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蓋斯凱爾夫人長篇小說文學倫理學解讀

      2014-03-22 15:26:14夏文靜
      關鍵詞:西爾維亞爾夫人倫理道德

      夏文靜,商 亮

      (吉林大學 公共外語教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蓋斯凱爾夫人長篇小說文學倫理學解讀

      夏文靜,商 亮

      (吉林大學 公共外語教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女性小說家蓋斯凱爾夫人可謂以小說的道德功能警世喻人的佼佼者。因此,將蓋斯凱爾夫人的三篇代表作置于文學倫理學批評視域內,以階級倫理和全民倫理之間的辯證關系為切入點,可以更好地理解蓋斯凱爾夫人在創(chuàng)作中不僅再現(xiàn)不同階級奉行的不同的倫理道德觀念,也呼吁社會中的各個階級擺脫各自的階級立場帶來的影響,在基督教倡導的愛與寬容美德的指引下,通過倫理和解和倫理越位,使整個社會實現(xiàn)從奉行階級倫理過渡到遵循全民倫理轉變的倫理訴求。

      蓋斯凱爾夫人;階級倫理;全民倫理

      19世紀的英國,尤其是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以對倫理道德標準的強調著稱,相應的,這一時期作家的創(chuàng)作也多以道德教化為重,指導讀者樹立正確的倫理價值取向,努力將社會的發(fā)展導向良性的循環(huán)。蓋斯凱爾夫人是這一類作家中的佼佼者,在她筆下的作品中,倫理道德始終是貫穿其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在她的三部代表性小說作品,即社會問題小說《瑪麗·巴頓》、小鎮(zhèn)生活小說《克蘭福鎮(zhèn)》和歷史小說《西爾維亞的兩個戀人》中,蓋斯凱爾夫人不僅再現(xiàn)了不同階級奉行的不同的倫理道德觀念,也表達了希望社會中的各個階級擺脫各自的階級立場帶來的影響,在基督教倡導的愛與寬容美德的指引下,通過倫理和解和倫理越位,使整個社會實現(xiàn)從奉行階級倫理過渡到遵循全民倫理轉變的愿望。正如錢青主編的《英國19世紀文學史》對蓋斯凱爾夫人做出的評價:“她的作品說教味濃厚,創(chuàng)作目的之一就是想號召社會各階級都遵行基督教精神,彼此互忍互讓互助互愛,從而達到家庭和睦、社會安定。”[1]

      一、階級倫理與全民倫理之間的辯證關系

      作為一種獨立批評方法的文學倫理學批評由華中師范大學的聶珍釗教授于2004年首次明確提出:“文學倫理學批評是一種文學批評方法,主要用于從倫理的立場解讀、分析和闡釋文學作品、研究作家以及與文學有關的問題?!盵2]可以說,文學倫理學批評是倫理學在文學領域的應用。因此,一些倫理學范疇內的概念,往往在文學倫理學視域內得到了延伸和應用。階級倫理與全民倫理正是這樣得到了延伸和應用的概念。階級倫理這一概念特指在階級社會中,各個不同階級所奉行的不同的倫理道德標準。倫理規(guī)范屬于意識形態(tài)范疇,而意識形態(tài)又歸屬于由經濟基礎所決定的上層建筑?!耙欢ǖ纳a方式產生一定的倫理關系及其對道德生活的客觀要求,人們具體的社會存在不同也決定人們會有不同的道德意識和道德實踐”[3],因此處在不同經濟地位的人往往遵循著不同的倫理規(guī)范,而不同倫理規(guī)范在社會精神生活中的地位正是由人們的經濟地位所決定的。在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資產階級經濟地位的逐步上升決定了其遵循的倫理道德標準在社會中居于主導地位;貴族階級經濟地位日趨沒落,但是由于意識形態(tài)相對于經濟關系的滯后性而言,其奉行的倫理道德盡管同樣趨于沒落,但對其他的階級仍然具有一些殘余的影響;無產階級奉行的倫理規(guī)范則同這一階級本身一樣,在社會中處于默默無聞的狀態(tài)。

      全民倫理則指的是被社會全體成員共同遵守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它包括了“關于人的優(yōu)點不依賴于社會出身和財產狀況的觀點;關于所有人類一律平等的觀點,……不能容忍壓迫和奴役等等”[4]。在蓋斯凱爾夫人筆下的作品中,她自始至終倡導建立以愛與寬容的宗教思想為核心的全民倫理,希望以此解決維多利亞社會中面臨的階級之間的矛盾與沖突。盡管這種被全社會共同遵守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只有在消滅了階級對立的情況下才可能真正建立,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階級社會中存在共同道德、全民道德的因素”[5]。

      本文對蓋斯凱爾夫人作品的文學倫理學批評正是從階級倫理與全民倫理之間的辯證關系角度展開的,即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各個階級遵循著各不相同的階級倫理,但彼此不相同的階級倫理之間又存在著全民倫理的因素。正是通過不同階級之間的倫理和解和倫理越位,才使社會中奉行的倫理標準從階級倫理轉變?yōu)槿駛惱怼?/p>

      二、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倫理和解

      曾任英國首相的本杰明·狄斯累利在他早年所著的《西比爾》一書中,最早提出過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社會已分化成貧富差距懸殊的“兩個民族”的論斷:“兩個民族。兩者之間沒有交流,沒有同情;彼此不了解對方的習慣、思想和情感,就好象他們居住在不同的區(qū)域,甚至居住在不同的星球上。他們的教養(yǎng)不同,食物不同,風俗不同,甚至所遵循的法律也不同?!盵6]

      這里所謂的“兩個民族”便是當時社會中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由于“人們歸根到底總是從他們階級地位所依據的實際關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觀念,因此在階級社會中,階級屬性不同,人們的個人利益也就不同,則其所信奉的道德觀念也不同”[7]190。在蓋斯凱爾夫人以真實性著稱的描寫勞資沖突的社會問題小說中,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生活的兩個不同的世界、奉行的兩種不同的倫理道德標準都得到了最為真實和生動的再現(xiàn)。

      維多利亞時期資產階級的道德流變曾被總結為四代人的變化過程:“第一代雖然平凡,但是為人正直、愛好音樂,生活幸??鞓罚坏诙芄髁x影響而成了冷酷無情的吸血鬼,對事業(yè)、家庭、兒女專橫、殘暴;第三代不僅沒有改善,反而變本加厲比上一代更加愚蠢、自滿、高傲、虛偽;第四代在成為歷史的犧牲品同時積極反思現(xiàn)狀,掙扎以擺脫家族的命運。”[7]195

      以此為標準衡量,小說《瑪麗·巴頓》中的工廠主老卡遜先生是第一代與第二代資產階級的融合。在白手起家的創(chuàng)業(yè)期,他也曾為人正直、勤勤懇懇,一旦功成名就,他便變得冷酷無情。而小說中工廠主的兒子小卡遜,則是典型的第三代的代表,非但沒有了前輩創(chuàng)業(yè)的美德,反而變得變本加厲的冷酷、自滿、虛榮而又虛偽。對于小說中的卡遜父子而言,金錢成為衡量一切的標準,對金錢的追求也就成為生命中最重要的內容,在戀人、手足甚至父母與子女之間不再有真情,有的只是赤裸裸的金錢關系。蓋斯凱爾夫人在此著重批判了資產階級唯利是圖的本質。

      當以衛(wèi)斯理教為代表的宗教在資產階級心目中逐漸喪失了它的神秘性時,在當時的社會中,卻有另一部分人對其抱有虔誠的信仰,這部分人便是當時的工人階級?!靶l(wèi)斯理宗最吸引人民的時候在于,人民對塵世現(xiàn)狀的明顯絕望,使得他們尋找另外的世界的解決方法”[8]。工人階級的激進運動幾十年來并未取得希望中的成功,工人們的悲慘境遇始終未得到改善,絕望中的工人不得不轉向宗教尋求安慰,寄希望于以今生的善行換取來世的救贖。

      由于當時的小說家們多出身于中產階級而缺乏對于工人階級的了解,他們筆下的工人階級形象多成為“骯臟、粗野、無知、墮落的代表”[9]。而蓋斯凱爾夫人作為牧師妻子的身份使她對于處在社會最底層的工人階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由于工人階級所奉行的,是宗教信仰指引下的以利他主義為核心的倫理道德標準,不同于資產階級可以為了自身利益而犧牲他人的卑劣行徑,為了同病相憐的朋友,這些處在社會最底層的工人往往可以付出自己的所有。小說中的約翰·巴頓就是這種倫理道德標準的最好注解。

      “道德問題的復雜性在于,除經濟關系以外,其他社會關系也給予道德的形成、發(fā)展、變化以深刻的影響”[10],宗教信仰正是影響倫理道德規(guī)范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如前文所說,在蓋斯凱爾夫人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時代,福音主義的宗教信仰對社會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階級倫理的形成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盡管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在接受福音主義時,都不可避免地摻入了本階級的立場,但在蓋斯凱爾夫人筆下,仍然是基督教信仰中最本質的對于愛與寬容的倡導,起到了令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達成倫理和解的作用。

      小說中,令水火不容的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達成倫理和解的轉折點是小卡遜的死。約翰·巴頓受工會委派暗殺了小卡遜,但在他目睹老卡遜喪子的痛苦后,卻備受良心的譴責。他發(fā)現(xiàn),“原來窮人和富人,老板和伙計,有了切心的痛苦,完全一模一樣象是同胞的弟兄;因為這正是過去若干年前,他為了小湯姆所感到的痛苦。”[11]494這與基督教信仰中,上帝是人類的在天之父,所有人類則是骨肉相連的兄弟姐妹的訓誡相一致。

      約翰·巴頓作為懺悔的一句“我當時不曉得我做些什么”[11]495也喚醒了老卡遜早年關于宗教的記憶。為找到這句話的出處,他徹夜未眠,通讀《圣經》。當他在《路加福音》中重新讀到了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所做的最后禱告,也就意味著他結束了在金錢與欲望中的迷失,重新回歸了早年對于宗教的信仰。

      在老卡遜“愿上帝憐憫我們這些有罪過的人——赦免我們的罪過,正象我們赦免人家對我們犯的罪一樣”[11]503的祈禱中,約翰·巴頓在他的懷中死去,這象征著二人之間倫理和解的達成。正是基于這種倫理和解,老卡遜在晚年“心頭最懇切的愿望就是:不要使別人再受到和他同樣的痛苦;廠主和工人中間應當有徹底的了解,應當互相信任和愛護”[11]524。在這里,蓋斯凱爾夫人將約翰·巴頓和老卡遜之間達成的倫理和解上升到了具有普遍意義的高度。

      三、貴族階級的倫理越位

      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社會中還存在著一個社會地位經歷了巨大變遷的階級——貴族階級?!半A級關系最終是一種經濟關系,是以物質財富的多少來劃分的,因此隨著物質財富的增減,人的階級地位也隨之變化?!盵12]我們可以看到,在維多利亞時代,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原本居于中間地位的資產階級上升為社會中的主導力量,而長久以來高高在上的貴族階級則面臨著無法挽回的衰敗。與蓋斯凱爾夫人同時代的穆勒曾對當時貴族的狀況做出這樣的概括:他們已不再具有“剛強的意志和積極活躍的思想”[13],雖然明知時代發(fā)展的趨勢已不可逆轉,但仍抱殘守缺,固守行將沒落的貴族階級倫理準則。蓋斯凱爾夫人的《克蘭福鎮(zhèn)》所描寫的,就是居住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小鎮(zhèn)上,行將沒落的貴族女士們的生活。但小說中的克蘭福鎮(zhèn)是一個女性的烏托邦,盡管面臨著貴族階級瀕臨瓦解的命運,最終憑借宗教信仰帶來的道德優(yōu)勢走出困境。

      對于貴族階級而言,高高在上的等級和尊貴的身份是最令其引以為豪的,因此,對等級和身份的恪守是貴族階級倫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其次,貴族階級為保持其地位的高貴和血統(tǒng)的純凈,對姓氏和婚配對象的選擇也給予了格外的重視。對于世襲貴族來說,身份的世襲制使得姓氏成為衡量其地位高低的一種尺度,“門當戶對的婚姻則是維護貴族尊嚴的一種方式”[14]。

      在小說中,蓋斯凱爾夫人通過描寫孀居的格蘭瑪男爵夫人對克蘭福鎮(zhèn)的拜訪,表明了對沒落貴族奉行倫理規(guī)范的戲謔和不以為然。在格蘭瑪夫人初抵克蘭福鎮(zhèn)時,鎮(zhèn)上的貴族女士們誠惶誠恐,商討與其見面的服飾禮儀。而格蘭瑪夫人本人卻決定放棄貴族遺孀的頭銜,嫁給一介平民霍金斯大夫。這種對貴族身份的褻瀆是妯娌賈米遜夫人無論如何不能原諒的,她便以與其斷絕來往,拒絕參加二人的結婚儀式來表示心中的不滿,甚至連登載了他們結婚啟事的報紙都拒絕訂閱。

      除此之外,“一直以來,貴族所代表的紳士理念——出身高貴、溫文爾雅、衣食無憂、教養(yǎng)良好等都是另兩個階級向往和模仿的楷模,壟斷著意識形態(tài)領域”[7]191。因此,在小說中,依靠經商發(fā)跡的貝蒂·巴爾格小姐即便在經濟上的富裕程度遠遠超出當地的所謂貴族,依舊模仿當時的貴族在家中舉辦宴會,并小心翼翼邀請當地貴族參加,努力獲得當時沒落貴族社交圈的認可。

      盡管在故事的開端,克蘭福鎮(zhèn)的女性作為貴族階級倫理道德觀念的追隨者出現(xiàn),但伴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在她們身上逐步發(fā)生了“倫理越位”現(xiàn)象。而具有“倫理越位”特征的代表人物當數瑪蒂小姐。由于縣鎮(zhèn)銀行的倒閉,瑪蒂喪失了維持日常生活的來源。在這種情況下,正是瑪蒂具有的超越自己所在階級倫理準則的特征使她具有了擺脫貴族階級注定悲劇命運的能力。當瑪蒂失去生活來源后,她并未遵循資產階級固守階級身份的準則,而是成為了當時貴族眼中地位低微的商人,經營了一爿賣茶的小店維持生計。

      在瑪蒂的帶動下,她個人的“倫理越位”逐漸演變?yōu)榕匀后w的“倫理越位”。她早年對朋友的關愛和友善令朋友們在她需要時傾囊相助,幫助她支付了房子的租金、買下了必要的日用品;她對女仆的照顧與寬容令瑪莎對她不棄不離,愿意始終陪伴照顧她。與此同時,她對姐姐錯誤的寬容使她自始至終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苦難的到來,平靜度過艱難的日子,最終得以與弟弟重逢團聚。

      四、以愛與寬容為核心的全民倫理

      《西爾維亞的兩個戀人》最初的構思來源于蓋斯凱爾夫人一次到約克郡海濱小鎮(zhèn)惠特比的旅行中聽到的關于1793年百姓反抗強募隊的故事。于是,在小說中,蓋斯凱爾夫人將故事的背景設置為英法戰(zhàn)爭爆發(fā)的紛繁動蕩的18世紀末。在時代的巨大外力下,小說女主人公西爾維亞被迫做出的決定始終與她本人的初衷背道而馳,這就在小說中形成了一種巨大的張力。這種不可抗拒的社會力量與個人意志和命運之間的張力成為使得整個故事波瀾壯闊、感人至深。

      倘若在文學倫理學視域下對小說進行審視,讀者不難看出,蓋斯凱爾夫人構思的獨特之處在于,小說中的人物“不代表什么”,“既不代表對立階級,也不代表不同勢力,既不代表先進落后,也不代表善惡美丑”,他們“都代表他們自己,都是具有不同的個性、具有不同的人性弱點的普通人?!盵15]也就是說,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只是作為悲劇發(fā)生的外因存在,真正導致了悲劇發(fā)生的內因是人的本性,是“普遍存在的人性中的弱點”[16],這就令蓋斯凱爾夫人倡導的以愛與寬容為核心的倫理道德標準因其對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點的校正作用而具有了全民倫理的普遍意義。

      在小說中,海斯特和西爾維亞的遭遇和最終的命運分別從正反兩個方面表現(xiàn)了愛與寬容的重要意義。海斯特具有的愛的美德使得她一生平穩(wěn)富足;而西爾維亞的缺乏寬容導致她失去了愛她至深的丈夫。宗教信仰的意義在二者行為與命運的對比中得到凸顯:海斯特在母親虔誠宗教信仰的影響下,一心向善,當生命中遭遇挫折時,她便閱讀《圣經》,在宗教中獲得精神安慰。而西爾維亞從不容置疑的“決不原諒”到“原諒”的轉變,其中固然有部分的原因是她逐漸意識到了菲利普的好,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同樣是她對宗教的皈依。當生命中所有愛她和她愛的人都離去之后,她在孤獨無依時意識到了宗教的力量,讓上帝為她指點迷津。蓋斯凱爾夫人在此將她倡導的愛與寬容的美德和對宗教虔誠的信仰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當菲利普在生命盡頭與西爾維亞重逢并獲得彼此的諒解時,他一再強調:“上帝懂得比我們多,不論你原諒我還是我原諒你,都比不上上帝的原諒精神。”[17]554“假如我能再生一次,我一定先愛我的上帝,其次才愛你,那樣我就不會做下對不住你的事?!盵17]552-553在故事中,菲利普與西爾維亞由于人性中的弱點而犯錯,又借助宗教信仰彌補了道德上的不足而彼此達成的諒解尤為真實和感人。而菲利普在臨終前的獨白也是蓋斯凱爾夫人將基督教信仰中愛與寬容的美德作為她所倡導的全民倫理的核心的最為直接、最為恰當的表達。

      在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根深蒂固的矛盾伴隨著物質財富的積累而日益激化,貴族階級面臨的地位江河日下的命運無可更改。此時的社會,表面上看來雖繁榮富足,但實質上沖突和矛盾卻在暗流涌動。

      面對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從《瑪麗·巴頓》中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之間達成的倫理和解,到《克蘭福鎮(zhèn)》中瑪蒂實現(xiàn)倫理越位,擺脫貴族階級困境,再到《西爾維亞的戀人》對人性中普遍存在弱點的校正,愛與寬容的宗教信仰都是其中起到關鍵性作用的一環(huán)。蓋斯凱爾夫人正是希望各個階級能夠擺脫舊有的階級倫理的束縛,以愛與寬容的宗教信仰為核心,在社會中建立被各個階級所共同遵循的全民倫理,從而建構和諧社會。

      也恰恰是這樣皆大歡喜的結局成為蓋斯凱爾夫人創(chuàng)作中為眾多文學批評家所詬病之處。評論認為蓋斯凱爾夫人不過提供了一種改良主義的解決方法,“對于兩性和階級之間的關系,描繪了一幅過于簡單和理想化的圖景”[18]。誠然,在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情況下,試圖通過改變倫理原則的方法解決社會中根深蒂固的矛盾毫無疑問是對政治經濟學原理的違背。這看似正吻合了蓋斯凱爾夫人本人在小說序言中“不懂政治經濟學,或是做買賣的理論”[11]2的說明。但事實上,許多史料表明,蓋斯凱爾夫人絕非對政治經濟學毫無所知,恰恰相反,她閱讀過許多政治經濟學方面的書籍?!吧w斯凱爾夫人的那句聲明與其說是表示謙虛,毋寧說是對當時流行的政治經濟學的抗拒?!盵19]帕齊·斯通曼也曾指出,“伊麗莎白·蓋斯凱爾斬斷了自己同‘政治經濟學’的聯(lián)系,因為她相信駕馭社會關系的應該是人道的倫理觀念,而不應該是盲目的市場力量。”[20]正是在這一思想的基礎上,蓋斯凱爾夫人在她筆下的作品中堅定不移地實現(xiàn)著對“全民倫理”的建構。盡管這種觀念具有一定局限性,但表現(xiàn)了蓋斯凱爾夫人為社會面臨的道德危機和信仰缺失的困境尋求解決途徑的努力,在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條件下,是值得贊許的。

      [1] 錢青.英國19世紀文學史[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276.

      [2]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基本理論與術語[J].外國文學研究,2010(1):14.

      [3] 朱貽庭.倫理學大辭典[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15.

      [4] A.季塔連科,顧肖榮.全人類的道德和階級道德的相互關系[J].現(xiàn)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81(10):41.

      [5] 張博穎.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一個新發(fā)展——從階級道德到公民道德[J].理論前沿,2004(5):27.

      [6] Benjamin Disraeli.SybilorTheTwoNations[M].Oxford and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65-66.

      [7] 李增,龍瑞翠.英國“黃金時代”道德風尚之流變——英國維多利亞社會階級與道德關系流變探論[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

      [8] 周文英.工業(yè)革命時期英國衛(wèi)斯理宗(1740—1840)[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0(5):81.

      [9] 李增,龍瑞翠.《荒涼山莊》階級人物的道德倫理學分析[J].外國文學研究,2006(2):37.

      [10] 王偉光.關于道德的階級性與繼承性[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9(8):5.

      [11] [英]蓋斯凱爾夫人.瑪麗·巴頓[M].荀枚,佘貴棠,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

      [12] 陸貴山、周忠厚.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484.

      [13] John Stuart Mill.EssaysonPoliticsandCulture[M].Garden City:Doubleday & Company,Inc,1973:25.

      [14] 閻照祥.英國貴族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86).

      [15] 趙滿.蓋斯凱爾夫人與《西爾維亞的兩個戀人》[J].外國文學研究,1993(3):112.

      [16] Angus Easson ed..ElizabethGaskell:TheCriticalHeritage[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1:441.

      [17] [英]蓋斯凱爾夫人.西爾維亞的兩個戀人[M].秭佩,逢珍,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1.

      [18] 周穎.《克蘭福鎮(zhèn)》的反諷——與米勒先生商榷[J].英美文學研究論叢,2009(11):415.

      [19] 殷企平.在“進步”的車輪下——重讀《瑪麗·巴頓》[J].外國文學評論,2005(1):94.

      [20] Patsy Stoneman.ElizabethGaskell[M].Sussex:The Harvest Press,1987:68-69.

      [責任編輯:張樹武]

      Ethical Criticism on Mrs.Gaskell’s Novels

      XIA Wen-jing,SHANG Li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British Victorian female novelist Mrs.Gaskell is an outstanding writer teaching moral lessons in her novels.Reading Mrs.Gaskell’s three representative novels in the field of ethical criticism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 ethics and common ethics could facilitate understanding of ethical purpose of her creations.In her creations,she not only displayed different ethic principles followed by different classes,but also demanded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could get rid of the influence of their social position,under the guidance of moral virtues of love and tolerance,through ethical reconciliation and ethical transgression,in order to enable the whole society to transform from following class ethics to following common ethics.

      Mrs.Gaskell;Class Ethics;Common Ethics

      2014-05-19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青年項目)(12YJC752022);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博士扶持項目)(2014BS62);長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英國19世紀經典女性小說文學倫理學批評”。

      夏文靜(1979-),女,吉林白城人,吉林大學公共外語教育學院講師,文學博士;商亮(1978-),男,吉林公主嶺人,吉林大學公共外語教育學院講師。

      I106

      A

      1001-6201(2014)05-0148-05

      猜你喜歡
      西爾維亞爾夫人倫理道德
      從生態(tài)女性批評角度看《白蒼鷺》中女性和自然的關系
      名作欣賞(2023年18期)2023-09-28 11:13:03
      企業(yè)倫理道德視角下的安全生產
      走出冬季的睡鼠
      澳母親收藏35個仿真娃娃
      奧秘(2016年10期)2016-12-17 13:34:46
      失蹤的方格
      突發(fā)新聞采訪中新聞記者的職業(yè)道德和倫理道德平衡
      新聞傳播(2016年18期)2016-07-19 10:12:06
      對新聞攝影倫理道德的研究
      新聞傳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24
      可惡的方磚
      《逃離》中西爾維亞的女性意識解讀
      山花(2015年18期)2016-01-25 14:06:41
      切蛋糕
      泽普县| 莱西市| 西华县| 京山县| 翁源县| 台中市| 新沂市| 阳信县| 额尔古纳市| 花莲市| 黔东| 海盐县| 高州市| 突泉县| 旅游| 鱼台县| 廉江市| 怀宁县| 汉源县| 福州市| 喀什市| 龙州县| 利津县| 保康县| 咸阳市| 泰来县| 延庆县| 枣强县| 临漳县| 博罗县| 宣恩县| 麻阳| 中山市| 彩票| 滨州市| 龙海市| 阳谷县| 定南县| 金川县| 重庆市| 渭南市|