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m青
如何運用捆綁式評價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我們課堂上的重點解決問題。所以我們老師先制訂計劃,組織教師學習理論、通過多種方式學習先進教師的經驗,從而實施到課堂上,取得初步的成效。
一、合理分組
分組時教師要考慮到各種力量的均衡,組員性格特長的互補和相容。分組時目的性要強,不能隨意組合。力爭讓各組實力均衡,這樣才能激發(fā)小組間的競爭力。分小組的時候,我們的教師按不同標準加以調配:按照語文學習情況把班里的學生分組,再按照數學學習情況的標準分組;把全班同學分成N個學習小組,每組4個成員,分別是一個優(yōu)生,兩個中等生或中上水平的,一個差生,每組中都有男、女同學搭配。
二、經常對小組長進行管理方法的指導
老師利用每天的早讀課或是中午上課前那段時間,定時間經常給小組長指導管理的方法,教會小組長如何加分,“作業(yè)欄”怎么加分,“課堂氣氛欄”“紀律欄”怎么加分。也可以讓小組長說一說他們碰到什么樣的難題,我們老師就幫忙解決。有些老師是這樣做的:要求每一個小組長首先在小組記分本的封面上統(tǒng)一寫上第1小組、第2小組、第3小組、第4小組……第8小組,然后里面的名字,小組長自己的名字寫在第一個,要求小組長在每一節(jié)課上課時就把記分本放在桌子的中間,這樣課堂上老師給哪個小組加分的時候小組長記起來就非常方便。
三、“捆綁”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競爭中發(fā)揮每位學生的優(yōu)勢。把學生捆綁起來,以集體帶動個人,以先進影響后進,這是一個合理、科學的舉措。實施半年來,我們有以下的成效:優(yōu)勢互補,提高學習效率。方案實施以來最大的變化是,以前那種課堂上的“鴉雀無聲”的局面得到了改觀,問題一經提出下面就小手如林了,特別是在課堂上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小組內每個同學都要發(fā)言,在交流時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隨機進行提問,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加分,這樣有利于本組學生全面參與且互教互學,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不會因班里學生太多而造成中下層次學生在一節(jié)課上,甚至更長時間都未曾開過一次口的現象,做到優(yōu)勢互補。
總之,實驗本來就是摸索前進,它需要正確的導向,艱辛的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堅信只要肯鉆研,敢于實踐,勇于反思,就一定會在實驗的道路上一步步向前邁進的。
編輯 董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