,媽媽就會給他吃。再如,孩子們的游戲中都離不開積木,老師、家長在和孩子做游戲的過程中,適時地把“木”字教給孩子認知。老師和家長若能懂些古文字的形體,告訴孩子,“木“就像一棵樹(),根據(jù)漢字的象形特點、結(jié)合實物,形象而生動的講解,這樣把趣味性的游戲和漢子的形象認知結(jié)合起來,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千萬別貪多,一定要讓孩子感興趣而不反感,這樣才能積少成多的不斷認知下去。
“教育工作者的成功,首先是取決于教育者(老師、家長)是否了解兒童認知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是否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兒童的個性特征?!痹趯W前兒童漢字認知的過程中,必須了解這一時期兒童的復(fù)雜特點。每個地區(qū)、每個孩子個性特點不同,所以教育者們不能照搬已有的研究成果,要借鑒并分析總結(jié)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有的放矢的因材施教。兒童喜歡玩耍、好動,缺少持久性,教育者可以在交換兒童玩具的過程中,穿插漢字的認知活動,對那些能夠認讀的小朋友給以鼓勵表揚,提高兒童們的信心鼓勵學習興趣。
還有,幼兒的模仿能力超強,教育者們要掌握孩子們的這一優(yōu)勢,即時加以引導(dǎo)。中國傳統(tǒng)的“孟母三遷”的故事,我們大多數(shù)人看到的是孟母的偉大,卻忽略了一點,便是幼小孟子超強的模仿力。幼兒是學習語言、認知漢字的關(guān)鍵時期,教育者要把握好孩子的這一特點,有意而又不令孩子反感地提高孩子的認字水平,讓孩子在模仿大人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認知能力。記得我的孩子小的時候,看到我們大人每天都拿著書看,他也找到一本爸爸喜歡看的《太平廣記》像模像樣的翻看起來。孩子的習慣的養(yǎng)成和能力的培養(yǎng),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受家長熏陶的結(jié)果。家長是孩子啟蒙老師的觀點是正確的,家長應(yīng)該對此加以認識,從孩子的個性成長的規(guī)律出發(fā),言傳身教,不應(yīng)總把教育孩子的事情丟給教育部門,而忽略了最能影響孩子成長的家庭教育。
幼兒在學習語言的階段,建議不要讓孩子去學習第二語言。幼兒在完整的一段話還說不全的情況下去學習第二語言會增加了孩子的負擔。這樣,不但扼殺了孩子好奇的特點,還會讓孩子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以至于影響孩子的一生。
由于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重視孩子教育水平的認識不斷提高,學前教育研究機構(gòu)和理論也鋪天蓋地,應(yīng)運而生。對這一領(lǐng)域加以研究固然是好事,但卻存在著一個不容忽視的環(huán)節(jié),那便是理論研究與漢字認知實踐相脫節(jié)。更多的研究成果也只作為成果存在,與學前兒童的實際教育缺少交集,缺少實踐的指導(dǎo),特別是漢字的認知過程,理論的研究沒能為實踐服務(wù)。一方面,研究者歸納和總結(jié)的理論過于粗疏籠統(tǒng),缺少具體、詳細的指導(dǎo)性的意見;另一方面,也因個性差異的不同,理論難以一致實施,或者說不適合個性差異比較大的孩子實施。
還有教育者不接受研究者的理論,更多的原因在于不了解新的教育理論和方法,沒認識到學前教育是個重要其需要而有科學理論指導(dǎo)的過程,這也是造成理論指導(dǎo)與教育者們實踐教育缺少結(jié)合的原因之一。
最后,由于一些年輕父母,工作壓力大,于是把學前兒童交給了孩子的奶奶或姥姥來照看。大多數(shù)的老年人接觸新事物、新理論的機會相對要少,還有部分老人接受新事物能力差,這樣的環(huán)境不利于幼兒學前教育健康地發(fā)展。
目前,各式各類學前兒童教育機構(gòu)早已席卷了城鄉(xiāng)的每一個角落,你方唱罷我登場。教育機構(gòu)的人員更是良莠不齊,近年來不斷有虐待學前兒童的報道,令人心寒。幼兒的識字教材也是層出不窮,內(nèi)容更是五花八門,但更多的還是以宣傳古典傳統(tǒng)文化為主,這還值得欣慰。幼兒識字的軟件開發(fā)也如一朵奇葩,雖說對學前兒童的識字有所幫助,但利用電腦、點讀機的學習對孩子的視力也是個不小的傷害,有些得不償失。
“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很少從孩子的自身的發(fā)展特點、身心健康考慮,而是盲目的跟風學習,學前兒童的家長們在一起比的除了誰家孩子聰明,認讀多少漢字外,便是比誰家孩子學會了什么樂器或是誰家孩子背了多少英語單詞……這些成為了家長們炫耀的資本。有沒有家長想過,當自己炫耀孩子取得的點滴成績的時候、獲得別人幾聲贊嘆的時候,你最疼愛的寶貝心靈上,小小的身體上,承擔了多重的壓力、失去了多少童年的歡樂與笑聲……
不良宣傳的誘導(dǎo)、家長的虛榮,把學前兒童原本有趣而快樂的學習,變成了幼小而可憐的孩子們整天大量而枯燥的認讀漢字、背誦單詞、反復(fù)練習的過程。家長們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情加以理解,但家長們面對各種教育機構(gòu)的誘導(dǎo)時,應(yīng)該先做個理性的思考,這樣才不至于讓我們的可愛的孩子失去寶貴的童年。
請教育者相信,是花總有花期的!讓我們靜靜地耐心地呵護祖國的花朵,陪她沐浴陽光、伴他怒放。
[1]沙羅金(蘇聯(lián)).兒童的心理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
[2桂景宣.學前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秦金亮.兒童發(fā)展通論[M].北京:新時代出版社,2008.
[5]唐露萍.學前兒童教育初探[J].貴州教育,2002.(3)
[6]張加容.學前語言教育指導(dǎo).上海:復(fù)旦大學出版社,2008.
[7]劉玉環(huán)楊勇.幼兒識字教育研究綜述[J].賀州學院學報, 2012,(12).
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