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英國戰(zhàn)役”德軍失敗原因再探

      2014-03-24 20:43:21趙敏俊
      關鍵詞:希特勒德軍戰(zhàn)役

      趙敏俊

      (無錫旅游商貿(mào)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江蘇無錫 214045)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控制下的德國發(fā)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在大戰(zhàn)開始不到一年的時間內(nèi),德軍連續(xù)攻克了波蘭、北歐諸國和法國,幾乎控制了整個歐洲大陸。如此強大、不可一世的軍隊卻在進攻英國的戰(zhàn)役中遭到重大挫折,迫使德軍減緩了進攻的步伐,并且還要痛苦地忍受即將到來的兩線作戰(zhàn)?!坝鴳?zhàn)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整個大戰(zhàn)的進程,對于德軍在“英國戰(zhàn)役”中失敗的原因,學者們往往歸為英國軍隊和英國人民的頑強抵抗,也有部分學者認為是蘇聯(lián)的存在把英國從希特勒的侵略中拯救出來。誠然,這兩種說法都有一定的根據(jù),但如果我們能夠再仔細追究德軍在“英國戰(zhàn)役”中失利的原因,發(fā)現(xiàn)希特勒復雜的親英情結(jié)和由此在戰(zhàn)役中表現(xiàn)出的猶豫不決與指揮不當,是決定德軍失敗的主要原因。

      傳統(tǒng)觀點認為德國空軍在不列顛空戰(zhàn)中由于遭到英國空軍的頑強阻擊,損失慘重,迫使希特在1939年9月17日下令無限期延遲“海獅”計劃。邱吉爾對英國空軍為保證不列顛所立下的功勛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在人類戰(zhàn)爭的領域里,從來沒有過這么少的人對這么多的人做過這么大的貢獻?!保?]378我們可以從7月到10月的戰(zhàn)損記錄中看到,德國損失1732架飛機,英國皇家空軍的損失950架戰(zhàn)斗機[2]151。德國損失的數(shù)量是英國的近兩倍,但這一數(shù)字對于德國這臺巨大的戰(zhàn)爭機器來說是完全可以承受的,而且在德國空軍損失的飛機中,相當大一部分是執(zhí)行轟炸任務的轟炸機,真正用來進行作戰(zhàn)用的殲擊機,德國空軍的損失量甚至比英國空軍還小。在戰(zhàn)斗最為激烈的8月份,英國空軍損失了338架戰(zhàn)斗機,104架嚴重損壞,德軍損失177架戰(zhàn)斗機,24架嚴重損壞,雙方在戰(zhàn)斗機方面的損失是2∶1[2]143。此外,德國空軍雖然在戰(zhàn)斗飛行員的損失上超過了英國,但德國當時控制的人力足以彌補損失。英國空軍平均每周損失飛行員120人,在一個月中培訓出的飛行員不過260名[2]124。無論誰都不會懷疑堅持長期戰(zhàn)斗對英國來說極為不利。自詡為“軍事天才”的希特勒除了放棄登陸計劃外,連空中打擊也變得三心二意,放棄了轟炸軍事基地和飛機制造廠,轉(zhuǎn)而轟炸并無多大實際意義的城市。沒過多久,這一行動變得懈怠下來??梢姡萝娫谟鴳?zhàn)役中失利并非完全因為德國空軍損失慘重,英國軍民的堅決抵抗在軍事上還不足以挫敗希特勒征服英國的計劃。對于這一問題,英國學者利德爾·哈特認為希特勒對于東方的圖謀是對保存英國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希特勒確實早已對東方廣闊的地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在《我的奮斗》中講到“德國不能再像霍享索倫王朝那樣,把希望寄托于海外殖民地的爭奪上”,而應“把我們的目光轉(zhuǎn)向東方”[3]65-37。然而由于兩線作戰(zhàn)的威脅和手下將領強烈反對與俄國開戰(zhàn),希特勒在攻下法國后,將解決英國問題作為自己的第一計劃。即使在7月21日希特勒向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下達了制定進攻蘇聯(lián)的計劃,那也只是在英國干脆地拒絕了希特勒的“和平攻勢”之后,希特勒把蘇聯(lián)當成了出氣筒。這有點像拿破侖在他的海軍大將維爾納夫失敗之后,將征服俄國作為最后解決英帝國的預習。7月21日那天,希特勒告訴布勞希奇“為什么英國堅持斗爭呢?這是因為它寄希望于美國和俄國。斯大林在與倫敦調(diào)情,使大不列顛堅持戰(zhàn)爭,把我們拴在這件事上……所以我們必須先和俄國打仗,并做好準備”[4]。就時間上看,從7月21日下達制定計劃的命令到1941年6月22日侵蘇戰(zhàn)爭的開始,整整有11個月的時間。如果希特勒果真有決心攻打英國的話,11個月的時間足夠讓他在侵蘇戰(zhàn)爭前解決英國問題,因為當時德國軍隊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拿下了歐洲第一陸軍強國——法國。希特勒真是為籌備侵蘇而力圖避免損失也不盡然,德國軍隊并沒有在這11個月中為準備侵蘇養(yǎng)精蓄銳,而是發(fā)動了不少戰(zhàn)役,其中不少規(guī)模還很大。比如空降克里特島,入侵北非……這些地區(qū)可能會對德軍入侵蘇聯(lián)造成威脅,但是他們的威脅性卻遠遠不如不列顛島給德軍帶來的兩線作戰(zhàn)的威脅。假如希特勒真的打算利用這11個月為侵蘇做準備的話,那么實在是找不到比攻下英國、解除兩線作戰(zhàn)這一軍事威脅以外更好的準備活動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迫使強大的德軍在完勝法國之后卻止步在英吉利海峽的東岸,而沒有乘勝追擊呢?探討這一問題,我們必須把目光集中到德軍的最高統(tǒng)帥——希特勒的身上。希特勒無論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是一個瘋狂的冒險家,正是這種瘋狂近似于賭博的冒險讓希特勒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近乎不可能的勝利:從1936年希特勒下令開進萊茵不設防區(qū)到1940年6月25日完全攻陷法國,希特勒都是力排眾議、堅持已見的。當他隔海面對不列顛王國時,他那種瘋狂的冒險精神卻神秘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猶豫不決和三心二意。法國實際的投降在1940年6月20日之前就見諸行動了,而德國空軍真正開始向英國本土進攻是在8月10日(后又因天氣原因延遲到8月13日)。近5個多星期的時間,德軍的主力一直待在法國休整。真正向英國發(fā)動進攻,可以說這五個星期是最佳的時機。從當時英國軍隊的戰(zhàn)備情況看,守備軍27個師和14個獨立旅中只有幾個真正受過訓練,有堅強的戰(zhàn)斗力,其余的軍隊正在整訓[5]。另外,英軍由于敦刻爾克的匆忙撤退,幾乎所有的重武裝備都扔在了法國,國內(nèi)殘存的中重型坦克不到200輛,各種野炮不足500門[1]378。邱吉爾在下院一次秘密會議上承認:“在1940年,大約有15萬的侵入軍就能使我們遭到徹底毀滅?!保?]而唯一真正能阻止德軍的英國皇家海軍雖然在實力上占據(jù)優(yōu)勢,但在敦刻爾克撤退中,很多艦只遭到損壞,海軍擁有的200條驅(qū)逐艦中,只有74艘艦只能立即投入戰(zhàn)斗。大型的戰(zhàn)列艦和巡洋艦在狹窄的英吉利海峽很容易受到轟炸,不得不從福思河口以北或普利茅斯以西的港口出動作戰(zhàn)。

      如此有利于德軍的局面,德軍卻未加以利用,他們的最高統(tǒng)帥希特勒甚至認為戰(zhàn)爭已經(jīng)結(jié)束,很多德國將領被允許休假,部分納粹空軍也調(diào)往其他潛在的戰(zhàn)線。最令人驚奇的是6月22日,希特勒命令解散35個師。有人認為這不過是希特勒誘使英國投降的措施,但我們仔細探察這一時期希特勒的言行,會對這種說法產(chǎn)生疑問。1940年5月24日正是法國戰(zhàn)役進行得最關鍵的時刻,此時希特勒巡視A集團軍群司令倫斯德的司令部,倫斯德的參謀布魯門特里特對希特勒當時的談話感到非常的詫異:“出乎我們意外,他(希特勒)竟以贊許的口吻談到英帝國,談到英國有必要存在,談到英國給世界帶來的文明?!延⒌蹏熘鹘滔啾日f都是世界穩(wěn)定的要素,他說他只要求英國承認德國在歐洲大陸的地位,歸還德國所喪失的殖民地固然求之不得,但并非非此不可。他甚至表示要派部隊支援英國,只要英國肯卷入任何地方的任何糾葛……他結(jié)束說,他的目的,是要在英國認為可以保住體面而接受的基礎上講和”[7]。希特勒的一番談話大大出乎部下們的意料,以至于在以后的敦刻爾克撤退中,一些將領認為是希特勒故意讓英國遠征軍逃走,以此來博得英國的好感。在敦刻爾克,英軍完成撤退以后,希特勒立即對副手希斯說:只要在四點基礎上,我就想與英國締結(jié)和平協(xié)定。這四點的主要內(nèi)容是:第一,德國準備在各個方面承認英國的存在;第二,鑒于這一點,英國應承認德國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第三,他想獲得英國的殖民地;第四,元首說他致力于與英國結(jié)成長期的聯(lián)盟[8]。從希特勒的四點建議來看,希特勒確實想與英國求和,而且由于聽話者是希特勒的法定“代理人”希斯,這次談話的可信度比較高。

      1941年5月希斯飛英后,英國外交部事務助理柯克帕特里克問及希特勒是否打算入侵英國時,希斯提出了與英國和解的四個條件。這四個條件與希特勒的四點建議大致相同,并且希斯最后說:希特勒真的需要在保證帝國原封不動的基礎上同英國保持持久的諒解。他個人的這次飛行就是想要給予英國一個不失面子的公正對話的機會[9]。希特勒與希斯的談話以及希斯飛英都給人一種感覺,就是希特勒有著與英國和解的強烈愿望,而且從和解的條件來看,雙方是平等的,特別是當我們聯(lián)系到當時的歐洲局勢,希特勒能以這樣的口吻提出對英國和談的條件,簡直是有些“委曲求全”。希特勒的這一強烈愿望終于在7月19日的國會演說中公之于眾,“此時此刻,我覺得在良心上有責任再一次呼吁英國和其他國家拿出理智和常識來,我認為我是有資格作出這種呼吁的,因為我并不是乞求恩賜的敗軍之將,而是以理智的名義在說話的勝利者。我覺得沒有理由把戰(zhàn)爭繼續(xù)下去了”[10]。從以往的經(jīng)驗看,希特勒在會上發(fā)表演說往往是他展開新的政治陰謀的開始。但是希特勒的這次演說可以說是誠懇的,如果一味用“誘降”來解釋希特勒的言行是很勉強的。當時的空軍參謀長耶舒恩納克甚至拒絕制定入侵英國的計劃。他回絕說:根本不存在任何入侵的問題,我不能為它白白浪費時間。

      然而英國人很干脆地拒絕了希特勒的和平建議,因為在英國人眼中,希特勒已經(jīng)成為惡魔的化身,而且邱吉爾倔強的性格也不愿與德國人達成城下之盟,盡管這一條約并無多少屈辱的成分。英國毫不妥協(xié)的立場使希特勒不知所措,形勢的無奈迫使希特勒打了一場可能是他一生中唯一不想打的戰(zhàn)役。希特勒曾在8月份對部下談論到:打這場對英國的戰(zhàn)爭,我發(fā)現(xiàn)我的處境和馬丁·路德一樣。他并沒有進攻的愿望,但是勢態(tài)已使他別無選擇[11]113。希特勒終于下決心進攻英國,但是進攻的方式卻讓人耳目一新,就是全部采用空軍,放棄了德軍最銳利的進攻武器坦克和大炮。自空軍誕生以來,它的作用確實越來越大,但迄今為止,沒有哪一次的戰(zhàn)爭是全憑空軍來解決問題的,而且對付英國這種有深厚工業(yè)基礎的大國,沒有陸軍的地面支持,戰(zhàn)爭是無法取勝的。但這時候的希特勒完全變了一個人,他放棄了登陸作戰(zhàn),原因是他的海軍將領對阻止皇家海軍的活動缺乏信心。對于這樣的理由,希特勒往常會堅決回拒,然而此時希特勒像一個老婦人顧慮重重,完全失去了以前作戰(zhàn)中堅定、一往無前的作風。在不列顛戰(zhàn)役的幾個月中,一位副官從側(cè)面聽說希特勒對著總理府的電話激動地喊叫:“我們沒有權(quán)利毀滅英國,我們完全沒有資格接收她的財產(chǎn)”[11]194-195。交戰(zhàn)雙方中的一方統(tǒng)帥竟然說這種話,不由令人感到驚奇,而且一件更令人不解的事情在戰(zhàn)斗中發(fā)生了。正當英國戰(zhàn)斗機部隊因受德國空軍集中打擊而處于筋疲力盡之際,希特勒突然命令停止對英國空軍的打擊,轉(zhuǎn)而集中轟炸倫敦,結(jié)果給英國空軍喘息之機。

      從英國戰(zhàn)役的整個過程來看,希特勒犯了三個致命的錯誤:第一,在攻克法國之后,希特勒讓德軍休整了一個多月,貽誤了戰(zhàn)機;第二,希特勒沒有將登陸作戰(zhàn)作為進攻的主要手段;第三,在空戰(zhàn)最關鍵的時候隨意改變進攻目標,導致戰(zhàn)斗半途而廢。所以德軍在英國戰(zhàn)役失利的第一原因要歸結(jié)于希特勒的猶豫不決和錯誤指揮。

      為什么希特勒在英國戰(zhàn)役中如此失態(tài),錯誤頻出呢?希特勒在閃擊波蘭、進攻北歐、攻克法國的一系列戰(zhàn)役中,其表現(xiàn)可以稱得上是一名軍事家,但是在英國戰(zhàn)役中他從頭到尾都顧慮重重、三心二意,犯了兵家之大忌。要了解其原因,我們不免先要了解一下他的思想體系。

      希特勒被人們稱為野心家、冒險家、政治賭徒,但他并非一個精神病人。在他口述的《我的奮斗》和《希特勒的第二本書》(以下簡稱《第二本書》)中,清晰地提出了自己的思想體系,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種族優(yōu)越論”和“生存空間論”。

      首先,我們看一下希特勒的“種族優(yōu)越論”。希特勒在《我的奮斗》中談到: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一切文化,一切藝術,科學和技術的果實,幾乎完全是雅利安人的創(chuàng)造性產(chǎn)物。這一事實本身說明這樣的結(jié)論不是沒有根據(jù)的:只有雅利安人才是一切高等人類的創(chuàng)始者,因此是我們所謂的“人”這個名稱的典型代表。他是人類的普羅米修斯,從他的光芒四射的額頭,永遠飛迸出神圣的天才的火星,永遠點燃著知識的火焰,照亮了默默的神秘的黑夜,推動了人類走上征服地球上其他生物的道路[3]290。從這一段近乎肉麻的吹捧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希特勒所謂的“種族優(yōu)越論”——只有雅利安人才是高級人類,其他的種族無疑是“低級人類”。希特勒的這一種族論是極其狹隘的,但非常不幸的是在二戰(zhàn)中希特勒淋漓盡致地發(fā)揮了他的“種族優(yōu)越論”,大量無辜的猶太人慘遭殺害,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場屠殺。但是身為雅利安人的英國百姓卻成為希特勒“種族優(yōu)越論”的最大受益者。在《我的奮斗》中,希特勒辱罵猶太人的同時,將英國人稱為“高貴的雅利安人”。在希特勒的眾多演說中可以明顯看到他對英國的崇仰,甚至把英國稱為“偉大的帝國”。6月17日英國戰(zhàn)役前夕,德國作戰(zhàn)部參謀向海軍參謀部寫信說:元首絕不打算徹底毀滅英帝國,因為英格蘭的垮臺會有損于白色人種[11]172。希特勒對于英國的種族情結(jié)無疑影響到了用非和平手段征服英國的決心,這可以說是希特勒猶豫不決的原因之一。

      希特勒在《我的奮斗》和《第二本書》中還反復提到了“生存空間”的說法。什么是“生存空間”?在《我的奮斗》中他談到:“惟有地球上充分之空間,能保證一民族之生存自由。”[3]319一個民族國家的存在必須要有一定的生存空間為基礎,這本無可厚非。但希特勒卻叫嚷著用“德國的劍”來為德國奪取生存空間,這在以后成為一切災難的根源。希特勒的“生存空間論”并未把英國計算在內(nèi),而是集中力量努力在歐洲大陸“開拓生存空間”,像中世紀條頓騎士團那樣,在東方建立移民殖民地。在《我的奮斗》中,他講到“把我們的目光轉(zhuǎn)向東方”,首先想到俄國和與它接壤的國家[3]319。在《第二本書》中,希特勒反復強調(diào)“德國的前途過去和現(xiàn)在都在陸地上”,不在水上,而是在歐洲大陸上。

      在了解希特勒的“生存空間論”之后,我們再回想一下希特勒寧可浪費一個月的寶貴時間,也執(zhí)意要與英國講和就不足為奇了。因為希特勒除了在種族上對英國存有好感之外,他暫時在英國身上沒有什么迫切的利益,一直到英國斷然拒絕希特勒的“好意”之后,希特勒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被迫發(fā)出進攻英國的命令。

      除了以上兩個原因外,假如我們再仔細看一下希特勒早已擬定的擴張戰(zhàn)略,會發(fā)現(xiàn)“親英情結(jié)”的另外一個原因。從《我的奮斗》到1928年的《第二本書》以及納粹德國的一系列秘密指示、侵略方案和行動中,我們可以大致看到希特勒的擴張藍圖。首先,建立一個囊括中歐的“大德意志帝國”。其次,打敗法國,消滅蘇聯(lián),奪取歐洲大陸的霸權(quán),以此作為稱霸世界的基礎。最后,向海外擴張,統(tǒng)治全世界。從第三點戰(zhàn)略計劃來看,希特勒并不是只對東方或歐洲大陸感興趣,他還會對海外擴張,這勢必要與英國發(fā)生沖突,似乎和上文中所述的希特勒對英國的表現(xiàn)相互矛盾,但希特勒的親信哈爾德在1940年7月13日的日記給了我們一些啟示,“元首承認,他可能不得不逼迫英國媾和,但是他不愿意這樣做。如果我們真的在戰(zhàn)場上打敗英國,英帝國就要崩潰,而德國又不能從那里獲得利益。我們以德國人民的鮮血所換取的就會是只有日本、美國及其他國家從中獲利的東西”[11]184。從這里看到,希特勒早已在為長遠打算,如果要向海外擴張,必須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和眾多的海外基地,而這些條件的完成是相當廢時廢力的。如果能不勞而獲,那么希特勒的世界帝國就指日而待。幸運的是,當時的英國能完全滿足希特勒的這種需求,因而希特勒千方百計討好英國,想與英國簽訂盟約。即使在開戰(zhàn)后,希特勒也不愿全面進攻英國,因為英國垮了,德國得不到任何好處,而英國不垮,她有著廣大的殖民地,最多也是換個地方立國,德國只能得到空殼一般的英倫三島。

      以上所述說明了希特勒在英國戰(zhàn)役中表現(xiàn)失常的原因。正由于他的錯誤指揮,致使德軍在英國戰(zhàn)役中失利。然而,希特勒此人性格相當復雜,常人難測,上述的三個原因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發(fā)生作用,不能孤立地用某一原因來解釋。

      當然,我們對英國軍民的頑強抵抗必須給予高度評價,他們的堅決和奮勇抗擊完全打亂了希特勒的戰(zhàn)略計劃,標志著希特勒好運的結(jié)束。從英國戰(zhàn)役的整體性來看,希特勒的猶豫不決、貽誤戰(zhàn)機和錯誤指揮是導致德軍失利的主要原因。

      [1](英)溫斯頓·邱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回憶錄:第2卷[M].廣州:南方出版社,2005.

      [2](英)利德爾·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史[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

      [3]希特勒.我的奮斗[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9.

      [4](法)馬塞爾·博多.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歷史百科全書[G].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8:103.

      [5](英)切斯特·威爾莫特.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歐洲爭奪戰(zhàn)[M].北京:軍事譯文出版社,1978:16.

      [6](英)愛德華·比雪.光榮的英倫之島[M].李長源,譯.臺灣:大明王氏出版有限公司,1980:23.

      [7](英)利德爾·哈特.山那邊[M].倪樂雄,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9:200-201.

      [8]國際最高法庭:第17卷[G].479.

      [9](民主德國)施泰尼格爾·P·A.紐倫堡德國主要戰(zhàn)犯審判:第六集,第一卷[G].王昭仁,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162.

      [10]張躍銘,蔡翔.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通鑒[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265.

      [11](英)戴維·歐文.希特勒與戰(zhàn)爭[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

      猜你喜歡
      希特勒德軍戰(zhàn)役
      戰(zhàn)役中的你
      黃河之聲(2020年5期)2020-05-21 08:24:38
      城市道路規(guī)劃設計發(fā)展趨勢探討
      中華建設(2019年6期)2019-07-19 10:13:18
      二戰(zhàn)德軍變身解放者?
      百家講壇(2017年16期)2017-11-07 10:06:41
      用足數(shù)年功 佳景一朝成
      刺殺希特勒
      科學啟蒙(2006年4期)2006-05-11 07:19:56
      備而不發(fā),功不可沒——評抗美援朝“第六次戰(zhàn)役”
      軍事歷史(1998年6期)1998-08-21 03:00:46
      不走運的“水下幽靈”——德軍潛艇
      軍事歷史(1997年2期)1997-08-21 02:28:58
      搶占三所里 阻敵建奇功——憶抗美援朝二次戰(zhàn)役穿插作戰(zhàn)中的先遣團
      軍事歷史(1996年1期)1996-08-20 07:15:34
      希特勒入侵蘇聯(lián)的戰(zhàn)略決策初探
      軍事歷史(1992年6期)1992-08-15 06:25:10
      英國曾計劃劫持希特勒
      軍事歷史(1992年4期)1992-01-18 00:24:31
      饶阳县| 眉山市| 黑山县| 咸阳市| 浦城县| 城口县| 津南区| 临桂县| 五台县| 襄城县| 四会市| 巴南区| 福海县| 分宜县| 云龙县| 梧州市| 边坝县| 博野县| 扎赉特旗| 汶上县| 霍山县| 乳山市| 汉阴县| 油尖旺区| 阿城市| 屏山县| 论坛| 玉田县| 资兴市| 浦县| 独山县| 洪雅县| 尼勒克县| 宣恩县| 日土县| 六安市| 庐江县| 翁牛特旗| 梅州市| 陆河县| 图木舒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