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偉
(河南省鄭州人民醫(yī)院麻醉科,河南 鄭州 450000)
術前訪視應用于手術室整體護理中的效果分析
李偉偉
(河南省鄭州人民醫(yī)院麻醉科,河南 鄭州 450000)
目的 對術前訪視應用于手術室整體護理中的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擇期手術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術前準備,觀察組患者于手術開展前1~2 d展開術前訪視,對比兩組患者心率與血壓、術后并發(fā)癥與護理滿意度。結果 相較于訪視前,入手術室前對照組患者心率與收縮壓明顯上升,觀察組患者無明顯變化,觀察組患者精神狀態(tài)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擇期手術患者展開術前訪視,可有效緩解患者負面情緒,大幅提高手術成功率,降低術后并發(fā)癥,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顯著提高,對手術室整體護理具有重要意義,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術前訪視;手術室整體護理;護理滿意度
在衛(wèi)生保健理念不斷更新,護理模式不斷發(fā)展背景下,整體護理已逐漸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1]。手術室是搶救與手術的重要場所,是醫(yī)院重要技術部門[2],同時手術會對患者造成嚴重應激反應,因此應展開整體護理工作。作為整體護理中重要組成部分,術前訪視不僅可以促使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病情予以準確了解,同時可以促使患者對手術基本情況予以準確了解,從而對手術過程予以有效配合。我院在對120例擇期手術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后,分別進行常規(guī)術前準備與術前訪視,結果顯示術前訪視成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擇期手術患者120例,手術類型涵蓋所有科室。其中男69例,女51例,患者年齡為19~71歲,平均年齡為(45.1±3.7)歲;手術類型為:剖官產48例,甲狀腺手術26例,惡性腫瘤手術27例,其他手術19例。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與手術類型等基本資料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可展開對比分析。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術前準備,觀察組患者于手術前1~2 d,由專門護士展開術前訪視,術后對比兩組患者術前精神狀態(tài)、術后并發(fā)癥與護理滿意度。
1.3 觀察指標
在訪視前與手術前對患者心率、血壓展開測量,記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利用我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關于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2.1 心率與收縮壓對比
相較于訪視前,入手術室前對照組患者心率與收縮壓明顯上升,觀察組患者無明顯變化,且觀察組心率與收縮壓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精神狀態(tài)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訪視前、入手術室前心率與收縮壓對比()
表1 兩組患者訪視前、入手術室前心率與收縮壓對比()
組別 例數(shù) 心率(次/分) 收縮壓(mm Hg)訪視前 入手術室前 訪視前 入手術室前對照組 60 75.3±10.5 95.7±12.6 128.6±15.4 148.2±14.9觀察組 60 76.1±10.7 79.2±9.3 127.9±14.2 131.2±13.7
2.2 護理滿意度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手術后,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5.00%(9/60),患者護理滿意度為71.67%(43/60);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67%(1/60),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6.67%(58/60);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隨著整體護理模式不斷受到重視,術前訪視在手術患者治療中作用逐漸凸顯出來[3]。對擇期手術患者展開術前訪視,可有效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改善其精神狀態(tài)。在本次研究中,實施術前訪視患者在入手術室前精神狀態(tài)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我院術前訪視具體如下:①明確目的。對患者病情予以準確掌握,對相關信息加以收集并對患者手術期望與配合度進行評估,考慮手術中潛在護理問題并進行護理計劃制定工作。手術前展開健康教育,為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手術情況、注意事項及配合方法,促進患者耐受度與配合度提高,增加護患間溝通與交流,減少患者不良情緒。②訪視時間:在術前訪視時應避開患者用餐或治療時間,訪視時間應保持在10 min左右,避免時間過長導致患者疲勞或緊張,時間過短無法起到應有的訪視效果。③術前訪視內容。在術前訪視時對患者病歷進行查閱,了解患者基本病情、體征與病史,對診斷、手術方法、麻醉方法、手術部位、執(zhí)行醫(yī)囑情況、常規(guī)檢測、病情記錄與陽性體征等,對術前知情同意書的簽訂狀態(tài)進行了解。到病房后展開自我介紹,和患者進行親切溝通,同時向患者發(fā)放術前訪視記錄表,為患者講解禁食禁飲意義及時間、皮膚清潔要求、手術衣具體穿法、手術基本情況、手術室樓層、位置、環(huán)境、條件、手術體位、麻醉方法、約束帶使用目的、手術所需時間與大概過程、手術意義與必要準備等,同時告知患者在整個手術過程中均有巡回護士與麻醉師守護,對其生命安全負責。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皮膚完整性、靜脈充盈度、營養(yǎng)狀況與肢體活動狀況進行檢查。根據(jù)患者文化程度采用不同方法進行心理疏導,促使患者顧慮消除。④參與到術前討論中。和麻醉師展開交流,對手術及麻醉中所用特殊物品準確了解,對術中可能發(fā)生并發(fā)癥詳細掌握,在此基礎上進行護理措施制定,為手術順利開展提供保證。
總之,對擇期手術患者展開術前訪視,可有效緩解患者負面情緒,大幅提高手術成功率,降低術后并發(fā)癥,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顯著提高,對手術室整體護理具有重要意義,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1] 段寶仙,柏強風,王梅.術前訪視在手術室整體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2,15(7):79-80.
[2] 鄧潔,陳海燕.術前訪視在手術室整體護理中的影響[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2,18(11):1676-1677.
[3] 施蘭蘭.手術室整體護理中術前訪視的語言溝通技巧[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2,11(20):147-148.
R472.3
:B
:1671-8194(2014)08-0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