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忻怡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竇娥冤》中的“鬼魂”情節(jié)
宋忻怡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關漢卿不是無神論者,但在具體的戲劇創(chuàng)作中,利用特定的“鬼魂”情節(jié),解構傳統(tǒng)鬼神觀,使之帶有鮮明的“人化”傾向。這種人化色彩和關漢卿的鬼神觀表里相通,為《竇娥冤》的悲劇性解讀提供了新的視角。
《竇娥冤》;鬼魂;人化;原因
關漢卿從來沒有否認過鬼魂的存在,言及鬼神時也多有敬意,但《竇娥冤》利用具體的情節(jié)和處理手法,把竇娥鬼魂與儒學的、民間的鬼神都區(qū)別開來。
具有傳說中“鬼魂”的部分外在表現(xiàn),但省略了“超自然”的本質特征,這是竇娥鬼魂的最大特點。民間傳說中的鬼,大多都是“百眾以畏,萬民以服”①的鬼雄,可以做到常人力不能及的事情,比如厲鬼向活人復仇;而在《竇娥冤》中,竇娥的鬼魂保留了行動飄忽、托夢等特異功能,但“鬼雄”的概念消失了:“我是那提刑的女孩,須不比現(xiàn)世的妖怪,怎不容我到燈影前,卻攔截在門桯外?”完全是一個人間弱女子傾訴的口吻,全無神秘和威嚴。最后歹人束手、大仇得報的結局,并不是因為竇娥的靈力,而是凡間的竇天章在起決定作用。除此以外,關氏極力渲染鬼魂的無助、孤獨,把鬼境寫得凄涼不堪,反倒不如常人自由:“我每日哭啼啼守住望鄉(xiāng)臺,急煎煎把仇人等待,慢騰騰昏地里走,足律律旋風中來,則被這霧鎖塵埋,攛掇的鬼魂快?!背匀坏牧α坎⒉荒芙鉀Q人的問題,這就抽空了鬼神的本體,肯定了人的價值。
不關心身后事,而是留戀人間,心愿未完,這是竇娥鬼魂形象的又一特點。第三折中表明了竇娥對待葬禮的態(tài)度:“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免得我尸骸現(xiàn)。要什么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鬼神信仰的一種重要的具體表現(xiàn)是祭祀觀念和祭祀活動,這是對待鬼神的方法論層面的重要體現(xiàn)??鬃与m然一貫采取敬而遠之的實用態(tài)度,唯獨在祭祀層面上沒有絲毫通融,所謂“重祭事如事生”、“祭如在,祭神如神在”②。關漢卿承認祭祀的存在(如《西蜀夢》),也肯定其意義(如《拜月亭》),但祭祀的目的不在于鬼神享福,而在于滿足鬼魂生前為人時的未盡愿望。如第四折中竇天章平反冤案之后所說:“端云兒也,你這冤枉我已盡知,你且回去。待我將這一起人犯并原案官吏另行定罪,改日做個水陸道場,超度你升天便了?!边@就把“人”的需要放在了第一位。
關漢卿的雜劇,除《竇娥冤》外,幾乎都可以簡化為“矛盾出現(xiàn)”—“人的出現(xiàn)”—“矛盾解決”的范式,沒有一部是依靠神力或升仙解決矛盾的,這與馬致遠善寫神仙道化截然不同。例如,對于《救風塵》中周舍“拔了短籌”的失信,關漢卿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趙盼兒的大智大勇,而不是如周舍發(fā)誓的“道橫死亡”。周舍的結局也僅僅是“杖六十,與民一體當差”;趙盼兒直接宣稱“若信這咒盟言,早死的絕門戶”??梢?,關氏借用了“鬼魂”的概念,但抽去其內核,關注人的生活、重視人的作用、歌頌人的價值。寫鬼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從而使鬼魂情節(jié)帶有鮮明的關氏色彩。
這種人文情懷本身,或許也可以作為解讀《竇娥冤》悲劇性的一個角度。悲劇必然與毀滅聯(lián)系在一起,但“毀滅”的關鍵不在于肉體,而在于劇本中所張揚的核心價值觀念。
關漢卿為什么要在《竇娥冤》中這樣設計鬼魂情節(jié),筆者認為,主要有兩點原因。
首先,這是和關氏“存而不論”的鬼神觀有直接關系的,關漢卿津津樂道凡俗人生,在可以直接抒懷的散曲中,更是只字不提鬼神之事。《魯齋郎》中的張珪雖然迫于生存當了道士,但當包待制斬殺魯齋郎之后,張珪因為眷戀天倫之樂而還了俗;與之相反的是馬致遠的《陳摶高臥》,趙匡胤邀請陳摶一起享受功名富貴之時,“笑他滿朝朱紫貴,怎知我一枕黑甜鄉(xiāng),揭起那翠巍巍太華山光,這一幅繡幃帳?!眱蓚€人對待現(xiàn)實的態(tài)度,不言自明。
其次,是為了滿足觀眾的審美趣味,給劇作中的沖擊提供一個緩沖空間。這個問題的關鍵是,滿足了觀眾的什么趣味。普遍認為,這是為了給觀眾的心理得到安慰,凸顯“因果報應”的表面現(xiàn)象,但或許不盡如此。元曲四大家的現(xiàn)存作品中,除了馬致遠之外,其余三人都很少寫鬼神故事,這與元代歷史上宗教盛行的情況有所出入。劇作家敢這么寫,至少說明老百姓對這種審美立場和趣味不會太反感,或許對于“怪力亂神”不以為意、不以為然的行為,可能在元代占有相當市場。
那么,如果這種“不語”比較普遍,為什么關漢卿還要把鬼魂情節(jié)拉過來,而不是直接以悲劇收場呢?關漢卿本人之于鬼神,可能也經歷了一個從“不語”到有所保留的過程。關漢卿以“銅豌豆”自許,是建立在消解儒生傳統(tǒng)價值觀念基礎之上的,隨著時光如流、老境已至,關氏作于晚年的散曲,也多了些聽天由命的消極色彩,例如《雙調·喬牌兒》云:“幸有幾杯,且向花前醉?!彪m然這種頹唐之情表達的并不明顯,但人生多艱的感慨還是對關漢卿的鬼神關產生了一定影響。
注釋:
①小戴禮記·祭義.
②春秋繁露·祭義.
I206
A
1005-5312(2014)02-0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