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明,任 磊,郝麗娜,顏雷雷,李 寧,王海濤!
(1.承德醫(yī)學院,河北承德 067000;2.河北聯(lián)合大學)
(綜述講座欄目編輯:張玉亭)
乳腺癌在當今社會已經(jīng)成為女性患者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隨著醫(yī)療行業(yè)診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提高,乳腺癌患者5及10年的生存率均已經(jīng)延長,但乳腺癌手術治療會給女性軀體形象造成改變,一系列的心理問題也會隨之而來,患者手術后的生活質(zhì)量也將受到極大影響[1],焦慮和抑郁是乳腺癌患者最常見、最容易出現(xiàn)的癥狀[2]。女性的生命和美感會因患上乳腺癌而受到雙重打擊,產(chǎn)生嚴重的心理障礙,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也會因此受到嚴重影響[3]。因此,必須做好圍手術期的相關護理工作[4],這對于探討乳腺癌患者圍術期焦慮及抑郁的現(xiàn)況,并有針對性地給予患者進行干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乳腺癌患者一旦確診,會有30%的人存在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尤其是在發(fā)病的前幾年內(nèi)[5]。有研究證實[6],乳腺癌患者比起其它惡性腫瘤,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的發(fā)生概率要更高,分別為50%和81%。研究發(fā)現(xiàn)[7],在女性乳腺癌患中,近42%的患者都存在焦慮或抑郁,或同時存在。曾有人調(diào)查乳腺癌手術后三年的患者,她們中有近一半的人有焦慮抑郁障礙,這同其它幾位研究者的結論極其接近[8、9]。
對于瑞典媒體報道的內(nèi)容,曾先生承認他在街上確實有大聲抗議、喊叫,向前撲倒也是在“失去理智情況下的舉動”,“但這不是撒潑”。
如果人們遭遇了周圍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或機體受到病痛的折磨,有焦慮抑郁情緒屬于正常的自我保護。但是如果焦慮或抑郁的癥狀過于嚴重,則會使機體的恢復受到很大的影響[10]。惡性腫瘤患者在治療時會產(chǎn)生很多的副反應,如果患者有嚴重的焦慮抑郁情緒,那么會加速腫瘤的轉移或復發(fā),對疾病本身的治療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11]。而且疼痛的發(fā)生率在有抑郁癥狀的腫瘤患者身上和沒有抑郁癥狀的患者身上表現(xiàn)是不一樣的,有抑郁癥狀的患者發(fā)生率為29.8%,沒有抑郁癥狀的患者發(fā)生率為13%[12]。更可怕的是,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死亡率都會因為抑郁而受到影響,生活質(zhì)量會下降,死亡率也會隨之升高[13]。
3.1 聚焦解決模式的含義 聚焦解決模式與傳統(tǒng)的心里干預模式不同,它是基于利用個體自身資源上,其意義在于干預的重點集中在與患者一起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付諸行動,以達到預期期望的效果。極其注重相信患者個體的能力,并尊重個體的意見和方法,同時,充分地利用他自身的資源和能量。它是一種在心理學非常積極地背景下發(fā)展起來的干預方式。
3.3 聚焦解決模式的基本過程 聚焦模式是一種更加人性化、更為有效的、更新型的干預模式。把關注點集中在某個地方進行健康教育是該模式解決問題的一個特點,也是它與傳統(tǒng)的干預模式的不同之處[14]。主要包含以下五個方面:
紅色文化不僅影響著新民主主義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的意識形態(tài),而且是新時期下馬克思主義傳播的重要途徑。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背景與紅色文化的發(fā)展具有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其基本內(nèi)容和原則成為基本準則,推動著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只有充分利用紅色文化的特征和功能,創(chuàng)造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激發(fā)群眾接受理論知識的積極性,使抽象的理論通俗化,鼓舞每一位中國人向前奮進。
3.2 聚焦解決模式的特點 傳統(tǒng)解決問題時,我們經(jīng)常應用直線型的方法去尋找問題的原因,但是我們?nèi)祟惖乃季S方式大多是有局限性的,總習慣去首先找尋對自己的觀點有利的證據(jù),墨守成規(guī),沒有突破。所以,最終會導致把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看得過重,而個體也會把心思全部放在尋找原因上,從而錯過對我們改變現(xiàn)狀有利的、積極的方面和方法,或錯過最好的干預時機。更重要的是,即便我們找到了真正的原因,我們也根本沒有完全的解決方法,這樣會造成個體更加消極失落的狀況發(fā)生,這也曾一度引起心理學家們的關注。聚焦解決模式正是在這方面作了很大的突破,這種新的心理干預模式不只是重視問題的本身,而且是利用個體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及個性化的思維去面對和解決現(xiàn)狀,使情況變得更好,同時,還可以防止再次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
3.3.1 描述問題:聚焦解決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心理干預模式是基于利用個體自身資源上,注重相信患者個體的能力,并尊重個體的意見和方法, 強調(diào)把個體的正能量的一面作為解決問題的聚焦點,并充分地利用它。把時間用在尋找解決問題方法上,而不是一味的尋找發(fā)生問題的原因。
常規(guī)的護理方式用在對照組,并進行腦梗塞護理常識的宣傳工作。實驗組給予社區(qū)康復護理治療,主要從心理護理、健康知識宣教、運動康復訓練三分方進行。首先,心理護理,社區(qū)的護理人員通過對實驗組患者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了解,掌握其病癥和心理狀態(tài),通過不斷輸入正面的積極的能量來消除患者內(nèi)心對該病的憂慮心情[2]。與此同時通過對家屬的良好溝通,讓家人更加了解該病,并可以采用富有正能量的言語來與病患進行溝通,讓其有信心,不斷進行積極的治療。
3.3.4 給予反饋:在這個階段,最主要的工作是總結并發(fā)現(xiàn)患者所做的努力,肯定患者自身所具備的潛力和資源,給予肯定和稱贊,增強患者的自信心,也能激發(fā)她更強的信念和決心,使其朝著既定目標前進。
3.3.2 制訂具體可行的目標:傳統(tǒng)解決問題的方式是首先尋找發(fā)生此類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對原因進行評價評估。但是聚焦解決模式解決問題的思路與之不同,該模式的精髓是和患者一起尋找出路,直接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假設問題一直就存在,并已經(jīng)得到了解決,想象患者會是怎樣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會和現(xiàn)在有什么不一樣,讓患者進行描述,并將其描述的情況制訂為我們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3.3.3 探查例外:在這個階段,主要是給予患者正面的引導,教會她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問題,去思考,去感受。盡管患病是一件不幸的事,但也會從中找到很多安慰和收獲,比如更加濃厚的親情等。
3.3.5 評估進步:在這個階段, 哪怕發(fā)現(xiàn)很小的進步,我們也要鼓勵患者,使她一直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對以后處理問題也會有幫助。對于不同種類的手術患者,我們選擇最為適合的護理模式,同時,也是改善其預后的重要方面[15]。聚焦解決模式干預過程中,我們欣賞患者,相信患者,給予其充分的肯定,不斷的鼓勵,使我們的護患關系一直保持和諧。充分肯定患者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做的一切努力,肯定患者有過的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相信患者一定能通過自身的努力戰(zhàn)勝一切,并最終實現(xiàn)我們所期待的結果和努力的目標。
3.4 聚焦解決模式對圍手術期乳腺癌患者情緒的影響有很多原因都會影響到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進而發(fā)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礙。比如手術,患者會非常的擔心,不論是在身體上還是心理上。擔心手術成功與否,擔心手術會給自己帶來的一切改變,擔憂腫瘤會不會復發(fā)和轉移;乳房切除首先使自己失去對美的信心,會加速衰老,擔心會不會由于乳房的切除影響到丈夫?qū)ψ约旱膼?,影響夫妻間的感情和家庭生活[16]。所有的擔憂對患者而言都是一種刺激,會使機體產(chǎn)生應激反應。應激反應是一種非特異性的防御反應,它是通過刺激引起腎上腺素髓質(zhì)興奮和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增強為主要表現(xiàn)的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反應,使機體很多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發(fā)生變化,細胞和體液中的蛋白質(zhì)成分也會發(fā)生一定的改變[17]。在眾多應激源中,手術是非常強烈的應激源,會使機體產(chǎn)生強烈的應激反應,這種應激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患者的焦慮、抑郁的心理障礙[18]。積極地在適當?shù)臅r機給予干預,對個體是非常有利的。聚焦解決模式的主角是患者,是利用機體自身的能源去解決問題,能夠調(diào)動患者的主動性,使其自信心增強,用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疾病,并配合治療和護理;能夠提高患者的應對能力,使患者心理得到極大的安慰,種種顧慮也會有所減輕,自信心逐漸增強,逐步意識到控制好情緒是極其重要的,通過各種正性的力量達到減低患者焦慮、抑郁程度的目的。
2型糖尿病外周感覺神經(jīng)病變和心臟自主神經(jīng)病變存在相關性,因此在對2型糖尿病進行周圍神經(jīng)病變篩查診斷時,也需要評價心臟自主神經(jīng)病變的風險,特別是那些診斷為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對象,也推薦進行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7]。2型糖尿病對象的心臟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也容易受到水電解質(zhì)、心理等因素影響,慢性感染等也是常見的誘因,對于有明確的誘因的對象,應考慮為誘因引起。對于那些出現(xiàn)心臟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表現(xiàn)無誘因2型糖尿病,提示可能與高血糖引起的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患者需要給予足夠重視,積極規(guī)范治療,不僅需要治療心臟自主神經(jīng)功能,還需要重視血糖的控制,提升二級管理水平[8]。
聚焦解決模式與傳統(tǒng)的心理干預模式關注點是不一樣的。傳統(tǒng)的模式都是首先尋找問題的原因,找到原因以后再尋求合適的解決方案,而聚焦解決模式則認為這是錯過了合適的干預時機。聚焦解決模式的原則是充分信任個體,相信自身的潛能,和患者一起商定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并付諸行動。幾乎所有的患者對手術都有恐懼感,都會有各種的擔憂,從而產(chǎn)生焦慮和抑郁的負面情緒,這種負面情緒也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健康狀況。已有研究顯示[19],給予患者心理干預,會使其生命質(zhì)量得到提高,癌癥的復發(fā)率也會降低。聚焦解決模式作為一種心理干預模式應用于乳腺癌手術患者,能有效地使這部分人群的焦慮、抑郁發(fā)生率明顯下降,進而使患者能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迎接手術,接受治療,為其安全順利渡過圍術期奠定良好的基礎。
[1]錄樂萍.乳腺癌患者的心理護理[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0,26(4):95-97.
[2]游秀芳.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問題及心理護理[J].咸寧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1,25(6):546-547.
[3]單永蘭.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問題及護理[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0,26(4):94-95.
[4]韓永清.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手術治療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10,12(11):1428-1430.
[5]賈樹華,姜潮,趙耀.教育程度與婚姻對乳腺癌婦女精神障礙影響的多元Logistic分析[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11(4):286-290.
[6]肖小玲.乳腺癌病人術后焦慮抑郁心理及相關因素的研究[J].黑龍江護理雜志,2000,6(5):3-4.
[7]Kissane DW,Clarke DM,Ikin J,et al.Psychological morbid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ustralian women with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A cross-sectional survey[J].Med J Aust,1998,169(4):192-196.
[8]Baum A,Andersen BL.Psyehosoeial interventions for cancer[M].Washington DC: Ameriean Psyehologieal Assoeiation,2001.77-97.
[9]Burgess C.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women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five-year observational eohortstudy[J].British Medieal Journal,2005,330(7493):702-705.
[10]章曉燕.尿毒癥患者的抑郁狀態(tài)及其危險因素[D].上海:復旦大學,2002.
[11]Buccheri G.Depressive veactions to lung cancer are common and often followed by a poor outcome[J].Eur Respir J,1998,11(l):173.
[12]鄒建軍.影響上海市腫瘤患者生活質(zhì)量因素的研究[D].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2005.
[13]Hjerl K,Andersen EW, Keiding N,et al.Depression as a prognostic factor for breast cancer mortality[J].Psychosomatics,2003,44(1):24-30.
[14]余瀅,林梅.聚焦解決模式在年輕宮頸癌病人康復護理中的作用[J].全科護理,2009,7(5):1403-1404.
[15]譚彩姬,劉剛,徐博園,等.聚焦解決模式在圍手術期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31(23):3811-3812.
[16]陳雪青.心理行為干預對乳腺癌患者心理反應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4,19(12):5-7.
[17]Hronsos GP,Gold PW.The concepts of stress and stress system disorders.Overview of physical and behavioral homeostasis[J].JAMA,1992,267(9):1244-1252.
[18]崔東辰,耿軍.擇期手術病人的心理應激及護理干預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1996,31(2):692.
[19]Fawzy FI,Fawzy NW,Hyun CS,et al.Maliganant Melanoma.Effect of an early structrure psychiatric intervention,coping,and effective state on recurrent and survival 6 year later [J].Arch Gen Psychiatry,1993,50(9):68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