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輝強
網絡作為一種新興媒體,現今已經成為傳播體育新聞的良好平臺,比如網絡體育比賽直播已經開始進入我國體育新聞傳播的視野。專業(yè)的網絡體育解說員隨之出現,體育愛好者們對于網絡體育新聞報道也保持著極高的關注度。但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每一個網民都是一個獨立的意見源,他們傳播出的訊息會對輿論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網絡媒體之間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導致不正當的競爭手段層出不窮,如同質化和娛樂過度現象頻頻出現,這說明了當前我國網絡體育新聞傳播存在著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能對網絡體育新聞傳播進行認真地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整治策略,為其打造一個健康的、可持續(xù)的發(fā)展環(huán)境,那么不僅有利于國家形象的建設,還可以推動我國體育運動的健康發(fā)展。
在網絡體育新聞傳播過程中,網絡媒體之間為了爭取最大的利益,出現了很多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
過度娛樂化,污染了信息生態(tài)環(huán)境。娛樂化是大眾媒介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同所有事物一樣,誕生伊始就具備雙重屬性,娛樂化帶給大眾傳媒的影響存在著正反兩個方面。目前,我國網絡體育新聞中娛樂化的成分所占比重已經超過了軟新聞與硬新聞應有的正常比例,包含大量娛樂元素的軟新聞成了網絡體育新聞的主導,形成了網絡體育新聞傳播的“過度娛樂化”現象。最初的體育新聞是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出現在媒體中,主要作用是播報比分、對技戰(zhàn)術和比賽過程的分析和報道,但很快網絡體育新聞脫離了初始的發(fā)展軌道,開始報道更能吸引受眾注意力的內容。有些網絡媒體甚至為了提升點擊率,對賽場暴力進行過度渲染,使體育新聞彌漫著濃厚的娛樂味。
同質化嚴重,導致生態(tài)種類單一。隨著我國傳播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媒介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為了獲得更高的關注度,媒體間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汲取他人經驗、取長補短是我們在日常實踐中獲得經驗的重要方式之一,正是由于這種情況的出現,在體育欄目制作與體育新聞采寫的過程中,同質化現象層出不窮。但凡事過猶不及,同質化的日趨泛濫勢必會影響網絡體育新聞的傳播生態(tài),網絡體育新聞熱點與報道手法的過分一致,導致受眾對于各網站“千篇一律”面孔的厭倦。如在瀏覽國內幾家大型門戶網站的體育新聞時,時常會發(fā)現各家發(fā)布的內容“似曾相識”,缺乏新鮮感和獨特的點評,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做法嚴重打擊了受眾通過網絡獲取體育新聞的積極性。
體育評論質量有待提高,缺乏權威性。網絡體育新聞評論是體育評論和網絡媒體相結合的產物,意指在網絡媒體上發(fā)表的關于體育運動項目本身及與之相關的評價性意見。由于傳播技術的不斷升級,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僅通過網絡媒體來獲取各種體育資訊,體育記者們也不能僅局限于跑消息、拍照片、做報道,高質量的網絡評論才是媒體生存的“王道”。網絡激發(fā)了他們對話語權的爭奪,評論就成為了他們最直接的表達形式。但由于網絡的匿名性和虛擬性等特點,人們擺脫了現實生活中道德觀和價值觀的約束,網民在評論體育新聞時呈現出一定的隨意性和非理性,有的是為了逞一時之快的寥寥數語,有的則是缺乏理性的灌水貼,其中蘊含著強烈的個人主義傾向,并且影響了受眾正常交流的速度和效果,更有甚者將網絡視為個人情緒發(fā)泄的場所。因此,網絡中存在著大量的“語言暴力”現象,阻礙了網絡體育新聞評論的健康發(fā)展。
缺少深度報道,影響競爭力。深度報道理念誕生于20世紀40年代,它是一種具有人文主義特征的新聞本體論,是一種從歷史淵源、因果關系、矛盾演變和發(fā)展趨勢等方面進行新聞報道的形式,力求將新聞事件的完整面貌全方位地展現在受眾面前。隨著速讀時代的到來,更多的受眾喜歡“快餐式”的新聞獲取方式,在這方面網絡媒體顯然比傳統(tǒng)媒體更具吸引力,但這種過分追求時效性的報道也逐漸顯現出其負面效應。各大網絡媒體一味追求速度,忽略了體育新聞的報道深度與信息質量,甚至虛假體育新聞的出現也屢見不鮮。BBS、微博上存在著大量的未經核實的體育信息,有些網絡媒體為了報道一些具有“尖叫效應”的體育新聞,會不假思考、不加考證地以極快的速度完成復制、粘貼和發(fā)送等一系列過程,為虛假體育新聞的泛濫提供了傳播空間。
網絡媒體能夠將體育新聞更直接、更有效、更快捷地傳遞給受眾,這是網絡媒體的長處所在。因此,我們應該在尊重媒體基本屬性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其傳播優(yōu)勢。
加強深度報道。深度報道是比較于客觀報道的平面性、片段性和孤立性而言的,如果客觀報道的基本要求是“實事”,那么深度報道的本質要求就是“求是”。美國《時代》周刊的發(fā)行人盧斯認為客觀報道是對新聞事件的迅速、簡潔的報道,而深度報道則是一種需要在新聞里面發(fā)現問題的報道,這種報道一般需要相對多的時間對某時某地發(fā)生的新聞事件做深入的調查,以便弄清它的來龍去脈,分析它的前因后果,預測它發(fā)展的可能和社會影響。在迪拜舉行的WBC草量級拳王爭霸賽中,我國的熊朝忠以12個回合點數擊敗菲律賓的挑戰(zhàn)者奎洛,成為史上第一位衛(wèi)冕金腰帶的中國拳王。他創(chuàng)造了奇跡,也給中國拳擊界帶來了無比顯赫的榮耀。而之前國人對這個礦工出身的選手了解甚少,并且對于他是否能在拳擊界取得成功持有懷疑的態(tài)度。鑒于此,新浪網制作了“熊朝忠”專題,通過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對拳王進行了全面詳盡的深度報道,“揭密”了從云南小山村里走出來的“金腰帶”,讓更多人了解了他的真實生活和發(fā)展歷程,從而對拳王充滿了由衷的敬佩之情。
加強媒體自律。在網絡體育新聞報道中采取娛樂化的手法來吸引和招徠受眾,對于處于激烈競爭中的現代媒體而言本無可厚非,但一些網絡媒體在娛樂化大潮中已經大大超越了職業(yè)道德的底線,使體育新聞報道陷入泛娛樂化的泥潭中。因此,在體育新聞走向娛樂化的進程中,網絡媒體應該時刻牢記新聞的價值標準,并將之作為新聞報道的重要依據,從而使體育新聞娛樂化不能脫離新聞的價值體系。歸根結底,人們對體育的需求歸屬于精神需求,受眾群體本身并沒有直接參與體育比賽,但他們通過網絡媒體來了解自己關注的體壇動態(tài),以對體育的熱愛來滿足自己文化生活的需要,而網絡媒體恰恰是傳播這些內容的平臺。這就要求網絡媒體增強自己的歷史責任感,堅守職業(yè)操守,從客觀、公正和理性的視角來傳播體育信息,以發(fā)展的眼光來審視新聞事件,努力摒棄一味依靠感官刺激的報道方式,這才是體育新聞報道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所在。
提升網絡體育新聞評論的質量。網絡體育新聞評論作為一種新的新聞評論形式,同以前有所不同,除了評論之外還有網民之間頻繁的雙向或多向互動,給網民提供了充分的表達和交流機會。我們應該跟隨網絡技術發(fā)展的步伐,加強對網絡體育新聞評論的研究,預測這些技術進步對體育新聞評論發(fā)展所帶來的影響,從而推進網絡體育新聞傳播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針對網絡體育新聞評論的同質化現象,網絡媒體應該強化自身的品牌意識,重視體育新聞評論的個性化打造,提高網絡體育新聞的獨特性和權威性,從橫向和縱向上提高體育新聞評論的深度和廣度,比如可以聘請具有鮮明寫作風格和評論風格的專業(yè)人士進行評論,從而提高體育評論的層次和品味。
發(fā)展網絡體育視頻。網絡體育賽事視頻直播既保持了傳統(tǒng)電視直播中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又具有網絡獨有的按需獲取的交互特性。體育觀賞性核心不單是運動本身,更重要的是所蘊藏的豐富內涵。體育賽事是一種不分地域、不分國界的全球性運動,而網絡媒體則賦予了每個人平等觀賞的機會,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免費或者收費的方式,不受其他限制自由地選取網絡視頻內容,欣賞自己喜歡的體育節(jié)目。
網絡視頻直播很好地傳承了電視媒體所帶來的視聽感受,尤其重要的是克服了電視媒體的單向度和單線程的節(jié)目編排方式。同時,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在欣賞直播的同時受眾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感想,同其他體育愛好者進行充分的雙向交流,這種參予過程使受眾充分享受到參與的快樂及個人的價值,使網絡體育視頻成為了網絡媒體展示其獨具特色的設計和策劃的舞臺,向受眾表達了自己的傳播理念。目前,全球范圍內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輕受眾群體通過網絡直播收看體育賽事,通過觸手可及的網絡完成了與體育的“親密接觸”。
網絡媒體利用其自身優(yōu)勢,為體育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在傳播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不斷地改進其報道、傳播方式,深化體育新聞報道內容,以期更好地為體育新聞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