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麗
現(xiàn)在的教學越來越注重高效課堂,可有些教師卻只管加快教學的腳步,一味地灌輸,忽略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而數(shù)學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就像一朵時刻等待綻放的花朵,只需教師耐心地傾聽、適時地引導,它就能絢爛奪目。
一、耐心地傾聽
1.教師要會聽
張華教授曾說過:“傾聽兒童,即是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教育文化——以相互傾聽為基礎的文化。教師傾聽兒童,兒童就會相互傾聽,民主的教育文化由此誕生?!鄙斫讨赜谘詡鳎處熓菫槿藥熣?,要教會學生傾聽,首先教師要會聽,在學生發(fā)言時,教師要緩下來,親切地注視著他,靜聽他的發(fā)言,不能因趕進程或學生沒按預設的思路,而阻斷學生的發(fā)言,或表示出不耐煩,也不能有“選擇性”的傾聽,只關注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冷落學困生。無論學生的回答是否正確,教師都應給學生表達的機會,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對學生在回答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不足,教師不應簡單地否定,而要更多地給予學生鼓勵、啟發(fā)和引導,只有教師全心地投入,才能激起學生的共鳴,也只有教師認真地傾聽,才能促進學生傾聽習慣的養(yǎng)成。
2.要教學生會聽
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研究得出:人在集中注意力時,大腦皮層就會產生“興奮中心”,在同一時間內,只能有一個“最優(yōu)勢的興奮中心”。而聲音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只有喚起學生對聲音的注意,集中注意力傾聽,才能準確、有效地接受“聽”的各種信息。教師應根據(jù)學生這一特點教會學生傾聽。
(1)吸引注意。教師可運用游戲、歌謠、學生身邊的事等各種有趣的學習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課堂、老師產生期待,從而在課堂上產生傾聽的欲望。
(2)明確任務。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強烈目的的驅使下,大腦反應格外敏銳,捕捉和理解知識的能力空前加強,學習效果異常顯著。然而在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傾聽要求過于籠統(tǒng)時,學生往往會不知所措。如在導入“乘法的初步認識”時,要求學生用小棒擺三角形,教師可以一步步提出任務:①用小棒擺你最喜歡的圖形;②你能擺出多少個一樣的圖形;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能用算式表示出來嗎?這樣,學生能聽得更明白,從而更清楚地理解老師說的每一句話。
(3)細化要求。小學生的表現(xiàn)欲很強,課堂上只喜歡自己滔滔不絕,卻不愿意靜心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傾聽時要細化要求:首先得靜心,要停止手上的一切活動,坐好再聽,其次學會尊重,傾聽時要目視對方,不能打斷對方的話,如果同學的回答和自己的想法一致,則以微笑、點頭表示認可;如果不一致,不要嘲笑,可以主動提示或輕輕搖頭,如果對方表現(xiàn)很精彩,則可以以掌聲鼓勵。
二、適時地引導
1.在游戲中靜待
有些老師在課堂中往往會設計不少游戲,課堂看似熱鬧無比,而學生在玩中是否真的學到知識了呢?這時,教師不如放慢游戲的腳步,鬧中求靜,細心觀察學生的活動,引導學生主動進入、主動質疑、主動探究,讓學生在游戲中真正感悟新知。
在教學“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時,教師可設計一個“找朋友”的游戲,把值相等的小數(shù)、分數(shù)、等式用“=”連起來,學生看到一些熟悉的數(shù)時,躍躍欲試,你爭我搶,迫不及待地板演,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這時教師則應引導學生“靜下心”來,引導學生說說判斷的理由,并從中質疑為什么“1/2=2/4=4/8”,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又復習了分數(shù)與除法關系、商不變的性質,還通過給學生留白,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而教師卻在“鬧”中“靜”聽反饋,從中提煉有用的信息組織問題,靜待花開。
2.在探究中靜聽
新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而小組合作學習能聚“眾家之所長”,運用得當則能事半功倍。在“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的教學中,當學生質疑“1/2,2/4,4/8”這三個分數(shù)的變化規(guī)律時,教師切勿一股腦地全倒給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在小組中探究,要細心傾聽他們思維的碰撞,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欲,放大他們的閃光點,適時疏導,這樣,學生就在輕松、熱烈的討論中理解了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
3.在練習中靜賞
當學生學會了后,他們就會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這時,教師要及時地出示一些練習。為了全面滿足各個層次的學生需求,教師可設計“自選式”習題,有必做的基礎試題和選做的拓展試題,必做題以復習、掌握已學知識為主,選做題有的是對已學知識的進一步鞏固以及舉一反三,有的是對所學知識的拓展與延伸以及對學生智力的嘗試挖掘,還有的是引導學生觀察自然、了解社會。在練習時,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不能“一言堂”或敷衍了事,要因人而教,面對學困生時更要有耐心,多聽、少說,既要讓學生“吃”得飽,又要“吃”得開心。
學生思維之花的綻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用耐心、恒心去澆灌,使這些傾聽的花朵茁壯成長,讓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收獲更多的無痕果實。
(作者單位:湖南省汨羅市大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