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祥
婺劇歷史悠久,在江浙地區(qū)久負盛名,曾在抗戰(zhàn)時期遭遇戰(zhàn)禍,發(fā)展受挫,新中國建立后,婺劇作為國家物質文化遺產,已煥發(fā)新生。昨晚有幸一睹“芳容”,頗“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p>
作為一個北方來的學生,我對婺劇并不是很了解,而地域差異以及對于戲劇知識的匱乏,讓我在觀戲之前很質疑自己能不能對這場戲理解好,不過開場后不久,我就知道這些根本不是問題。藝術是有地域的,它總會帶上其發(fā)祥地及流行地的特色;但藝術又是世界的,藝術語言可以跨越任何界限。
這場戲一共有三折,《臨江會》、《斷橋》和《火燒子都》,三場的主角都是樓勝。作為婺劇的文武小生新星,樓勝到底能呈現出怎樣的人物形象,著實吊足了我的胃口。
《臨江會》中樓勝扮演的周瑜一出場,便讓我眼前一亮,現場觀眾更是牟足了勁兒鼓掌。樓勝不虧是個好演員,上臺后不久的一個穩(wěn)穩(wěn)的下高跟頭,彰顯了周瑜豪氣的同時,也顯露了樓勝高超的技藝,著實讓人驚喜(這是高難度動作,九幾年有一京劇演員在溫州演周瑜,下高時在空中未掌握好,把兩條腿的膝蓋摔碎了,造成了終身殘疾)。樓勝的扮相、身段、唱念做打,一舉一動透露出周瑜的颯爽英姿,一吟一唱展現著小生的朝氣蓬勃,婺劇之美正在此時。周瑜綽號“美周郎”,是一個與傾國傾城的小喬結發(fā)的人,文豪蘇軾有詩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出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彼圆还馨阉憩F的多美都不過分。樓勝的優(yōu)點就是他的相貌就是和周瑜趙云這種美型將軍相似的,這種神韻是需要天賦的,在這一點上,樓勝的卓然天成的儒將風姿,讓他的形象更加能夠深入人心,一如當年的劉曉旭飾演林黛玉,而后天的努力以及婺劇在江浙地區(qū)的深遠影響,讓他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且回到《臨江會》這一折戲上,樓勝在展現周瑜的美的時候,不是僅僅局限在唱白和做功,真正抓住觀眾的,是上文說的那種神韻氣質,是他視曹操百萬大軍如草芥的豪氣,知劉備潛龍勿用的高瞻遠矚,設妙計心機縝密與鎮(zhèn)定從容,行大事殺劉備時的機敏果決。樓勝的表演真正實現了讓周瑜這個角色在雄姿英發(fā)于果敢陰鷙的自如切換。
另外,不得不提他的扮相,我特意去找了京劇中的周瑜劇照去參照,發(fā)現大多數的扮相都是以銀白或青白色為主,少有以粉色點綴,而樓勝這里粉色卻成了主色調,這不能不說是點睛之筆,戲曲舞臺是一個展現唯美的舞臺,而這樣一個頗具女性角色的色彩不禁不讓人生厭,反而突出了周瑜的那種別樣的妖嬈之美,與樓勝的表演相得益彰,美周郎被他徹底演活了。還要一提的是本折中關羽的勇武、劉備的厚黑以及周善的扮丑也展現的非常到位,為周瑜做了非常好的襯托對比,又不失自身光彩。
《斷橋》講了家喻戶曉的許仙與青蛇白蛇的故事,背景以及人物大家都很清楚,所以這一折的關鍵不是劇情而是演繹,而演繹中尤以許仙的角色最難塑造。許仙的難難在許仙是個“兩面派”,一方面,他非常懦弱,對法海的話言聽計從,也忌憚妖怪,唯恐避之不及;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勇敢的人,敢于為了愛情付出自己的一切,摒棄自己對妖怪的成見。他溫文爾雅而不唯唯諾諾,雖畏首畏尾而又一往無前,很多人掌握不好這個分寸就容易把許仙變成一個“窩囊廢”式的人物或是破壞了其儒弱的氣質。樓勝這一點又占了先天優(yōu)勢了。
在三折戲結束后謝幕的時候,我仔細的觀察了一下他,你說他是警察我也信,就是因為他身上有英氣!前文已經說了,這是他表演周瑜等儒將的巨大天賦優(yōu)勢,而到了許仙這里,這種英氣就能很好的把這個任務“頂起來”,不讓他“垮下去”。所以樓勝的許仙逃跑中帶著調皮,在和青蛇對話的時候虧心而不顫栗,在和白蛇對話的時候慚愧而不羞愧,在展示古典書生那種文人氣的同時不是掉其身上的人文氣,這一點真的是難能可貴。樓勝在這一折中的逃跑、躲避青蛇的追殺兩場將文人的做功打工展現的淋漓盡致,還給許仙增添了一分別樣的特色。
另外青蛇白蛇是這三折中最驚艷的部分,這兩個任務一剛一柔,一動一靜,人物的感覺分寸拿捏的正好。青蛇和白蛇有些臉譜化的意味,但是這兩個人結合起來看,卻更像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的兩面,所以青蛇白蛇的嫻熟而自然的交流配戲會給大家?guī)磉@樣一個感覺,這是我對于這一折戲最欣賞的地方。所以說評價一個演員的好壞,不光要看其本身的表演,與他搭戲的人的表演同樣非常重要,真正的好演員絕不是鶴立雞群,而是出類拔萃,這一點,樓勝做到了??偟膩碇v,這一折戲從各方面都沒有什么好挑的,是一折非常完美的戲。
《火燒子都》的故事就是大家熟悉的成語“暗箭傷人”的故事,取自《左傳》,原來的故事并不是這出戲中演出的那般精彩,只是很簡短的小故事,而且也只是截止到子都殺了穎考叔,許國滅亡。而在本折戲中,有兩大看點,第一個自然是“火燒子都”的場景,第二個是子都在慶功宴上的內心掙扎。都說戲曲舞臺也是考驗觀眾想象力的舞臺,一桌兩椅便是萬能場景,一條馬鞭便是策馬奔騰,幾面旗幟便是千軍萬馬,可是該展現的地方還是要展現的,“火燒子都”中我們可以看到時代進步給戲劇舞臺帶來的進步,燈光和煙霧的加入以及與場上紅旗的配合,營造出了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火災現場”,而這也是傳統(tǒng)戲劇所無法做到的,這給了我們很大的提示,現代技術加入傳統(tǒng)藝術并不是不可行,應用的好反而能更能得到大家的好評。
樓勝在其中的出色表演也就更讓人身臨其境。而這一場的表演也是需要掌握好分寸的,樓勝的子都狼狽而不絕望,于絕境中仍表現出一絲戾氣,很好地詮釋了子都的人物性格。第二個看點的現代意味非常濃,可以說,正是子都在慶功宴上的種種表現,讓這折戲有了新的生命,這種心理因素展現的加入不僅僅抓住了現代觀眾的審美興趣點,讓現代觀眾有了更多的共鳴,更重要的是豐富了戲本身,讓整個戲的內容更加強大。子都的人物很不好駕馭,他有多種性格,他好大喜功,卻天性單純善良,拿到現在來說就是一個失足少年的悲劇,一步錯,步步錯。隨著穎大夫的步步逼問,子都的心理也一步一步走向崩潰,這是一部莎士比亞似的心理悲劇,悲劇的本質就是美好的毀滅,子都的崩潰就是其自我懲罰與自我救贖的矛盾不可調和的結果,但是樓勝通過抑揚頓挫充滿情感的念白以及自己豐富的表情及做功,將人物的心路歷程完整的展現出來,不僅實現對子都這個悲劇人物的闡釋,更實現了人物的心理與觀眾的心理之間的交流對話。我想這也是樓勝之所以能在婺劇的舞臺上脫穎而出的重要的理由,他不僅走進了人物的內心,而且走入了觀眾的內心。這一折戲的演繹,稱得上是有料、有味、有新意的杰作。
我一直堅信,藝術門類從來沒有大眾小眾的絕對界限,其本身的精彩程度才是決定其愛好者多寡的唯一標尺,但反過來說,愛好者的多寡又對這一門類大師出現的多寡有巨大影響(非決定性因素,詳情參見中國足球)。以相聲來說,侯寶林劉寶瑞馬季馬三立這些老輩的藝術家曾經將其推上巔峰,如今郭德綱王自健等新生翹楚又讓其重新回暖,那些說相聲走向末路的人被狠狠打了臉。同樣婺劇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為人民大眾所喜歡,需要樓勝們這樣有真功夫的新人的推動,而且劇目也一定要精益求精,與時俱進,確保觀眾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會愛上他,這是畫很多心血的,我從來未見一部疲于應付的作品能廣受好評。同時,這也是締造又一代大家的絕好時機,在廣大人民群眾從追求物質文明向追求精神文明過度的當口,真正好的藝術一定可以煥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時乎時乎,正當有變時。屬于婺劇和樓勝們的大時代就在當下。
(責任編輯: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