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躍新
青神縣人民醫(yī)院 四川青神 620460
保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觀察
段躍新
青神縣人民醫(yī)院 四川青神 620460
目的:分析研究保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單節(jié)段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32例,全部患者均實施保守治療,于治療前、治療后及末次隨訪時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末次隨訪時參照改良Macnab標準評價臨床療效。結果:32例患者治療前VAS評分為(6.73±0.82)分,治療后1周VAS評分為(4.03±0.60)分、治療后3個月VAS評分為(2.82±0.50)分;治療后三個月達到良好效果的患者比例為87.50%(28/32)。結論:保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能有效緩解疼痛,同時改善腰部功能,值得臨床使用。
保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
腰椎間盤突出癥(LDH)是臨床常見的骨科病癥,行傳統(tǒng)開放性手術治療創(chuàng)傷較大、恢復時間較長,而且術后可能對脊柱的穩(wěn)定性造成不良影響[1-2]。本病多發(fā)于中青年,患者十分痛苦,若伴有馬尾神經損害者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礙,嚴重者可致截癱,對患者生活、工作和勞動均造成很大影響。本文回顧我科采用保守治療3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本組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齡20~67歲,中位數52.4歲;L4-5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12例,旁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7例,L5S1旁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9例,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4例。單純腰痛者10例,腰痛伴一側下肢放射痛者19例,腰痛伴雙下肢放射痛者3例。MRI檢查顯示病變節(jié)段椎間盤突出,并壓迫神經根。病程2~14個月。
1.2 方法:
1.2.1 骨盆牽引:患者臥硬板床,骨盆牽引帶行24h持續(xù)牽引3周,重量一般不超過15Kg。3周后行石膏腰圍固定3個月或戴腰圍下地。注意不宜餐后立即牽引,以免引起頭暈、心慌或腹部憋脹不適,但也不能空腹。牽引時應取屈髖屈膝位以減少腰椎生理前屈,放松髂腰?。?]。
1.2.2 推拿:用揉、按、滾、推、振等手法施于腰背部,點按患肢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陽膽經穴。側臥位斜扳法,俯臥位雙下肢后伸扳法,俯臥位單腿后伸壓腰法,仰臥位屈髖、屈膝、伸腿、足背伸法。用以上手法推拿,1 次/d,15次為l療程。
1.2.3 理療及中藥治療:病變部位予電腦中頻、熱磁療1次/d,每次20~30min,15次為1個療程。病變部位予跌打損傷膏外敷或溫經通絡、祛風除濕之中藥制劑熏洗。
1.2.4 功能鍛煉:囑患者行"飛燕點水"及"拱橋",進行腰背腹肌訓練,酌情每天訓練30~60次。
1.3 觀察指標[4]本組病例隨訪3個月。療效評價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和Macnab療效評定標準進行評定。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VAS評分比較采用t檢驗。
32 例患者治療前VAS評分為(6.73±0.82)分,治療后1周VAS評分為(4.03±0.60)分、治療后3個月VAS評分為(2.82±0.50)分;術后三個月優(yōu)、良、可、差的患者分別為19例(59.38%)、9例(28.13%)、2例(6.25%)和2例(6.25%)。達到良好效果的患者比例為87.50%(28/32)。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由于椎間盤退行性變,在急慢性損傷作用下,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的纖維環(huán)處向后外側或正后方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或馬尾神經而產生腰部及下肢疼痛麻木等癥狀的疾?。?]。已有資料顯示,除有大小便功能障礙、廣泛感覺肌力減退或癱瘓的病人外,均可首先采用非手術治療[6]。揉按、推、擦法解除腰腿部肌肉痙攣,點按各穴位可舒筋通絡、疏通經脈。牽引可增大椎間隙及椎間孔,減小椎間盤的壓力,配合按壓手法有利于突出的髓核回納。扳法可矯正脊柱小關節(jié)錯縫,改善神經根壓迫,松解粘連。屈髖伸膝可被動牽拉神經根,產生輕微位移,減輕壓迫。本組資料顯示,32例患者治療后VA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后三個月達到良好效果的患者比例為87.50%,說明通過正確合理的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保守治療多數可得到滿意的療效。
[1]鄭擁軍,葉樂,王祥瑞,等.經皮椎間孔鏡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0例的近期療效[J].上海醫(yī)學,2012,35(6):473-475.
[2]陳學武,徐宏光,劉平等.側后路經皮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皖南醫(yī)學院學報,2011,30(5):368 -370.
[3]陳新華.保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50例分析[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3(17):106-107.
[4]Majani G,Tiengo M,Giardini A,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MPQ and VAS in 962 patients.A rationale for their use[J].Minerva Anestesiol,2003,1-2:67-73.
[5]龍國烽,黃少鋒.綜合保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體會[J].按摩與導引,2009,25(6):44-45.
[6]陸裕樸,等主編.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1.1163-1164.
R68
B
1009-6019(2014)09-01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